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价值观模式

构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价值观模式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工智能可以带来教育资源的国际流通,也可以通过特定的内容传递特有的价值观。人工智能无须身份,可以跨国界自由流动,而人不可以。在未来公民的培养上,人工智能只能作为教师的助手存在。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类有关意义的生成与培育。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要依旧保留自身作为意义培育者的角色。综上,在理解学生与学习方面,教师与人工智能将成为合作伙伴。

构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价值观模式

基础教育之所以固守地方性,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基础教育奠定了国民教育的基调,为公民身份建立提供了切实的文化语言历史基础。未来社会人工智能可以将上述课程的内容经由数字化、层级化、个性化、项目化传递于学生。然而公共教育系统中,教师在这类课程中的作用依然关键。公民教育课程培养目标通常涉及理解力与价值观,尤其对国家政府的理解、对社会的理解、对主流价值观的理解或认同。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在全球化时代,在各种思潮、各类主义的碰撞中,各国更加重视公民教育。教师作为一国之国民,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国家精神和价值观;其次,作为地球村的村民,倡导国际理解教育;最后,在面对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时,应尊重其历史文化,增进文化理解。

人工智能可以带来教育资源的国际流通,也可以通过特定的内容传递特有的价值观。但是涉及多种价值观辨析时,尤其还混杂着历史、政治、文化的因素时,教师可以承担更多的教学活动。这也是每个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政策借鉴时会考虑的问题。

人工智能无须身份,可以跨国界自由流动,而人不可以。在未来公民的培养上,人工智能只能作为教师的助手存在。品格与公民教育的培养不是简单的识文断字,了解多种价值观,而是要践行某种价值观。教师需要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等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内化。

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类有关意义的生成与培育。技术进步表现出一种严重的危险。这危险不在于特殊的技术进步或技术工具,而在于对我们自身的理解,在于我们从一种技术的生活方式中得到启发。(www.xing528.com)

正如我们熟悉的GPS导航帮助我们解决了前往目的地的方向问题,并优化了我们的道路选择,提高了我们的时间效能。GPS能够带我们去向既定之地,但是也可能让我们错失了另一条道路的美好,错失了探寻的乐趣。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要依旧保留自身作为意义培育者的角色。尤其是教师,需要综合各种信息,帮助学生寻找意义。教师自己首先要慢下来,体会、感受事物与人的关系,其次感受互相成就的美好。如好的爵士乐既是人在演奏乐器,也是乐器在表达人之思想,而意义就在其中。

综上,在理解学生与学习方面,教师与人工智能将成为合作伙伴。对确定的数据进行大规模分析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而把不确定性的、涉及个体关怀与发展的工作交给教师。如果说人格已经被证明是影响学习结果的重要特征,那么作为“人师”的教师又怎么可能在学生的学习旅途中缺席呢?在学情分析阶段,教师既基于个体经验收集数据,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提供的信息与分析加深对学生的理解,教师不仅仅是数据的整理者与分析师,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规划师,他们提供的不是机器计算出的最好方案,而是在特定经济、政治、文化等背景下的最适合学生的方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还是学习的陪伴者;不仅对学生的一门功课、一项技能负责,还是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何种有意义的生活”的引领者。教师善用确定性,但不规避不确定性。他们把不确定性视作教育的美丽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