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的难点和瓶颈

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的难点和瓶颈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新的成效,但这一地区面积广大,农业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农业产业化所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复杂,从其共性的角度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三是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适应的农业社会融资机制尚未建立。农业相对于工业落后的原因在于其生产要素的分散,西部地区的农业要素流通机制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制约农业组织创新的客观限制条件。

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的难点和瓶颈

虽然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新的成效,但这一地区面积广大,农业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农业产业化所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复杂,从其共性的角度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发展方式有待转变。当前,西部地区不少地方农业产业仍然维系粗放式生产经营,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有待转变。具体表现为:一是以家庭承包土地为界限的分散生产。农民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每户每人生产属于自己的承包土地,面积小,比较分散,细碎化生产,农产品批量小,合同履约率低,很难进入大市场、大流通。农民“跟风”种地,收益大起大落的情况多次反复出现。二是以靠天吃饭为特色的传统生产。在农业技术供给短缺的条件下,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只能寄希望于年年风调雨顺,或者延续大量传统粗放型与攫取性生产技术。三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为表征的恶性生产。西部地区许多坡耕地都是在无水土保持条件下耕作,片面追求数量和速度,单纯强调产值和利润,不断增加化肥农药的施用量,结果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使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化肥和农药残留超标,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四是农业劳动力综合生产能力较低。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而西部地区农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对更低,这与产业化需要先进的人力管理技术相矛盾。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的比例约占24%,农业科技教育滞后也使西部地区农民“科盲”所占的比例更高。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农村能人流失现象也非常严重。在农村产业结构变革和农村劳动力分化时期,西部地区农村能人以及青年高素质劳动力大多要么流向了收益高的非农产业,要么外出打工,而留守的所谓“993861”部队(老人、妇女、儿童)就自然成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由此大大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生产和经营。

(2)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西部地区不少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实施了农业产业化,但是初始化色彩比较明显,农业产业经营不佳,生产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体现在:一是主导产业不明显。从当前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来看,传统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有个别地方已经发展了棚栽业、林果业和草畜业等产业,但发展不稳定,结构趋同,而许多新兴产业不能得到认同和发展,也形不成规模。二是产业基地规模小。从目前西部地区已建成的基地情况看,比较有影响的是杨凌农业示范区等少数几个基地,同时这些示范基地注重的往往是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也没有真正地发挥其产业平台的应有作用。另外还有不少新基地则规模小,档次低,建设分散、简单趋同。三是龙头企业效能低。从当前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具有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差的特点,不能真正体现龙头企业应有的带动作用。四是产业链条简短。西部地区多数农副产品大都停留在卖原料和初加工、粗加工上,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综合效益弱。五是市场体系残缺。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农村只有零星与分散的初级市场,缺少大规模、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农副产品专业市场,而且绝大多数市场设备落后、简陋,市场管理相对滞后。(www.xing528.com)

(3)发展机制有待完善。从西部地区农业的管理体制而言,未能合理解决农民、企业、政府的利益均衡,从而保障农业产业化的良性运作。一是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适应的土地流转机制尚不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规模经营,虽然家庭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也为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但是西部地区农业土地在其运行中却只注重承包而不注重联产,由此难以克服农业产业规模经营与家庭小生产的固有矛盾。而产业化是在土地流转的前提下进行大规模经营,那些失地农民就成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村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土地的保障功能仍然比较明显,大量农民滞留在农村需要土地,成为土地流转的重要制约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比农户具有更强的博弈能力,而农民缺乏谈判能力,因而企业会倾向于压低农产品的协议收购价格,农民的利益无从保障,加剧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二是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适应的政府农业管理职能相对滞后。发达国家政府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均对自身的农业政策和制度进行不同程度的变革和创新,而西部地区政府则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出现了“空位”“虚位”“错位”“越位”“移位”等现象。不仅如此,西部地区乡镇政府的认识也十分有限,在制度上对集体经营规定和保障不完善,在法律上界限不清晰,政策上缺乏鼓励,实际操作上对农民的引导也不够,这也使西部地区发展产业化经营困难重重。三是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适应的农业社会融资机制尚未建立。产业化的深入发展需要资金、基础设施、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等各方面的配套发展。但西部地区缺乏完善的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机制,无法拓宽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融资渠道。实践证明,西部地区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企业融资困难已成为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资本的限制导致产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使得产业化的格局始终是小农布局,无法进行规模化产业生产。四是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适应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尚不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要求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良好的服务,而西部地区农业全程服务机制还不健全。由于西部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硬件设施落后、服务经验缺乏、技术水平有限,没有形成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服务机制,仍然处于提供半程、单项和简单服务阶段。

(4)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有内部因素的制约,还有外部客观条件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由于地缘限制,西部地区的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由于我国前期的政策倾斜,优先发展东部地区,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资金都注入了东部的农业开发,东部的农业产业化程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由于增长极的极化效应,使得大量的人力资本和技术投入并没有及时补给到西部农村,剥夺了西部地区的优先发展机会。发展的现代化要求与传统落后的技术不匹配导致产业化进程停滞不前。二是要素的分散和农业流通机制问题。农业相对于工业落后的原因在于其生产要素的分散,西部地区的农业要素流通机制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制约农业组织创新的客观限制条件。由于西部地区缺乏创新的观念和意识,因此无法设计一个灵活、快捷、有效的流通机制,更好地实现和发挥农业产业价值,在前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三是农业领域市场法规不配套、不完善,农村经济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趋明显。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农产品加工经营者或者抢收抢购,或者拒收拒购,农民或者待价而沽,或者有货难售,各方之间缺乏利益连接机制,经济行为随意性很大,影响了农业稳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