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的质量问题简介 改为:纤维纺织品质量问题探究

的质量问题简介 改为:纤维纺织品质量问题探究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各地区、各民族所拥有的天然资源不同以及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编、纺、织衣服出现的先后也自然不同。新石器时代在各地的不同年代,影响到对这个纤维纺织服装时代的认定。佛尤姆出土的亚麻布便是当时服装面料纺织工艺的典型遗物。在纤维纺织服装出现时,早期服装款式已经显现特征。为什么要在服装款式内容中,这样举出古埃及第三王朝至第六王朝时期的款式,而纤维纺织衣服出现一节中本不应涉及古埃及这一时期。

的质量问题简介 改为:纤维纺织品质量问题探究

人类从直接采用树叶草枝和兽皮羽毛为衣,进化到以植物纤维和动物纤维织成服装面料,这是服装史上的又一个了不起的跨越。它标志着人类在制作衣服时,已经充分地运用了巧思与巧艺,人为地对天然物再加工,是人类智慧在服装史上的巨大闪光点。从此,人类服装开始走向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新时期。

由于各地区、各民族所拥有的天然资源不同以及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编、纺、织衣服出现的先后也自然不同。织物装时代的年代确定,只能依据于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人类社会制度的性质,而不能简单地以公元制去硬性划分一条界线。例如,古埃及的第一代王朝至迟在公元前3100年间建立。当时已经形成了一套以行为习俗为基础的法律以及初期的文字体系。尤其重要的是创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这个历法远在公元前4200年就开始实行了。但是,当时的世界除美索不达米亚发展较早外,其他大部分地区还处于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在各地的不同年代,影响到对这个纤维纺织服装时代的认定。爱德华在《世界文明史》中也认为“我们不能确定新石器时代的准确年代。在欧洲这种文化大约直到公元前3000年尚未完全确立,虽然它的起源肯定要早些。有证据说明它在埃及的存在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在西南亚可能也是这样早开始的。它的终结年代也参差不齐。在尼罗河流域,公元前4000年之后不久,它就被最早的有文字的文明所取代。在欧洲,除克里特岛外,它在公元前2000年之前普遍没有结束,在北欧的结束年代还要晚得多。在世界上有几个地区,这种文化至今尚未终结。太平洋的某些岛屿、北美的北极地带、巴西的丛林,这些地方的土人现在也还处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阶段,除了少数习俗是来自开发者和传教士(图1-10)。”在历史学研究中,认为新石器时代最明显的标志是石器制造已经有了磨光、钻孔,并开始注意到石器造型的对称。如果更广泛地予以分析的话,则会看到,新石器时代以前的所有人只是食物采集者,而新石器时代的人,则已经是食物生产者。耕种土地和饲养禽畜为他们提供了可靠得多的食物来源,间或还有剩余。这种环境使人口可以较快增长,生活较为安定,各种部落或区域内的某些制度得以形成。种植和养殖的积极结果,就为进入织物装时代铺平道路。

图1-10 穿着早期裙装的赤陶俑(希腊出土)

地处北非的古埃及,几乎是现在世界史学者公认的最早进入帝国制的国家之一,但非常遗憾的是,埃及文字对于埃及史前文化记述的并不是很多。而且与埃及同时并进的西亚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对苏美尔王国以前的历史记述也都不多。但是,尼罗河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给了埃及和西亚种植农作物的天然优势,使得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的人民很早以前便穿上了亚麻纤维织成的衣裳。

按目前出土文物情况看,早在新石器时代,埃及就已经出现了最初的染织工艺。佛尤姆出土的亚麻布便是当时服装面料纺织工艺的典型遗物。进入早期王朝以后,纺织工艺更有了较大发展,从许多墓葬中都发现了质量较好的亚麻布。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一块包裹着塞尔王木乃伊的亚麻布,6.45cm2(1in2)内经丝达160根,纬丝达120根,织工已相当精致。布的幅宽为1.525m(60in),说明当时的工匠已能熟练地使用较大的织机。另外,珍藏在大英博物馆和开罗埃及博物馆某些早期王朝的亚麻布,不但经过防腐处理,而且还用茜草染成红色。就在出土亚麻布的佛尤姆遗址中,尚有发掘出的亚麻种子和亚麻织物残片。据鉴定,是公元前4500年前后的实物。

早期王朝的埃及人的服装,大都是亚麻制作的,少数也用草席和皮革来补充亚麻的不足。羊毛服装是后来才出现的。早期的埃及人同希伯来人一样,大概认为羊毛很脏,不卫生。

开罗博物馆展出的一件紧身衣,布料幅宽1.525m。另外一件实物展品,在纹理交织的布面上有若干组皱褶图案。最精彩的一块布面,横竖褶纹都以间隔一段距离的形式相互交替出现。波士顿博物馆内一件埃及第六王朝时期的紧身衣,上面是十字形交叉褶纹。亚麻成为织物中的主要品种。当然,亚麻的种植区域是十分广泛的,并不仅限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考古学家于1854年在瑞士湖底发现了1万年前的亚麻布残片,迄今为止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亚麻织物。

另外,在美国俄勒冈州的夫奥特·罗克洞里,发现了一双用山艾蒿的皮织成布以后做成的凉鞋,通过放射性碳14测定,确认这双凉鞋已有9000年的历史。

在纤维纺织服装出现时,早期服装款式已经显现特征。从目前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金属时代早期形象资料看,可以确定主要是裙。只不过当时的裙并不同于今日裙的概念。当时的裙造型十分简单,然而种类多样:

一类是以兽皮或一小块编织物围在腰间,垂在腹、臀部,这从古代岩画和现存原始部落中可以找到很多实例。这种裙式一直传承到今天。苏格兰男人的花格裙、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草裙等,都属于这一类(图1-11、图1-12)。

再一类是从上身沿着身体一裹,好像是披在身上,长及臀下,腰间用带子一系,下面俨然是个裙子,只不过连同上面的部分,很像是今日的连衣裙(图1-13)。上半身有袖或无袖,束腰,腰下渐阔,长及膝盖。这种裙装由于至今在边远少数民族甚至大都市中仍有穿着者,所以款式来源或者说成衣方法可以得到确切的答案。从法国南部克鲁马努岩洞壁画和西班牙东部崖壁画的剪影式人物着装形象上也可以找到这种裙装的基本形。

图1-11 约公元前5世纪瓶画上表现的编织型铠甲,下身着短裙

图1-12 公元前4世纪穿铠甲战神雕塑,下身着短裙

图1-13 上为短袖,长衣系带的古希腊神庙礼拜者

第三类裙是胯裙。据目前可以见到的早期胯裙形状,是古埃及王国第三王朝至第六王朝(前2700~前2200年)的艺术品上的形象描绘。为什么要在服装款式内容中,这样举出古埃及第三王朝至第六王朝时期的款式,而纤维纺织衣服出现一节中本不应涉及古埃及这一时期。这需要做一些说明:按照本书的体系,这一时代相当于人类历史的新石器时代。古埃及第三王朝至第六王朝时已经成立帝制多年,生产力也已达到金属时代水平。但是,在涉及服装款式时,公元前3000年以后的千余年中,埃及的胯裙虽说存在,但多为劳动者穿用。在当时遗留下来的艺术品图像中,可以看到从事农业、狩猎、捕鱼、放牧、洗衣、酿酒以及其他金属手工艺劳动的人大都穿着胯裙,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其视为是对这一历史阶段款式的继承与延续,也就是相当于现在所论述的纤维纺织衣服出现时的典型款式。从全人类服装沿革情况看,劳动阶层的服装演变速度总是缓慢而且变化总是微弱的。有时候,一种服装款式可以历经数千年几乎没有改变,这是社会底层人民服装演化比较稳定的特点。在这里,我们恰恰利用了这种缓慢,以弥补早期服装资料的不足,而且还可以将胯裙这一早期服装的典型款式放到最适合的位置上。

在美国人布兰奇·佩尼著的《世界服装史》中,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描述胯裙的款式、穿着方法以及所系饰带等。书中说这种胯裙有几种形式,最简单的是以窄小的束带系在腰间,结系腹前,端头从胯下穿向身后;有的向上卷起,再掖在腰带上。穿用这种简单胯裙的人往往是船夫、渔人和水上作业的人。当然,在纤维纺织服装出现时,不分职业,适用于所有人(图1-14)。

稍微复杂一点的胯裙,实际上是较前宽些的束带,它往往在腹前再系成一个略宽的垂饰。同这种胯裙外形相似的,是一块正菱形布块,在穿用时大概形成三角形,使其底边围在腰部,三角的顶点下垂于双腿之间,再用另外两角围腰系紧。这是在整个古埃及帝国时期一直沿用的服式(图1-15)。(www.xing528.com)

埃及曾出土一件赤裸上身、仅穿较长胯裙的人物雕像,据传是塞克·伊勒·拜利德雕像。因为出土时有人说,多像我们的老村长啊,后来就以“村长像”相称。其实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件无花果木雕,人物穿着十分典型的胯裙(图1-16)。其胯裙式样很像是以一块布沿腰围起,其端头撩到上边再掖进腰际,使胯裙成为向前打卷的样子。从当时留下的大量着胯裙的人物形象看,胯裙无论仅到臀下,还是长到小腿肚处,其中很多在系扎后都呈现出金字塔形,下端明显呈扩张开的趋势,裙子边缘也基本上是直线形。裙子上有横条纹和方格纹,很清楚地表明是纤维织物做成的裙子。不知是布料纤维僵硬挺直的自然效果,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它也如同中国辛店彩陶上着裙人物图形中的裙式一样,完全是直线边缘。笔者基本倾向于布料自身板硬的缘故。因为经典的胯裙是将布压褶,压出的折叠棱线平直利落,凹凸分明,假如不是布料本身板硬的话,除非进行有意浆制,否则是不容易做出这种折褶效果的。即使压褶,最后完成效果也会是呈现柔软、轻盈的感觉

图1-14 古埃及的胯裙初出现时的款式

图1-15 古埃及胯裙逐渐走向多样

图1-16 古埃及穿胯裙的《老村长像》

几乎所有涂抹颜色的人物雕像,一律表现出金色折叠式下摆贴边。服装研究人员认为,这是金丝线同亚麻一类纤维混纺到一起的表现,因为当时埃及金属工艺已很发达,而金丝、金片确实能使服装更加绚丽多彩。与此同时,方形的编织束带和胯裙围绕后而出现的末端的突起垂片,也为着装形象增加了装饰性。

埃及,被美国当代埃及史学家莱昂内尔·卡森形象地描述过。卡森说:“埃及可以说是古国之中的古国。在克里特岛上的米诺人于诺萨斯建造宫殿之前1000年,在以色列人追随摩西摆脱奴隶身份之前900年,它已经是一个大国。当意大利半岛的部落民族还在台伯河畔结草为庐的时候,埃及已经繁荣昌盛。2000年前的希腊人和罗马人看埃及,就有点像现代人凭吊希腊和罗马的废墟了。”

据《非洲和美洲工艺美术》一书中提供的资料看,古埃及原始人类,由于受到巫术思想的支配而盛行佩戴具有护身符意义的装饰品(图1-17~图1-20)。尼罗河流域的巴大里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在颈、臂、腰、腿上挂着由珠子和贝壳所做的项链或带子。法雍人也佩戴着从地中海红海捡来的贝亮,以及从撒哈拉沙漠采来的天河石所做的珠子。当天然贝壳不便取得的时候,同时又随着对自然物加工手段的提高,便有在金、银、宝石等原料上巧施技艺的佩饰品了。

从第一王朝(前3200~前2850)开始,埃及人就开始用黄金和宝石制成佩饰品。已出土的首饰,有金珠项链、胸饰、耳环和戒指(图1-21),以及模仿石扣的金纽扣等。有一串螺旋形的贝壳项链,似乎是在自然贝壳上贴以金箔制成,已显示出明确的装饰性和较高的工艺水平(图1-22)。这些不仅显示了埃及人杰出的艺术才能,也反映了他们早已在王朝以前就已掌握了较为复杂的金工技艺。到统一王朝建立以后的早期,金质或宝石佩饰更趋完美(图1-23)。1901年,英国考古学家彼达尼在第一王朝的王室墓葬中,发现了4只手镯,据推测可能是赛尔王后的首饰。4只手镯均以黄金、蓝宝石、紫晶和青金石制成,其中对硬度较高的宝石能够施以如此精细的加工,显示了高水平的工艺手段。尤其是4只手镯的金片、金珠或宝石的形状都不相同,但其串联排列的方法又都考虑到对称与和谐的因素。无论是以金片和宝石间隔组连的鹰形片手镯,还是以金珠和宝石珠相连的螺旋状手镯,均体现了早期王朝时贵金属宝石工艺的制作特点和装饰风格。这4只手镯历来被看作是埃及最古老的王族佩饰品。

图1-17 戴兀鹫头饰的古埃及王后

图1-18 画像上的古埃及佛雷特利王后冠饰与衣装

图1-19 埃及晚期圣甲虫护身符

图1-20 古埃及串珠项饰

图1-21 约公元前1250~公元前1100年埃及新王朝的金戒指

图1-22 约公元前2055~公元前1985年埃及十一王朝的项饰

图1-23 古埃及法老王公主用372颗宝石缀饰的项链坠

纵观这一时期的服装资料,仍可认为这时期以服装来有意区分、标定身份等级的做法还很少,或者可以说没有。世界上除了埃及进入早期王朝以外,其他大部分地区仍处在新石器时代。服装史的早期,是人类从直接利用自然,到有意识地对自然加工、修饰以装饰完善自我服饰形象的探索中,迈出了意义重大而且深远的一步。自此以后,人类利用自然材质做成符合己意的服装的手段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明,服装史也愈益增添了光彩的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