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探析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探析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项水利建设项目往往同时具有几种功能,评价时除应分别计算各项效益外,还应计算其总效益。水利项目建设后带来的不利影响称为负效益。计算水利建设项目效益时,应考虑水文现象的随机性。国民经济评价使用影子价格,财务评价使用现行价格。国内项目的经济评价,在计算期内各年使用同一价格。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探析

一、投资费用和效益计算

(一)投资费用

投资费用是投资总额的简称。它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年运行费等部分。

1.固定资产投资

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是指达到项目设计规模所需国家、集体、群众以各种方式投入的全部建设费用。一般应包括:主体工程、附属工程及临时性工程的投资;配套工程的投资;开发性移民工程投资及淹没、浸没、挖压占地、移民迁建所需费用;处理工程的不利影响,保护或改善生态环境的费用;勘测、规划、设计、试验等前期工作费用;生产设备的购置费用;建设单位的管理费用预备费和其他必须的投资等。

综合开发项目的工程投资一般可分为共用投资和专用投资,其划分方法可归纳为:①各受益部门的共用设施(如大坝、溢洪设施、淹没迁建等)的投资属共用投资。②为补偿项目的不利影响(如环保、船闸、鱼梯、筏道等)所需的投资中,为维持开发前水平的部分属共用投资;增加效益提高水平所增加部分,属受益部门的专用投资。③虽为某一部门受益,但可替代一部分共用设施的工程(如河床式电站的挡水厂房代替该段大坝)所需的投资中,替代共用设施部分的投资属共用投资;其余部分为专用投资。④单独为各受益部门专用设施的建设所需投资属专用投资。

共用投资可按以下方法分摊:

(1)按各受益部门占用的实物量指标(如库容、水量等)比例分摊;

(2)按各受益部门获得的净效益分摊;

(3)按可分离费用——剩余效益法分摊;

(4)按受益部门等效益最优替方案投资的比例分摊;

(5)其他合理的分摊办法。

2.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是指水利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用于维持正常生产的周转资金,包括燃料、材料、备品、备件和支付职工工资所需的周转资金。其金额可参照类似工程的统计资料分析确定。

流动资金可在投产的第一年开始安排,按投产规模比例分配,并于计算期末一次回收。

3.年运行费

年运行费是指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所需支出的各项运行管理费用。包括;①工资(管理机构的职工工资、工资性津贴、福利基金等);②水源费;③燃料及动力费(指工程在运行管理中所耗用的材料和油、煤、电等的费用);④大修理费(指工程设施进行大修理所需的费用。这部分费用并非每年均衡支出,为简化起见,通常将计算期内所需总额平均分摊到各年);⑤工程维护费(指维护、养护工程设施所需的费用,通常包括日常维修、养护、养修等);⑥管理费(指行政费以及日常的防汛、观测、试验等费用);⑦其他费用(包括为消除或减轻项目带来的不利影响,每年所需的补救措施费用,如清淤、排水、治碱等;遇到超过移民、征地标准水情时,所需支付的救灾或赔偿费用;为扶持移民的生产、生活,每年所需的补助或提成费用;其他所需经常性开支的费用)。

(二)效益

水利建设项目按其功能可将效益划分为:防洪效益、水力发电效益、灌溉效益、航运效益、治涝效益、城镇供水效益、农村生活供水效益、水土保持效益。牧区水利效益、水利渔业、水质保护、海涂围垦和水域旅游效益等。一项水利建设项目往往同时具有几种功能,评价时除应分别计算各项效益外,还应计算其总效益。总效益并非各项效益简单相加,应扣除其重复计算的部分。

水利项目建设后带来的不利影响称为负效益。其中,有的影响如被挖压、占用、淹没的土地已作为投入物作了补偿;有的影响已采取了补救措施,计算了投入或经常性支出,部分不再计算为负效益,只有当某些影响不能采取适当措施补救时,才需计入其相应负效益。

计算水利建设项目效益时,应考虑水文现象的随机性。如资料允许,应尽可能采用长系列或其中某一代表期(包括丰、平、枯不同年型),逐年进行计算。如资料短缺,也可采用反映丰、平、枯不同年型的代表年,计算其多年平均效益。对于防洪、治涝、灌溉、供水等项目,还需计算特大洪、涝年份和特大干旱年份的效益,供项目决策参考。

各部门效益计算均有所不同,现举几种分述如下。

1.防洪效益

防洪效益通常是指兴建该项目后可以减免因洪水引起的国民经济损失值,一般采用其多年平均的损失值及特大洪水年份的损失值表示。对于一些难以定量的损失,如洪灾引起的人口伤亡、疾病流行和社会经济发展停滞等,可用文字描述。

防洪效益通常采用频率曲线法或代表系列年法计算。计算时,首先应根据调查和预测的资料,统计分析各淹没地区的洪水淹没深度,淹没历时与损失率的关系,然后通过水文水利计算分析确定不同频率洪水,有无该防洪项目的洪灾淹没面积,淹没水深、淹没历时及淹没损失,从两者的差,可转而求得该项目可以减免的洪灾损失值。

2.水力发电效益

水电建设项目的发电效益是指水电站向电网或用户提供有效电量(通常以多年平均年发电量表示)和容量(以替代火电等其他电站的必需容量表示)的价值。

3.灌溉效益

灌溉项目的效益是指有此灌溉措施与无此措施相比,所增加的产量或产值,一般用多年平均效益值和特大干旱年的效益值表示。

农业增产往往是各种措施的综合结果,并不都是水利的效益,也和农业技术措施如作物品种改良,施肥及植保技术改进等有密切关系。因此,灌溉项目的效益,只占总增产值的一部分,通常可采用分摊系数法或扣除农业生产费用法确定。

4.航运效益

航运效益是指该项目能增加的航运经济效益。通常可按其客、货运量(包括转移运量和诱发运量),由最优等效替代方案所需的年折算费用计算。主要包括:营运费用或运输费用的节约;运输时间的缩短;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增加运输能力或提高运输质量带来的净效益;促进外贸发展带来的效益及其他经济效益。

二、国民经济评价

(一)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分为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宏观角度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效益,据以判别建设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财务评价主要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的条件下考察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即既要宏观地从国家全局考虑,又要微观地从本项目财务核算考虑。国民经济评价使用影子价格,财务评价使用现行价格。国内项目的经济评价,在计算期内各年使用同一价格。

(二)国民经济评价方法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它是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用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计算分析项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效益,评价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

国民经济评价可以经济内部收益率和经济净现值为主要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要,有时还需计算经济净现值率和经济效益费用比等评价指标。计算时以反映计算期内各年的效益、费用和净效益流程的基本报表为依据。现将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说明如下。

1.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Economic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经济内部收益率为项目在计算期内经济净现值累计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它是反映水利建设项目对国民经济贡献的相对指标,其表达式为

式中 CI——经济现金流入量;

   CO——经济现金流出量;

  (CI-CO)——第t年的(经济)净现金流量

   n——计算期,包含建设期,投产期和生产期;

   t——计算期的年份序号,基准年(点)的序号为零(见图16-4)。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一般需根据现金流程由式(16-19)通过试算法推求。当求得的EIRR大于或等于社会折现率时,建设项目才是可以考虑的。

2.经济净现值(ENPV)(Economic Net Present Value)

经济净现值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贡献的绝对指标。它是用社会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折算到基准年(点)的现值之和,其表达式为

式中 Is——社会折现率。

一般情况下,经济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项目才是可以考虑的。在选择方案时,应选择经济净现值大的方案;当各方案投资额不同时,需用经济净现值率来衡量。

3.经济净现值率(ENPVR)(Economic Net Present Value Ratio)

经济净现值率为经济净现值与投资现值之比,是反映项目单位投资对国民经济所作净贡献的相对指标。经济净现值率越大,项目效果越好,其表达式为

式中 IP——投资现值。

4.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Economic Benefit-Cost Ratio)

经济效益费用比为效益现值与费用现值之比,是反映建设项目单位费用对国民经济所作贡献的一项相对指标。当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或等于1时,项目才是可考虑的,其表达式为

三、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现行价格,分析测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考察项目的获利能力、清偿能力及外汇效果等财务状况,以判别建设项目财务上的可行性。

(一)一般规定(www.xing528.com)

水利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可在国民经济评价基础上,选取其中经济效果较优的少数方案进行。财务评价是分析实际财务支出和收益,因而只计算直接费用与直接效益,不计算间接费用与间接效益。对于不直接产生利润的有公益性质的水利项目,应计算其年运行费用和折旧,及政策性财务补贴或减免税等。

财务评价首先需研究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以及贷款金额和偿还条件。财务支出应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生产流动资金、贷款利息、年运行费和应交纳税金等各项费用。

财务评价应具有:财务现金流量表销售成本表、利润表、财务平衡表、贷款偿还平衡表及财务外汇流量表等。

(二)财务评价方法

财务评价应以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和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偿还期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并以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作为辅助指标。

1.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累计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其表达式为

式中 CI——现金流入量;

   CO——现金流出量;

  (CI-CO)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n——计算期。

财务内部收益率可用试算法推求。求出的FIRR大于或等于综合贷款利率或行业基准收益率(Ic)时,该项目在财务上才是可行的。

2.财务净现值(FNPV)和净现值率(FNPVR)

财务净现值和净现值率是衡量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动态指标。前者是指项目按行业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将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折算到基准年(点)的现值之和,后者是项目的净现值与全部投资现值之比,其表达式为

式中 IP——投资的现值,计算基准点的建设期第一年初;

   It——第t年的财务投资;

   n——施工期(含投产期)。

财务净现值和财务净现值率可通过现金流量表计算求得。财务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项目财务上才是可行的。在方案比选时,应选择净现值大的方案;当各方案投资额不同时,需用净现值率来衡量。

3.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投资还本年限)是以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所需的时间,它是反映项目财务上投资回收能力的一项指标。投资回收期一般应自建设开始年算起,同时还应写明自投产开始算起的投资回收期,其表达式为

式中 Pt——投资回收期,年。

4.贷款偿还期(Pd

贷款偿还期是指在国家财政规定及项目具体财务条件下,项目投产后可以用作还款的利润、折旧、减免税金及其它收益额,偿还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本金和利息所需的时间,其表达式为

式中 Id——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本金和利息之和;

   Pd——贷款偿还期(建设开始年起算);

   RP——年利润总额;

   D′——年可用于偿还借款的折旧;

   D″——年可用于偿还借款的减免税金;

   R0——年可用于偿还借款的其它收益;

   Rr——还款期间的年企业留利。

5.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一般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对生产期内各年的年利润变化幅度较大的项目应为生产期年平均利润与总投资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更新改造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

6.投资利税率

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税总额或项目生产期内的年平均利、税总额与总投资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四、方案比较方法

方案比较是寻求合理的经济和技术决策的必要手段,也是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应对各种可能的开发方案、工程规模和治理标准进行研究。从中筛选出几个主要方案,通过技术经济论证,选定最优方案。

方案比选原则上应通过国民经济评价来确定。对投入物和产出物都应采用影子价格,但对某些影响不大的投入物,也可采用财务现行价格。方案比选应注意各个方案之间在研究深度,价格水平和其他方面的可比性。各比较方案,不论开工时间是否相同,都应按选定的同一基准点进行时间价值的折算。各比较方案,不管其经济使用寿命是否相同,均应取同一生产期。工程经济使用寿命短于生产期时,应考虑设备更新的费用;工程经济使用寿命长于生产期时,可减去其固定资产残值。

方案比较可按各个方案的全部投入和全部产出作全面比较,也可仅就不同因素计算相对效益和费用进行局部对比。方案比较一般可用净现值法或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

1.净现值法

投资额相同时,可直接按净现值对比,选取净现值大的方案。投资额不同时,需用净现值率衡量,选取净现值率大的方案。

2.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

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是指两个方案各年净效益流量差额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其表达式为

式中 (CI-CO)1——投资小的方案的净效益流程;

   (CI-CO)2——投资大的方案的净效益流程;

   ΔIRR——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

项目的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ΔIRR可用试算法求得。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社会折现率或基准收益率时,应选投资大的方案;反之应选投资小的方案。

当比较方案的效益相同或基本相同,或效益难以定量计算时,可采用最小费用现值法。

费用现值Pw的表达式为

式中 I——投资;

   C——年运行费;

   Sv——计算期末回收固定资产余值;

   Is——社会折现率。

比较方案时应选费用现值最小的方案。方案比较不仅应计算经济评价指标,还应对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作出定量或定性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