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9年我国服装市场消费受影响的因素

2019年我国服装市场消费受影响的因素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962元,同比增长3.8%,增幅较2018年同期收窄0.4个百分点。这是服务消费占比首次超过50%,意味着服务已成为扩大居民消费的关键抓手,服务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图2-232013~2019年前三季度居民衣着消费占比(五)文化自信提升消费内涵文化自信是中国自信的本质。

2019年我国服装市场消费受影响的因素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居民服务消费占比提高的大环境下,我国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增速放缓,衣着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持续下降。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增速出现分化,低收入与高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推动性价比市场和高端市场实现较快增长。此外,科技文化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与日俱增,人们对技术创新的渴望和对传统底蕴的情怀交织在一起,共同描绘出新时代色彩纷呈的消费品市场。

(一)宏观经济增速平稳换挡,衣着消费增速逐步放缓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式、投资驱动发展方式逐渐向集约式、创新型、消费驱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速虽有放缓,但总体平稳可控。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增速较2013年大幅回落13.7个百分点;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8.4%,增速较2013年回落5.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增速较2013年回落5个百分点。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2%,增速仅较2013年放缓1.6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在不断提升(图2-17)。

图2-17 2013~2019年前三季度GDP、固定资产投资、M2、消费品市场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经济增速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的过程中,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速不可避免会出现放缓。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实际增速分别为6.1%和5.7%,较2018年同期分别下降了0.5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图2-18)。

图2-18 2014~2019各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实际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国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随之呈现出小幅增长态势。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962元,同比增长3.8%,增幅较2018年同期收窄0.4个百分点。这一情况与服装市场增速放缓的现象是一致的(图2-19)。

图2-19 2013~2019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农村低收入、城镇高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增速较快

近两年来,市场上不乏关于“消费降级”“消费升级”“消费分层”的讨论,其背后,是不同收入群体对自身消费现象的一种解读。从五等分居民收入增速的角度,可以对这些现象作一定的解释:一是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增速最快,为满足“从无到有”的需求,这部分消费者会选择用相对较低的价格去尝试各种品类的商品;二是城镇高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增速较快,这部分消费者更加关注消费的品质、品牌和品位,相应的高端消费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水平;三是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中等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增长相对较慢,这部分消费群体会延后大件商品的购买计划,如汽车、家电等,同时,会选择性价比较高、质量有保障的日常生活用品。因此,在当前的消费品市场中,可以看到不同逻辑的商业模式并存的现象,包括用低价方式杀入比较成熟的快消品市场、用高性价比方式去吸引中等收入群体的关注以及用不断提价的方式主攻高端市场,这些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满足其所对应的消费群体需求(图2-20、图2-21)。

图2-20 2014~2018年城镇居民五等分可支配收入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ww.xing528.com)

图2-21 2014~2018年农村居民五等分可支配收入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居民服务消费超过商品消费

2019年前三季度,居民服务消费占比达到50.6%,高于商品消费占比1.2个百分点。这是服务消费占比首次超过50%,意味着服务已成为扩大居民消费的关键抓手,服务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从商业角度来看,人们的物质需求是有限的,而精神需求是无限的。零售商和品牌商正在通过提高自身的服务品质、增加商品的精神内涵、融合当前的服务热点等多种手段,以服务带动商品零售,以商品丰富服务内容(图2-22)。

图2-22 2018~2019年前三季度居民商品和服务消费占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居民服务消费总量逐步超过商品消费的背景下,2019年前三季度,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降至6.2%。自2017年前三季度开始,以每年0.3个百分点的幅度逐年递减(图2-23)。

(四)科技进步带动新体验新需求

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不仅改变了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也对人们的消费行为产生巨大影响。第一,提升消费效率。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物流技术极大地压缩流通中间环节,推动买卖双方信息更加透明化,使得消费者可以在开放式的平台中更加便捷地购买所需商品。第二,增强消费体验。越来越多的实体门店通过引入智能设备和增加智能服务,不仅改善了传统的门店形象,同时也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加丰富的购物场景。第三,丰富消费内容。品牌商、零售商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为消费者提供种类多样、功能丰富、设计时尚的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第四,拔高消费期许。当人们适应了快速的技术变革后,便会对产品的更新换代提出更高、更快的要求,新品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正在逐年增强。

图2-23 2013~2019年前三季度居民衣着消费占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五)文化自信提升消费内涵

文化自信是中国自信的本质。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文化发展繁荣的系列重要论述中,多次强调文化自信问题,并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从商业角度来看,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过度地追捧“洋货”,崇尚西方的商业文化。但在今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世界影响力持续提升,我们的教育、娱乐、艺术影视文学等多个领域中的中国元素与日俱增。消费品市场中的中国品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国货的品质、创意、性价比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认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