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岩画猎舞与服装成因之关联

岩画猎舞与服装成因之关联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洲岩画中的人物大多戴有面具,或是人身兽首。在该洞的一条洞道的侧端,坑壁上画着一个人与欧洲野牛争斗,仰卧在地的人头戴鸟形面具,手边是瑞鸟形装饰的长杖。这个洞穴里有三幅画,其中两幅与人类服装有关。服装起源中,当不排除这也是成因之一。岩画上有一些祭祀的场面,其中尤以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的祭祀场面最大,气势最宏伟。尾饰一般垂在腰后,直至臀部以下,有可能是系上马、牛等大牲畜的尾巴,也有可能是用衣料做成的尾饰。

岩画猎舞与服装成因之关联

岩画,是石器时代人们在山岩上以矿物颜料和刀斧绘制出的艺术品。从西班牙北部坎塔布连山区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到中国云南沧源和广西左江的宁明县花山岩画,描述了无数个面目不清但极有特色的着装者群。

岩画中有关人物的内容,大致有狩猎、放牧、农业战争祭祀、交媾、舞蹈杂技等,其中以狩猎和祭祀舞蹈中的服装最有启发意义。

欧洲岩画中的人物大多戴有面具,或是人身兽首。有关专家推论可能是当时人们对自己的形象描绘存在着特殊的禁忌;有些可能是巫师做法的真实写照。法国多尔多涅省,有个名叫拉斯科的石灰岩溶洞,由于保存着旧石器时代的精彩绘画,所以被西方人誉为“史前的卢浮宫”。在该洞的一条洞道的侧端,坑壁上画着一个人与欧洲野牛争斗,仰卧在地的人头戴鸟形面具,手边是瑞鸟形装饰的长杖。这说明面具之于人类,发明使用的年代已经非常久远,而面具作为服饰形象的一种特定气氛下的组合和表现形式,是出于有意识的创作。到底是出于巫术的目的,还是为了蒙蔽野兽?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手段中包含了对上天、神明的心灵寄托,以及获取更大生存能力的愿望。

法国的三兄弟洞窟,也是欧洲著名的旧石器时代洞穴。这个洞穴里有三幅画,其中两幅与人类服装有关。一幅是一只野牛长着人类的脚,手中拿着一件东西,好像是一根长笛,一头插在嘴里。这幅画曾被人们推断为是披着兽皮的狩猎者在吹笛引兽。另一幅画着欧洲冰河时期艺术中最为奇特的形象——鹿角巫师,巫师头戴鹿角之类的饰物(图1-3)。

图1-3 法国三兄弟洞窟壁画——鹿角巫师(www.xing528.com)

动物牙、角、皮毛装饰自身,力图迷惑动物,较之单纯模仿、重温过去时的服装表现,要显得文化性更强一些,也就是人类在更聪慧的自身强化之后才会产生的行为。岩画中不乏人戴着角饰去刺杀、围猎动物的画面,古代人也确实曾披着虎皮埋伏在山崖旁以伏击老虎,今日非洲原住民仍然在身上披草,弯着腰,双手举一根长棍竖立着,棍的上端再绑上一团草,扮成鸵鸟去接近鸵鸟,以此伪装迷惑动物,最终达到捕猎的目的。服装起源中,当不排除这也是成因之一。

最有说服力的或许是巫术导致了服装的诞生甚至不断变换出新。岩画上有一些祭祀的场面,其中尤以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的祭祀场面最大,气势最宏伟。人物不分大小,也不拘正侧,一律高举双臂,蹲踞两腿。主要人物的形象,有些是正面的,头上有饰品,腰间别着长武器。那些持同一姿势的侧面朝向的人有些是裸体的,有些似乎有飘散的头发。连同欧洲岩画中鹿角巫师,中国漆器中的戴倒三角形头饰,着大袖袍的巫师形象来看,巫师的服饰形象总是力求区别于人群。人们为了表示对神的虔诚,千方百计地模仿巫师,而巫师为了显示自己的神力,又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服饰形象。由于人们当时对诸神存有一种无比崇敬的心理,很可能去追求一种实则怪诞,但初始动机却是极神圣极严肃的装饰效果。

岩画人物形象上,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头饰和耳饰的剪影式造型。从那些带着原始野性的人物造型上,可以看出其头饰大多与野兽的双角和飞禽的头羽形象有关。耳饰中有双弯形的,可能代表插兽牙为饰,有画作双圈或双圆点的,当为耳环或耳坠。还有画一根短直线的,或许是代表木棒、骨管、植物茎之类的棍状耳坠。发辫形象更是千姿百态,有单辫、双辫,或长或短,还有长椎髻,说明当时发型已有很多讲究。尾饰一般垂在腰后,直至臀部以下,有可能是系上马、牛等大牲畜的尾巴,也有可能是用衣料做成的尾饰。这些系尾饰的人物形象大都出现在狩猎和舞蹈等场合之中。

1973年在中国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彩陶盆上,绘出三组舞蹈人形,各垂一发辫,摆向一致,服装下缘处还各有一尾饰。每组五个人手拉手舞于池边柳下,好似为狩猎模拟舞,即以重复狩猎活动的某些过程而重温胜利的喜悦,当然也不排除舞于庄严肃穆的巫术礼仪之上的可能性,甚至后者所具有的含义更为原始人所重视(图1-4)。

图1-4 佩辫饰与尾饰的原始人(青海省大通县出土彩陶盆纹饰局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