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探析严恺对水利高等教育的思考

深入探析严恺对水利高等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严恺在办学实践中深知,要建设一流的水利高等学府,更重要的在于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建设。可以说,河海大学十六字校训正是严恺水利高等教育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华所在。在严恺不辞劳苦的劝说和努力下,终于为新生的华东水利学院“挖”来了一支水利高等教育的精英之队。(四)勇于探索严恺认为,做好水利人,必须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深入探析严恺对水利高等教育的思考

严恺在办学实践中深知,要建设一流的水利高等学府,更重要的在于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建设。1982年,在华东水利学院建校30周年之际,他对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系统提出并精辟阐述了“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十六字的河海校训。他说:“水利是艰苦的事业,所以在生活上一定要艰苦朴素。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是严肃认真的,不能马虎,还要要严格要求。还要有创新精神,才能取得独特成就。”可以说,河海大学十六字校训正是严恺水利高等教育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华所在。

(一)艰苦朴素

华东水利学院建校初期,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教学科研用房捉襟见肘。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严恺以上率下,率领师生员工艰苦创业,在草棚搭建的校舍中给学生上课,在简陋的运动场上同学生一起参与竞走项目,朴实、民主、以身作则的作风,建校伊始就给师生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他在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的采访时说:“水利本身就是一件艰苦的事,你一定要有艰苦朴素的精神。”

尽管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十分简朴,但事关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他十分大方。创业艰难,筚路蓝缕,师资为贵。史料记载,初创时期的华东水利学院,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暂借南京大学空余房舍办公,全校高级职称的师资仅有16名教授,5名副教授,讲师和助教一共只有25人。严恺认识到,仅靠租借校舍这样简陋的条件,不可能吸引来有名气的教授。为了能够给教师创造必要的教学、科研、生活条件,严恺力排众议,宁可在其他方面艰苦一些,也要下大力气先改善教师的住宿条件,解除一些教授的后顾之忧。在严恺不辞劳苦的劝说和努力下,终于为新生的华东水利学院“挖”来了一支水利高等教育的精英之队。感佩于他的艰苦朴素的办学精神和以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以著名水利学家郑肇经教授、著名力学家徐芝纶教授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水利行业顶尖学者都汇聚到新生的华东水利学院。

(二)实事求是

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上,严恺身体力行,大力倡导实事求是的原则。他经常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在求学时,他不满足于课本知识,更注重实际运用,所以他在荷兰读书期间就非常注重实地考察,经常利用假期和挤出时间到荷兰一些重要海岸工程和水工研究所以及德、法、比等国参观学习或实习。在科学研究和治水实践中,他十分注重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真正做到严谨治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履职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黄河第一手资料,他多次沿黄河考察、到西北灌区勘测;在天津塘沽港回淤、珠江三角洲整治、长江口开发整治以及三峡工程论证等过程中,都留下他实事求是的踪迹。在学校管理中,他要求教师严谨治学,真正以真知灼见教授学生。在几十年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他更是把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贯彻始终。

(三)严格要求

钱正英在为《严恺传》所写的序言中对严恺作了高度的评价:“他姓严,确实是严字当头,严于律己,严于治校。他身体力行地实践‘十六字校训’,一丝不苟地求学问,一丝不苟地工作,一丝不苟地做人,几十年如一日。他不仅为河海大学,也为水利界树立了一个光辉榜样。”[11]

在严于律己上,严恺从小对自己的要求就十分严格,他熟练掌握了荷兰语英语法语等多种外国语言,这都是他利用暑假和业余时间自学的,为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40年代初,在重庆中央大学水利系任教期间,虽然在往返于家和中央大学之间有时会遇到日军的狂轰滥炸,但他从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

作为一名高度负责任的教师,严恺十分重视水利学生思想与作风的养成,对他们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根本没有任何通融的余地,他上课没人敢迟到,考试没人敢作弊,他从来也不给人情面,不及格就是不及格。曾任中国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的黄胜教授在中央大学师从严恺教授,他回忆严恺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极严。

华东水利学院创建初期,有个系向他汇报时说有3个学生因条件艰苦闹情绪,不好好上课,影响很坏,且屡教不改。严恺认为,水利是艰苦的事业,现在这点苦都吃不了,将来工作后怎么为人民服务,他在深入调查后,对3个学生作了严肃处理。

严恺的“严”是一视同仁,对己对人、对差生好生一个样。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曾指导一名研究生,并对选修科目和科研实验、收集数据等工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计划表,然而,这个研究生自认为有大名鼎鼎的导师指导,平时学习不用心,该做的科研实验偷工减料,数据收集得比较马虎。他写的论文经严恺多次审查并责令修改,始终不符合质量要求,最后坚持不让他参加论文答辩。而他在指导另一名博士生时,他为这个博士生选定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在当时国内的部分实验研究手段跟不上、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具有现代开放意识和学术观念的严恺打破门户之见,主动与丹麦一所大学熟悉的教授联系,商定派这个博士生到该国大学去,接受国外同行的指导,共同完成培养高级人才的任务。后来,这个博士生学成回国后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四)勇于探索

严恺认为,做好水利人,必须敢为人先,勇于创新。1946年,在参加钱塘江治理和海塘工程设计时,严恺针对传统岸壁式直墙海塘的弱点,大胆创新,设计了新型斜坡式海塘,经过几十年的风雨考验,至今依然屹立于杭州湾北岸。在20世纪50年代,他主持天津新港回淤问题研究,科学有效地解决了困扰天津新港的泥沙回淤难题,开创了淤泥质海岸科学研究这一崭新领域。随着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中国淤泥质海岸研究,严恺创新性地提出了两个新的边缘交叉学科,即“海岸动力学”和“海岸动力地貌学”。不仅如此,他也著作等身,例如《中国海岸工程》《海港工程》《海洋工程》等都是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专著,为中国治水事业留下了宝贵的学术成果。正是鉴于他在水利科学研究上的勇于探索精神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获得了首届中国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技术科学奖、中国水利学会功勋奖等奖项。(www.xing528.com)

【注释】

[1]刘晓群.河海大学校史(1915—1985)[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175.

[2]刘晓群.河海大学校史(1915—1985)[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176-177.

[3]刘晓群.河海大学校史(1915—1985)[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182-183.

[4]胡鹃,李远华,杨波.培养求实创新的新世纪人才[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3):16-18.

[5]胡鹃,李远华,杨波.培养求实创新的新世纪人才[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3):16-18.

[6]严大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院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95-96.

[7]同上。

[8]廖湘阳.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77.

[9]王鑫.纪念严恺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召开[OB/OL].http://www.mwr.gov.cn/slzx/slyw/201208/t20120815_327891.html

[10]吕娜.一代水利界师表[N].中国水利报,2006-05-18.

[11]钱正英.我和我的师友们[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1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