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江城县的茶文化之旅

山:江城县的茶文化之旅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田房古茶山主要分布于江城县国庆乡,海拔1100~1350米,年平均气温19.2℃,年降水量2360毫米,气候湿热多雨,土壤为赤红壤。田房古茶山因地处江城县勐烈街附近,所以古茶山与勐烈古城的发展息息相关。今天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交通的改善,茶山旅游的兴起,田房古茶在茶界知名度不断提升。土卡河渡口行走在土卡河上的马帮田房古茶

山:江城县的茶文化之旅

田房古茶山主要分布于江城县国庆乡,海拔1100~1350米,年平均气温19.2℃,年降水量2360毫米,气候湿热多雨,土壤为赤红壤。田房古茶山原名国庆古茶山,已有400多年的种茶历史,百年以上古茶面积有5800余亩,包括田房、嘎勒、洛捷、么等、和平等村委会、代表茶园有田房古茶园、洛捷普家村古茶园和嘎勒古茶园等。

从缅甸回归的大茶树

茶园多种于村寨周边,部分茶园粮茶间作。田房古茶山茶树品种多引进于易武大叶种,因土壤气候条件与易武相近,所产茶叶具有发芽早、芽头大、显毫、香味浓、耐冲泡等易武茶的特点。

田房古茶山因地处江城县勐烈街附近,所以古茶山与勐烈古城的发展息息相关。

清朝光绪年间,有商人收购毛茶,在勐烈街加工成方砖茶、饼茶,用马帮、牛帮驮运到80多千米外的李仙江坝溜渡口和土卡河渡口,然后用小木船运至越南莱州(勐莱),通过法国货轮运达海防港,再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

1884年之后越南完全沦为法国殖民地航运铁路、公路交通开始发达,从江城出口运输茶叶成为云南普洱茶出口最快捷,成本最低的路径,这条运输线于2013年被包忠华命名为“水上国际茶叶之路”而被关注。

因在勐烈街经营茶叶利润丰厚,故有越来越多商人到此开办茶庄、茶号经营茶叶,开设驿站、马店、马帮等,使江城成为普洱茶的重要产地和集散地,勐烈古城成为边陲重镇,出了很多老字号的茶庄商号,主要有敬昌号、江城号、胜利号、福泰隆茶庄、鸿顺茶号、泰来茶号、兴华祥茶庄、福泰昌茶号、同兴昌茶号、永茂昌茶庄、四合公茶庄、仁和祥茶号、丰顺祥号、许季瑞、太各祥、李金发上号、范玉祥章号等20多家茶庄商号。(www.xing528.com)

江城的茶叶产量、出口量逐年上升,坝溜和土卡河渡口成了转运茶叶等物资的商业码头,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如今坝溜渡口因建设电站被淹没,但相距不远的土卡河渡口还依稀保留着一些当年的影子。

20世纪初随着英国、法国在印度、斯里兰卡、越南等殖民地国家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西方先进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中国茶叶在生产技术、交通运输等方面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失去了竞争力。特别是40年代日本人占领越南、老挝、缅甸等地后,切断了“水上国际茶叶之路”,使江城茶叶走向低谷,也使田房古茶山沉寂了半个世纪之久。

今天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交通的改善,茶山旅游的兴起,田房古茶在茶界知名度不断提升。从国外“回归”的一批古茶树,茶树径围在200~300厘米,树龄在600年左右,“扎根”田房古茶山让这批漂泊的古茶树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也让田房古茶山增添一些灵秀。

土卡河渡口

行走在土卡河上的马帮

田房古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