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奥多·德莱塞作品中的酒店形象探析

西奥多·德莱塞作品中的酒店形象探析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符号—行为事实”理论视角,选择西奥多·德莱塞作品作为分析美国高端酒店起步阶段的研究样本,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表1西奥多·德莱塞文学作品中的豪华酒店形象续表可以看出,西奥多·德莱塞作品中的豪华酒店形象主要有四个方面。

西奥多·德莱塞作品中的酒店形象探析

基于“符号—行为事实”理论视角,选择西奥多·德莱塞作品作为分析美国高端酒店起步阶段的研究样本,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文学作品在一定意义上是事实的反映,从文学作品的描写、评论和情节中能够探寻当时高级酒店对自身形象的塑造情况,以及作家和当时的社会公众对酒店形象的具象认知。

第二,西奥多·德莱塞于20世纪初进入文坛,描写酒店的经典著作主要出自20世纪10年代至30年代之间。这段时间,酒店业恰好处在大饭店时期,美国的酒店行业也处在豪华酒店大力发展的阶段。自1829年特雷蒙饭店在波士顿开业以来,美国的酒店就开始作为人们展开社交的中心。西奥多·德莱塞在这段时间的作品,能够充分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见表1),因此他的文学作品可以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分析样本。

表1 西奥多·德莱塞文学作品中的豪华酒店形象

续表 (www.xing528.com)

可以看出,西奥多·德莱塞作品中的豪华酒店形象主要有四个方面。在建筑和装饰外观上,豪华大酒店是奢华的城市地标建筑;在功能上,是社会上流人物聚集和进行社交的场所;在服务形象方面,具有标准化和统一性;在文化功能上,是容易使人堕入奢侈的名利场。造成这些公众形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型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资产阶级对于高端酒店的需求增加,美国酒店业开始重视标准化。豪华酒店和商务酒店涌现。随着工业革命成果的广泛应用,人们的出行方式更加趋于多样化,农业文明同样开始转向机器文明,社会分工也更为细致。专为当时社会名流和上层人士提供服务的高端奢华酒店诞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腾飞,酒店业迅速地对硬件和服务进行升级,以便满足资产阶级更为多样化的消遣和娱乐需求。这时酒店的消费人群,已经从匆匆赶路的人群,转变成了有充足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酒店的形象表现已不再是“不具信誉的小旅馆”,而是“设施完善的高级场所”。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格局被重新划分,美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豪华酒店和商务酒店也在不断地发展。1829年,在酒店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特里蒙特酒店,于美国波士顿落成。这家酒店开创了许多的先河,也为日后酒店业的规范化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依据。特里蒙特酒店第一次为酒店配置了门童,开始启用前台作为接待空间,首次设置了室内的水管和抽水马桶,并为客人提供可上锁的门以及可免费试用的香皂,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应用于酒店中。首家里兹卡尔顿酒店于巴黎落成,成功为诸如海明威、奥黛丽·赫本之类的名人提供下榻场所,一时间名声大噪。在此期间,英国德国、法国以及美国都涌现出了一批豪华酒店。

第二,大城市的兴起和外来文化冲刷美国本土文化,更新美国本土价值体系,“美国梦”文化席卷美国本土。美国从一个农业化的国家发展成为城市化的国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后,美国的社会的经济高速繁荣,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同时,随着全国铁道网的构建,以及各类社会新事物的出现,促使纽约芝加哥这样的大城市兴起,不断更新着美国社会的价值观。此时高级酒店不再仅是接待社会名流的场所,而是上层社会人士展开社交的重要平台。西方社会固有的付小费的习惯,则带给酒店一线从业人员较高的职业收入,在“美国梦”的影响下带给这些员工活力。一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员工极容易满足于对他们来说不菲的薪水,加入社会寻欢作乐的大军

根据上述分析,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高级酒店在公众眼中的形象,既有高端和标准化,体现“美国梦”的一面,也有进入门槛高,只供上层社会寻欢作乐,充斥着大量的诱惑的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