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人为先,致力于事业成功

以人为先,致力于事业成功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电机工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特别重视各类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是各种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事业发展,以人为本。新中国成立后,这批技术人才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按其技术专长分配到全国电机工业各个重要岗位上任职,成为新中国电机工业的技术骨干和重要管理人员,为新中国电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些人员成为中国电机工业奠基时代的中坚。

以人为先,致力于事业成功

中国电机工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特别重视各类人才的培养。这些人才在中国电机工业的发展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人力资源是各种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事业发展,以人为本。没有人,什么事情都办不成;没有人才,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中国从古至今一直重视教育,这种传统也在电机工业的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中国电机工业除了办学培养外,还通过各种渠道培养所需的多层次的人才。

办厂买机器不忘培养人。解放前,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筹办中央电工器材厂,在购买设备的同时,竭力争取派遣更多的人员出国培训,并在技术合同中明文规定了要派遣实习人员到西屋公司等企业培训。派出实习的人员回国后,由资源委员会分配到有关电工企业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这批技术人才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按其技术专长分配到全国电机工业各个重要岗位上任职,成为新中国电机工业的技术骨干和重要管理人员,为新中国电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这是一批中国电机工程的技术精英和业务带头人,是中国第一代电机工程的设计、制造和管理人员。

大规模建设急需培育人。早在新中国成立前,解放区的电工工厂中已经有一批知识分子在领导岗位上,这批知识分子后来成为中国电机工业的领导干部。建国初期,大规模经济建设即将开始,国家就派出一批技术人员,到苏联工厂及科研单位学习发电设备、大型电机及高压电器的制造技术。这批人员陆续回国后,到当时筹建和建设中的各厂工作。之后,工厂和设计单位派出代表出国审查设计,研究苏联工厂设计,结合中国国情吸收到国内设计中;各厂及时派出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出国实习,学习设计、工艺技术,带回苏联的电工产品国家标准和一些技术资料。这些人员成为中国电机工业奠基时代的中坚。

引进国外技术培训为先。20世纪80年代,引进30万千瓦、60万千瓦火电机组技术,为了保证引进技术的成功和考核机组的顺利投运,当时负责引进技术工作的机械工业部,把人员培训放在重要位置。合同执行期间所培训的人员,日后在各个技术岗位上,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改进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个时期,结合国内自主研发、科技攻关,成长起一批电工领域的技术人才,有些后来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至今仍活跃在中国电机工业的舞台上。

出国进修人员回国效力。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决定派出研究人员出国进修,与国外的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技术交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知识。电工行业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人员出国进修,到美、英、德、法、日等工业发达国家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工作,短者一年,长则两三年。这批人员学成后回国报效祖国,在各个领域、各个岗位起到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桥梁作用。这批人员中,相当一部分后来走上了领导岗位。(www.xing528.com)

多渠道培养多层次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还要靠国内的各类学校、靠多种渠道、靠实战来实现。学校自应是主渠道。早在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即提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主张和对旧式书院进行改革的意见,并在天津首先创办天津北洋西学学堂。1898年,清政府创办了京师大学堂。梁启超草拟了《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堂的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后,又办起了几所学堂。1922年全国公、私立大学有36所,1925年有47所,1934年有76所。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全国设有电机科系的高等学校有上海交通大学等12所。20世纪80年代,机械工业部所属的高等学校近20所,主要培养面向企业的技术人才,哈尔滨电工学院为专门培养电工行业技术人才的大学,其他十几所大学也均设有与电工相关的专业。如今,全国设有电机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已达上百所。

举办高等学校的同时,也应重视职业教育。早在1903年,清学部颁发了《学堂章程》,规定了职业教育的学业和学历,以及办学宗旨。当时的高等、中等工业实业学校分科中规定有电器、金工等科。1922年,国民政府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令”,把实业学校改为职业学校,并将事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混合。1930年,全国公立与私立职业学校合计270所。新中国成立后,一机部和后来的机械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几所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了大批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人员。目前,全国各类高职和中职学校中电工科目和专业已十分普遍。

工厂自己办班,培训所需的技术工人,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初,当时中央电工器材厂开办了技工培训班、短期艺徒训练班。1947年,上海市电工器材同业公会所设的电工教育事业协会,曾举办补习训练班三期和应用技术讲习速成班四期。现在,大型电工企业大多设有技工学校,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办法,招收的工人必须经过技工学校培训,保证了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

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带头人、研究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等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是中国电机工业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