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省大数据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分析

我省大数据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分析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都、泸州等市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制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项目管理办法、建设方案等。案例53:成都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渐显成都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纳溪区已成为全省首个IPv6县域示范应用的新型智慧城市。

我省大数据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分析

我省在“十三五”信息化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鼓励新型智慧城市创建和示范试点,加强智慧城市网络安全规划、建设、运维管理,建立安全可靠的智慧城市运行体系,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智慧高效的城市治理体系。

2012年以来,我省成都市、雅安市、遂宁市、绵阳市、乐山市、泸州市、广安市、崇州市、兴文县、温江区、郫都区等市、区、县先后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各试点城市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推进“数据来服务、群众少跑路”,通过整合部门资源,提升政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营造良好公共服务环境,先后出现了“天府市民云”“泸州通”等公共服务APP。成都、泸州等市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制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项目管理办法、建设方案等。例如,成都发布了《成都市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19》,泸州制定了智慧城市相关项目管理办法,巴中出台了智慧巴中云平台管理办法和项目评审办法等。

2016年11月17日,在国家信息中心和国际数据集团(IDG)共同举办的2016亚太智慧城市颁奖评选活动,包括成都市在内的16个城市被评为“2016中国领军智慧城市”。2017年成都市正式启动了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智慧城市国际标准(中国区)首批试点工作。2019年,成都市启动智慧治理中心,通过城市治理数据的汇聚、叠加分析和深度利用,为城市管理提供强大的信息内容保障、信息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保障。通过对城市运行状态监测数据的实时汇聚,城市异常的智能预警,关键问题的智慧决策重大事件的协同处置,发挥“城市大脑”和“政务中枢”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成都市的服务中心、治理中心和应急中心,实现成都市城市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案例53:成都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渐显

成都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信息网络建设方面

2017年完成城域网升级改造,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全市的千兆网络,提前三年完成“宽带中国”2020年战略目标。同时,成都市已建成全域覆盖、全球领先的新一代物联网(NBIoT),与千兆光纤宽带网、4G移动通信网络一起,形成高速、泛在、融合、安全、绿色的智能化信息网络,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从“泛在宽带”到“万物互联”,为城市智慧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2.政务和公共服务方面

天府市民云APP现已集成了全市52个部门189项服务,上线区县特色门户21个,开通社区频道1000余个,注册用户343万,累计服务9000万人次。2019年累计提供在线教育缴费约11万笔、生活缴费约150万次、房屋信息管理服务约400万次、社保服务约3100万次。另外天府市民云APP集成了50余个APP和40余个公众号功能,统一了线上服务入口。天府市民云APP为市民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生活服务、政务服务、商业服务和社区服务,并率先将交通、教育、民生文体健康、生活、就业工商、环境、法律等重大城市民生诉求纳入平台服务,仅需一次实名认证就可使用所有服务。

3.智慧交通方面

成都机动车保有量达476万辆,总量居全国第二。为了减少因机动车保有量不断上升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成都不断推进智慧治堵,建设了“城市智慧交通云脑”,整合了交通运行协调中心(TOCC)、共享单车、网约车、建筑垃圾运输车监管等一系列平台数据,提升了交通治理智能化水平。

在公共交通方面。公交站牌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市民可以通过智能公交电子站牌查看线路站点、车辆到站预报等信息,真正“掐点”等公交,同时还提供了免费Wi-Fi、手机充电等服务。天府通公司现已基本完成成都地铁移动支付体系搭建、全线网所有闸机及相关软件运行环境改造,在地铁环境全面实现二维码扫码支付及NFC手机支付功能,标志着成都地铁已进入“码”上乘车、智慧出行的新时代

在道路交通方面。通过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优化信号灯配时算法模型,制定交通信号灯智能联网联控方案。到2018年9月,成都已完成130个智慧信号灯路口改造、173个信号机联网控制,试点路口交通延误下降11.2%。交通信号灯配时方案由最多5个时段细化为早晚高峰、平峰,早晚次高峰、次平峰,夜间等11个时段。节假日、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有不同方案。通过优化路口信号灯配时,大幅提升了路口通行能力。(www.xing528.com)

案例54:纳溪区新型智慧城市IPv6县域示范应用

纳溪区以建设“一中心(IPv6网络互联数据融合中心)、三张网(政务网、无线网、物联网)”为抓手,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精细化协同发展。纳溪区已成为全省首个IPv6县域示范应用的新型智慧城市。目前,已建成全国首个覆盖1000平方公里的自主可控广域物联网,惠及40万人口的城市无线网和数字经济生态链。

1.推进数据系统整合,构建大数据平台

着眼打破条块分割、杜绝各自为政。2018年6月,建成IPv6网络互联数据融合中心,成功接入25个部门81套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形成区域政务信息大数据库;接入公安天网、雪亮工程、交通运管等8个部门的11套视频监控系统,配套政务网、无线网、物联网应用系统10余个,初步形成应急指挥、督察督办、数据比对、物联网报警等功能。

2.建好“三张网”,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一是搭建协同“政务网”,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打造“网信政务”示范项目,建成政务监察、网络态势感知、网络舆情、媒体融合等10余个智慧政务工作平台,极大提高各系统工作效率。启动运行OA办公系统、移动互联网终端办公系统,有效提高行政效能。

二是开发公共“无线网”,增强群众获得感。建成全域统一公共Wi-Fi,实现城区主干道和景区、学校等重点区域免费无线Wi-Fi覆盖率达到100%,并搭建“爱纳溪”无线商城,方便群众“吃住行游购娱”。

三是搭建全域“物联网”,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建立省内首个IPv6低功耗物联传感自运营物联网,安装接入空气监测、烟雾报警、电器火灾等覆盖13种应用场景设备,实现全区全域覆盖,在安全监管、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多种领域实现智能监测和管理。

3.创新应用场景,提升城乡服务能力

一是打造一体化数据可视化平台。依托政府公众信息网架构政务一体化数据可视化平台,推动产业政策、惠民信息、办事查询等信息公开数字化、可视化。

二是升级“区域化同步课堂”。建成28套“区域化同步课堂”系统、1个“远程互动研训管理中心平台”,推动同步教学、同步教研、同步培训、同步会议“四同步”,有效破解边远山区和贫困村学校师资不足、开展教研活动难等问题,同时为农民夜校提供了教学支撑。

三是建设“慧眼工程”。在农村群众的房前屋后、家庭农场、产业基地等区域安装视频设备,实现城市有“天网”、农村有“雪亮”、农户有“慧眼”,治安防控全域覆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