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慧教育模式:人工智能与教育4.0战略

智慧教育模式:人工智能与教育4.0战略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教育模式需要不断对教育信息化进行升级改造,并从根本上消弭科技与教育之间的裂痕,以实现融合推进。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在于改善学习评价、赋能教学、改善教育管理。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生产模式面临新一轮革新。(五)重视伦理问题,在法律框架内运行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是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伦理机制始终没有建立起来,这为未来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智慧教育模式:人工智能与教育4.0战略

如今,以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通信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迅猛发展,这极大助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为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智慧提供了重要机遇期。智慧教育在教育技术学领域可以理解为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26]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

随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发展智慧教育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这有助于破解我国教育发展难题,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推动教育领域全面改革。当前,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为智慧教育事业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整体而言,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和探索期,对于智慧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还有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这并未妨碍各地推进智慧教育建设与发展的进程。其中产生了很多困惑,也面临诸多挑战。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教育模式需要不断对教育信息化进行升级改造,并从根本上消弭科技与教育之间的裂痕,以实现融合推进。

(一)坚持德行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在于改善学习评价、赋能教学、改善教育管理。[27]技术的发展进步最终要立足于人这个主体,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要义。人工智能时代不是要求简单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主体,而是能够在德行的基础上具备人工智能思维的全面发展的人。任友群、张慧等学者认为:第一,在基础教育阶段,要落实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加强数字化胜任力的培养,特别是人工智能思维、计算思维等的培养,以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据此应对技术发展带来的变革;第二,要保证学校作为人工智能教育的主渠道,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大学的课程体系,明确人工智能教育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28];第三,有必要将立德树人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中,培养人工智能时代具有良好德行的现代人

(二)消除数字鸿沟,警惕马太效应

科技在时代发展中总是体现着它“双刃剑”的一面,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发展,但也会造就网络化的个人主义,甚至会加剧数字鸿沟。[29]因此,我们需要趋利避害,警惕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马太效应。正如有学者认为的那样,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存在着三层鸿沟:数字鸿沟、新数字鸿沟、智能鸿沟。其中,就人工智能时代而言,智能鸿沟主要表现在能不能理解和充分适应以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的信息科技,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30]联合国早就提醒要防止出现数字鸿沟,也要防止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技术鸿沟。为消除数字鸿沟,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一,新兴技术应用之初就要关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以最优的资源供给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第二,继续落实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着重培养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以适应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智慧教育的发展。第三,重点建设终身化学习体系,以此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带给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变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和知识生产的速度加快,劳动力市场变化日益加剧,唯有通过终身学习、自主学习来提升自我,方能应对这些不确定性。[31]

(三)坚持数据驱动,加强顶层设计和管理(www.xing528.com)

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以外的新兴技术带来的便利优势,站在整个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高度进行统一规划,将所有的资源与“人工智能+教育”进行无缝对接。尤其要对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科学决策,以教育数据驱动教育治理。第一,逐步摆脱以往小规模数据的经验判断,而要通过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技术,为推进过程提供更科学高效的决策建议。第二,教育数据的管理应当具有扁平化特征,突破以往的部门和环节内的陈旧壁垒,让数据真正流动起来,进一步实现管办评的分离。第三,通过教育数据辅助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的决策。一方面,既要让各个层面的教育管理决策有据可依,也要让教育管理项目的实施在每一阶段都有迹可循;另一方面,既要让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数据,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进行选择与调整,也要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相关教育资源服务的选择提供建议[32]

(四)跨学科融合,转变高校知识生产模式

人工智能时代,是知识极度膨胀的时代,也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高等院校(包括科研院所)是知识生产的主要根据地。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生产模式面临新一轮革新。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知识生产以实践为导向,直接面向问题的解决。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其学习行为和过程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经由反馈机制为学生自适应学习提供帮助。第二,体现跨学科和学科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知识生产模式中的应用是一个跨学科合作与发展的过程,知识不再受学科的限制,体现出多学科的融合特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是通过计算机科学、学习科学、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神经科学、生物学等学科优势的融合[33],从多个角度阐述知识发生的过程及学习的本质,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理论指导。第三,知识生产者的联系增强,可以超越时空形成大规模的合作网络。当前高校的知识生产正式基于开放、共享的互联网平台,在人机结合的同时,人-人之间的联系也比以前更加紧密。这样由不同参与者带来的多样性和一致性在同一时空内可以产生更大程度的碰撞,这个过程也就意味着会涌现出更多的知识火花。

(五)重视伦理问题,在法律框架内运行

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是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伦理机制始终没有建立起来,这为未来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如何实现教育视角下的可信赖人工智能,是需要高度重视并持续关注的问题。[34]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而大数据是基于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存储的,对于个人行为数据的保护意味着对伦理价值的坚守。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大数据做出更加精准的判断和决策,与此同时,大数据的泄露或不当使用,将给个体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因此,我们认为,第一,需要加强教育大数据的安全立法,通过建立教育大数据的安全法律,保护好教育大数据以免被非法滥用和网络侵犯。第二,我们可以借鉴《欧盟人工智能伦理准则概要》,尽快出台我国人工智能教育伦理规范,以保障师生的人身健康和数据安全不受侵犯。第三,要树立人工智能教育的正确价值导向,培养人工智能时代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国公民,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为构建一个和平、包容、稳定的社会做出贡献。[35]

当前,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趋势已经形成,并正在成为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必由之路。面对日益复杂的人类社会,教育承担了巨大的使命和责任去应对各种不确定的问题。在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通过加快发展智慧教育,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为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是今后我国智慧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