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香辛料世界:小区别,大美味!

探香辛料世界:小区别,大美味!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香辛料是指具有天然味道或气味等味觉属性、可用作食用调料或调味品的植物特定部位,能够使食品呈现香、辛、麻、辣、苦、甜等特征气味。美国香辛料协会认为,“凡是主要用来做食物调味用的植物,均可称为香辛料”。香辛料主要来自各种自然生长的植物,具有浓烈的芳香味、辛辣味。以各种香辛料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制成的成品即为香辛料调味品。目前市场上还有片状形式的香辛料,如姜片、大蒜片等。

探香辛料世界:小区别,大美味!

香辛料是指具有天然味道或气味等味觉属性、可用作食用调料或调味品的植物特定部位,能够使食品呈现香、辛、麻、辣、苦、甜等特征气味。美国香辛料协会认为,“凡是主要用来做食物调味用的植物,均可称为香辛料”。

香辛料主要来自各种自然生长的植物,具有浓烈的芳香味、辛辣味。人们使用的香辛料多为该植物的种子、根、茎(鳞茎或球茎)、叶片、花蕾、皮、果实、全株或其提取物等植物性产品或混合物。

以各种香辛料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制成的成品即为香辛料调味品。香辛料可赋予食品一定的香型,改善食品风味,从而提高食品质量与价值,香辛料的运用对菜肴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使人们在感官上享受到真正的乐趣,而且还直接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利用多种香辛料的配合,还可以开创出新的特色食品,许多香辛料还具有遮蔽腥膻、抑菌防腐、防止氧化及药理等作用。因此,不论中餐还是西餐,不管是居家烹调还是酒楼盛宴,香辛料都是人们更好地享受生活的重要食品配料。

一、香辛料种类

世界各地有使用报道的香辛料超过百种。按香辛料所属植物科目进行分类属植物学范畴,见表5-1。

表5-1 香辛料的植物分类

续表

香辛料的原始使用方法是不进行任何加工,直接添加在食品中,除此以外,也常将其加工成粉状制品使用。目前市场上还有片状形式的香辛料,如姜片、大蒜片等。这几种香辛料都要求对香辛料进行干制处理。常用的香辛料有以下几种。

(一)姜

姜是中国最常用的香辛料之一,又称生姜、白姜。生姜外观性状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支,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支顶端有茎痕或芽;香特异,味辛辣。生姜根据姜的外皮色分为白姜、黄姜、红瓜姜、紫姜、绿姜(又名水姜)等。片姜(白姜)外皮色白而光滑,肉黄色,辣味强,有香气,水分少,耐储藏。黄姜皮色淡黄,肉质致密且呈蜡黄色,芽不带红,辣味强,品质佳。红瓜姜皮为淡黄色,芽为淡红色,肉呈蜡黄色,纤维少,辣味强,品质佳。

姜含有精油、辣味化合物、脂肪油、树脂、淀粉、戊聚糖、蛋白质、纤维素、蜡、有色物质和微量矿物质等。姜能融合其他香辛料的香味,具有其他香辛料所不具备的新鲜感,在加热过程中显出独特的辛辣味,新鲜或干姜粉几乎可给所有肉类调味,是必不可少的辅料,可用于制作各种调味料,如咖喱粉、辣椒粉、酱、酱油等。

(二)葱

葱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不但是可口的蔬菜和香辛调味料,而且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其全身(叶、茎、花、实、根及葱汁等)都可入药。葱作为一种常见的香辛料,生食时具有独特的辣味和刺激性,但辣味较平和,不强烈。把葱在烹调油中炸制,能散发出特殊的葱香风味物质,其主要成分是二正丙基二硫化物和甲基正丙基二硫化物,它们能刺激胃液的分泌,增进食欲。葱可增强复合调味汁整体的风味和香气,还具有遮蔽鱼、肉腥味的作用。

(三)大蒜

大蒜又名葫蒜,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多年生草本植物。大蒜的品种很多,按照鳞茎外皮的色泽可分为紫皮蒜与白皮蒜两种。紫皮蒜的蒜瓣少而大,辛辣味浓;白皮蒜有大瓣和小瓣两种,辛辣味较淡。大蒜富含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大蒜素碳水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完整的大蒜是没有气味的,只有在食用、切割、挤压或破坏其组织时才有气味。

大蒜可调制多种复合味,去邪味,并能矫正滋味,增加香气,它与其他香辛料混合有增香效果。大蒜用于牛肉羊肉和水产品烹制中,具有突出的去腥解腻功能;大蒜制成蒜泥,在制作汤类、佐料汁、特色菜肴和沙司中亦是不可少的调料。将大蒜分别与葱、姜、酒、酱油、食盐味精香油等调料混合烹制,能形成多种类型的复合美味,如香辣味、鱼香味、蒜香味、鲜美味等,可极大地开拓及丰富烹饪味型。

(四)花椒

花椒的主要辣味成分花椒素,也是酰胺类化合物,还伴有少量的异硫氰酸烯丙酯。花椒果、枝、叶、杆均有香味,果皮味香辣,除直接用作调味品外,还可制成咖喱粉、五香粉。花椒所含营养成分很高,每100g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25.7g、脂肪7.1g、糖类35.1g、粗纤维8g、钙536mg、磷292mg、铁4.2mg,还含有芳香油,含量可达4%~9%。

花椒是调制其他复合调味料的常用原料,具有防止油脂酸败氧化、增添醇香、去腥增鲜的作用。用花椒榨油,出油率达25%以上,具有浓厚的香味,是极好的食疗用油。

花椒吸湿性强,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不可受潮。花椒受潮后会产生白膜和变味,这种花椒是不能食用的。花椒以麻辣为特征,在粉碎时花椒会迅速分解而损失其麻辣味,所以花椒要以整粒存储,用时即时粉碎。

(五)八角

八角,属木兰科,又名唛角、八角茴香。其干燥成熟果实含有芳香油5%~8%、脂肪油约22%以及蛋白质、树脂等,为我国的特产香辛料和中药。八角由种子和籽荚组成,种子的风味和香气的丰满程度要比籽荚差,与小茴香相比,除了香气较粗糙,缺少些非常细腻的酒样香气外,其他均与小茴香类似,有强烈的甜辛香,也有口感愉悦的甜的小茴香芳香味。

八角主要用于调配作料,如五香粉的主要作料之一;肉食品的作料(如牛肉、猪肉和家禽);蛋和豆制品的作料;腌制品作料;汤料等。

(六)桂皮

桂皮是一类热带常绿植物已剥离的树皮(即桂树的树皮干燥物),有时也称肉桂、川桂、玉桂等。共有四种树能提供桂皮的原料,它们均属樟科植物,分别是兹兰尼樟、肉桂、洛伦索樟和缅甸樟,主要产于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印度、中国和印度尼西亚。

桂皮归于甜口调味类,有强烈的肉桂醛香气和微甜辛辣味,略苦。桂皮对原料中的不良气味有一定的脱臭、抑臭作用,桂皮是肉类烹调中不可缺少的调料,炖肉、烧鱼放点桂皮,其味芳香,味美适口。

(七)豆蔻

豆蔻又名圆豆蔻、波蔻。豆蔻的香气特异、芬芳,有甜的辛辣气,有些许樟脑般的清凉气息。豆蔻的主要成分为α-龙脑、α-樟脑及挥发油等。豆蔻可用于的食品有:肉制品、肉制品调味料、奶制品、蔬菜类调味品、饮料调味品、腌制品调味料、咖喱粉、面食品风味料和汤料等。

常用的香辛料还有山柰、小茴香、丁香、莳萝籽、草果等,具体可参照有关介绍香辛料的书籍,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二、原状香辛料的干制保藏

原状香辛料是按食用形式来区分的,即除直接干燥操作外,不经其他任何处理,直接用于烹饪的香辛料。原状香辛料使用方便,在高温加工时,能慢慢释放出风味物质;味感醇正;易于称重和加工等。但香辛料受原料产地、种植地点、收割时间等影响较大,其风味质量和强度常有不同,因此经常需要调整香辛料的用量;香辛料中风味成分的含量一般很小,有许多无用的部位,使用原状香辛料所占体积、质量大,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易受玷污;原状香辛料上都带有数量不少的细菌;易霉变和变质等。

香辛料的干燥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区别对待。有些香辛料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或阳光下才能干燥好,而有些则不能让阳光直晒。目前香辛料的干燥方式有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自然干燥分为晒干和风干,人工干燥一般采用热风干燥,而更多的香辛料是采用自然干燥。选择何种干燥方法,要视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通常采用25~30℃下自然阴干,以防止精油损失,也有的采用红外线照射法干燥香辛料植物。

原料在储存过程中,酶的作用对于食用香辛料植物的加工利用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如香荚兰豆、茑尾草、芥菜子、胡椒、苦杏仁等,通过发酵或植物组织内部酶的作用会使香味成分增加,同时可以改进香气;而对于各种荚果原料,要在采摘后尽快在热水或蒸汽中进行短时间的热处理,再立即用冷水冷却,其作用是保持特定的颜色,如八角在热水中浸泡3~5min,晒干后可保持八角特有的黄红色。原料进行粉碎也是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直接利用食用香辛料植物,还是进一步蒸馏或浸提,粉碎都可加快其干燥过程,也可以充分利用其组织中的各种有效成分。

三、片状香辛料的干制生产

与原状香辛料相比,片状香辛料更加安全、卫生,方便使用,而且调味效果较好。片状香辛料的生产工艺简单,对设备的要求也不高,目前市场上生产的片状香辛料多数用于出口。

(一)脱水大蒜片的加工

脱水大蒜片主要产于江苏、上海、山东、安徽等地,每年7~9月为主要生产季节。产品用于调料、汤料及佐膳食用。

1.工艺流程

2.操作要点

(1)原料要求及预处理:鲜蒜原料进厂储存时应轻堆轻放,不得受重压,同时应堆放在通风阴凉处,底层垫有夹板,不得雨淋,并定期检查温度、湿度,以免发热、抽芽,变质,霉烂;加工时选择成熟、新鲜、清洁、干燥、肉质洁白的蒜头,要求外皮完整,无机械损伤、斑疤,剔除过小的蒜头,必须剔除发热、霉烂、变质及虫蛀的蒜头及蒜瓣,并先行加工未干或雨淋过的原料,将蒜头分瓣、剥皮、切净蒜蒂。

(2)切片:蒜瓣切片前应在清水中洗去泥杂,然后带水放在切片机中切成2mm左右的薄片,厚度不超过2.5mm,生产前期片形可略厚,后期可略低于2mm。刀片机的刀片角度要夹准,刀盘转动要平稳,电动机转速一般为80~100r/min,刀片必须锋利,2~3h磨1次,这样才能使切出的蒜片光滑且厚薄均匀。片形过厚,烘干后蒜片易发黄;片形过薄,色虽白,但易碎,成品碎屑多,且辛辣味不足。

(3)漂洗:将切片的蒜片装入竹箩中,每筐10~12.5kg,放在清水池或缸中用流动的水冲洗掉蒜衣和蒜片表面的黏液,并用木棍将箩筐内的蒜片上下翻动,一般冲洗3~4次。漂洗程度要适中,如漂洗不清,成品较黄;漂洗过度,香辣浓度降低,且成品片形毛糙。

(4)甩干:将蒜片放入离心机内甩水约2min,将蒜片表面水分甩掉,既可缩短烘烤时间,又可提高成品色泽。

(5)摊筛:竹筛上蒜片要摊得均匀,既不要留空白处,也不得过厚,过厚易发黄不宜烘干。(www.xing528.com)

(6)烘干:准确掌握烘道温度,一般控制在65~70℃,烘温不宜过高,过高蒜片色泽易发黄发焦。烘烤时间5~6h,因与天气变化和排湿量大小有密切关系,故必须灵活掌握。蒜片出烘道水分含量一般掌握在4%~4.5%(质量分数,以下未加说明均为质量分数),考虑到拣选、装箱吸收水分的因素,出烘道后需经水分拣选合格,才可送拣选间拣选。

(7)风选过筛:烘干的蒜片,用风扇去除鳞衣杂质,用振动筛筛下蒜屑、碎粒,然后将成品送入拣选间拣选。

(8)拣选:拣选间必须宽畅,最好安置在楼层,室内清洁卫生,空气流通,光线明亮,墙壁刷白,并要装有纱门纱窗,以便防蛾防虫。拣选及装箱时必须穿戴功能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拣选前必须洗手,并经过消毒(3%来苏水溶液)。用具必须经过消毒,保持干燥、清洁。拣选时要严格对照成品出口质量标准,剔除蒜衣和一切杂质,拣选后的蒜片应再次测定水分,水分含量掌握在5.5%左右。拣选中要做好分等分级工作,避免以次充好。

(9)检验:检验时应对照脱水蒜片成品出口标准严格进行,检验项目主要包括:色泽、片形大小、粒屑所占比例、水分含量、杂质,其他如深黄片、空心片、斑疤、中心泛红及变色片所占的比例、香辣味(浓、淡)等。检验员须严格按照检验的操作规程进行,详细做好检验记录和质量不合格的处理意见等。

(10)装箱:经严格拣选和检验后,符合出口标准的各等级蒜片要立即进行装箱,若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过长,易吸潮变软。

(二)脱水(黄、红、白)洋葱片的加工

脱水洋葱片主要产于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新疆(白葱)等地。生产时间主要是6~8月,10~11月。脱水洋葱片可直接食用,也可作为汤料、调料、罐头食品的配料。

1.工艺流程

2.操作要点

(1)原料的质量及进厂要求:在收购和运输过程中,应轻装轻卸,避免机械损伤,储存于干燥通风处,以免发热受潮后发生霉变、腐烂、抽芽,影响成品加工质量。

黄洋葱、红洋葱、白洋葱原料在收购运输进厂时,一定要分开,不得混杂。黄洋葱原料品种选用盆子葱或高茎葱,红洋葱原料品种选用扁形盆子葱。洋葱原料应充分成熟(外层已老熟),新鲜,气味辛辣,身干无泥、无须,剔除过小的洋葱;无霉烂、虫蛀、抽芽或严重机械损伤。

黄洋葱肉色呈白色或淡黄色,红洋葱肉色呈淡紫红色,白洋葱肉色呈白色。

(2)选择:加工前须对原料进行选择,黄、红、白洋葱原料要严格分开,生产黄洋葱剔除红(白)洋葱,生产红葱要剔除黄(白)洋葱。

(3)剥皮:将经拣选后的黄(红、白)洋葱,去葱蒂、葱梢,去鳞衣、老青皮,一直剥到均一鲜嫩的白色或淡黄色肉为止(一般剥去2~3层),并削除有损伤部分。为保证原料新鲜,在加工切片前应随用随剥,剥后不能放置过久,一般不超过4h,并浸泡在清水中储存。

(4)切分:在切分之前用清水冲洗1次,洗除外表污泥。大个洋葱应切分“四半”,中等洋葱应切分为“两半”,小洋葱不切分。

(5)切片:将切分后的洋葱放在切片机中切成3.5mm厚的类似月牙形的葱片(早期水分较多切4mm,中期切3.5mm,后期水分较少,切3mm)。切片机刀片大约4h磨1次,不磨刀切出的洋葱易碎。

(6)漂洗:切片后应放在流动水中漂洗3次。用竹箩放入约小半箩葱片,放入流动清水缸中漂洗,用棍棒或手上下翻动,连续经过3缸流动清水,漂洗去葱片表层可溶性物质(黏质、糖分等),然后放入0.2%的苏打柠檬酸溶液中浸渍2min护色,但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苏打或柠檬酸溶液护色。

(7)离心机甩干:将漂洗好的洋葱放入离心机中甩干,甩水时间为30s左右(电动机转动30s后,立即切断电源让离心机自动旋转,再过30s刹车),然后取出摊筛。甩水时间要严格掌握,要适度,若时间过长,条形不挺直,会影响成品质量。

(8)摊筛:摊筛要均匀,不能摊得过厚,否则不易烘干,会影响色泽;也不要留空白。

(9)烘干:烘道温度一般掌握在65℃左右为宜,时间一般为6~8h,视排风能力而定,烘出水分掌握在4%~4.5%。烘温不能太高,时间不能过久,否则易发生色变、发黄现象,烘后稍冷却即装入容器中封闭,并拣除未烘干部分。

(10)拣选:拣选间必须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洋葱片成品特别易生虫,为防止虫子、飞蛾在成品上产卵,拣选间必须装有纱门纱窗,拣选前双手必须洗净并消毒,同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严格按照成品质量要求进行拣选,筛去碎屑,拣除黄皮、青皮、葱衣、变色片、花斑片和其他杂质。因葱片容易吸潮,拣选时动作必须迅速,拣选并经水分检验合格后才能装箱。拣选时应做好分等分级工作。

(11)检验:要对照黄(红、白)洋葱出口质量标准进行检验,检验项目主要包括:色泽,水分,杂质,片形(长短,粒、屑所占比例),其他(老皮、青筋片、深黄片、褐片等所占比例)。检验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逐项进行,严格进行质量把关,分等分级等。

(12)包装:因洋葱极易吸潮,经检验合格的洋葱,要立即进行装箱。

正品包装:内用佛列斯袋装,抽气真空封装(或用双层聚乙烯塑料袋,分别扎口,外套铝箔纸袋,胶带封口),外用纸箱(双瓦楞对口盖),箱内上下底部各称一块单瓦称板。纸箱胶带封口。外打两道塑带腰箍。每箱净重20kg。

唛号:刷左上角,工厂代号,黄(红、白)洋葱代号,批次,箱数等。

3.黄葱片成品质量标准

(1)正品:色泽淡白或淡黄,无深黄片、青筋皮、焦褐片、老皮、红葱片及其他变色片,总体色泽一致;片形呈月牙形,条形平挺,长短、粗细均匀一致,装箱时无碎屑,发运点仓库验收时,碎屑不超过1%(筛孔6mm),水分不超过6%,无杂质(如头发、泥石子、竹丝等),具有天然黄洋葱的清香味。

(2)副品:色泽稍黄,深黄片不超过10%,青筋皮和老皮不超过5%,不得混入红葱片及其他变色片,片形长短、粗细基本一致,发运点仓库验收时碎屑不超过3%,水分不超过6%,无杂质,具有一般的黄洋葱香味。

红葱片成品质量标准基本同上。

(三)脱水生姜片的加工

脱水生姜片主要产区:江苏、上海、山东、安徽、福建、广东、四川、江西等地。用途:食用佐膳,做汤料、调料用,具有健胃、防治伤风感冒、胃寒呕吐、解毒等作用。

1.工艺流程

2.操作要点

(1)鲜原料进厂及质量要求:新鲜原料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要防止机械损伤,轻装轻卸,不得受重压、踩踏,不得受冻雨淋。原料运到工厂在储存时,要堆放在凉棚内,用姜叶覆盖其上,若用草包从远地装运而来,则要每包依次堆好,不让其吹干、干结,否则,加工时不易脱去姜皮。

要选择个大、成熟、新鲜、外表光洁完整,无斑疤、无机械损伤的生姜,剔除过小的生姜;要求无瘟姜(即芯子是黑色的姜),无受冻、霉烂、发热、变质、虫蛀。在加工姜片之前,必须剔除不合格及机械损伤严重的姜。

(2)分瓣、去皮、漂洗:对经过挑选合格的原料,进行人工分瓣,先洗去污泥,然后放入圆筒形的去皮机中去皮,或用人工刮净姜皮,最后放入清水中进行漂洗。

(3)切片:切片厚度要适中,为5~6mm。切片机刀片必须保持锋利,否则切片烘干后的片形毛糙,严重影响成品质量,故刀片必须使用铁制刀,连续工作2h磨刀1次。若无切片机,也可使用人工切片、人工刨片,刀片同样要保持锋利。切片后用水冲洗1次。

(4)甩干:切片冲洗后,将姜片放入离心机中甩水半分钟,机子启动到停止不超过半分钟,若甩水过干,易使姜片筋络暴出,成品毛糙,且会影响色泽。也有部分生产厂家不甩水,让其自然沥干。

(5)摊筛:甩干后的姜片,摊筛必须均匀,不得太厚,然后放入烘道烘干。

(6)烘干:烘道内温度掌握在60~65℃,烘烤时间为8~9h,温度不宜过高,否则色泽易变深黄,烘后水分掌握在6%~7%。

(7)拣选:烘后的生姜片在拣选前要进行水分测定,合格后方能挑拣,否则要进行复烘。严格按照成品质量标准拣选,筛去碎屑,剔除过厚未干片、带皮片、焦褐片和其他变色片,去除一切杂质。

(8)检验:对照姜片的出口标准按照不同等级严格进行色泽、片形、含水量、杂质及其他方面的检验与定级。

(9)包装:同脱水大蒜片。

3.姜片正品质量要求

色泽金黄或淡黄,不得有冻姜片、焦褐片、泛红片及其他变色片;片形大小基本均匀,表面光滑,姜皮去净,厚度为2~2.5mm,装箱时无碎屑,发运点仓库验收时碎屑不得超过1%,碎片不超过10%(1cm×1.5cm或1.2cm×1.2cm以下称为碎片),无杂质,水分不超过8%;具有浓郁的生姜天然辛香辣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