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导方式有整体出售企业产权,解除职工与原企业的劳动关系;公开竞价出售企业产权;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资产租赁经营;依法破产等。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

一、企业经营状况

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从1978-1996年期间,丰南的企业改革主要经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济责任制、先后两次利改税、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进行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任用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探索或试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阶段。上述改革措施对增强企业活力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改革基本上是按照放权让利的思路进行的,多偏重于政策的调整,对企业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原县属国有、集体企业的内外部优势逐渐衰弱,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开始凸显,暴露出六大矛盾:

(一)企业亏损严重与现有机制无力扭亏的矛盾

1996年上半年,市属60家工业企业和64家流通企业中,41家亏损,占企业总数33%,18家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占企业总数15%。亏损企业范围由单个亏损向成系统整体亏损发展,少数企业成为“空壳”。掠夺式经营的短期行为,面对严重的亏损局面,企业已无力回天。

(二)企业资不抵债与不能破产重组的矛盾

1996年上半年统计,市属124家工业和流通企业,账面资产14.1亿元,负债12.1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6%,其中资不抵债的企业47家,占38%,有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200%。在公有产权体制下,对企业实行实物形态和条块分割管理,企业属于不同的隶属部门管理,其资产互相封闭和阻隔,面对大面积的高负债和资不抵债状况,企业不能破产重组,有效生产要素不能合理流动组合。

(三)存量资产呆滞与投资膨胀的矛盾

1996年上半年,市属60家工业企业产成品和应付款占用资金1.7亿元,占全部流动资金的50%,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萎缩,正常的生产经营难以维系;巨额存量资产闲置,1996年底,全市城乡企业闲置、滞死的存量资产15亿元,而利息负担却不断增大。企业生存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依靠新的负债进行,背上沉重的新旧债务,生产经营步履艰难。

(四)经营管理混乱资产流失严重与约束机制弱化的矛盾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演变成了“厂长经理所有制”“家庭所有制”,出现了厂外有厂、帐外有帐、公亏私盈、效益暗流等严重现象,据1995年初到1996年6月的调查,市属企业资产流失量每天均在2.2万元左右,有的企业难以支付职工工资、停工停产、职工下岗,引发着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政府财政收益有限与承担着无限责任、债务的矛盾。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运行的结果是“挣钱是个人的、亏损是企业的、负债是银行的、债务是政府的。”政府所背的包袱越来越重,仅1997年丰南市政府因负连带责任偿还企业债务2500万元。

(五)企业冗员多,职工身份固定与劳动力不能流动的矛盾

丰南的国有和集体企业担负社会成员就业职能,厂长经理由政府部门委派,企业用工由劳动部门统一调配,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企业冗员日趋增多,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工能进不能出,企业用工缺乏自主权,职工也不能自由择业,劳动力这一重要生产要素不能流动,难以进入市场。

二、改革历程

丰南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从1996年河北省放开放活国有小型企业工作会议开始到2011年的15年中,划分为三个时段。第一时段1996年6月至1997年8月,重点对国有、集体企业实施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为主的改革。第二时段1997年9月至2005年,重点推进“两买断、三突出”为主导形的改革,即企业整体出售、职工买断工龄;在出售形式上突出公开竞价拍卖、在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中突出大股东控股,在资产租赁中突出租赁赎买。通过“两买断、三突出”的改革,彻底解除政府对企业的无限责任,企业对职工的无限责任。第三时段2006年至2011年,重点是深化改革措施,公有资产全部退出一般竞争领域,加大安置职工力度,解决企业改革中的遗留问题。发展到2011年,丰南的城乡企业基本实现转轨变型,民营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占主体地位。

三、改革方式(www.xing528.com)

丰南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方式的选择中,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因时制宜、一企一策。主导方式有整体出售企业产权,解除职工与原企业的劳动关系;公开竞价出售企业产权;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资产租赁经营;依法破产等。

(一)公开竞价出售

1.企业资产出售,职工身份置换(俗称“双买断”或“两置换”) 即对市(区)属国有、集体企业资产整体出售,公有资本转为民营资本,同时原企业依法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按规定支付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根据已出售企业的需要,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或自谋职业,原职工身份由终身制变为“合同制”或“社会自然人”。具体办法是:市(区)属国有、集体企业中的干部、固定工和1971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计划内临时工,根据参加工作的有效年限,按每满一年发给500元,最多不超过15000元,最少不低于2000元,作为一次性安置费;对合同制职工按每满一年发给本人一个月工资,但最多不超过12个月计算,发给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对不愿解除身份的原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其档案移交到劳动力市场管理。在企业资产整体出售中,谁购买企业资产,谁承担相应债务,由相关银行办理贷款过户手续。对权益较多的企业,用出售收入为职工支付一次性安置费或补偿金,对权益为负数或出售收入不足以安置职工的企业,先由购买者支付一次性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而后由市(区)财政企业改制基金中逐年返还补齐。实施“两个置换”的改革措施,解除政府与企业的无限连带责任,使企业真正成为了市场竞争主体;解除企业与职工的无限连带责任,实现企业用工自主,职工择业自由,职工与企业建立新型的劳动关系。燃料总公司是丰南市率先实行企业整体出售,职工解除身份即“双买断”的试点单位。该企业始建于1956年,占地74.86亩。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一度辉煌。发展到90年代,煤炭统购统销的格局被打破,企业经营日益困难,加之企业人浮于事,几十名工人就能正常经营的企业,却拥有210余名职工在岗,人满为患的结果是吃掉利润吃贷款,吃完贷款吃资产。1996年,企业资产总额1054.9万元,负债总额1982.7万元,负债率高达187.95%,被迫宣告破产。原唐山市第三产业发展总公司正科级副主任王庆林,辞去公职,整体买断燃料总公司的破产资产,出资161万元支付212名职工一次性安置费和经济补偿金,其中132名职工离开企业,或个体经营或受聘于乡镇企业,80名职工解除身份后投资入股于企业,将原企业改造为王庆林控股的丰南市(区)燃料有限公司。

燃料总公司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成功,引导和推动市(区)属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1997至2005年期间,出售市(区)属企业97家,出售资产48764万元,转划负债42750万元;一次性安置在职职工8939人,支付安置费用和经济补偿金7116万元,妥善安置离退休职工1794名,提足安置费8940万元,累计支付欠养老保险金、遗属补助等费用4133万元,多种形式安置改制企业富余职工3580名。

2.公开竞价出售企业产权 将评估后的资产或权益作为基价公开招标竞争,通过资格审检,以竞价最高者为企业购买者,然后办理相应的资产转让手续。镇、乡、村所属企业产权出售,基本采用公开竞价的方式。唐坊镇属集体企业丰南化纤厂,占地1.17万平方米,职工80名。1997年上半年,经评估企业资产总额624.8万元,负债总额456.33万元,净资产168.65万元。经企业和镇政府申报,市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实施公开招标竞价出售,确定以企业净资产168万元为竞标价格,原企业的债权、债务由中标者承接,整个竞标过程市公证处现场公证。最后,时任企业法人代表的李欢普以278万元价格中标,高出竞标基价110万元。医药公司划转为丰南区管理后,以380万元标的面向社会公开竞价出售,经多轮公开竞争叫价,以1356万元成交,高出拍卖底价976万元。黄各庄镇黄各庄三村铸钢厂出售标的80万元,拍卖成交134万元,充分体现村民集体民主参与意识,被河北省有关部门确定为村级企业规范交易的典范。1997至2005年期间,公开竞价出售镇、乡村集体企业234家,出售资产52127万元,转划负债20528万元。

(二)股份制改造

对规模较大、净资产数额较多、发展有潜力的企业,采取先售后股(先出售企业,而后吸收职工、法人、社会自然人入股,并突出大股东控股)、出售股权(将原股份合作制企业中的国有或集体所有的股权出售,改造成个人控股职工或法人参股的股份制企业)、债权转股权(债务沉重的企业,通过与债权人协商,把债权转变成股权,而改造成股份制企业)三种方式改造成股份制企业。较有代表性的是丰南商厦,1996年11月份改造为职工平均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运行两年后,1998年12月,经董事会股东大会讨论通过,并报市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实施大股东控股的股份制改造,在内部职工之间自愿转股,由25名股东收购职工持有的股份,其中董事长持股51.9万元,占总股本51%,其余24名股东持股49.9万元,占总股本49%;黑沿子镇海湾塑料厂,1996年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总股本金600万元,黑沿子镇经济联合社持股200万元,黑沿子村集体持股200万元,企业内部职工持股200万元。1997年12月,经协商由时任厂长一次性买断镇、村集体股权400万元,占总股本66.7%,将企业改造成经营者持大股股份制企业;唐坊卫生瓷厂,欠唐山胜利陶瓷集团债款275万元,在企业改制中经双方协商,唐山胜利陶瓷集团把275万元债权作为投资,并与管理技术、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作价365万元,作为股本,将唐坊镇卫生瓷厂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1996至2005年,改造为股份制的30家企业,吸纳各类股本17.85亿元,其中:个人股1.74亿元,公有股6.86亿元,其他股9.25亿元。2011年,30家股份制企业资产总额83.7亿元,比改革前增加58.2亿元;权益31.5亿元,比改革前增加21.2亿元。

(三)组建企业集团

一种形式是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组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1995年,报经唐山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组建唐山惠达陶瓷集团,集团拥有6个中外合资企业,5个内资企业,到1997年资产增长到2.3亿元,经集团申请,黄各庄镇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请丰南市、唐山市及省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组建唐山惠达陶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创立后,先后兼并电线电缆厂、福利塑料厂、友谊轧钢厂等5家企业,兴建淋浴房浴缸厂、墙地砖厂、塑料厂、纸箱厂等相关企业,开发与主导产品配套的多种产品,发展非瓷产业,建立年产200吨稀土铁鹏高强永磁惠达同利永磁有限公司,与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了年产110万吨焦炭的焦化厂。多元化、集约化经营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5.66亿元,利税3.8亿元。2003年8月28日,国丰钢铁有限公司、银丰钢铁有限公司、新丰钢铁有限公司以国丰钢铁有限公司为续存企业,签订整合重组为新的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公司的投资总额3.37亿元(美元),注册资本1.59亿元(美元)。2011年公司出口创汇8520万美元。第二种形式以产品为纽带,联合相关企业组建企业集团。2005年5月以唐山瑞丰钢铁公司为核心,吸纳瑞丰工贸、泰丰、宏达、友朋、粵丰等钢铁企业为子公司,组建唐山瑞丰钢铁集团。是年6月2日、7月27日,相继组建唐山贝氏体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唐山清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钢铁企业的改革与整合,使钢铁工业成为丰南的第一支柱产业,2011年完成产值1019.6亿元,实现利润46.8亿元,国丰钢铁有限公司和瑞丰钢铁集团两企业跻身全国500强企业。

(四)资产租赁经营

对资源性企业或停产半停产企业,为盘活闲置资产,确保债权人利益,将评估后的全部或部分资产实施租赁经营。方法是通过公开竞争招标,以契约形式将资产租赁给经考察确有经营能力的公民、法人或合伙者经营。承租方按出租资产5-10%交纳抵押金,一次性交足年度租金(上打租)后,取得一定时期的资产经营权。承租方重新进行工商注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经营期间形成的债权债务与原企业无关,由承租经营方负责,政府有关部门及原企业不再承担经营风险。原企业不注销,避免债务悬空,用收取的租金优先偿还银行债务。在实施资产租赁经营中,突出租赁赎买,即在承租经营期限内交足相当于出租资产总额的租金时,出租企业资产归承租者所有,通过产权过渡,实现资产流动重组。区属第一盐场为资源性国有独资企业,占地面积11.23万公顷,拥有固定资产32993万元(含土地资产),负债总额1180万元,在职职工450人,退休职工66人。1999年12月,经市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实施公开竞价租赁,职工全员解除身份,用企业积累支付职工一次性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的改革形式。450名在职职工有407名解除身份,43名按政策办理预先退休。通过竞价,原企业经营者以每年415万元租金取得经营权,同时承担66名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金及医药费用。2005年,152家城乡企业实施租赁经营,年收取租金2170万元。

(五)企业破产 解除债务链

激活呆滞资产,建立企业退出市场的机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对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通过破产退出市场,实现国有资本退出,盘活闲呆滞资产。到2005年,全区累计实施破产还债的企业84家,涉及资产总额5.36亿元,负债总额12.2亿元,权益-6.86亿元。核销负债13亿元,综合清偿率0.5%,支付清偿资金405万元。

丰南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由于急于求成,实践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在改革形式表述上不准确,特别是“双买断”模式中“买断工龄”的提法,与实际工作中对市办国有、集体企业出售,用资产变现收益为职工发放一次性安置费或经济补偿费,职工与企业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本意,提法不准确、不科学。2000年5月后,统一规范为“对市办出售企业,用资产变现收益为职工发放一次性安置费或经济补偿费,职工与企业解除原来劳动关系。”对部分改革试点企业,采取用改制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税务征财政返还的办法弥补改制前负权益部分,与国家财税政策不吻合。实际操作中,税务部门仍然执行国家税务政策,对上述作法并没执行。2000年初,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发现与现行政策不相吻合后,逐企业下达文件停止“所得税抵补”的办法,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予以纠正、解决。2000年5月2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规范企业改革工作会议,同时下发丰政[2000]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深化城乡企业改革的意见(试行)》和丰政办[2000]21号文件《关于组建企业改革工作队对城乡改革企业进行规范深化的通知》。从三个方面对企业改革进行整改、完善和深化。规范企业改革程序:①申请审计。对企业实行原法人代表离任审计;②资产评估。聘请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企业全部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并经产权所有者代表部门确认;③制定改革方案。由企业主管部门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改革方案,并征得主要债权单位的同意,市办企业改革方案须经职代会或股东会讨论通过;④方案报批。方案上报市企业改革领导小组集体审核批复;⑤运作实施。按批复意见严格运作实施,并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⑥法律公证。解决遗留问题。按着丰政办[2000]21号文件精神,2000年6月初,从市直有关单位抽调38名科股级干部,组成企业改革工作队,经过培训,进驻重点企业,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解决企业改革中的遗留问题。解决个别改制企业离退休职工的费用问题,妥善安置职工。结合金融部门落实银行债务,特别是对出售后承接银行债务的企业,实施资产抵押。协调市直有关经济管理部门,适时为改制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同时进行法律公证。完善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改制后企业用工自主,实行双向选择,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新企业与职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强化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的征缴,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确保职工权益不受损害;确保下岗职工的生活,对解除劳动关系后不能就业的人员,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满后仍不能就业的人员,生活确有困难的,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改革后的企业根据党章规定及时建立党组织;改制企业建立健全工会组织,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由于及时发现和实事求是地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使全市企业改革在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中推进,有效的改革措施又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环境的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