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1919~1949年的变革与转型

中国历史:1919~1949年的变革与转型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43《呐喊》鲁迅设计图2-44《引玉集》鲁迅设计图2-45《彷徨》陶元庆设计图2-46《坟》陶元庆设计图2-47《故乡》陶元庆设计图2-48《唐诗小札》钱君陶设计图2-49《十月》钱君陶设计图2-50《鲁迅自选集》陈之佛设计图2-51《文学》陈之佛设计图2-52《文艺春秋》图2-54《中国大观》图2-53《新青年》图2-55《中华景象》图2-56《欧洲大战与文学》图2-57《诗篇》图2-58《万象》

中国历史:1919~1949年的变革与转型

西方先进的金属凸版印刷技术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雕版印刷渐渐淡出舞台,书籍装帧开始由传统的线装形式趋向于现代的铅印平装本。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打破旧传统,对我国书籍装帧设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技术到艺术形式都为新文化书籍服务。在鲁迅先生的重视和倡导下,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喜爱版画和装帧的年轻人。书籍设计艺术领域人才辈出,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

鲁迅是现代书籍设计艺术的开拓者和倡导者,他对书籍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天地要阔、插图要精、纸张要好”。他重视对国外和国内传统装帧艺术的研究,自己动手设计了数十种书刊的封面,如《呐喊》《引玉集》《华盖集》等,其中《呐喊》的设计强调红白、红黑的对比,形式简洁,有力地突出了作品的精神气质(图2-43、图2-44)。

陶元庆早年留学日本,精于国画,对西洋画也有研究,其封面设计构图新颖,色彩明快。他设计了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在封面设计上画出了三个寂寞的人晒太阳,暗含追求光明的寓意。鲁迅的作品《出了象牙之塔》《坟》《朝花夕拾》都出自他手。他设计的许钦文的小说集《故乡》的封面,构图精巧,色彩醇美、和谐(图2-45至图2-47)。

钱君陶是著名书法篆刻家,出版家,从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一直从事书籍的设计工作,对中国书籍艺术产生非同一般的推动作用,并影响了以后很多的书籍设计工作者。他的设计作品有种清雅的艺术格调,他的作品有四千余件,被称为“钱封面”,《死灵魂》《十月》,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巴金的《家》、茅盾的《子夜》都是由他设计的(图2-48、图2-49)。

陈之佛早年留学日本,是花鸟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装帧艺术家。他在封面设计中坚持采用几何图案和传统图案,也借鉴古埃及、古希腊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他设计的《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文学》《发掘》《鲁迅自选集》《苏联短篇小说集》等书刊封面,构图严谨、图案精美且富于变化,色彩浑厚朴实,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图2-50、图2-51)。

丰子恺是一位漫画家和散文家,他的封面以漫画见长,既有诗意又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的《子恺画集》《护士画集》《缘缘堂随笔》等,至今仍受读者青睐。他设计的文艺丛书《我们的七月》《我们的六月》,其中意境深远的插图,营造出清新脱俗的艺术氛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光宇、林风眠、丁聪等艺术家投入了书籍装帧的艺术之中。闻一多沈从文胡风、巴金、艾青萧红作家也直接参与书刊的封面设计,是这一时期独特的人文景观。他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在设计领域同样显露出卓越的才华。他们一方面维系着民族化的发展方向,通过自身的实践,阐释中国书籍独特的书卷之美,同时,广纳文风,中西并进,均体现着保留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又追求与时代同步的作品特点。闻一多设计的潘光旦的《冯小青》、徐志摩的《落叶集》、译作《玛丽玛丽》和《猛虎集》等书的设计都别具一格。还有一些出版物也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如《文艺春秋》《新青年》《中国大观》《中华景象》《欧洲大战与文学》《诗篇》《万象》等(图2-52至图2-58)。

图2-43 《呐喊》鲁迅设计

图2-44 《引玉集》鲁迅设计

图2-45 《彷徨》陶元庆设计

图2-46 《坟》陶元庆设计

图2-47 《故乡》陶元庆设计

图2-48 《唐诗小札》钱君陶设计

(www.xing528.com)

图2-49 《十月》钱君陶设计

图2-50 《鲁迅自选集》陈之佛设计

图2-51 《文学》陈之佛设计

图2-52 《文艺春秋》

图2-54 《中国大观》

图2-53 《新青年》

图2-55 《中华景象》

图2-56 《欧洲大战与文学》

图2-57 《诗篇》

图2-58 《万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