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寻中国境内湟水及其主要支流

探寻中国境内湟水及其主要支流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径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年内分配不均,年内、年际变化大。境内湟水支流水质较好,沟道地表水和泉水大部分都适宜灌溉和人畜饮用。湟水的第三大支流。威远镇以上干流称南门峡河,又名七塔尔河;以下至河口称沙塘川河。上游支流发育较多。纳隆沟流域面积53.6km2,流域大部属东山乡;沙沟流域面积73.1km2,流域大部属西山乡。湟水左岸较大一级支流,位于互助县境内。红崖子沟流域狭长,主河长48.0km,流域面积321km2,流域平均宽度7km左右。

探寻中国境内湟水及其主要支流

海东市平安、互助、乐都、民和四(区)县大部分属湟水流域。湟水干流西自平安小峡,东至民和下东川,市内长139.2km(其中:下段30.8km为民和县与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的界河)市内流域面积10600.2km2(北岸4984.7km2,南岸5615.5km2),流域内广泛分布着大空隙黄土,下伏砂砾和红黏土,山脊基岩裸露,因降水量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市内干流自上而下依次为小峡、平安盆地、大峡乐都盆地、老鸦峡、民和东垣盆地。市内湟水河谷区海拔1650~2100m,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引湟灌溉历史悠久,是青海省蔬菜、油料、果类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湟水干、支流的河谷地带,一般由多级阶地组成,村庄、工厂、城镇、铁路、公路、农田等都坐落于Ⅱ~Ⅲ级阶面上,土壤以栗钙土为主,气候温和,人多地少,劳力丰富,灌溉设施完善,灌溉保证率高。据2011年《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资料》记载,海东市境内黄河干流有大于50 km2的各级支流58条。

海东市境内湟水一级支流特点:流域面积大于200km2以上的较大支流引胜沟、上水磨沟、巴州沟、隆治沟等,均发源于海拔3500m以上的高山地带;这里降水充沛,植被保护良好,河流基本上常年有水,除北川河等极个别大支流水量比较大外,大部分支流的多年平均流量均在0.50~3.0m3∕s;共同特点是源浅、流短、水量小、落差大。其他多为时令河(沟),属季节性河流,雨过沟干,时流时断,多年平均流量小于0.30m3∕s;主沟道长度一般在5~20km,山溪性河流,河道落差大,水流湍急,砂砾石河床,主沟道比降大多在20‰~80‰。

湟水一级支流上游多为径流来源区,植被良好,是城镇、农村生活和工农业用水水源地。下游及出山口附近植被较差,河流泥沙来源区,具有水沙异源的特点。下游沟道两岸阶地多垦为农田,为径流利用区。径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年内分配不均,年内、年际变化大。降水量从河口河源递增,降水集中在汛期6—9月,常有山洪暴发。境内湟水支流水质较好,沟道地表水和泉水大部分都适宜灌溉和人畜饮用。

【沙塘川】原名沙棠川,湟水左岸大支流。流域地处互助县和西宁市境内。湟水的第三大支流。

沙塘川水源于互助县南门峡上游七塔尔峡、岔巴峡;边滩乡水洞峡;林川唐日峡;东河乡柏木峡与东沟乡石窝,四水在威远镇南合为一水,流经沙塘川。正源出互助县北部达坂山南麓尕鄂博山东北侧,河源海拔3960m。干流自西北向南,经南门峡水库偏东南流至威远镇后又转由北向南流,在沙塘川乡三其村以下1km处进入西宁市,后在韵家口注入湟水。威远镇以上干流称南门峡河,又名七塔尔河;以下至河口称沙塘川河。沙塘川由南门峡河、林川河、柏木峡河三大支流组成,在威远镇附近汇合,形成开阔的扇形盆地,从五其村至河口,河谷逐渐变窄。

沙塘川河长71.8km,流域面积1118.4km2,河口海拔2175m,河道落差1785m,河道平均比降24.9‰。河宽20~100m,砂砾石河床。上游支流发育较多。威远镇以上为扇形水系,多石山峡谷,中下游支流稀少。较大支流有林川河,在威远镇注入南门峡河;东和沟又称柏木峡河,在威远镇南董家寨左岸汇入沙塘川河。在沙塘川下游总寨村,纳隆沟(又名那能沟)和沙沟左右翼注。纳隆沟流域面积53.6km2,流域大部属东山乡;沙沟流域面积73.1km2,流域大部属西山乡。

沙塘川多年平均流量4.75m3∕s,年径流量1.498×108m3。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50×104t,多年平均含沙量0.58kg∕m3。冰期6个月。沙塘川属于山溪性河流,常年有水,径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年降水从河口至河源递增,下游350mm,中游450mm,上游达650mm,降水集中在汛期,常有山洪暴发造成灾害。

【南门峡河】沙塘川正源。南门峡河古称燕麦川,又名七塔尔河,暗门峡河。属沙塘川的源头段,位于互助县西北。上游在威远镇安定村北(南门峡水库)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名岔巴峡,流域面积87.3km2;西支名七塔尔峡,为沙塘川正源,源于互助县北部达坂山南麓尕鄂博山东北侧,河源海拔3960m。干流自西北流向东南,经过南门峡、台子、威远三乡镇,在威远镇赵家磨与林川河(又名巴扎河)汇合后始称沙塘川河。汇合处河口海拔2500.0m。

【林川河】又名巴扎河。沙塘川支流,流域面积218km2。中游在台子乡长寿村分为东、西两支。西支名水洞峡,流域面积75.7km2,发源于达坂山南麓,流域内有边滩乡。东支名唐日峡,发源于达坂山南麓,流域内有林川乡。

【东和河】又称柏木峡河。沙塘川最大支流,流域面积285km2,发源于达坂山南麓。在威远镇南董家寨左岸汇入沙塘川河,流域上游有东和乡。东和沟在源头分为三支,西支大西沟、中支北沟、东支措龙沟。下游左岸有最大的支流东沟在凉州营村注入,又名姚家沟,流域面积101km2,发源于石窝村东北龙王山(4242.8m)。东沟流域大部属于东沟乡。

哈拉直沟】互助县境内湟水左岸较大支流。《水经注》中称甘夷川。源头段名泽林峡,发源于互助县与乐都区交界处的康列尖山北麓,源头海拔4195.34m。在丹麻镇峡门村分为东、西两支。西支花石峡沟;东支泽林峡为正源,源头与大通河支流浪士当沟为分水岭。干流经丹麻、哈拉直沟两乡(镇),在高寨镇西注入湟水。

哈拉直沟流域狭长,流域面积319km2,主河道长50.0km,河道比降30.0‰。多年平均流量0.75m3∕s,年径流量2370万m3

【红崖子沟】因沟内土赤,故称红崖子沟。湟水左岸较大一级支流,位于互助县境内。红崖子沟发源于互助县与乐都区交界处的康列尖山南麓,源头海拔4195.34 m。干流上游段名甘滩峡。在五十乡下甘滩村左岸有大支流奎浪峡沟注入,以下称红崖子沟。五十村左岸有最大支流张浪沟(又名二古龙沟)注入。

红崖子沟主要支流有五十沙沟、北庄沙沟(上游名本坑沟)、张浪沟、奎浪沟、沙沟(沙沟门村)、流水沟、马圈沙沟、蔡家沙沟、小寨后沙沟、白崖沙沟、小寨沙沟等。

红崖子沟流域狭长,主河长48.0km,流域面积321km2,流域平均宽度7km左右。沟口海拔2100m,河道落差2015m,沟道平均比降47.0‰,砂砾石河床。流域内植被较差,支流稀少。山溪性河流,常年有水,径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年降水量从上游向下游递减,河源区550mm左右,中游450mm,下游出山口附近350mm左右。降水多集中在7—9月,汛期常有洪水泥石流发生。多年平均流量0.83m3∕s,年径流量2600万m3

【上水磨沟】在乐都区高店镇红庄南注入湟水,湟水一级支流,位于湟水左岸,也是乐都区境内湟水北岸入湟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互助县境内的康列尖山(海拔4195.34m)、蛇雾山西南麓。上水磨沟在上游的互助县松多藏族乡松多村附近分为东岔、北岔沟两支。干流经互助县松多乡进入乐都区达拉土族乡白崖子村。白崖子村以上东岸有支流马营沟(马营堡)、倒对山沟(上游名来去沟)等汇入。上杨家村以上至白崖子村,有支流黑沟(黑沟源头有达拉乡黑沟顶村)、东冰沟(东冰沟在沟口附近汇入黑沟,黑沟支流)、西冰沟、白杨沟(左岸有大支流巴古山沟)等汇入。上杨家以下东岸有大沟(高家湾)、红沟、弯草沟、冰草沟等支流汇入。西岸有余才沟、大言才沟等支流汇入。上水磨沟上游沟内有互助县松多乡马营堡、拉干滩、花园寺、花园、松多等村庄。中游沟内有乐都区达拉乡白崖子、大庄、前半沟等村庄。下游沟内有高店镇上杨家、下杨家、红庄等村庄。上水磨沟在高店镇红庄南穿兰西高速公路后注入湟水。流域中下游右岸地处乐都区与互助县、平安区交界地带。流域上游规划有松多水库、下游规划有杨家水库。供水目标均为灌溉、城镇生活和工业供水。

上水磨沟流域面积214km2,主沟道长41.6km,比降34.7‰。多年平均流量为0.888m3∕s,年径流量2800万m3。上水磨沟流域大部属互助县,互助县境内面积178km2,占83.2%;乐都境内面积36.0km2,占16.8%。上水磨沟入湟口逾河而南为巴藏沟入湟口,左、右翼注湟水。

【干沟】又名巨家场哇。乐都区大峡东口湟水北岸支流。流域处于大峡正北,支流众多,发源于达拉滩。流域面积27.7km2,主沟道长15.0km,比降58.7‰。

干沟在上游达拉乡干(甘)沟子村分为东、西两支,东干沟和西干沟。西干沟在上游又分为东、西二支,东支发源于麻哈村北下湾岭,源头海拔2913.5m。西支发源于扎什加、大泉湾村北。东干沟上游称红铜沟(又名红陀沟),在达拉滩村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发源于达拉滩村东北山岭,源头海拔2896.5m。西支发源于达拉滩村西北前龙鄂博(三角点,又名大鄂博。当地人称为“西故拉时则”。“西故”是土语“大”的意思,“拉时则”是藏语“鄂博”的意思),源头海拔3071.5m。前龙鄂博为达拉乡农耕区周边的最高点。

干(甘)沟子村南侧为达拉乡拉卡村。干(甘)沟子村以下左岸有红沟汇入,由东南向西北流,上游有红沟村。中游左岸有支流都拉沟注入,发源于红沟村南山顶,源头海拔2759.2m。下游左岸有沙沟、吊岭沟、岔沟等支流汇入。干沟出山后流经大峡东口的原县水泥厂东侧,在高店镇马营湾村(属高店镇柳树湾村)东穿鲁大公路、兰西高速公路后注入湟水。

【迭尔沟】乐都区雨润汉庄西入湟水一级支流,位于湟水左岸,发源于松花顶(海拔4055.54m)前缘铜牙滩。上游称拉扎沟,源头又名石板沟,沟内有桑桑多、李家昂、马莲滩等自然村。在袁家台村有支流洼龙沟、小沟等支流汇入迭尔沟。洼龙沟在上游分为两支,即北支洼龙沟,东支宁过沟。迭尔沟在袁家台村以上,有最大支流马圈沟在左岸汇入。马圈沟下游右岸有较大支流达龙沟注入,沟内有上达龙、下达龙两个自然村。迭尔沟在袁家台以下右岸有西拉洼沟注入,发源于上麻洞村。左岸有上洼沟注入。往下游左岸有壕沿沟、泉洼沟等支流注入;右岸有麻洞沟、拉卡壕沟等支流注入。麻洞沟又名红沟壕、上游又名下沟,迭尔沟在中游最大支流,发源于上麻洞村正北,源头海拔2901.7m(达拉滩正东),自上而下有支流下麻洞沟、上沟、窑洞沟等,上游右岸山岭有上麻洞、下麻洞等自然村。拉卡壕沟是迭尔沟在中游的较大支流发源于拉卡村庙高岭,源头海拔2806.9m。拉卡壕沟上游右岸有大支流洛干沟。迭尔沟下游右岸有支流客子沟、江沟壕沟注入;左岸有庙儿沟、草沟、糜子沟、铧尖沟等支流注入。

迭尔沟流域面积53.8km2,主沟道长24km,比降50.3‰。多年平均流量为0.171m3∕s,年径流量540×104m3

【杏园沙沟】又名大干沟、上沙沟、杏园干沙沟,位于湟水北岸。出山口东为杏园村,沟随地为名,故名杏园沙沟。杏园沙沟在乐都区雨润镇上杏园村河滩汇入湟水。逾河而南稍东(下游)为峰堆沟入湟口。上游名干沟或甘沟,发源于达拉乡甘沟山村,源头海拔2767.6m。上游右岸有最大支流卡玛龙沟,发源于甘沟岭,源头海拔2749.3m。杏园沙沟流域面积22.9km2,主沟道长12.3km,比降60.5‰。出山后穿越大峡渠、鲁大公路、兰青铁路复线、兰西高速公路,后在原国营52厂西侧河滩汇入湟水。

【努木赤沟】努木赤沟在乐都区雨润镇下杏园村东汇入湟水,湟水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松花顶,源头海拔4055.54m。努木赤沟入湟口逾河而南稍东(下游)为直沟(峰堆沟改道前古沟道)入湟口。上游称寺沟(因扎子寺而得名),为努木赤沟的正源。有扎子寺水库,于1969年开工建设,1975年建成,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2.5km2。2012年对水库实施了除险加固。在努木赤沟上游寺口子村右岸有支流作龙沟注入。在联星村(官堡子),左岸有最大支流东沟(又名虎林沟、扎子河等)汇入努木赤沟。在拉日村北左岸有磨石沟(又名木须沟)汇入,在中游分为两支,即上磨石沟和下磨石沟,流域内有上、下磨石沟村。在张家台村右岸有烂泥滩沟、上石达沟注入。在祁家堡左岸有支流朵尕郎沟(又名克什加沟、乌龙河)汇入,流域内有洒龙、克什加、祁家堡等行政村。在王祁村(拉日)至官堡子右岸有王祁沟、黑金沟、油坊沟、排浪沟、红崖沟等支流注入;左岸有路石达湾沟、华涯沟等注入努木赤沟。努木赤沟流域面积78.5km2,主沟道长24.2km,比降55.9‰。多年平均流量为0.257m3∕s,年径流量810×104m3。努木赤沟出山后穿兰青铁路和鲁大公路路基底,后在雨润镇下杏园村东河滩汇入湟水。努木赤沟沟口附近为下杏园村与大地湾村界沟。共和乡政府位于努木赤沟中游、驻地联星村(官堡子)。在上游马趟寺口子村,有通往达拉袁家台村的公路。

【东沟】努木赤沟左岸的最大支流,在官堡子东注入。因流经不同地段,又名小沟、扎子河、下河沟、虎林沟,上游称腰路沟、过当沟。发源于牛粪滩,源头海拔3204m。

【引胜沟】旧称胜番沟。在乐都区碾伯镇东碾伯镇水磨营汇入湟水,位于湟水左岸,湟水在中游的最大支流,也是乐都区内的最大河流。乐都区城镇生活、工农业供水主要水源地和水源涵养区,湟水中游自然风景区和旅游景区。

引胜沟流域位于乐都区北部寿乐镇和碾伯镇境内。发源于乐都区与互助县交界处的克生岭、扎科岭、康列尖山和蛇雾山等,上游主要由大西沟、小西沟和直沟组成。大西沟为引胜沟正源。干流出山后经乐都区东水磨营、穿乐都火车站西及鲁大公路后,在河滩注入湟水。

引胜沟入湟口逾河而南稍东(下游)约400m处为岗子沟入湟口。引胜沟上、中、下游划分:仓家峡以上为上游,是径流来源区;仓家峡至土官沟口为中游;土官沟口至引胜沟水磨营入湟口为下游。中游和下游是径流利用区。

引胜沟干流自源头至仓家峡由西北流向东南流。支流发育基本呈树状分布,属扇形水系,上游大、下游小。大西沟、小西沟、直沟在仓家峡汇合,以下干流始称引胜沟。仓家峡以下转由北向南流,在寿乐镇赵家寺有马圈沟在左岸汇入引胜沟,在寿乐镇王佛寺村与土官口村间有土官沟在左岸汇入引胜沟。

引胜沟流域面积481km2。仓家峡以上流域面积251km2,其中大西沟118km2,小西沟45.5km2,直沟87.5km2。支流马圈沟流域面积31.2km2,土官沟流域面积87.3 km2。引胜沟源头海拔4195.34m,河口海拔1968.0m,河道落差2227m,干流长51.9km,河道平均比降30.1‰。属北方山溪性河流,水流湍急,径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引胜沟流域面积481km2,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550mm左右,多年平均天然流量为3.462m3∕s,年径流量1.092亿m3,多年平均径流深226mm。多年平均输沙量13.4×104t,输沙模数290t∕(km2·a),多年平均含沙量1.50㎏∕m3左右。

【羊倌沟】因沟内中游有羊倌寺而得名。在乐都区碾伯镇下寨村与高庙镇大路村(上石咀)间汇入湟水,位于湟水左岸,流域大部属中岭乡和寿乐镇。上游称寺峡沟、源头称大鄂博沟,发源于祁连山系达坂山区松亡顶南麓,源头海拔3699.84m。源头分水岭北为互助县境内的大通河支流扎龙沟。羊倌沟口为碾伯镇下寨村与高庙镇大路村界沟,后穿越兰青铁路、鲁大公路、兰西高速公路后在河滩汇入湟水。羊倌沟流域面积105km2,境内长31.4km,主沟道比降49.3‰。多年平均流量0.468m3∕s,年径流量1475×104m3。羊倌沟在中游大干沟门(保家庄北)有较大支流大干沟从东岸汇入,流向由东北向西南流,在上游中岭乡马家洼村西分为两支,即大干沟和小干沟。东支小干沟沟道较短,发源于保家洼。西支大干沟上游名草场沟,发源于草场沟北面山岭,源头海拔2803.3m。有草场沟村,沟村同名。草场沟左岸(东岸)有支流鸽子沟注入。草场沟分水岭北面有下王子沟、上王子沟,尕毛沟、北岔沟等支沟,均为羊倌沟东岸支流。在碾伯镇八家顶正东有羊倌沟最大支流小沟从西岸注入羊倌沟。小沟发源于大敖包沟的大敖包(鄂博)顶,羊倌沟支流石灰沟口正西。上游分为三支,西支拉不曲,源头为白石头村;中支昂藏沟,发源于红土脑;东支沙玛沟,中游称黑城子沟、上游称大敖包沟,是小沟正源,发源于大敖包顶,源头海拔3222.7m。

羊倌沟中游西岸自下而上有徐家沟、下泉水沟、上泉水沟、碟浅沟、张家沟、柳柴沟(上游称纳龙沟、纳滩沟,发源于红土垭豁北侧,源头海拔3091.3m)等支流汇入羊倌沟。碟浅沟、张家沟等源头山岭分布有寿乐镇尕扎、中岭等自然村。羊倌沟中游东岸自下而上有大干沟、三岔沟(位于吴家荒洼北侧,发源于草场沟村西,与草场沟同一源头。下游左岸有支流克朗沟)、供仓沟、荆芥沟、北沟、里洼沟、北岔沟、尕毛沟、下王子沟、上王子沟、大王子沟、石崖沟等支流汇入。源头山岭分布有中岭乡长合口、草场沟、小王子、夹科湾等自然村。羊倌沟内保家庄北至羊倌寺间有羊倌沟村,村庄在沟内零星分布数公里。中岭乡政府驻地业善洼村,地处分水岭上,属石家沟流域。东为卯寨沟支流岔沟(又名大沟),西为草场沟支流鸽子沟源头,南为湟水一级支流石家沟源头,北为分路顶(海拔2781.9m)。

【卯寨沟】卯寨沟位于湟水左岸。在高庙东、西村境内注入湟水的一级支流。流域位于高庙镇东村正北。沟谷下游有新庄、扎门、脑庄(又名老庄)等自然村。流域大部属李家乡和中岭乡。

卯寨沟在脑庄(又名老庄)北分为两支:西支称水沟(又名黑沟),是主干流;东支称干沟,两沟之间山岭为干沟岭。干沟的源头为大洼村,源头海拔2780.9m。沟道两侧山岭有李家乡烂泥沟、大洼、小洼、尕洛、佛堂等自然村分布。黑沟在西马营口以上分为东、中、西三支。东支西马营沟(马营隔墙以上又名石头洼沟)、中支直沟和西支龙王沟。龙王沟在源头又分为东、西二支。直沟为卯寨沟正源,发源于祁连山系达坂山区桌子山南麓的山峰,源头海拔3641m。石头洼沟下游有西马营村和马营隔墙(分水岭,东、西马营村分界)。在西马营口南有支流长槽洼沟从右岸(西岸)汇入黑沟,由东南向西北流。源头为长槽洼顶(大水泉正北),源头海拔2857.5m。

李家乡境内烂泥沟村西有支流盘路沟在左岸汇入黑沟,上游分为两支,即西叉沟和厍[shè]家沟,两沟间山岭有下顶、上顶和干沟顶等自然村。

卯寨沟流域面积86.8km2,主沟道比降31.9‰。多年平均流量0.382m3∕s,年径流量1200×104m3。卯寨沟在沟口穿越高庙东、西村,也是两村的界沟。后穿越鲁大公路、高庙电站动力渠后注入湟水。在卯寨沟入湟口下游20m处为兰西高速公路高庙湟水大桥,后兰西高速公路穿行于湟水南岸。

【柳湾沙沟】因出山口附近有柳湾坪、柳湾村而得名,随地为名。由于中上游流经不同地段又名坛子沟、大沟、合尔茨沟、公擦沟等。柳湾沙沟为湟水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李家乡公擦沟马莲顶。在高庙镇柳湾村东注入湟水,下游与卯寨沟流向(由北向南)一致,且平行。流域大部属李家乡。

柳湾沙沟在中游称坛子沟。李家乡马圈村西南岭前缘,有支流马圈沟在右岸注入坛子沟,以上干流始称合尔茨沟(大沟)。上游在陈家湾村(属马圈村)东分为二支,西支迭家沟,源头海拔2846.2m;东支公擦沟,为柳湾沙沟正源。两沟间山岭为阿塔岭。公擦沟源头为马莲顶,在李家乡脖干村东侧,海拔2876.9m。柳湾沙沟出山后,穿行于高庙镇柳湾村,后穿越兰青铁路、鲁大公路、兰西高速公路,在河滩汇入湟水。

【下水磨沟】因沟内水量丰沛、水磨众多,故名。上、下水磨沟均在乐都区境内的湟水北岸,因下水磨沟在上水磨沟的下游,故称下水磨沟。湟水中游北岸较大一级支流。因流经不同的地段,又名脑庄沟、陈家磨沟、阿南沟等。上游源头称马奇牙萨,发源于祁连山系达坂山区张家鄂博南麓,乐都、互助两县交界处,源头海拔3615.64m。上游称阿南沟,中游称陈家磨沟。在高庙镇蒲家墩境内汇入湟水,位于湟水左岸。在沟口穿越兰青铁路复线、鲁大公路和兰西高速公路,在蒲家墩村西河滩汇入湟水。沟口附近为高庙镇蒲家墩村与下沟村界沟。流域大部属马营乡和李家乡。陈家磨沟在章嘉寺附近分成三支,即东支龙藏沟、中支柏木峡沟和西支阿南沟。西支为主干流,也是下水磨沟的正源。龙藏沟流域面积16.4km2,柏木峡沟流域面积25.5km2,阿南沟40.2km2。龙藏沟沟道相对较短,发源于柏木峡岭前缘,源头海拔3202m。柏木峡沟在上游分为两支:西支为大坦沟,发源于张家鄂博;东支为沟洼,源头有水潭,海拔3377.0m。

下水磨沟流域面积153km2,主沟道长36.5km,比降36.3‰。沟口多年平均流量0.620m3∕s,年径流量1956万m3,年径流深127.8mm。

【白崖子沟】高庙镇白崖子村东入湟水一级支流,位于湟水左岸。发源于马营乡大沟脑村正北(炮点。站马墩、大鄂博东侧),源头海拔2976m,分水岭北侧为大通河二级支流上拉拉木沟(马营沟一级支流),沟内有阳洼村。上游在猪头山分为东、西两支,即西支大沟和东支马莲沟。马营乡政府驻地马莲沟村,沟村同名,沟名兼作地名。大沟为白崖子沟正源。马莲沟发源于上岭村正北,源头海拔2954m,分水岭北侧为大通河支流上拉拉木沟。白崖子沟的中游有泉儿沟(源头白崖岭村,源头海拔2693.3m)在左岸注入。白崖子沟流域大部属马营乡。出山后为白崖子村与晁马家村界沟。后穿越铁路复线、鲁大公路、兰西高速公路,在河滩汇入湟水。白崖子沟与碾线沟间山岭为白崖岭。白崖坪分为上坪、中坪和下坪,属白崖岭,位于老鸦城正北。白崖子沟流域面积25.0km2,主沟道长19km,比降44.1‰。

【碾线沟】在老鸦城境内入湟水的一级支流,位于湟水北岸。碾线沟源头名支山沟,发源于马营乡古城北山岭,源头海拔2931.3m,碾线沟正源。分水岭北侧为大通河支流上拉拉木沟。源头有岭背后、上湾、下湾、黑古城等村庄。碾线沟源头支山沟东侧有一支流,沟内有泉湾村,发源于杨家岭,海拔2868.6m。中游(马营阴坡村正东)有最大支流大沙沟在左岸汇入,大沙沟在上游分为三支,即西支八架山沟、中支康巴沟和东支九架山沟。三支源头分水岭北侧均为大通河支流下拉拉木沟。八架山沟(发源于正北车路湾东侧山岭,源头海拔2876.6m)、康巴沟(发源于唐家岭,源头海拔2854.3m)、九架山沟(发源于九架山村正北,源头海拔2862.6m)。碾线沟流域面积36.5km2,主沟道长19.2km,比降39.7‰。多年平均流量为0.079m3∕s,年径流量为250×104m3。多年平均径流深68.5mm。

【羊肠子沟】羊肠子沟为老鸦峡口附近入湟水较大一级支流,位于湟水左岸。中游称碾礳沟。羊肠子沟正源位于老鸦城正北,发源于芦花乡赵家湾村东北的三条沟岭,与大通河二级支流三条沟在附近为分水岭,源头海拔2997.3m。源头又名东岭沟,沟道两侧有垭豁湾、赵家湾、甘家庄、窑洞湾等自然村。东岭沟与羊肠沟支流西坡沟间山岭名黑岭。羊肠子沟流域呈扇形状水系,主要水系分布在中、下游左岸,水系发达,汇流迅速。羊肠子沟流域面积81.7km2,主沟道长18.6km,比降33.2‰。沟口多年平均流量0.181m3∕s,年径流量570×104m3。多年平均径流深70.0mm。羊肠子沟出山后穿越兰青铁路、鲁大公路和兰西高速公路。在下湾村河滩汇入湟水,入湟河口海拔1857.0m。羊肠子沟入湟口下游400m河心处有鲁班亭,入湟口下游600m处为老鸦峡西口。

【小南川河】又名小南川。湟水右岸一级支流,上中游属湟中县,下游在平安区境内。源出湟中县南部拉脊山脉尖石山,河源海拔3925.0m。干流自西南流向东北,在平安区小峡乡王家庄注入湟水。

上游支流发育,扇状水系,多峡谷。中下游支流稀少。干流源头段-田家寨沟汇口以上干流名香沟,为正源。以下至河口段称小南川。支流直沟在贾尔藏村(右岸)注入;王沟在土门关乡政府驻地青峰村(左岸)注入;业隆沟、烟刚沟在业隆沟台村(右岸)注入;流水沟在毛家台村(右岸)汇入;最大支流田家寨沟在田家寨村注入,以下干流称小南川河。下游河段入峡谷后至入湟口又名西沟。

小南川河流域面积371km2,主河长42.9km,河口海拔2149m,河道落差1651m,河道平均比降38.0‰。多年平均流量1.38m3∕s,年径流量的4340×104m3,年径流深117mm。多年平均含沙量12.9㎏∕m3,年平均输沙量56.1×104t,输沙模数为1512t∕(km2·a)。砂砾石河床,下游峡谷段石质河床。山溪性河流,常年有水,径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年降水量从河源至河口递减,上游650mm左右,下游350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汛期,年内分配不均匀。干旱年份由于农田灌溉,中下游河道经常有断流发生。

小南川支流流水沟上游建有小南川水库,库容530×104m3,灌溉面积2万多亩。小南川流域内上、中游有田家寨镇、土门关乡、丹麻乡等三个乡(镇)。小南川出山口附近王家庄设有王家庄水文站,控制集水面积370km2,距河口0.5km。1959年由青海省水利电力厅设立。

【硝沟】平安区境内右岸入湟第一条小支流。因境内硝水泉村而得名。在平安区小峡镇上红庄与下红庄间注入湟水。洪水泉回族乡政府驻地井尔沟村,位于流域上游源头的分水岭上。硝沟流域面积38.8km2,主沟道长15.0km,比降54.6‰。

【祁家川】又名三合沟。平安区境内湟水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拉脊山北麓。在上游分为东、西二支。西支名唐隆沟,发源于猫儿岭,原石灰窑乡政府位于沟道中游,驻地石灰窑村。东支祁家川为正源,又名寺台沟。在三合镇政府驻地三合村南,唐隆沟和祁家川汇为一股,名三合沟。在平安镇古城崖注入湟水。三合沟流域面积275.3km2,主沟道长38.4km,平均坡降50.8‰。多年平均流量为0.952m3∕s,年径流量为3010×104m3。三合沟流域内有平安区三合镇、寺台乡和石灰窑乡三个乡镇。

【白沈家沟】又名沙沟。平安区境内入湟水较大一级支流,位于右岸。源头名扎龙峡沟,发源于平安区与化隆县交界马阴山北麓东春木梁西侧山峰。

在中游沙沟乡大寨子村北分为东沟、西沟二支。东沟又名沙沟,发源于马阴山与阿伊山交界分水垭豁(东沟与瞿昙沟支流西沟分水),流域面积89.8km2。东沟将马阴山与阿伊山隔开。沙沟回族乡政府驻地沙沟村,位于东沟下游。上游有东沟煤矿。中游右岸有较大支流曲布藏沟注入。西沟又名古城沟,上游又分为东、西两支,西支扎龙峡沟为正源,发源于黑龙滩南马阴山东春木梁西侧山峰,源头海拔3679.0m;东支六台沟,有六台水库,发源于马阴山化石岩顶,源头海拔4065.0m。古城回族乡政府所在地古城村,位于古城沟中游。在山城村左岸有支流小干沟注入古城沟,右岸有牌楼沟注入山城沟,又名白水河,源头又名斗石沟。沙沟和古城沟在沙沟乡大寨子村北汇为一股,后始名白沈家沟。流经平安镇白家、沈家村,在平安镇西村注入湟水。平安至化隆、循化公路及阿岱高速公路穿越白沈家沟及古城沟沟谷。流域上游一般为土质夹卵石河床,下游一般为砂卵石或砂砾石河床,冲淤变化较大,主流摆动不定。

白沈家沟流域面积262.2km2,主沟道长38.0km,平均比降42.9‰。多年平均流量0.822m3∕s,年径流量2600×104m3

【巴藏沟】乐都区与平安区交界处湟水右岸一级支流。流域地处平安区与乐都区交界地带,流域大部属平安区,中下游为平安区与乐都区界河(沟)。发源于平安区与乐都区交界阿伊山西黑岭,源头海拔3967.0m。主要支流有骡马沟、树苦沟、塔春沟等。塔春沟为巴藏沟的最大支流,上、中游属乐都区,流域内有乐都区下营藏族乡塔春、茶龙两个行政村。在平安区巴藏沟回族乡政府驻地索家注入巴藏沟(右岸)。巴藏沟在乐都区高店镇湾子村西穿109国道和铁路复线,后汇入湟水。入湟口高程2062m,入湟口逾河而北为上水磨沟入湟口,左右翼注。巴藏沟流域面积69.9km2,主沟道长22.5km,比降56.7‰。多年平均流量0.279m3∕s,年径流量880×104m3

【高店沟】《水经注》中称“达扶东溪”。又名下营沟,上游称甘沟,位于湟水右岸。乐都区高店镇西门村境内汇入湟水的一级支流,高店沟发源于平安区与乐都区交界的阿伊山北麓,源头海拔4166.8m。高店沟在上游白土垭豁分为二支,西支小甘沟、东支大甘沟(又名大沟),大甘沟为高店沟正源。

高店沟支流大多集中在左岸,自入湟沟口依次向上有芨芨沟、盐土沟、下三路洼、上三路洼、红山沟、打柴沟(祝家)、水草沟(祝家)、巴子洼(上祝家)、红洼沟(卡金门)、河西营沙沟(红土庄,上游又名龙史干沟)、拉米湾沟(上营)等支流。高店沟在下祝家右岸有支流长滩洼、跌牛洼等支流注入。在塔尔村有支流东沙沟、滚滚材沟等支流注入。东沙沟在上游分为东、西两支,东支曲隆沟、西支隆产沟。在上营有茶隆沟、纳隆沟(上游分为两支,上、下纳隆沟)等支流注入;在白土垭豁有上、下布隆沟等支流注入高店沟。高店沟流域面积53.9km2,主沟道长21.7km,比降51.6‰。多年平均流量0.318m3∕s,年径流量1003×104m3。(www.xing528.com)

【叶家沟】又名万地沟。源头又名流沙湾沟。乐都区大峡西口右岸入湟水一级支流。发源于阿伊山脉前缘流沙湾顶(外美山),源头海拔3216.7m,国家三角点。流沙湾沟在泉湾村与右岸支流小泉湾沟汇合后,始称叶家沟。叶家沟沟口自下而上西岸依次有下红沟(流域面积2.9km2)、上红沟(流域面积9.4km2)汇入。上红沟为叶家沟最大支流,沟口左岸有最大支流卡瓦沟汇入,发源于祝家正东山峰,源头海拔2349.1m。上红沟中游有支流小弯沟在左岸注入,发源于杨家堡子正东山峰,源头海拔2451.1m。上红沟发源于白土庄东北山峰(炮点,石垭豁南山岭,下台子村正西),源头段名尖山沟,源头海拔2690m。中游东岸有支流香唐(享堂)沟、中正沟(发源于中正岭,海拔2681.6m)、九道沟、老爷山沟等。九道沟和老爷山沟在沟口汇合后注入叶家沟。叶家沟流域面积47.8km2,主沟道长16.9km,比降46.9‰。多年平均流量0.19m3∕s,年径流量599×104m3。叶家沟出山后,在大峡西口穿越兰青铁路复线、109国道、兰西高速公路、跨大峡电站尾水渠,后在大峡电站厂房下游注入湟水。

【马哈拉沟】又名城台沟,位于湟水南岸的雨润镇与城台乡境内。马哈拉沟在乐都区雨润镇刘家村附近汇入湟水的一级支流,位于湟水右岸。发源于阿伊山脉北麓前缘山峰,源头海拔4144.0m。

马哈拉沟流域面积74.5km2,主沟道长24.6km,比降51.2‰。多年平均流量0.207m3∕s,年径流量653×104m3

马哈拉沟入湟口而上,在红坡村左岸有支流达拉沟、文池地沟等,右岸有支流木浪刺沟等。东山滩村上、下游左岸有支流芨芨沟、吊沟、灌台沟和马砚台沟(毡帽山正西)等。在山城庄至坝口村上、下游,左岸有石板沟(又名鄂博沟)、下莫河沟、上莫河沟、虎拉沟、得尔沟、巴尖沟、韭菜沟[在坝口村注入马哈拉沟,马哈拉沟在中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城台乡新庄西大湾脑(鄂博垭豁),源头海拔2982.8m。沟口附近有支流上、下思拉沟,沟内有上、下韭菜沟村]、马龙沟(台子村)、错拉沟(拉尕邑村)等支流汇入,右岸有寺坡沟、平坦岭沟、沙沟(山城庄)等支沟注入。沙沟(又名阳洼沟、二岔沟)是马哈拉沟在中游的最大支流。沙沟在下游(兰群沟汇入沙沟段)名二岔沟,中、上游名阳洼沟,发源于小沟村正东大顶,源头海拔3112.6m。阳洼沟有兰群沟、黑洞沟、香草沟等支流。在河东村有小沟从东岸汇入马哈拉沟。在新庄左岸有上、下多兰口沟注入。城台乡政府位于流域上游,驻地拉尕邑村(河西村)。马哈拉沟在雨润镇刘家村穿越109国道后注入湟水。马哈拉沟入湟口逾河而北稍西(上游)依次为迭尔沟(迭沟)、卡岔沟和干沟(巨家场哇)入湟口。

【峰堆沟】上游又名西沟、石门沟。在乐都区雨润镇荒滩村东入湟水一级支流,位于湟水右岸。发源于阿伊山脉北麓,源头海拔4166.8m。

峰堆沟入湟口逾河而北稍东(下游)为努木赤沟入湟口;逾河而北稍西(上游)为杏园沙沟入湟口。峰堆沟流域面积72.6km2,主沟道长29.0km,比降40.6‰。多年平均流量0.238m3∕s,年径流量751×104m3。峰堆沟原沟道在碾伯镇水磨湾村和七里店间河滩汇入湟水。20世纪70年代,乐都区在峰堆沟口大搞“治河造田”,峰堆沟在吴家口村河道内筑坝,改道西侧湟水一级支流石坡(头)沟,出山后穿深沟渠、109国道,在雨润镇荒滩村东河滩汇入湟水。石坡沟由此演变为峰堆沟一级支流,湟水二级支流。

【直沟】湟水一级支流。直沟原为峰堆沟的支流,湟水二级支流。在峰堆沟出山口附近的东岸汇入(砖厂附近),上游分为东、西两支,东支脑中沟、西支黑坡沟,为直沟正源,发源于盛家峡西大坡梁(又名西山,三角点,山顶海拔2629.1m),源头海拔2635.4m。岗子沟支流落播沟、老戴沟也均发源于此。直沟流域面积9.90km2,主沟道长5.6km,比降43.4‰。

直沟(峰堆沟改道前古河道)愈湟水而北稍西(上游)为努木赤沟入湟口。20世纪70年代,乐都区在峰堆沟口大搞“治河造田”,峰堆沟在下游吴家口村北改道西侧湟水一级支流石坡沟,后汇入湟水。由于直沟在吴家口村北峰堆沟筑坝改道的下游入峰堆沟,仍利用峰堆沟原沟道输水、行洪,在七里店和水磨湾间穿越兰西高速路基底,后在河滩汇入湟水。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直沟已演变为湟水一级支流,独立的水系,已与峰堆沟无直接的水系联系。

【岗子沟】岗子沟在乐都区碾伯镇东岗子境内汇入湟水,也是湟水在乐都区境内第二大支流,位于湟水右岸。发源于乐都区南阿伊山南麓,马阴山、花枹山北麓。上游有东沟、西沟、石坡沟、龙占沟、斜沟、洛巴沟(亲仁沟)等支流。在上游瞿昙镇石坡沟村分为三支,即石坡沟、西沟和东沟。石坡沟发源于阿伊山西。

岗子沟上游西沟为岗子沟正源,发源于平安区与乐都区交界的阿伊山与马阴山间分水垭豁(东沟与西沟分水。东沟为平安区白沈家沟支流)北2km处,源头海拔4134.0m。西沟也是阿伊山、马阴山界沟。岗子沟上游的西沟、东沟流域大部属马阴山。

岗子沟在碾伯镇东岗子出山后,穿兰西高速公路、109国道后汇入湟水。入湟口逾河而北稍西(上游约400m处)为引胜沟入湟口。岗子沟流域大部属瞿昙镇。岗子沟流域面积273km2,主沟道长46.4km。多年平均流量1.332m3∕s,年径流量4200×104m3

岗子沟正源西沟源头海拔4134.0m,入湟口(东岗子)海拔1961m,沟道落差2173m,沟道平均比降46.8‰。河宽20~70m,水深0.30~0.50m,砂砾卵石河床。山溪性河流,常年有水,径流以降水补给为主,降水量从河口至河源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增。降水和径流集中在汛期6—9月,汛期常有山洪暴发。岗子沟上、中、下游划分:石坡沟口(石坡沟村)以上为上游;石坡沟口至盛家峡南口(盛家庄)为中游,称瞿昙沟;盛家峡南口至入湟口(东岗子村)为下游,称岗子沟。

岗子沟上游支流发育扇状水系,中、下游支流汇水面积较小。上游源头段较大支流有东沟、西沟、石坡沟,均在石坡沟村汇合,后以下干流始称瞿昙沟。上浪营村南左岸有拉龙沟注入瞿昙沟。中游光家山村附近有龙占沟(沟内有龙占沟村)等支流在右岸注入瞿昙沟。北流至斜沟门村右岸有斜沟(发源于乐都与化隆县交界马阴山前缘,源头海拔4319m。沟内有斜沟村)、熊子沟(磨台子村南)等支流汇入。官隆湾村北有支流官隆沟、马圈村有瓦隆沟(又名马圈沟)在左岸注入;在瞿昙寺北有支流小石头沟、大沟等支流左岸汇入;徐家台村南有支流雷家沟、红庄附近有最大支流洛巴沟在右岸注入瞿昙沟,芎刺沟(盛家庄南)在右岸注入盛家峡水库库区。

【汤官营沙沟】又名碱沟(涧沟)、西沙沟,中游又名大排沟。碱沟流域大部属今蒲台乡。乐都区碾伯镇汤官营境内入湟水一级支流,位于湟水右岸。碱沟流域地处洛巴沟以北(分水岭)、岗子沟以东(分水岭)的三角地带,流域狭长,人烟稀少。碱沟发源于乐都区东南原亲仁乡(现属瞿昙镇)魏家河口村东南犁干坡顶(芨芨沟垭豁),源头海拔2768.9m。分水岭南为洛巴沟。上游源头有花家湾、窑庄、周家、杨家、段家、魏家河口等自然村。碱沟上游有最大支流小干沟在右岸汇入,上游称背阴坡沟,发源于尹家窑洞正南大坡岭,源头海拔2724.7m。小干沟上游有寺沟脑、庄廓湾、阳坡、东台、西台、尹家窑洞等自然村。小干沟入碱沟口下游右岸有东沟(上游又名台湾沟,源头有西台村)、狼沟(又名泉沟、上游源头又名哈家湾沟)汇入碱沟,狼沟发源于泉脑村西南宝台岭(又名草坡岭),海拔2683.07m。源头有泉脑、东台、平路、赵宝湾等自然村。碱沟支流集中在中、上游,在下游西岸有较大支流白草沟(上游又名下岭子沟)注入。岗子沟旱台村正西有四方沟在左岸注入碱沟;窄路沟、左巴岭沟、盐泉沟在右岸注入碱沟。盐泉沟为碱沟在中游最大支流,发源于赵宝湾村,源头海拔2623.8m。上游有较大支流大泉沟(上游又名深沟)、黄家湾沟在左岸注入盐泉沟、右岸有阳咀沟注入盐泉沟。盐泉沟上游有圈窝子、滩滩、赵宝湾、三分地等自然村。在花家湾村的上、下游左岸有低凹沟、芨芨沟、盛家坡沟;右岸有孙家湾沟(又名熊家沟)等支流汇入。在窑庄至段家庄间,左岸有涝池湾沟、泥子沟、火巴沟、叉子沟(又名芨沟。窑庄)、鸡儿沟、下家湾沟、乱山沟、四义沟、三岔沟、户沟(杨家河口)等支流;右岸有下湾子沟(又名房后头沟。周家大庄)、上泉沟、下泉沟、中草洼沟(周家坪)等支流。汤官营沙沟流域面积61.5km2,主沟道长23.0km,比降37.4‰。出山后,在汤官营村穿109国道,后在河滩汇入湟水。

【双塔沟】在乐都区洪水镇双塔营村西入湟水一级支流,位于湟水右岸。发源于马阴山脉花枹山,源头海拔4484.3m。在桃红营有较大的支流西沟从西岸(左岸)注入。向上又分为西岔和东岔二支。西岔大麦沟(源头又分为东岔沟和西岔沟二支)为双塔沟正源。东岔为中岭沟(又名直沟,源头又名三道沟),东岸(中岭村)有通往中坝藏族乡公路。双塔沟流域面积123km2,主沟道长31.1km,比降36.1‰。多年平均流量0.45m3∕s,年径流量1420×104m3

双塔沟入湟口至雷盛家村左岸,有毛牛家沟、底沟、霍尔沟、盐沟等支沟注入;在张高家村黑湾沟、黄河沟出山汇合后,在左岸注入双塔沟。黄河沟发源于曾家坪中顶,海拔2572.9m。在蒲家台村北有泉滩沟(沟口又名青崖沟)在左岸注入双塔沟。泉滩沟为双塔沟下游最大支流,源头又名火樟沟,发源于蒲台乡泉脑村东湾地岭(海拔2643.3m)和荒草坡岭(烽火台,海拔2631.0m),辛家大沟也发源于此。泉滩沟与干流双塔沟间包围山岭为赵家坪。赵家坪分为上坪、中坪和下坪。在蒲家台村与千户台村间有槽沟注入。千户台和李家咀间左岸有锁沿沟注入,发源于荒草坡顶。在李家台村与赵家庄间左岸有大沟注入,与锁沿沟同一源头,均发源于荒草坡顶。在庄浪台村与辛家庄间,左岸有辛家大沟注入双塔沟,在沟口分为南北二支,南支为辛家大沟正源。在扎拉坡根与杏树沟村间左岸有西番沟注入。在桃红营北左岸有瓦龙沟注入。高家山城村有山城沟在左岸注入双塔沟。

蒲台乡政府驻地千户台村,位于双塔沟中游。双塔沟在洪水镇双塔营西出山后,为姜湾村与双塔营界沟。沟口穿109国道,河滩穿兰西高速公路,后汇入湟水。

【虎狼沟】虎狼沟在乐都区洪水镇河西村境内汇入湟水,湟水一级支流,位于湟水右岸。出山后穿109国道,后在洪水镇河西村与店子村交界河滩汇入湟水。虎狼沟入湟口逾河而北稍西(上游)为卯寨沟入湟口。中坝藏族乡政府驻地中坝庄台子,位于流域中游。虎狼沟流域大部属中坝藏族乡,下游部分属洪水镇。

虎狼沟流域面积153km2,主沟道长31.5km,比降34.0‰。多年平均流量0.718m3∕s,年径流量2266×104m3

虎狼沟在中坝庄上游1.3km处分为东、西两支。西支名青羊沟,为中坝沟正源,源头为花枹山,海拔4484.3m,为乐都区最高的山峰。青羊沟下游左岸有支流洒口沟(又名黑泉沟,源头有黑泉村)在青羊沟村北注入青羊沟。黑泉沟左岸山坡有通往双塔沟公路,和中坝乡马莲滩、洒口、交头等自然村。东支名大沟,源头在楼子山附近,源头海拔4194m。有较大二条支流在牙昂村附近右岸汇入大沟,上游一支名竹子沟;下游一支名央宗沟,大沟的最大支流,源头为尕长峡山(又名青溜沙山),源头海拔4220.3m。央宗沟下游西岸山顶有央宗寺。竹子沟与央宗沟间山岭为央宗林。中坝水库位于虎狼沟中游中坝村北1.4km处,坝址距沟口17km,控制面积70.4km2。大坝位于102°29′51″E,36°17′32″N。中坝水库由青海省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于1991年3月兴建,1994年8月竣工。中坝水库枢纽建筑物由大坝、溢洪道、输水隧洞组成。大坝属于均质土坝,坝顶高程2375.6m,最大坝高43m,坝顶长254.0m,坝顶宽7m。水库总库容723.5×104m3,其中调洪库容140×104m3,兴利库容538.5×104m3,死库容45.0×104m3,实溉面积1.5万亩。2003年对水库实施了除险加固。

【芦草沟】老鸦峡莲花台西入湟水一级支流,位于湟水南岸。芦草沟发源于乐都区中坝藏族乡确石湾村与民和县峡门镇抓咱村交界的空滩岭,从源头由西南向东北流,源头海拔2726.9m。

芦草沟从沟口自下而上,左岸注入支流有郭大湾沟、大沟、黑鹰洼沟(以上三沟均发源于南大山顶)、走路沟(下圈村)、深沟(下圈村南)、吊沟(郭家庄)、长沟沿(郭家庄南,发源于马家岭,源头海拔2469.3m)、沿沟(盘路坡村)、小沟(河西台村)、马池滩沟(铁家庄北)等。芦草沟从沟口自下而上,右岸注入支流有下马场沟(下庄南)、峡峡沟(下庄)、行湾沟(马场村北)、泉儿湾沟(马场村)、泉儿沟(盘路坡村北)、松石沟(盘路坡村)、下芦草沟(苏家庄,源头山岭有东湾村,原民和县芦草沟乡政府驻地)、上芦草沟(铁家庄北,沟口对岸为马池滩沟口)等。芦草沟在老鸦峡莲花台出山后,穿越兰西高速公路后汇入湟水,入湟河口海拔1825m(乐都区最低点)。上游在民和县境内,中下游为乐都区与民和县界沟。芦草沟出山口附近沟道两侧为兰西高速公路老鸦峡1#隧道出口和2#隧道进口。芦草沟主沟道长27.0km,比降41.0‰,流域面积60.8km2。多年平均流量0.14m3∕s,年径流量450×104m3

松树沟】上游又名峡门沟、峡门峡。民和盆地西南一条较大的湟水支流,位于湟水右岸。发源于拉脊山余脉尕长峡山北麓,源头名峡门峡,源头海拔4228m。与虎狼沟支流央宗沟为同一源头。干流由西南向东北流,流经峡门镇、新民乡、至松树乡旱台子村注入湟水。

松树沟干流长37.0km,流域面积168.8km2,主沟道长37.3km,河道比降49.0‰,多年平均流量1.05m3∕s,年径流量3310×104m3

流域南半部属石质山林区,北半部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四副区。丘四区又分为河谷川台区、浅山丘陵区和脑山区三个亚区。土石山林区面积26km2,丘四区面积121km2(其中河谷川地9.3km2,浅山丘陵区111.7km2),脑山区21.8km2

松树沟河谷宽300~800m,在中游稍宽,峡门以上的山前地带河谷宽300m左右。上游河谷区是地下水较丰富地段,水量较大,水质尚好;至下游河口附近,水量变小,水质明显变差。据枯季测流,松树沟自上游至下游河水流量一直递减,补给地下水。

自源头左岸主要支流有:大冰沟、直沟、西沟(西沟滩村)、甘池沟、金子沟、沙巴沟、洼浪沟(新民)、坛子沟、搭槽沟、铁匠沟等支流注入松树沟。沙巴沟是松树沟大支流之一,源头与芦草沟为分水岭,与松树沟平行流,发源于甘池沟门北面山岭,源头海拔2676m,在李家庄北注入松树沟。

自源头右岸主要支流有:大龙沟、窑洞沟、深坝沟(沟口分为南、北两支,即南支磨扇沟,北支深坝沟)、阳坡沟、西洞沟、直沟峡、刘家岭沟、巴子沟、措朗沟(新民)、石头沟、山城沟、前头沟、上红沟、下红沟、小华原沟、大沟、艾沟、油榨沟等支流注入松树沟。

直沟峡是松树沟的较大支流之一,发源于大佛尔山,源头海拔3297m。沟内有马路、红泉、窑洞门等自然村。

【米拉沟】湟水下游民和县境内老鸦峡东口入湟支流,位于湟水右岸。发源于拉脊山余脉尕长峡山东黄草坪岭(三角点),源头海拔3832.1m。干流由西南向东北流向。在核桃庄乡钟家注入湟水。

流域内有李二堡镇和核桃庄乡。李二堡镇因明代属李土司辖地,住户多李姓,西宁卫兵备副使及宦大修堡寨山城时,建有两个土堡,故名李二堡。核桃庄乡因境内盛产核桃,有核桃庄,因驻地核桃庄,故名。米拉沟在塘尔垣南分为东、西两支,西支名藏峡,为米拉沟正源,在源头又分为两支;东支下峡,发源于野狐山,源头海拔3547.0m,源头有支沟黄草坪下沟,黑渠沟等注入。在塘尔垣至入湟口,左岸有最大支流藏卜拉沟注入,沟内有上藏卜拉、下藏卜拉、塘尔垣等村庄。下游左岸有支流河西沟、罗巴沟注入藏卜拉沟;右岸有较大支流排沟、黑山沟(上又名山庄沟,发源于野花山,源头海拔3478m)、后沟、大湾沟、池滩沟、来湾沟、正茂沟等注入米拉沟。

米拉沟主沟道长32.1km,流域面积173.7 km2。多年平均流量1.08m3∕s,年径流量3410×104m3,年径流深195mm。

【巴州沟】古称巴川。巴州沟以明朝初期设巴州驿而得名。源头又名大藏峡水。民和县境内入湟水第二大支流,发源于民和县与化隆县交界的拉脊山余脉雪疙瘩岭,源头海拔4029.3m。

巴州沟上游分为东、西两支,东沟和西沟,因沟谷地理位置而得名。西沟为正源,上游为山区,多峡谷,源头名大藏峡水,河道走向从南向北,石质河床,山上植被良好,大部分为桦、杨林,小部分生长牧草。中游干流名西沟,走向转为西南向东北,两岸山势趋缓,河谷略宽,河宽3~5m,砂砾石河床。中上游支沟发育,巴州以上水系呈扇形状分布,村庄密集,山坡多垦为农田。东沟汇入处以下为下游,河谷较顺直,两岸支沟短促,滩地宽0.5~1.0km,多为农田村舍。

东沟是巴州沟最大支流,流域面积53.0km2。在红崖根村南注入干流西沟。西沟与东沟汇合后,以下始称巴州沟,干流总体流向是自南向北流,经巴州镇祁家、下马家、吉家堡等村,在民和县川口镇山城村注入湟水。

入湟口逾河而北稍东(下游)为大通河入湟口。巴州沟主沟道长36.9km,流域面积200km2。河口海拔1750m,河道平均比降61‰。西沟在上游分为东峡和西峡两支。东峡为正源,发源于雪疙瘩岭。西沟左岸有支流北家藏沟(又名外西峡)、阳坡沟(沟内有马家河水库)、北路沟等注入。左岸有支流磨石沟、大沟、大草沟(官地)等注入。西沟乡政府驻地位于西沟下游的官地村。

东沟发源于石洛垭豁,源头又名红崖子峡。左岸有较大支流小河,右岸有较大支流麻子沟注入。东沟与西沟汇合口以下至入湟口,左岸有支流竹子沟(巴州南)、正沟(巴州)、巴家沟(巴家村)、麻洒沟(麻洒村)等注入巴州沟。

流域水系呈树状分布,属扇形水系。北方山溪性河流,洪峰陡涨陡落,含沙量大,下游水土流失严重。河床大部为石质或砂砾石组成,系发源于高山地带和中山地带的山区性河流,水流湍急,径流以降水补给为主,降水量由河口向河源递增,河口年降水量380mm,河源一带为700mm以上。流域每平方公里产水量在150000~200000m3,年径流深140~180mm。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6—9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0%左右。径流的年际变化也较大,历年年平均最大流量与历年最小年平均流量相差3.8倍,年径流变差系数Cv在0.35左右。

巴州沟流域控制站吉家堡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192km2,距离入湟河口3.6km。1958年由青海省水利电力厅设立。据1956—2000年实测水文资料的还原分析,巴州沟天然多年平均流量1.05m3∕s,年径流量3300×104m3。巴州沟中下游水土流失严重,多年平均含沙量23.6kg∕m3左右,历年最大含沙量1130kg∕m3(1979.7.31)。多年平均输沙量66×104t,多年平均输沙模数在3500~4000t∕(km2·a)。

在巴州沟~隆治沟间,依次有支流头道沟、二道沟、三道沟(又名井尔沟,翠泉村)、咸水沟、磨湾子沟(大沟)等支流注入湟水。

【二道沟】头道沟、二道沟均为驼岭村附近入湟水的小支流。头道沟流域面积、河长均小于二道沟。二道沟主沟道长11.0km,流域面积46.6km2。多年平均流量0.14m3∕s,年径流量450×104m3

【咸水沟】又名汉水沟。沟内水质碱性较大,方言称“咸水”“汉水”而得名。巴州沟与隆治沟间右岸最大入湟支流。下游分为东、西两支。西支为正源,发源于巴州镇正南张家脑,源头海拔2567.2m(三角点)。

咸水沟主沟道长22.3km,流域面积113km2。多年平均流量0.48m3∕s,年径流量1525×104m3。咸水沟在香水村东注入湟水。入湟口逾河而北稍东(下游)为牛克沟入湟口。

【磨湾子沟】又名大沟。由沟口磨湾子村而得名,沟随地为名。发源于正南顶顶山,源头海拔2355.3m。主沟道长6.0km,流域面积27.7km2。多年平均流量0.06m3∕s,年径流量195×104m3。大沟在马场垣乡磨湾子村东注入湟水。

【隆治沟】民和县境内入湟水的最大支流,位于湟水右岸,也是青海省境内湟水南岸东端最大的入湟支流。

隆治沟发源于民和县与化隆县交界石洛垭豁至康疙瘩之间山岭。在上游七里寺分为南、北两支,西峡和南峡。西峡和南峡在上游又各分为两支。

隆治沟干流由西南~东北走向。在上垣坡村与下垣坡村间,左岸有大支流柴沟注入隆治沟。柴沟上游干流上建有古鄯水库。柴沟发源于巴州镇正南张家脑村,源头海拔2567.2m(三角点),与湟水一级支流咸水沟同一源头,在源头为分水岭。柴沟在上游由深巴沟(5.4km2)、马营沟、河滩庄沟、莫家沟(又名合岘沟,流域面积9.3km2)等支沟组成。柴沟流域面积69.3km2,主沟道长17.3km。

在总堡乡哈家村北有隆治沟的最大支流占沟,流域面积57.1 km2,在右岸注入隆治沟,发源于毛洞山东侧,源头海拔2968m。隆治沟在总堡乡至入湟口的下川口,支流大部集中在左岸,有支流三角堡沟(下原坡)、马王家沟、马场沟、庙沟(桥头)、大沟(堡子)、寇家沟、池平沟(大庄)、大庄沟(大庄)、王家沟等注入隆治沟。

隆治沟干流长43.6km,沟谷宽0.40~1.50km。流域面积328km2,比降34.2‰。多年平均流量2.04m3∕s,年径流量的6430×104m3。隆治沟河水与地下水关系密切,在不同地段互为补排,枯季上游至中游,河水表现为增量,排泄两侧地下水,中游以下表现为减量,河水补给地下水。含水层厚度小于4m,埋藏深度在Ⅰ、Ⅱ阶地多小于5m,后缘可大于10m;Ⅲ、Ⅳ阶地埋深较大,含水层厚1~5m,地下水较为贫乏,局部被疏干。在总堡乡哈家一带水量中等。

隆治沟由古鄯镇七里寺峡东口起,流经古鄯镇、总堡乡、隆治乡等三个乡(镇),至马场垣乡下川口东注入湟水。

隆治沟地处甘青两省交界地带。隆治沟流域的源头也是湟水水系与黄河一级支流前河(下川)、马营沟、寺那沟(大马家沟、甘河、中川)分水岭。从西北至东北,康疙瘩岭(3808.3m)、毛洞山(3365.0m)、浪塘坪、塘古岭(2711.0m)、鲍家岭(2466.0m)等为界岭和分水岭,其西北为湟水流域,其东南为黄河流域干流区。塘古岭经过满坪浪塘和大庄延伸至甘肃永靖县境内,是黄河、湟水的主要分水岭。

古鄯水库位于隆治沟支流柴沟上游,始建于1975年,1979年蓄水,属半注入式水库(部分水源来自隆治沟上游干流,在七里寺处建坝引水至柴沟古鄯水库)。总库容780×104m3(其中死库容30×104m3,防洪库容100×104m3,兴利库容650×104m3),设计灌溉面积3万亩。古鄯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92.7km2,其中隆治沟干流七里寺引水口以上控制面积59.7km2;坝址位于柴沟与支流河滩庄沟汇合处下游,控制面积33.0km2。古鄯水库坝下左岸有支流深巴沟注入柴沟。

【苦水沟】又名羊肠沟。民和县最东端入湟水一级支流。为青海民和县和甘肃永靖县界沟,也是甘青两省界沟。羊肠子沟发源于隆治沟下原坡村正东秦家岭,源头海拔2365.0m。羊肠子沟流域面积62.4km2

羊肠子沟在马场垣乡下东川(又名毛洞川)村东上河湾注入湟水,入湟口海拔1650.0m,为青海省湟水流域地势的最低点,也是青海省地势的最低点。上河湾湟水北岸为兰州市红古区河咀乡上河湾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