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通过技术生存:人无我有的企业生存法则

如何通过技术生存:人无我有的企业生存法则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算看透了,大量生产的话不可能赢得了中国。所以我想靠自己的技术生存下去,今后我想将业务转型为研磨零件。”小林对孩子们说,今后单凭普通技术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人无我有,朴素的企业生存逻辑,让日本工匠无畏地挑战最难的工艺,站在了全球技术链条的顶端。百年后的今天,日本人这种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学习精神仍在。我没有见到这位带回花篮的台湾老板,无法考证故事真伪。

如何通过技术生存:人无我有的企业生存法则

“我算看透了,大量生产的话不可能赢得了中国。所以我想靠自己的技术生存下去,今后我想将业务转型为研磨零件。”20世纪90年代,小林研业社长参观中国上海的研磨工厂,看着生产线两边50多人热火朝天地作业,决定避开中国的人海战术,选择一条对技艺要求更高的路,放弃自动化生产,研磨复杂的零部件。两年后,小林研业接到苹果公司订单,要求将iPod背面磨出和镜子一样的镜面,检查时10件产品若有3件不合格,则将所有产品退回。小林研业包括社长在内的5名工匠,用一周时间完成了厂家原本以为需要2个月时间的任务。5名工匠高峰期一个月研磨4万多台iPod,并带动当地15家研磨企业给iPod加工镜面。到2006年时,小林研业放弃了苹果订单,因为中国的人海战术可以用低廉的价格将厂商吸引过去。小林社长对工匠们说,我们就要做中国无法完成的小批量高难度订单。2007年时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参观小林研业,说了这样一句话:“日本今天之所以能够以工业立国,都是因为有你们成为支撑新产品开发的助力,为其不断地付出努力。”小林的两个大学毕业的孩子,都成了工匠。小林对孩子们说,今后单凭普通技术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上面这个故事,是根岸康雄在《工匠精神》一书中记录的。5个工匠的小作坊,把精细研磨做到世界第一。他们无法匹敌中国的人海战术,但却能够在技术创新上,付出几代人的努力,直到无人匹敌。人无我有,朴素的企业生存逻辑,让日本工匠无畏地挑战最难的工艺,站在了全球技术链条的顶端。

人无我有,技术立国。这就是日本。技术立国的日本,如德国一样,是一个崇尚知识技能,崇尚动手能力的学习型国家。同样都是学习能力强,德国强于系统与严谨,日本则体现在学习能力韧性大、细微处较劲。例如,来源于中国的茶道中医建筑围棋等技艺,日本传承千年都不流失,直到今天,不少中国传统技艺竟然还要到日本取经。

日本人学习能力强,且虚心到近乎变态的程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学习消化吸收之后一定会有所增进。先看看百年前日本的学习能力。在鹿鸣君发表的《这样惦记新疆的日本人,令我冷汗直冒》一文中写道:“日野强在这本《伊犁纪行》中,记载下了每个地方的各种细节,小到每个村的驻军人数、驻军武器与战斗力、人口、民族、教派、城池大小、布局、行政设施、交通、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气候气温、物产植被、饮水、燃料、四至及里……收罗之详尽,几乎可以就此作为军事指南。然后,他又写了《地志》部分,详列新疆地势、风土、居民、风俗、宗教教育、产业、交通、行政、兵备、历史概要、俄国人在新疆的现状。分类之多,是作为一本日军经营新疆的百科全书来准备的。”

文中提到的《伊犁纪行》是日本职业军人日野强接受日本参谋本部搜集新疆政治、军事情报任务,在1906至1907年一年多时间内考察新疆而完成的。中国读者看罢此书,评论几乎都是惊叹与害怕。惊叹于日野强在书中体现的深厚文学和历史功底,除了引用中国的诗词、正史、《大清会典》等典章志书外,还参照了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家、汉学家们的有关著述;害怕于日本人做事的严谨与细致,书中内容,皆是在访寻当地各方人士,包括官宪、将校、平民百姓、少数民族人士,还有外国官员和侨民的基础上完成,出处和依据详尽无比。(www.xing528.com)

百年后的今天,日本人这种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学习精神仍在。在福建一处茶山上,一位朋友邂逅了两位同样来爬山的日本游客。茶山的主人用茶招待大家,清香的味道让登山者大加赞美。日本游客品尝之后,立马从背包里取出纸、笔,详细询问茶山主人,这是什么茶,选取哪类的枝叶,用多少度水冲泡,冲泡多长时间,并把第一杯茶的味道记录下来,然后仔细品尝第二杯,再记下来……短暂的半小时停歇,日本人记录了满满两页纸。朋友好奇,问他们是否从事茶业工作?两人否定,称只是平日喜欢饮茶而已。这让朋友心生敬佩,尤其到了晚上,当他回味起茶山主人的茶道时,却只能记得大概,这时对日本人随身携带纸笔、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学习精神,自感差距巨大。

再来看看日本的企业家。稻盛和夫是中国企业熟知的管理大师,也是我所敬重的日本企业家。在一期电视访谈节目中,他与几位中国企业家同台就座,就如何经营企业进行现场点评。当有现场观众提问时,他立马掏出纸笔来记录。而同台的中国企业家没有一个人这样做。稻盛和夫在掏出纸笔记录时,非常用心地补充了一句,自己年龄大了,记忆不好,需要用笔记下来。若从现场表现看,他记忆力很好,随时用笔记录、虚心听每一个人讲话更像是他的习惯。甚至在节目开头,他就虚心地表明:“我最早学的是孔子孟子,……我年轻时学习了中国圣人们的教导,这才造就了今天的我。”

把中国古人智慧与技能钻研透彻的日本,成为现代中国人取经之地。在北京郊区一处台资企业修建的度假酒店,我发现餐厅前台放有一只手编的、带有提手的暗黑色插花篮,忍不住赞叹了一句:“真雅致,造型很稀有。”听到我的赞叹,值班经理问我:“你能猜出这么小的篮子要花多少钱吗?”看材料很寻常,就是普通的藤条。但看工艺,确实是精造之物,我猜1000元。值班经理摇摇头,告诉我这是企业老总从日本买回来的,价格是我猜的三倍以上。原来,这位中国台湾老板喜欢手工编织的物件,他曾在书中看到中国有一种工艺,一根藤条不折断完成一件物品编造。他寻找了多年,没有找到这样的手工艺人。一次到日本,无意间发现日本工匠手中正在编织的篮子,手法极其独特,正是一根藤条完成一件作品。一打听,工匠告诉他,这是家族传承手艺,唐朝年间从中国传过来,如今,掌握这种唐朝编织技法的匠人在国内几乎找不到了。为了这种堪称活化石的民间手艺,台湾老板毫不犹豫地把篮子买了回来,放在酒店显眼处,提醒中国同胞,将中国古老手艺很好地传承下来的匠人居然是在日本。我没有见到这位带回花篮的台湾老板,无法考证故事真伪。但在日本,7家有千年历史的企业中,创立于公元587年的池坊华道会,就是日本从隋朝佛教祭坛上的供花汲取灵感,结合日本原有的插花艺术发展而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