首页 理论教育 山东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探析

山东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探析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测算,全省每年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费有几亿元之多。本着发展的宗旨,山东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按照“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在水利工程产权制度上进行了探索。1999年3月,省政府召开抗旱与产权改制现场会,对水利工程产权改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999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山东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暂行办法》,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规范性文件。

山东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探析

山东是一个典型的灌溉农业省。水利工程特别是大量的小型水利工程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几十年来,这些小型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原来水利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投入不足,重建轻管。过去建设小型水利工程都是靠国家补助或集体投资兴办,形式单一,资金投量不足,小型水利工程有人建无人管,有人用无人修,甚至为了争水抢水,乱扒乱截,水利工程遭到严重破坏,工程不能长期发挥效益。据测算,全省每年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费有几亿元之多。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水利的发展,使水利不仅不能发挥应用的基础设施作用,而且阻碍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产权不明晰,利益不直接,责任不明确,建管机制不活。从发展的角度看,要实现小型水利的二次飞跃,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营机制。本着发展的宗旨,山东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按照“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在水利工程产权制度上进行了探索。1989年,烟台的海阳市率先在全省采取租赁、承包等形式对农村水利工程实行企业化管理,迈开了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改革的第一步,1990年在全烟台市推广。1991年,莱阳、聊城莱芜等地在这种管理形式的基础上,借鉴企业改革经验,把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互联机制——股份合作制“移植”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当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与此同时,各地也积极探索其他行之有效的产权改革形式。1992年,费县大田庄乡黄土庄村,突破水利上的“禁区”,开拓性地引入竞卖机制,把小型水利工程公开拍卖到户。1997年,沂水县跋山水库成功地利用股份合作制开发大型灌区,使原来的“死”灌区“活”了起来。

针对各地出现的改革典型,山东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丰富和完善各种改制形式,并因势利导,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加快了这项工作的进度。1997年,两次下发文件推广费县和跋山水库灌区的改制经验,在全省引起了较大反响。1999年3月,省政府召开抗旱与产权改制现场会,对水利工程产权改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999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山东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暂行办法》,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规范性文件。就这样,在水利部门的引导和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各地按照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有利于调动群众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的原则,以“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为主要内容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在短短几年内,很快在全省普遍开展起来。(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