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的多种功能及特性解析

农业的多种功能及特性解析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OECD在多功能农业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2001年,OECD发表了第一篇研究报告《多功能农业:一个分析框架》,提出了从联合生产、公共产品、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等角度出发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2003年,OECD发表了第二篇研究报告《多功能农业:政策含义》。农业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功能的最大作用特点就是公共性,对全社会产生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农业多功能性的教育和宣传,倍加爱护和保护农业的多功能性。

农业的多种功能及特性解析

OECD在多功能农业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1998年以后,OECD着手研究多功能农业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报告,成为以后各种研究的基础。OECD集中研究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业多产品的联合生产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外部性公共产品;二是关于非经济品的需求、国内政策目标、政策标准、制定程序以及政策评价机制的方法与实证问题;三是政策研究,包括国内政策改革与对贸易自由化的影响。2001年,OECD发表了第一篇研究报告《多功能农业:一个分析框架》,提出了从联合生产、公共产品、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等角度出发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2003年,OECD发表了第二篇研究报告《多功能农业:政策含义》。这两篇报告侧重理论框架的构建,随后对理论框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步研究。2005年发表了《农场结构与特征:非经济品与外部性之联系》,同年又发表了《多功能农业:私人创新行动的作用是什么?》,2006年发表了《公共产品供给与多功能农业的资金支持:哪一层次的政府?》《多功能农业:私人行动扮演什么角色?》,2007年出版了《农业政策的执行成本》,2008年出版了《多功能农业:联合程度之评价及政策含义》。OECD的理论框架得到了广泛认同,但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为,OECD一开始就将多功能农业置于贸易自由化的国际背景之下。除了贸易外,多功能农业还有许多不同的角度。

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具有提供农副产品、促进社会发展、保持政治稳定、传承历史文化、调节自然生态、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等功能,且各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构成农业多功能性的要素有以下几类:

一是农用自然资源,包括土地、光、热、水、地形、地貌、生物等资源。各种农用自然资源本身就是构成生态环境的主体,具有生态功能,由于生态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涉及环境的承载力问题和人类健康问题,从而具有社会功能;由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差异性,构成了独特、优美的自然景观,从而具有良好的生产、旅游等经济功能;由于自然资源的构成、分布、变化和环境状况影响人类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从而具有文化教育功能。

二是农业生产过程。农业除向社会提供优质、安全、足够的农副产品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这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农业生产过程本身就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对保持社会文化的多样性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具有极大的旅游、教育价值;农业生产过程本身就直接关系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问题,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状况。

三是农副产品。农副产品首先能直接满足城乡居民的生存和健康需要,其社会、政治作用显而易见。其次是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再次,农副产品本身就是人类几千年选育的结果,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从而具有文化价值。因此,农业表现出来的多功能作用要比等值的二、三产业的产品的价值大得多,产生的作用是乘数效应,甚至可能是指数效应。

农业的多功能性包含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为社会提供农副产品,以价值形式表现出来的功能,是农业的基本功能。其中心作用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对食品的需要,还有以依托农业提供服务获得的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基础支撑作用。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经典研究表明,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产品、市场、要素和外汇四大贡献。

二是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功能。农业作为一个产业,不仅能容纳劳动力就业,而且农副产品质量、数量及其安全性本身就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健康状况、营养水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以及优美的环境等,涉及社会发展问题。因此,农业的社会功能作用很大,搞不好就会破坏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www.xing528.com)

三是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农业在保持社会和政治稳定的作用上。从很大程度上讲,农业生产状况决定了社会秩序的状况,农业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组织制度的样式。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绝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政治选择;同时,农副产品还是国家的战略储备物资。因此,农业具有重大的政治作用。

四是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农业在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提供教育、审美和休闲等的作用上。一方面,农业是一个古老的产业,其内部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农业对教育、审美等有关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农业正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职能。

五是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农业对生态环境的支撑和改善的作用上。农业各要素本身就是构成生态环境的主体因子,因此,农业的功能可直接表现为生态功能。农业的生态功能,对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然灾害的防治,为二、三产业的正常运行和分解消化其排放物产生的外部负效用等,均具有积极的、重大的正效用。

农业多功能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从经济功能看,其功能的大小,不仅影响农业总功能的大小,而且直接和间接影响社会、生态、文化和政治功能作用的发挥;从生态功能看,其功能的大小,不仅影响农业总功能的大小,而且直接和间接影响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功能作用的发挥;其他功能以此类推。农业多功能性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公共性和外部性。农业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功能的最大作用特点就是公共性,对全社会产生作用。对于农业产业来说,农业的多功能性对其本身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但更主要的是发挥对农业外部,对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基础支撑作用,因此外部性是农业功能的基本特征;内部性和专用性功能只占农业总功能的一小部分。为此,农业有充分的理由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保护,以达到重视程度与总功能基本一致。当然,公共性和外部性的特点也表现为破坏比较容易,保护困难。如生态环境中的林木、草等植被,毁坏非常容易,恢复就特别困难。其根本原因是农业活动中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形成的周期长、投入大,而人类个体和组织行为又短期化,以及农业多功能性的外部性和公共性特点。因此,必须加强农业多功能性的教育和宣传,倍加爱护和保护农业的多功能性。

二是功能的多样性和整体性。农业具有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五大功能,各功能又有多个不同的子功能。同时,农业各功能、内部各子功能之间又表现出极强的关联性。以生态功能为例进行分析,可得出一些关联链条:生态环境—人类生存质量—人口素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农产品—人类生存—社会基础—政治稳定—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各功能共同构建了一个有机整体,表现出了整体性特点,表现出了各大小功能之间的多重关联性及作用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对此,必然要强调在发挥农业多功能作用时,应综合考虑各功能的关联性,以求得个体功能作用充分发挥、总体功能最大的理想效果。

三是区域间的差异性。由于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如土地、光、热、水、地形、地貌、生物等),而这些资源又客观存在地域上的差异性,因此,农业的多功能性也必然随着地域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导致各功能的强弱差别等。如西南喀斯特地区有山多、生物资源丰富的特点,提供生物产品就有优势。此外,人口素质的差异性、人口密度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也是形成农业多功能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在制定农业政策、进行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农业多功能的客观存在,而且还必须考虑其在空间上的差异性,才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