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餐中的必备礼仪与鲜果盛宴

西餐中的必备礼仪与鲜果盛宴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界人士掌握一些西餐的礼仪,在必要的场合,才不至于“出意外”。西餐中的汤,大都口感芬芳浓郁,具有很好的开胃作用。按照传统说法,汤是西餐的“开路先锋”。只有开始喝汤时,才算正式开始吃西餐了。菠萝、草莓、香蕉、苹果、葡萄、橙子等则是在西餐桌上最常见的鲜果。

西餐中的必备礼仪与鲜果盛宴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西餐也离我们越来越近。商界人士掌握一些西餐的礼仪,在必要的场合,才不至于“出意外”。

(一)点菜及上菜顺序

西餐菜单上有四或五大分类,分别是开胃菜、汤、沙拉海鲜、肉类、点心等。

应先决定主菜。主菜如果是鱼,开胃菜就选择肉类,在口味上就比较富有变化。除了食量特别大的之外,其实不必从菜单上的单品菜内配出全餐,只要开胃菜和主菜各一道,再加一份甜点就够了。可以不要汤,或者省去开胃菜,这也是很理想的组合。

正式的全套餐点的上菜顺序如下所述。

1.开胃菜

西餐的第一道菜是开胃菜,也称其为头盘。开胃菜的内容一般有冷头盘和热头盘之分,常见的品种有鱼子酱、鹅肝酱、熏鲑鱼、鸡尾杯、奶油鸡酥盒、煱蜗牛等。因为是要开胃,所以开胃菜一般都有特色风味。它多以各种调味汁凉拌而成,色彩悦目,口味宜人。味道以咸和酸为主,而且数量少,质量较高。

2.汤

中餐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汤。西餐的汤大致可分为蔬菜汤清汤、奶油汤和冷汤等。品种有各式奶油汤、牛尾清汤、海鲜汤、意式蔬菜汤、俄式罗宋汤、美式蛤蜊汤、法式葱头汤等。冷汤的品种较少,有俄式冷汤、德式冷汤等。

西餐中的汤,大都口感芬芳浓郁,具有很好的开胃作用。按照传统说法,汤是西餐的“开路先锋”。只有开始喝汤时,才算正式开始吃西餐了。

3.副菜

鱼类菜肴一般作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称为副菜。品种包括各种淡水、海水的鱼类、贝类及软体动物类。通常水产类菜肴与面包类、蛋类、酥盒菜肴品都称为副菜。因为鱼类等菜肴的肉质鲜嫩,比较容易消化,所以放在肉类菜肴的前面,叫法上也和肉类菜肴主菜有区别。西餐吃鱼类菜肴讲究使用专用的调味汁,品种有荷兰汁、鞑靼汁、酒店汁、大主教汁、白奶油汁、美国汁和水手鱼汁等。

4.主菜

肉、禽类菜肴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称为主菜。肉类菜肴的原料取自牛、羊、猪等各个部位的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牛排。牛排按其部位又可分为沙朗牛排(也称西冷牛排)、T骨牛排、菲力牛排、牛小排等。其烹调方法常用烤、煎、铁扒等。肉类菜肴配用的调味汁主要有西班牙汁、蘑菇汁、白尼斯汁等。

禽类菜肴的原料取自鸡、鸭、鹅,通常将兔肉和鹿肉等野味也归入禽类菜肴。禽类菜肴品种最多的是鸡,有火鸡、山鸡、竹鸡,可煮、炸、烤、焖,主要的调味汁有咖喱汁、奶油汁、黄肉汁等。

5.蔬菜类菜肴

蔬菜类菜肴可以安排在肉类菜肴之后,也可以和肉类菜肴同时上桌,所以可以算为一道菜,或称为一种配菜。蔬菜类菜肴在西餐中称为沙拉。和主菜同时上的沙拉,称为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菜、西红柿、黄瓜、芦笋等制作。沙拉的主要调味汁有法国汁、醋油汁、奶酪沙拉汁、千岛汁等。

沙拉除了蔬菜之外,还有一类是用鱼、肉、蛋类制作的。这类沙拉一般不加味汁,在进餐顺序上可以作为头盘。

还有一些蔬菜是熟的,如炸土豆条、花椰菜、煮菠菜等。熟食的蔬菜通常和主菜的肉食类菜肴一同摆放在餐盘中上桌,称为配菜。

6.甜品

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以算作第六道菜。从真正意义上讲,它包括所有主菜后的食物,如布丁、冰激凌、奶酪、水果等。

接下来,用餐者还须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酌情享用干、鲜果品。常用的干果有核桃杏仁榛子开心果腰果等。菠萝、草莓香蕉苹果葡萄、橙子等则是在西餐桌上最常见的鲜果。

7.热饮

在用餐结束之前,应当为用餐者提供热饮,以此作为“压轴戏”。最正规的热饮是红茶或黑咖啡。二者只能选择其一,而不同时享用。它们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消化。西餐的热饮可以在餐桌上喝,也可以换一个地方,如离开餐桌去客厅或休息厅里喝。

(二)西餐餐具的使用

使用刀叉进餐,是西餐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实际上,刀叉的正确使用对不少商界人士而言是想做而又不会做的。除了刀叉之外,西餐的主要餐具还有餐匙、餐巾等。以下将分别对它们进行系统介绍。至于西餐桌上出现的盘、碟、杯、水盂、牙签等餐具,其用法与中餐大同小异,在此不再赘述。

1.刀叉

刀叉,是对餐刀、餐叉两种餐具的统称。二者既可以配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不过,在更多的情况下,刀叉是同时配合使用的,因此,人们在提到西餐餐具时,喜欢将二者相提并论。

(1)刀叉的区别。西餐用的刀叉各有其用,不能替代或混用。

①刀。刀是用来切割食物的,不要用刀挑起食物往嘴里送。切记右手拿刀。如果用餐时有三种不同规格的刀同时出现,一般正确的用法是:带小小锯齿的那一把用来切肉制食品;中等大小的用来将大片的蔬菜切成小片;那种小巧的、刀尖是圆头的、顶部有些上翘的小刀,则是用来切开小面包,然后用它挑些果酱、奶油涂在面包上面。

②叉。要左手拿叉,叉起食物往嘴里送时,动作要轻。同时,牙齿只碰到食物,不要咬叉,也不要让叉在齿上或盘中发出声响。

(2)刀叉的放置。在正规的西餐宴会上,通常都讲究吃一道菜要换一副刀叉,即在吃每道菜时,都要使用专门的刀叉。既不可以胡拿乱用,也不可以从头至尾只用一副刀叉。

一般情况下,享用西餐正餐时,出现在每位用餐者面前的餐桌上的刀叉主要有吃鱼所用的刀叉、吃肉所用的刀叉、抹黄油所用的餐刀、吃甜品所用的刀叉等。它们不但形状各异,更重要的是其摆放的具体位置各不相同。掌握好这一点,对于正确地区分它们尤为重要。

吃鱼所用的刀叉和吃肉所用的刀叉,应当餐刀在右、餐叉在左,分别纵向摆放在用餐者面前的餐盘两侧。餐叉的具体位置应处于抹黄油所用餐刀的正下方。有时,在餐盘左右两侧分别摆放的刀叉会有三副之多。要想不至于把它们拿错,一点儿也不困难,关键是要记住,应当依次分别从两边由外侧向内侧取用。

抹黄油所用的餐刀,没有与之相匹配的餐叉。它的正确位置是横放在用餐者左手的正前方。

吃甜品所用的刀叉应于最后使用。它们一般被横向放置在用餐者正前方。

(3)刀叉的使用。使用刀叉一般有两种常规方法可供借鉴。

①英国式。它要求在进餐时,始终右手持刀,左手持叉,一边切割,一边叉而食之。通常认为,此种方式较为文雅。

②美国式。它的具体做法是,先右刀左叉,一口气把餐盘里要吃的东西全部切割好,然后把右手里的餐刀斜放在餐盘前方,将左手中的餐叉换到右手里,再来吃食物。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比较省事。

需要说明的是,吃饭时,利用叉子的背面舀食物虽然没有违反餐桌的礼仪,不过看起来的确是不够雅观。吃米饭时,可以很自然地将叉子转到正面国起食用,因为叉子正面的凹下部位正是为此用法而设计的。这时也可利用刀子在一旁辅助用餐动作,将餐盘上的食物舀起时,利用刀子挡着以免食物散落到盘子外面,就可以很利落地将盘内食物舀起。

当盘子内的细碎食物聚集时,可利用刀子挡着,再以叉子靠近画起。利用汤匙代替刀子也是可以的。以叉子将食物聚集到汤匙上,再以汤匙将食物送入口中。

(4)刀叉的暗示。有些人很纳闷,为什么吃西餐时,很多时候只是听见刀叉的声音,却很少见到客人呼叫服务员。的确,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需要多费口舌的,因为这时候你作为客人,在桌子上进餐时的一举一动都在告诉服务人员你的意图,受过训练的服务员会按照你的愿望去为你服务,去满足你的要求。也就是说,有声语言在这里已经是多余的了,使用刀叉可以向服务员暗示用餐者是否吃好了某一道菜肴。其具体办法如下:

①我尚未用完餐:盘子没空,如你还想继续用餐,把刀叉分开放,大约呈三角形,那么服务员就不会把你的盘子收走。

②请再给我添加饭菜:盘子已空,但你还想用餐,把刀叉分开放,大约呈八字形,那么服务员会再给你添加饭菜。注意:只有在准许添加饭菜的宴会上或在食用有可能添加的那道菜时才适用。如果每道菜只有一盘,你就没有必要把餐具放成这个样子。

③我已用好餐:如果吃完了,或不想再吃了,则可以刀口内向、叉齿向上,刀右叉左地并排纵放,或者刀上叉下地并排横放在餐盘里。这种做法等于告知服务员,请将刀叉及餐具一块收掉。

2.餐匙

餐匙,有时也叫调羹。品尝西餐时,餐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餐具。商界人士应该掌握其区别、用法两大问题。

(1)餐匙的区别。在西餐的正餐里,一般会至少出现两把餐匙,即汤匙和甜品匙。它们形状不同、用途不一,摆放的位置也有各自的既定之处。

相对而言,个头较大的餐匙为汤匙,通常它与餐刀并列纵放在用餐者右侧的最外端。另一把个头较小的餐匙则为甜品匙,在通常情况下,它应当被横向摆放在吃甜品所用刀叉的正上方,并与其并列。如果不吃甜品,用不上甜品匙,有时它也会被个头同样大小的茶匙所取代。

汤匙和甜品匙各有各的用途,不可相互替代。商界人士只有了解这一点才不至于闹出笑话来。

(2)餐匙的用法。在使用餐匙时,有下述四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第一,使用餐匙取食时,动作应干净利索,切勿在甜品、汤之中搅来搅去。另外,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而且一旦人口,就要一次将其用完,不要一餐匙的东西反复品尝好几次。餐匙人口时,应以其前端人口,而不是将它全部塞进嘴去。

第二,使用餐匙时,要尽量保持其周身的干净清洁。

第三,餐匙除可以饮汤、吃甜品之外,绝对不可直接舀取其他任何主食、菜肴等。

第四,使用过的餐匙,切不可再放回原处,也不可将其插入菜肴、主食中,或是令其“直立”于甜品、汤盘或红茶杯之中。

3.餐巾

西餐里所用的餐巾,通常会被叠成一定的形状,如皇冠形、扇形、扇贝形等。餐巾的颜色和造型变幻不定,往往与整个就餐环境相得益彰。它们一般放置于用餐者右前方的水杯里,或是直接被平放于用餐者右侧的桌面上。商界人士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取餐巾要看时机。当主人宣布开始用餐时,客人方可取下餐巾;否则,会被误解为有些迫不及待。

(2)铺放位置要准确。从餐桌上拿起餐巾,先对折,再将褶线朝向自己,餐巾应被平铺于自己并拢的大腿上,其主要目的是借住进餐时掉落下来的菜肴、汁汤,以防止衣服弄脏:绝不能把餐巾抖开,如围兜般围在身上或塞在领口;把餐巾的一角塞进扣眼或腰带里也是错误的方法。假如衣服的质地较滑,餐巾容易滑落,那应该以较不醒目的方法将餐巾的两端塞在大腿下。

(3)欲言之前要擦嘴。用餐期间与人交谈之前,应先用餐巾揩一下满是油渍的嘴巴。擦拭嘴巴时,拿起餐巾的末端顺着嘴唇轻轻压一下即可,弄脏的部分为了不让人看见,可往内侧卷起。

女士进餐前,也可用餐巾轻印一下口部,以除去唇膏,避免留下唇印。以餐巾揩口时,其部位应大体固定,最好只用其内侧。

通常,不应以餐巾擦汗、擦脸,也尽量避免擦手。特别要注意,不可用餐巾来擦餐具。一方面不雅观,另一方面主人会认为你嫌弃其餐具不干净,这样做有失风度。

(4)必要动作要遮掩:在进餐时,尽量不要当众剔牙,万一非剔不可时,应以左手拿起餐巾挡住口部,然后以右手去剔牙。将鱼骨头或水果的种子吐出时,可利用餐巾遮住嘴后,用手指拿出来后再放在餐盘上;也可以直接吐在餐巾内,再将餐巾向内侧折起,通常服务员会注意到并换上一条新的餐巾。倘若这些过程没有遮掩,是颇为失态的。

(5)弄脏餐巾不失礼。主人提供餐巾就是希望客人来享用,所以作为客人,你可以大大方方地使用,是可以将其弄脏的。如果不用或是不愿将餐巾弄脏,反而拿出自己的手帕或面纸等来用,这不仅是违反用餐礼仪的,而且对主人来说也是很尴尬的。

(6)中途离席放置好。宴席中最好避免中途离席。非中途离席不可时,最好不要把餐巾叠放在椅子上,理想的方式应是用盘子或刀子压住餐巾的一角,让它从桌沿垂下,当然,脏的那一面朝内侧才雅观。

(7)用餐后餐巾无须太整齐。用餐完毕要站起来时,首先将腿上的餐巾拿起,随意叠好,再把餐巾放在餐桌的左侧,然后起身离座。如果站起来后才甩动或折叠餐巾,就不合乎礼节了。餐巾用完后无须折叠得过于整齐,但也不能随便搓成一团。如有主宾或长辈在座,一定要等他们拿起餐巾折叠时才能跟着做动作。

(三)西餐菜肴的食用

西餐菜肴的食用方法与中餐相比有更多的礼仪,商界人士对此应有详细的了解。

1.面包和黄油

进餐时,如有专门放面包的盘子,那么就理所当然地把面包放在盘里。在食用面包时,可以用手将面包掰开,块的大小应正好能放入口中,切勿用刀去切或者用牙去咬。吃吐司(面包片)时,一般把黄油抹在面包上食用,也可加上些盐和胡椒等,这时可以用刀子把吐司切成块状来吃。注意不要用面包来蘸盘子里的汤(特别是有身份或讲究的商界女士更应避免此种举动)。如面包屑掉在桌子上,你大可以不必用手或刀叉来捡起,服务员过后会用专业的清扫器具来清理。

黄油应与面包一同食用。正确的吃法是,在一小块面包上抹上少许黄油即可。需注意的是,不可把黄油直接放入口中;要用黄油来抹面包,而不要用面包去蘸黄油。有时,黄油是放在一个公用的黄油盘里,配有公用小刀,每人可用小刀取出少许黄油放入自己的盘内。讲究的餐厅有时把黄油摆在桌上,底下配有冷却的冰块以保其温度,有时也将黄油的造型做得灵巧可爱,不但实用,而且具有一定的欣赏性。

2.沙拉

沙拉的种类繁多,可以是绿颜色的沙拉,也可以是混合青菜沙拉,还可以是配有鱼、肉和蘑菇等的海鲜沙拉或肉类沙拉。西餐中,沙拉往往出现在这样的场合:①作为主菜的配菜,如蔬菜沙拉,这是常见的;②作为间隔菜,如在主菜和甜点之间;③作为第一道菜,如鸡肉沙拉。

如果沙拉是一大盘,就可使用沙拉叉来吃;如果沙拉是和主菜放在一起的,则要使用主菜叉来吃。如果沙拉是间隔菜,通常要和奶酪、炸玉米片等一起食用。如果主菜沙拉配有沙拉酱,可以先把沙拉酱浇在一部分沙拉上,吃完这部分后再加酱,直到加到碗底的生菜叶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仅有一种沙拉酱,有时也会准备多种沙拉酱供客人自己选择。这时,在食用一盘沙拉时一般以放一种汁为宜,不可多种混杂;否则,味道不伦不类。

沙拉习惯的吃法应该是:将大片的生菜叶用刀子切成小块,如果不好切,可以刀叉并用;一次只切一块,吃完再切。

3.鱼

西餐中很大一部分的鱼类餐是鱼片、鱼块或鱼条,因为这样做对于食用者来讲非常省事方便。在西方国家,很多人看到带有鱼刺的鱼时,都下意识地带有敬而远之的心理,因为从嘴里把鱼刺吐出来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少人对此都很担心。尽管如此,西餐里还是有许多名菜是整条鱼端上饭桌的,如汤汁鱼、香煎鱼等。

在餐厅进餐时,作为客人,你可以要求服务员为你把整条鱼弄成鱼片,也可以自己整理。这时,作为放鱼皮、鱼鳍和鱼刺等的容器一定要在用餐之前准备就绪。吃鱼具体来讲有以下两个步骤:

(1)左手拿叉,用叉按住整条鱼,右手握刀把鱼鳍取下,放入剩物盘。用鱼刀把鱼皮从头部到尾部取下,然后用鱼刀把头部和尾部轻轻切一下,注意不可让头部和尾部脱离整条鱼。取下上面的整片鱼肉,放在盘中;有时放在同一个盘里,有时放在另一个盘里,这要根据需要和当时情况而定。(www.xing528.com)

(2)把鱼刺取下,与头部和尾部一同放入剩物盘。用刀把下面的鱼肉向旁边推开,用此方法把鱼皮和鱼肉剥离。鱼皮放入剩物盘,鱼肉放在刚才取下的那片鱼肉旁边,以待享用。

有些人还取下鱼鳃旁边的一小块鱼肉,认为这是最有价值的肉。另外,需要提示的是:与许多东方人不同,西方人通常情况下是不吃鱼皮的。

在这里,顺便把鱼子的食用方法也一并介绍。鱼子在所有的菜肴里属于价格最昂贵的,有红鱼子、黑鱼子两种,黑鱼子还要贵于红鱼子。吃鱼子时,必备的餐具除鱼子勺以外,普通刀叉也应预备。食用这道菜应采取“少而精”的原则。通常,一小盘或一小盒的鱼子是被放在碎冰上,客人可以用鱼子勺将其取出抹在面包上食用。配餐面包常用一种荞麦面制成的小的面包片,同酸奶油汁一同食用;可加上煮熟的鸡蛋黄或鸡蛋清等切成的小块,分开放入小碗里,作为辅料来食用;还可备些柠檬块、洋葱末、黄油、吐司等。

4.龙虾

龙虾的烹饪方式很多,摆在盘里的一般是整只或半只,有时也事先将壳剥去,仅用虾肉。当然,如果只是虾肉的话,用刀叉来进餐还是很省事的;但如果是带壳的话,那吃起来可没有那么省事了,因此,龙虾被称为“好看不易吃”。

如果端上来的龙虾,它的壳没有被彻底敲裂,那么餐桌上便会摆上一把胡桃钳或尖核针。胡桃钳可用来夹裂龙虾壳,小叉子则可用来挖取狭窄难取之处的虾肉。用左手握住虾头将龙虾固定在盘中,右手用力拔下龙虾的大螯。用虾钳顺边把壳剪开,可剪开一边,另一边用手掰开即可;把虾肉轻轻取出,如有虾肉还在里面的话,可用叉子取出。龙虾卵是龙虾胃腔内称作玉米焰饼的绿色物质,只在雌虾体内才有,是十分美味的佳肴;用叉子叉起它,分切成数块,再依照个人喜好蘸酱调味。

通常,餐宴主人或餐厅应该提供大碗或大盘子,让客人放置龙虾壳。吃过龙虾,还要给客人送上洗指碗。

5.洋蓟

在食用这道菜时,基本上都是用手来吃的。用左手握住整个洋蓟,右手一片一片取下,底部的肉蘸过汁后,直接放入口中,用嘴把肉挤出后即可食用;剩下的叶子放入废物盘中。用嘴曝出洋蓟肉时,尽量不要出声音。等叶片吃过后,要清洗一下双手,以便使用刀叉。用刀叉把底部的须子切下之后,用刀叉食用洋蓟即可。这道菜一般配有调味汁,可用奶油类的汁,如蛋黄酱,也可用清汁,如酸酱油、辣酱油。

6.生蚝或生蛤蜊

以左手手指抓紧剩下的那一片壳,以右手持小生蚝叉,将生蚝或生蛤蜊整个挖取出来;如果还有任何部分黏附在壳上,利用叉子将其都挖出来。然后,把生蚝或生蛤蜊放到盘子中央的酱碟里蘸一下。有些人则只在生蚝或生蛤蜊上滴几滴柠檬汁,因为他们认为辛辣、刺激性的酱汁会破坏这种海产鲜美的原味。吃完生蚝或生蛤蜊后,你可以拿起空壳来吸吮一番,品尝余留的美味原汁。这么做会发出嘶嘶的声响,而且动作不甚雅观,不过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是最讲究礼仪的完美主义者也不在乎举止是否雅观了。如果你喜欢,也可以把小块面包片放进酱碟里,再用生蚝叉挑出来吃。

7.牡蛎

在餐厅食用牡蛎时,壳是已经打开的,直接用牡蛎叉把肉取出来食用即可。这时必须使劲连汁一起曝出来,当然这样一来要出些声音,但这道菜属于“特赦”,准许出声。另外,用柠檬、胡椒、辣椒汁作为调味品倒在牡蛎上面,味道会更鲜美。

8.奶酪火锅

这是瑞士一道很著名的民族菜肴。食用奶酪火锅要使用特殊的餐具,也就是奶酪火锅叉。这种专用餐具比一般餐叉长出很多,有三个齿;较常见的是木头叉柄,也有其他金属或烧瓷等的叉柄。食用奶酪火锅还要准备一个普通餐叉。火锅叉扎住面包块后在火锅里蘸上奶酪,然后将面包块取出。由于火锅叉不可直接入口,所以要用餐叉把蘸了奶酪的面包块从火锅叉上取下,用餐叉将其送入口中。这是因为,从火锅里取出的火锅叉滚烫,放入口中容易烫伤;如将火锅叉放入口中,再用它放入火锅中去扎面包块,很不卫生。

如果面包块在放入火锅之前,在樱桃烧酒里蘸一下,味道会更加醇香。当然,这要根据各自的不同口味而选择。如果有人不能承受过多的刺激,那么就不要做此尝试了。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食用奶酪火锅的面包很有讲究。面包块一定要切成大小合适的正方块,以裹上奶酪后能刚好放入口中为宜。面包块一般用(法式)白面包棍切成。

9.意大利面

意大利面一般是放在深盘子里食用的。欧洲人一般使用调羹和叉,调羹可以帮助叉控制滑溜溜的面条,而美国人通常还要加上刀。意大利人的吃法是,只用叉,右手握叉,用叉尖将面卷起来吃,每次只卷四五根。吃意大利面时不能直接用嘴吸,不然容易把汁溅得到处都是。

10.水果

饭后或甜点之后食用些水果,既清凉爽口,又有助于消化。但水果的种类繁多,根据有皮和无皮、形状大小、果汁多寡而在食用方法上各有讲究。

(1)苹果和梨。在宴席上,要用手拿取苹果或梨,放在盘里。你可以用螺旋式削皮法。如果你认为这样做很不方便的话,可以把水果放在盘上,先将其切成几瓣,再去掉籽,用刀叉切成合适的块状后食用,也可用手拿着食用。带皮的鳄梨需要用勺来吃;如果切成片装在盘子里或拌在色拉里,要用叉子吃。

(2)葡萄。对于无籽葡萄没什么讲究,一粒粒地吃就行。若葡萄有籽,应把葡萄放入口中吸食肉汁,然后把籽吐到手中;要想容易地剥去葡萄皮,则要持其茎部放在嘴边,用拇指和食指将肉汁挤入口中,把剩在手中的葡萄皮放在盘里。

(3)草莓。大草莓可以用手拿住柄部,蘸着白砂糖整个吃,然后将草莓柄放入自己的盘里。如果草莓是拌在奶油里的,当然要使用勺子来吃。

(4)樱桃。吃樱桃要用手拿,将樱桃核文雅地吐在紧凹的手中,然后放入自己的盘里。

(5)香蕉。在宴席上吃香蕉,要先将其剥皮,然后再用刀切成段,用叉子叉着吃。

(6)抽子、橘子和橙子。吃柚子时,要先把它切成两半,然后用茶匙或尖柚子匙挖出食用。由于柚子稍带苦味,很多人喜欢撒些糖来食用。

吃橘子时,要先用手剥去皮及其里面的白色覆盖膜,然后可以直接用手拿着一片一片地吃。

剥橙子皮有两种方法,两者都要使用尖刀:一是螺旋式剥皮;二是先用刀切去两端的皮,再竖直将皮一片片切掉。剥皮后,可以把橙肉掰下来。如果掰下的部分不大,可一口吃掉。如果太大,要使用甜食刀叉切开后食用。如果橙子是切好的,也可以像吃柚子那样使用茶匙或柚子匙挖着吃。

(7)无花果。鲜无花果作为开胃品与五香火腿一起吃时,要用刀叉连皮一起吃下。若无花果上面有硬杆,应用刀切下;否则,会嚼不动。作为饭后甜食吃时,要先把无花果切成四半,在橘汁或奶油中浸泡后,用刀叉食用。

(8)杧果和木瓜。如果是整个杧果,要先用锋利的水果刀纵向切成两半,然后再切成四分之一块,用叉子将每一块放入盘中,皮面朝上,并剥掉杧果皮。也可以像吃鳄梨那样,把杧果切成两半,用勺挖食果肉,保留果皮。

吃木瓜像吃鳄梨和小西瓜一样,先切成两半,抠出籽,然后用勺挖着吃。

(9)西瓜和哈密瓜。如果西瓜和哈密瓜体积较小,可以切成两半,以一半为一份食用。左手扶住瓜皮,右手握勺,从右边开始刮起。这样能避免把瓜弄得七零八落、十分狼藉而有失体面。西瓜籽应用勺从口中取出,放入旁边的盘中,不要随便吐在外边。如果西瓜和哈密瓜已经切成一块一块的话,那么应使用刀叉来吃。从果盘里取出一块后,用刀先把果肉同瓜皮分开,然后再把瓜肉切成大小合适的块状,用叉送入口中。另外,为避免吐瓜子,可以用叉在食用前把瓜子拔掉。

(四)西餐中酒水的礼仪

1.西餐中酒水的类别

在正式的西餐宴会里,酒水是主角。西餐宴会中所上的酒水共可以分为餐前酒、进餐酒、餐后酒三种,它们各自又拥有许多具体种类。

(1)餐前酒。餐前酒在法语里叫开胃酒,在英语里叫开胃品,意思都是“增加食欲的东西”。显而易见,它是在开始正式用餐前饮用的,或在吃开胃菜时与之相配的。餐前酒的目的是刺激食欲,喝得太多反而没有食欲,所以不要多喝。

餐前酒因国而异,各国经常喝的分别如下:美国——鸡尾酒、威士忌、啤酒;法国——鸡尾酒、威士忌、葡萄酒;英国和日本——鸡尾酒、威士忌、啤酒、葡萄酒;俄罗斯——伏特加、葡萄酒。

(2)进餐酒。进餐酒也称佐餐酒,是在正式用餐期间饮用的酒水。西餐里的进餐酒多为葡萄酒。

在正餐或宴会上选择进餐酒,有一条重要的讲究不可不知,即“白酒配白肉,红酒配红肉”。白肉即鱼肉、海鲜、鸡肉等,吃这类肉时须以白葡萄酒搭配;红肉即牛肉、羊肉、猪肉等,吃这类肉时应配以红葡萄酒。鉴于西餐菜肴里的白肉多为鱼肉,故这一说法有时又被表述为“吃鱼喝白酒,吃肉喝红酒。”其实二者的本意完全相同。

(3)餐后酒。餐后酒在法语、英语里叫消化酒,是帮助消化的意思。最常见的餐后酒是利久酒,最有名的餐后酒则是有“洋酒之王”美称的白兰地。

上述区分也不是十分严格的,往往一种酒是不太容易区分其是餐前酒、进餐酒或餐后酒的,因为有时候它既有可能是餐前酒,也有可能是进餐酒。

在一般情况下,饮不同的酒水要用不同的专用酒杯。在每位用餐者桌面上右边餐刀的上方,大都会横排放置三四只酒杯,如香槟杯、红葡萄酒杯、白葡萄酒杯以及水杯等。取用它们时,可依次由外侧向内侧进行。

2.几种常见酒水的特色及饮用

为了使商界人士便于掌握西餐中酒水的主要特性,从而对其正确地、有益无害地加以饮用,下面就几种常见的酒水加以介绍。

(1)葡萄酒。作为正式宴会中的进餐酒,葡萄酒一直地位至尊。

第一,葡萄酒的特色。葡萄酒的酒精含量不高,味道醇美,富含营养。根据其色彩的不同,葡萄酒有白葡萄酒、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之分。根据其糖分含量的不同,又可将葡萄酒分为微干、半干、干、微甜、半甜、甜等几种。现在,干葡萄酒最流行。这里所谓的“干”,意即它基本不含糖分。葡萄酒酒精浓度在12°左右。世界最有名的葡萄酒产在法国的波尔多地区。

第二,葡萄酒的饮用。不同的葡萄酒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白葡萄酒宜在7℃左右喝,故应当加冰块。而红葡萄酒则在18℃左右饮用最佳,因此不宜加冰块。喝葡萄酒时,要用专门的高脚玻璃杯。喝白葡萄酒时,要捏住杯脚;喝红葡萄酒时,则讲究握住杯身。切记,喝葡萄酒时兑碳酸饮料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桃红葡萄酒,又叫玫瑰红葡萄酒,它的口味、喝法与白葡萄酒略同,而且因其色泽柔美,多为商界女士所钟爱。

(2)白兰地。在所有洋酒中,白兰地是最为名贵的。法国柯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和中国贵州茅台酒被称为世界三大名酒。

第一,白兰地的特色。白兰地是葡萄酒大家族里的特殊一员,它是用葡萄干发酵之后蒸馏精制而成的,故此又被称为蒸馏葡萄酒。白兰地的浓度约为40°,色泽金黄,香甜醇美。世界上知名的白兰地品牌有人头马、马爹利、轩尼诗等,并以产于法国柯涅克地区、贮藏时间较长者为佳。

第二,白兰地的饮用。饮白兰地的最佳温度为18℃,故应将其盛在专用的大肚、收口、矮脚杯内;先以右手托住杯身观其色彩,并以手掌为其加温,待其香味洋溢时,闻过之后慢慢小口品味,不能一饮而尽。

(3)威士忌。如果说白兰地是洋酒之中的“贵族”,那么相对来说物美价廉的威士忌则是雅俗共赏的。

第一,威士忌的特色。威士忌是一种用谷物发酵酿造而成的烈性蒸馏酒。它的口味浓烈、刺激,酒精浓度约为40°。在世界各国生产的威士忌中,首推英国苏格兰地区生产的威士忌。其知名品牌有威雀、尊尼获加、添宝、老伯威等。

第二,威士忌的饮用。威士忌可以干喝,不过加人冰块、苏打水或姜汁后,味道更好。喝威士忌时,最好采用专门的平底小玻璃杯,耐心细致地慢慢品尝。

(4)香槟。香槟的知名度也比较高,而且实际应用较为广泛。

第一,香槟的特色。香槟也叫发泡葡萄酒。实际上,它是一种以特种工艺制成的、富含二氧化碳的、起泡沫的白葡萄酒,因其以法国香槟地区所产的最为有名,故有此称谓。它的酒精浓度约为10°,口感清凉、酸涩,且有水果香味。

第二,香槟的饮用。香槟以在8℃左右饮用为最佳。香槟开瓶时,可稍事摇晃,然后再起去瓶塞;届时,它就会连泡带酒一同奔涌而出,为人平添欢快的气氛。饮用香槟,须用郁金香形的高脚玻璃杯,并以手捏住杯脚。香槟可用来进餐、祝酒,或者商界人士在参加的庆典仪式上以之为人助兴。

(5)鸡尾酒。

第一,鸡尾酒的特色。准确地讲,鸡尾酒并非某一种类的酒,而是一种混合型的酒。它是用各种不同的酒,以及果汁、汽水、蛋清、糖浆等其他配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采用专门的技法调配而成的。它的口味有浓有淡,酒精浓度有高有低,但其共同特点则是层次分明、异彩纷呈、闪烁不定,好似雄鸡之尾,故此被称为鸡尾酒。鸡尾酒有很多品种,其中大名远扬的有曼哈顿、血腥玛丽、马提尼、亚历山大、天使之吻、红粉佳人、螺丝起子等。

第二,鸡尾酒的饮用。饮用鸡尾酒时,为了便于观赏其独具特色的丰富色泽,最好用高脚广口的玻璃杯去盛鸡尾酒。讲究的人往往不会把数种不同的鸡尾酒混杂在一起喝。

(五)西餐中咖啡的礼仪

在正式的西式宴会中,咖啡往往是“压轴戏”。因为正式的西式宴会一般在晚上举行,所以在宴会上喝咖啡通常是在晚上。为了照顾个人的爱好,在宴会上上咖啡的同时往往会备上红茶,由宾客们自己选择。西餐的热饮可以不在餐桌上喝,最常见的地点有主人的客厅和休息厅、咖啡厅、咖啡座等。商界人士在喝咖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个人的行为举止。

1.饮用数量

喝咖啡的具体数量,在正式的场合,商界人士要注意两点:

(1)杯数要少。喝咖啡只是作为一种交际的陪衬、手段,所以最多不要超过3杯。

(2)人口要少。喝咖啡既然不是为了充饥解渴,那么在喝的时候就不要动作粗鲁,让人发笑。端起杯子一饮而尽,或是大口吞咽,搞得响声大作,都是失礼的。

2.配料添加

有时根据需要,可自己动手往咖啡里加一些牛奶、糖之类的配料。这时候一定要牢记自主和文明这两项要求,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如果某种配料用完,需要添加,不要大呼大叫;不要给别人添加配料。

(2)给咖啡加糖时,如果是砂糖,可用汤匙舀取,直接加入杯内:如果是方糖,则应先用糖夹子把方糖夹在咖啡碟的近身一侧,再用汤匙把方糖加在杯子里;如果直接用糖夹子或手把方糖放入杯内,有时可能会使咖啡溅出,从而弄脏衣服或台布。

(3)给咖啡加牛奶的时候,可直接添加,但动作要稳,不要倒得满桌都是;为避免咖啡溅出,添加时位置要尽量低。

3.喝咖啡的方法

正式场合的咖啡往往都是被盛进杯子里,放在碟子上一起端上桌的。碟子主要用来放置咖啡匙,并接收溢出杯子的咖啡。喝咖啡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握咖啡杯。握咖啡杯的得体方法是,伸出右手,用拇指和食指拈住杯耳而将杯子端起。不可以双手握杯或用手托着杯底,也不可以俯身就着杯子喝。如果坐在桌子附近喝咖啡,通常只需端杯子,而不必端碟子。如果离桌子比较远,或站立、走动时喝咖啡,没有了餐桌可以依托,则可以用左手端碟子,右手持咖啡杯耳慢慢品尝;如果坐在沙发上,也可照此处理。

(2)如何使用咖啡匙。在正式场合,咖啡匙的作用主要是加入牛奶或奶油后,轻轻搅动,使牛奶或奶油与咖啡相互融合;加入方糖后,可用咖啡匙略加搅拌,以促使方糖迅速溶化;如果咖啡太烫,可以用咖啡匙稍加搅动。商界人士在正式场合使用咖啡匙时应注意两点禁忌:一是不要用咖啡匙去舀咖啡来喝;二是搅过咖啡的咖啡匙,上面都会沾有咖啡,应轻轻顺着杯子的内缘,将咖啡滴流而下,绝不能拿起咖啡匙上下甩动。

(3)如何食用甜点。喝咖啡时,为了不伤胃肠,往往会同时准备一些糕点、果仁、水果之类的甜点。需要用甜点时,首先要放下咖啡杯。在喝咖啡时,手中不要同时拿着甜点品尝,更不能双手左右开弓,一边大吃,一边猛喝。

(4)如何与交往对象交谈。商界人士时时刻刻都是公务在身,喝咖啡时也不能忘了“正事”,要适时地和交往对象进行交谈。交谈时务必细声细语,不可大声喧哗、乱开玩笑,更不要和人动手动脚、追追打打;否则,会有失商界人士的身份。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在别人喝咖啡时向对方提出问题,让对方说话。自己喝过咖啡要讲话以前,最好先用纸巾擦拭一下嘴边,免得让咖啡弄脏嘴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