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持融合发展,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实现新发展

坚持融合发展,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实现新发展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是引领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第一动力,产业融合必须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放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着力推动产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利益共享,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融合发展,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实现新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为目标,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支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保障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强化农产品加工业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要素集聚优化,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产业交叉融合互动发展,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现代化、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为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激发融合活力。创新是引领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第一动力,产业融合必须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树立“大食物、大农业、大资源、大生态”观念,必须深入开展产业融合的理论创新;大力发展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必须着力推进产业融合的制度创新;积极应用互联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现代技术,必须切实加大产业融合的科技创新。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协调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产业融合必须着力推进产业交叉融合。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的作用,推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和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引导优化产业布局,拓宽发展空间,促进城乡、区域、产业间的协调发展。(www.xing528.com)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坚持绿色生态,促进持续发展。绿色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遵循,产业融合必须着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通过绿色加工、综合利用,实现节能降耗、环境友好,形成“资源—加工—产品—资源”模式,发展营养安全、绿色生态、美味健康、方便实惠的食品产业;遵循生产生活生态并重,发展培育新业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动形成产业融合的绿色发展方式。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开放合作,拓展融合空间。开放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着力推动产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等涉农企业参与双向开放,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搭建区域间、国际间投资贸易合作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产品、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利益共享,增进人民福祉。把共享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本质要求,产业融合必须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产业发展为增进人民福祉服务,拓展产业功能,通过支持政策与带动农民分享利益挂钩,激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大力发展农民共享产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使农民体面地就业,有尊严地生活,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与幸福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