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岩画与神话:宁夏岩画殿堂中的珍贵神话

岩画与神话:宁夏岩画殿堂中的珍贵神话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岩画与神话神话是植根于原始文化中的人类智慧的结晶。宁夏岩画有许多神话时间之久更是世界上任何地区所无法比拟的。在贺兰山的岩画中也有反映神话的内容。汉武梁祠伏羲女娲图人面像岩画岩画与神话都是沟通古代人们之间感情的纽带或交流思想、情感、意愿的交际手段,都是反映集体意识和部落或民族意识形态的工具和表达方式。

岩画与神话:宁夏岩画殿堂中的珍贵神话

岩画与神话

神话是植根于原始文化中的人类智慧的结晶。神话是用形象的图画或符号来表达抽象观念和思想的载体。宁夏岩画有许多神话时间之久更是世界上任何地区所无法比拟的。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故事与传说,由于古代生产力的水平低下,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于是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进行了拟人化。神话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在贺兰山的岩画中也有反映神话的内容。可见,岩画与神话,是人类精神活动、艺术实践的智慧之果,它们都深深地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是经过漫长的生活锤炼,经过火热的生活培育而成长起来的精神产品。

汉武梁祠伏羲女娲

人面像岩画

岩画与神话都是沟通古代人们之间感情的纽带或交流思想、情感、意愿的交际手段,都是反映集体意识和部落或民族意识形态的工具和表达方式。总之,神话和岩画都为人类文化的传播与承前启后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半坡鱼纹人面形象

广为流传的神话莫过于伏羲女娲的神话传说了。这个古老的传说实际上是我国古代生存与繁衍意识的反映,也是生命崇拜与生殖崇拜的群体意识的集中表现。伏羲女娲是我国上古社会两位始祖神,传说伏羲“蛇身人首,有圣德。”伏羲的功劳有:“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取牺牲以充庖厨”,“听八气之气,乃画八卦”,“作瑟,造《驾辩》之曲”,等等,伏羲可谓是个多面手了,小到下厨做饭,操瑟作曲,大到结网捕鱼,教民耕作,定礼制绘八卦样样精通。相传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风俗通》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女娲可谓之开天辟地造人造物的英雄。自然这里有许多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真实反映,但女娲的传说则更曲折地反映了人们对控制自然改造自然努力进取的优秀品格。据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形象,大约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大量出现则在汉代。有名的有四川新津宝子山汉代石棺画像和东汉武梁祠石室画像。这些造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头部和上身尽管千变万化,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服饰特点,但下身却都是如同蛇尾或龙尾相交,这种蛇形或龙形的下身,正是龙蛇图腾崇拜的具体反映。此外,在地处丝绸之路新疆地区也发现了大量的绢画,这些绢画出自高昌国(499~640年),绢画上的服饰是西域式的,而下部两蛇相交却是中国古式。尤为珍贵的是在贺兰山东麓的贺兰口岩画中也发现了更为古老的伏羲女娲造像。他们人面蛇身,两个人面,或为伏羲,或为女娲,共同交尾于一条长蛇之上,简单明了,原始性强烈,真实性感人。这一组伏羲女娲造像高居山石之上,又似一根树枝上长着两个人头,鸟瞰千山万壑大河上下,体现了至高无上和无与伦比的威严。贺兰山这组伏羲女娲形象,至少产生于新石器晚期,比其他造像早出数千年,可以说是现今我国黄河流域发现最早最原始的伏羲女娲造像。由此方知黄河文化圈在地域上有多么辽阔,在时间上又那么久远,仅此就可看出黄河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博大胸怀。这些传说自上古流传至今,并深深地植根于古代华夏民族和部落之中,寄托了先民们的愿望、理想、情感,反映了探索人生、生命、生殖的观念,具有维系感情和强大的凝聚力。仅此,我们有理由说华夏文明的源头就在黄河流域,这里孕育了华夏古老的文化,这里产生了古老的神话和岩画,这里的黄土地是黄河文化的发祥地区之一。

此图很有趣味:人面头顶的装饰不一,左侧为平髻,右侧为尖髻;人面的面部可以清楚地看到,左侧的眼睛很特殊,睁一眼闭一眼在注视着这个大千世界,而右边这个人面的双眼却看不出是睁是闭;右侧似乎是3只动物

从交感巫术的角度看,这两个人既关注看动物,又在控制着动物,为什么又睁一眼闭一眼呢?从神话的角度讲,“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五运历年纪》)不仅说明日月神在关注着动物,也有白天和黑夜的周而复始。这种交感巫术把人与自然、人与动物联系到了一起。这幅图是把复杂的符号与含意统一到了一个神话的世界。

贺兰口岩画·人面像与动物(101×54)cm

画面向北,凿磨制作

在岩画中感生神话的表现以脚印最为引人注目。这种脚印表面看是对足的崇拜的表现,并有行进方向和行走范围的意思,但从神话传说的角度分析,脚印的内涵意义又与上述看法几乎风马牛不相及。《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姜嫄为帝喾元妃,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竹书纪年》中也有“弃母履巨人迹,感而生弃”等等,这一类履足迹感而有孕生子的记载不少,说明这一类脚印岩画实为感生神话的反映,从侧面表现了人们对生育的渴望与无知,认为只要踏了神的脚印(巨人的脚印)就可以得子。此外,也曲折而委婉地告诉人们,这种履巨人足,实质为一种生育舞蹈,男女相随相伴翩翩起舞,踏着轻盈的脚步,然后野合做爱自然有孕。这一类岩画不少,但突出的有一幅岩画,在人的双足之旁有一对男女在跳舞(拥抱还是在交媾?):惟妙惟肖地对感生神话做了最精彩的注脚和印证。这幅岩画反映了人们崇拜脚印崇拜生育的渴望和满足的情态。(www.xing528.com)

岩画履巨人足

其次,在贺兰山中还发现有一些人面兽身的岩画形象,同伏羲女娲岩画形象产生大约在一个时代。这些人面兽身岩画造型虽然并不复杂,但形象明白无误,即人的面像,兽的身体,人面为正面形象,有一个圆形面孔,有的五官齐全,有的较为简练,而兽的形象则有躯干、四肢与尾巴,两者结合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种人面兽身结合的神话,在《山海经》中至少有数十处之多。如下:“有犬戎国,有人,人面兽身,名曰犬戎”(《大荒北经》);“狱法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其名山浑……”(《北山经》);“蔓渠之山……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中次二经》);“凡西次三山之首……其神状皆羊身人面”(《西山经》);“凡北次三山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北山经》);等等。

尽管岩画中的人面兽身发现得并不很多,但从构图形式分析,一般可分为二种,一种为人面蛇身,一种为人面兽身。这种神话图式符号,确切讲应该是复合式的构图方式,有人面与兽身相结合,表达一个复杂的事物或神话。

特别要提到的是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上描绘的鱼纹人面形象,实际上也是动物(鱼)与人面相结合的神话图式符号。半坡人面形纹饰图案有圆形、椭圆形,但眼鼻形象明显,口角两边有两道交叉斜线,似衔小鱼状。头部两边有的画上上翘曲线,有的各加一条小鱼。在《山海经·海内南经》中就明明说道:“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这一段精彩的神话记载,与仰韶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何其相似!“人面而鱼身,无足,”不正是说明原始人既崇拜鱼,又歌颂自己的真实写照吗。这段神话同贺兰口的兽身人面形神话如出一辙。这种生命的转变形式,是原始巫术中的交感巫术的神话图式表现。这里无论是生殖崇拜符号还是神话图式符号,说到底是对生命的崇拜,是对生命的赞礼,是对生命力的祈求和祝福。它们的区别在于人们生存环境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形象。

以上人面兽身结合和鱼纹人面结合的神话图式符号,给了我们一个古老而又悠久的信息,一个千万年来等待解答的问题:人是什么,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些问题,只有远古的岩画、远古的神话才能回答,只有当我们透过历史蒙眬的迷雾,才可以听到微弱的回声,触摸到活跃的思维以及深邃的精神世界。

甘肃马家窑文化陶罐人首三角

还有,在岩画的神话图式中最令人惊叹的是在《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记载:“戎,其为人,人首三角。”确有这样的图式符号,贺兰口人面像中大有三只角的装饰形象,岩画与神话,又一次相会且彼此印证,能够说明贺兰山一带最早的民族应该有西戎的先民。此外,贺兰山岩画中的“人首三角”形象与甘肃出土的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型人面形纹饰上的“人首三角”也十分相似,它们之间不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可能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在原始先民的文化中,神话并不全是一种想象中的虚构,神话本身就构成一种独立的实体性文化,它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原始想象,而其深层结构,又转化为一系列观念性母体,并对这种文化保持着深远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神话就是一种风俗、信仰、习惯和宗教的反映。岩画正是从艺术的角度给予了形象的记述与描绘,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这是一幅组合图,由人面像、符号、图案组成。左上角人面头上有羽冠装饰,面部有弧形线条,这分明是一个太阳神的化身。右侧图案似罐形,由横的线条和装饰性竖条组成。此图像有一只陶罐,这在岩画中十分罕见。其实这种罐形岩画并不稀奇,因为人们取水煮食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使用陶罐了,这只陶罐也就成为了岩画断代的标志之一。

在贺兰口岩画的山前洪积扇上,就采集到过石斧、石磨棒、红陶罐和黑色条纹的彩陶罐残片以及居住的石砌遗址。足以说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们就已经在贺兰山地区繁衍生息劳动生产了。岩画中的陶罐正反映了他们生活的一个方面。

贺兰口岩画·人面像、图案、符号(89×73)cm

画面向南,凿磨制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