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灌云县潮河村:一个经济薄弱村的美丽蜕变

灌云县潮河村:一个经济薄弱村的美丽蜕变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潮河村四五年以前还是省级的经济薄弱村,为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这个位于沂沭泗流域入海大通道新沂河畔、因小潮河纵贯南北而得名的潮河村,并没有因为滨水亲水富裕起来。对潮河村来说,贫穷是最大的短板,脱贫是最大的心愿,致富是最大的追求。有的变身为景区职工,月月拿到工资薪金。

灌云县潮河村:一个经济薄弱村的美丽蜕变

灌云县委宣传部调研组

金秋时节,走进灌云县杨集镇潮河村,栋栋小楼错落有致,条条村道花团锦簇,个个河塘碧波荡漾,片片农田蔬果飘香。潮河村四五年以前还是省级的经济薄弱村,为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一、忆往昔:一个穷得曾让人流泪的贫困村

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个位于沂沭泗流域入海大通道新沂河畔、因小潮河纵贯南北而得名的潮河村,并没有因为滨水亲水富裕起来。长期以来,潮河村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的自然式传统农耕,“十年就有九年荒”,村民度日维艰,极度贫困。改革开放以来,潮河村发展变化很大,解决了温饱,消灭了绝对贫困,但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和生产生活环境依然很低,整体上仍然是积贫积弱。尽管实施了多轮扶贫开发,然而由于未能打破传统发展思维与模式的束缚,脱贫攻坚收效甚微,始终摆脱不了“一穷、二空、三差”的贫困状况,2015年被确定为省级经济薄弱村,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一)“一穷”,就是农民群众生活穷

2015年,潮河村2858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6100元,分别低于全县、全市、全省平均水平的48.9%、52.26%和62.47%,全村586户农户中人均收入低于6000元的建档立卡低收入户达86户312人,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人口的15%与11%,低保户、绝对贫困户和草危房户比例更高达12%。

(二)“二空”,就是既是典型的“空壳村”,又是典型的“空巢村”

集体经济不仅“零”收入,而且负债高达50多万元。全村98%以上的青壮年劳力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谋生,既无人干事也无钱办事,基本公共服务基础非常薄弱。

(三)“三差”,就是村容村貌差、干群关系差、社会秩序差

村庄环境脏乱差,垃圾横飞,河塘恶臭。党群干群关系对立,村风民风不高,赌博、盗窃、打架时有发生,社会矛盾纠纷不断,成为全县最有名的信访矛盾村和社会治安混乱村。

在灌云曾流传过这样一句顺口溜:“好丁不到潮河湾,好女不嫁潮河村”,听来让人心酸落泪。对潮河村来说,贫穷是最大的短板,脱贫是最大的心愿,致富是最大的追求。

二、看今朝:一个来了令人不想走的小康村

“贫穷不会生根,落后不会永远,一切全靠奋斗。”

进入“十三五”,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犹如强劲东风唤醒了沉寂已久的小潮河两岸。杨集镇党委、政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坚定不移地把打造美丽乡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抓手,依托潮河湾优越的自然禀赋,按照全国一流的目标定位,因地制宜规划并建设以“自然、生态、野趣”为主题、“亲水、怡水、乐水”为特色、“农耕、休闲、健身”为要旨的“一湾碧水、两岸花海、水天一色”的潮河湾生态景区,以此为辐射带动,全面拉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跨越崛起的战略布局。作为生态景区建设的主战场,潮河村借势发力,全面掀起新一轮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三大“革命风暴”,在小潮河两岸奏响了气势磅礴的田园牧歌。

(一)布局规划的覆盖式革命

按照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要求,从顶层设计入手,以刘圩庄为核心,对接潮河湾景区,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并进的原则,对潮河村道路水系、村庄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等进行重新规划调整,以高定位、高标准、高水平的规划引领发展。

(二)产业调整的创新型革命

以扩张乡村旅游业为主体,整合资源,集中要素,推进农旅结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引领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农民以土地入股,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建成了500亩果蔬采摘园、1000亩水生花卉园、2000亩观赏油菜花园、3000亩向日葵花园,改造民房民居民宿50户,新建生态垂钓中心3个、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2个,使农田变花园、全村变景区,年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

(三)生态环境的彻底革命(www.xing528.com)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不搞大开发、重抓大保护,集中精力实施生态修复建设工程、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提升工程,规划并建设了“一纵两横”村庄主干道,调整疏浚大中沟和村庄河塘11条,新铺村庄排污管道2500米,设置垃圾回收点48个,新建高标准公厕4座,550户村民卫生改厕全覆盖,太阳能入户覆盖率达90%以上,新增村庄、道路和农田绿化32350平方米,建成了农民休闲广场,村庄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并实现退耕还林54公顷。

潮河村刘圩特色乡村风景

“理想的太阳一旦升起,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经过“十三五”以来的不懈努力,以潮河村为主体的潮河湾生态景区已经成为灌云乃至连云港极具特色的对外名片、富有影响力的绿色发展示范标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脱贫致富典型样板,荣获国家3A级景区、环保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园区和江苏四星级乡村旅游区、江苏水利风景区、江苏湿地公园,潮河村也由省定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市旅游先进村和全县水产养殖先进村、农村规划先进村、高效农业先进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8万元,比“十二五”末翻一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3万元,不仅还清了历史欠账,还为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尊老金。

“三大革命风暴”让潮河湾的自然禀赋变成了“聚宝盆”,美丽风景变成了生产力,农业在潮河村成了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了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了最美丽的和谐家园,实现了由穷到富的华丽蜕变:

1. 最显著的变化是农民职业的变化。如今的潮河村田园变花园、农房变客房、农耕变体验,村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的变身为股东,土地入股分得红利股金。有的变身为景区职工,月月拿到工资薪金。有的变身为民居民宿、农家乐的小老板,收获丰硕,更为可喜的是外出打工的青壮年纷纷返乡,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增收,过去的“孔雀东南飞”,如今正在加快变成“凤还巢”。

2. 最深刻的变化是村容村貌的变化。如今的潮河村全村都是风景区,脏乱差荡然无存,田成方、林成网、河相通、路相连,四季繁花似锦,常年花湾问渔,移步变换景点,在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真切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统一,让人们看到了梦里老家的样子,看到了美丽乡村的未来。

3. 最可贵的变化是村风民风的变化。如今的潮河村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笑脸一天比一天更加灿烂,村民的精神状态、思想素质、文明修养、道德水准不断提升,以前习以为常的“吵仗磨牙”、封建迷信、打牌赌博等陈规陋习基本绝迹,和谐相处的多了,助人为乐的多了,扶危济困的多了,内生发展动力和激情蓬勃高涨,思上思进思富思干已经成为全体村民自觉主动的行为实践。

三、深剖析:一个能够予人启迪的样板村

天还是那片的天,人还是那里的人,水还是那方的水,潮河村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确实令人震撼和赞叹。剖析潮河村由穷到富的华丽蜕变历程,尽管各地时空状况、基础条件、资源禀赋等差异较大,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但潮河村发展变化中所蕴含的理念、思路、模式、精神,既为贫困村脱贫致富创造了可以复制推广的做法经验,也对逐梦全面小康、加快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要想富口袋,必先富脑袋,关键在理念

创新理念,坚持并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潮河村华丽蜕变的根本所在。反思潮河村长期贫困的症结,根子就出在指导扶贫开发的思想观念上、引领崛起振兴的思路策略上,只有解放思想,创新理念,转换思路,加快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才能取得实效。潮河村的华丽蜕变,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和生态文明思想在灌云的生动实践。潮河村的实践再次证明:只要理念新,黄土也能刨出金,希望的田野定会谱写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潮河村航拍图

(二)唯有产业兴,才有家业旺,关键在特色

依托资源禀赋,打造富民特色产业是潮河村华丽蜕变的关键所在。总结反思前几轮扶贫开发,投入潮河村的资金项目也不少,为什么成效不明显,主要是以往那种“救济式”“输血式”“漫灌式”的传统扶贫模式,没有抓住矛盾的症结。分析经济薄弱村的致贫原因,尽管源自诸多方面,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差在产业上、穷在产业上,抓住壮大特色产业,就抓住了扶贫攻坚的牛鼻子。潮河村之所以能够实现华丽蜕变,就在于立足当地自然资源禀赋,选准了能最大限度发挥本地优势的乡村生态旅游这个特色产业,集中要素投放,彰显了“一业兴,百业旺”的联动效益。潮河村的实践再次证明:融入生态特色,就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悠久的农耕文明定能焕发更加耀眼的光芒。

(三)农民富不富,就看党支部,关键在干部

夯实基层组织,打造致富群众领头人是潮河村华丽蜕变的保障所在。无数的事实表明,凡是经济薄弱村,村级组织都是“软、弱、懒、散”,治穷村必须要治理村级组织。潮河村的华丽蜕变,就得益于杨集镇党委打破“就扶贫抓扶贫、就发展抓发展”的传统观念,把加强村组织的建设特别是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作为根本之计,全方位提升村级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潮河村的实践再次证明:路在人走,业在人创,事在人为,创新实干的人民定将享受更加美好的幸福明天。

由穷变富在杨集镇、灌云县已形成了燎原之势,一个个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幸福之花、文明之花在潮河村村民心中越开越鲜艳,全面小康、逐梦之路在灌水云山也越走越宽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