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创新绩效与投入的创新策略

企业创新绩效与投入的创新策略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格里利谢斯选用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引进和政府对企业创新活动资助作为变量,构建数学模型分析R&D如何影响生产率。因此,R&D经费投入对生产率的提高有重要贡献,同时由企业来承担R&D任务比政府财政拨款会更加有效率。因此,本书将从创新投入的角度来构建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企业创新绩效与投入的创新策略

与企业运营相关的物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组织资源大多集中体现在资金资源和人力资源上,两者之于企业具有相对重要的地位,是企业创新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要素和先决条件。罗默(1990)、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Grossman&Helpman,1991)等学者通过对企业R&D活动进行研究,建立了R&D类经济增长模型,认为企业R&D投入决定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罗森伯格(Rosenberg,1976)认为R&D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是通过技术不平衡表现出来的,即在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会常常遇到“瓶颈”。企业通过R&D活动努力解决“瓶颈”问题,但方法的出现又会带来新的“瓶颈”和进一步解决方法。这种周而复始的R&D活动能够不断产生新的知识,也会在经济中产生新的不稳定性。新知识的产生可不断消除创新过程中的“瓶颈”,而新的不稳定性在带来新“瓶颈”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创新活动的飞跃性突破。通过R&D资本投入创造出新设计、新发明、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等,促进了如机器设备等新资本品的产生或使得原有资本品升级,提高了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品的技术水平及生产效率,形成知识和技术因素推动经济效率增加。

格里利谢斯(Griliches,1980)选用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引进和政府对企业创新活动资助作为变量,构建数学模型分析R&D如何影响生产率。格里利谢斯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推导各因素的边际收益率,首先将研究开发存量作为生产要素加入其中,得到扩张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式中α、β、λ为常数,t为时间,R为研究开发存量。经过数学变换的技术创新效率为:

即技术创新效率是R&D投入增长率的线性函数。

格里利谢斯还将政府对企业创新活动资助和技术引进作为解释变量加入到模型中,得到:

R1、R2、R3分别为企业R&D经费投入、政府对R&D的资助以及技术引进。从上式中进一步推导可得技术创新效率:

即技术创新效率取决于企业R&D经费投入、政府对R&D的资助以及技术引进资本投入增长率。因此,R&D经费投入对生产率的提高有重要贡献,同时由企业来承担R&D任务比政府财政拨款会更加有效率。

企业对创新活动的资金投入对创新成功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也应意识到,知识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生产要素而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资源,企业的核心能力也从拥有一种产品或技术逐步转变为多种知识与技能的综合体现(朱瑜等,2007)。在知识经济时代,工厂、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等的规模与集中程度不再至关重要,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企业员工知识的数量与质量、企业的研发行为日渐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Hitt et al.,2001;吴延兵、刘霞辉,2009)。全部由人力创造并嵌入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在企业获取成功并保持竞争优势时发挥重要作用(Berman et al.,2002)。(www.xing528.com)

罗默在《内生的技术变化》一文中构建了完整的运用内生技术变化解释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人们因市场刺激而采取有目的行动的产物,且技术的全面增加是与人们对其贡献的资源成比例的。罗默模型的经济体系中包括三个部门:研究开发部门、中间产品部门和最终产品部门。他假定研究开发部门生产的新知识与投入的人力资本HA和知识存量A分别是线性的,得出:

该式说明,投入到研究开发活动的人力资本越多,设计的知识存量越大,研究开发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越快,产出水平越高。

吉尔法森(Gylfason,1999)则进一步发展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内生增长模型,将研究开发作为影响经济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建立了有关研究开发产出仅由劳动来生产的线性生产函数模型:Y=A(1-b)L,其中A为技术状况,b为劳动力中从事R&D生产的部分。他假定知识积累的生产函数为:

因此,新知识增长率(即技术创新率)取决于在R&D部门生产知识的工人的数量。

企业员工拥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是组织最有价值的资源(Lado&Wilson,1994),嵌入人力资本中的知识能够直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且有助于企业发现创新机会。纳尔逊和费尔普斯(Nelson&Phelps)在《人力资本投资、技术扩散与经济增长》一文中,运用构建的两个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扩散模型,证明了社会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将缩小实际技术水平与理论技术水平的差距,且缩小差距的时间也将减少。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是通过脱离生产的正规、非正规学校教育,使经济活动中每个人的智力和技能得以提高,从而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二是通过生产中的边干边学、工作中的实际训练和经验积累,也能增加人力资本(Lucas,1988)。而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掌握着不同类型的知识与技术,其为企业创造绩效的过程是各部门相互协调合作的复杂过程,同时还需要其他类型资源的投入,该过程的因果模糊性及社会复杂性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本具有异质性而不易被取代和模仿(Wright et al.,1994;Hsu,2008)。在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加大资金投入的外延式增长方式,在全球激烈竞争的复杂环境下企业发展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本参与,这在理论上也支持了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尽管企业创新绩效是众多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通过前述分析可以看出,资金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对创新绩效具有重要作用,而税收优惠政策也是鼓励企业增加对资金与人力投入的重要激励因素,并且不同税种与方式的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有所差异。因此,本书将从创新投入的角度来构建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图5-5 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

如图5-5所示,概念模型是一个包括自变量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两阶段简单线性模型。其中,税收激励因素影响企业的创新投入(包括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进而影响创新绩效(表现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同时,本书也假设激励因素与创新绩效之间有直接联系,以便考察税收激励是否不通过创新投入而对绩效产生影响。这样,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应不仅对增加企业创新活动的资金与人力投入有作用,其自身也是提升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换言之,创新投入只是在税收激励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在明晰税收激励政策、创新投入以及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拟检验不同税种以及税收优惠方式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的激励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