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探讨民营水利的问题

深入探讨民营水利的问题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逐步“让位”、“补位”、“归位”。三是民营水利工程受到破坏或者遭受自然灾害,缺少法律保护和社会保障机制。五是民营水利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内部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差。

深入探讨民营水利的问题

思考之一:格物方能致知,偶然中透着必然。民营水利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根源。首先,民营水利的发展遵循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历史发展规律。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修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其中各类小型水利工程126万处,对全省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水利建设资金的重点投向了大江大河的治理,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投入相对减少。在此期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变革,集体经济受到冲击,传统的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模式面临挑战,“人难组织钱难出”,小型水利工程的再投入渠道梗塞,老化、退化、失修、破坏现象日益严重,造成了“集体无力干或干了干不好、管不好”的被动局面,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费县为例,该县在1980~1995年的16年间,新建各类小型水利工程932处,而与16年前相比,小型水利工程灌溉面积却仍为21.3万亩,新建工程增加的灌溉面积与原有工程减少的灌溉面积持平。变革水利工程建管体制和运行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已成当时之急务。其次,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潮流中,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投入产出意识逐渐渗透到水利行业中来,为民营水利的萌芽和发展创造环境条件和思想基础。第三,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部分群众先富了起来,完成了原始积累,使民营水利的发展在客观上具备了社会经济基础。从民营水利投资主体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占90%多;②城市居民(退休干部、教授、工人、下岗职工等)“返农”;③民营企业投资水利或转产水利;④协会组织凝聚散户力量经营管理水利工程。

思考之二:发展民营水利,符合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符合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符合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策在水利行业的具体实践,是省委、省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精神在水利行业的具体落实。长期以来,水利行业受计划经济影响最重,存在“越位”、“缺位”、“错位”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逐步“让位”、“补位”、“归位”。具体来说,就是“有进有退,抓大放小”。即政府应集中精力、集中财力抓好牵涉全局的、战略性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胶东调水),抓好公益性较强的、无利可图的、民营成分不愿或无力参与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面广量大、有利可图、民营成分愿意且有能力投资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市场领域,政府则应逐步退出,让位于民营,转而履行政府职责——制定规则,并当好“裁判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尽可能地“开放水利”,把水利行业一切能够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要素统统释放出来,借助政府和市场经济两股力量促进水利事业发展。

思考之三:传统体制下面广量大、星罗棋布的小型水利工程之所以老化、退化、失修严重,从表象上看,是有人建、无人管,有人用、无人修。从深层上看,是缺乏一种内在的责、权、利相统一的运行机制,缺乏良性的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其核心就是产权问题。民营水利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就是因为抓住了产权这个根本,明晰了所有权,搞活了经营权,放开了建设权,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在产权问题上,必须始终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合理的投资回报(或合理利润)是民营水利发展的关键。政府在制订游戏规则时,应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兼顾的原则,切实保护好两个积极性:一是投资者的积极性;二是用水户的积极性。民营水利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利益关系的合理界定,只有实现政府、投资者、用水户“三赢”局面,才能有生命力,才能持续发展。(www.xing528.com)

思考之四:对于民营水利改革,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又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受地方领导认识水平和政策的限制,民营水利发展不平衡。二是一些地方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极个别的出现了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流失。三是民营水利工程受到破坏或者遭受自然灾害,缺少法律保护和社会保障机制。四是管理有待加强。合同制定不严密、不科学,合同履行不严肃,存在随意改变工程用途,粗放式管理、掠夺式经营、管而不护、超量拦蓄、拦而不蓄、蓄而不用、放水冲田、垄断水源、哄抬水价、挪用回收资金等现象。五是民营水利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内部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