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72种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全国主要矿产品产量稳步上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我国矿产资源虽然种类较多,但分布极为不均衡,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给矿产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困难。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潜力巨大,但受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利等因素制约,其开发利用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

自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以来,矿产资源就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社会对作为原材料的矿产品需求大量增加,矿产资源已经成为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重要因素之一。

(1)矿产资源的储备 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根据国土资源部截至2006年初公布的数据,在目前已知的170余种矿产资源中,全国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59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2种,水气矿产3种。如按亚矿种计,矿产总数达到223种,除铀、钍、地热、地下水、矿泉水和新上表的矿种外,其余210种矿产与上年度相比,查明资源储量有所增加的矿种有99种,有所减少的有70种,无变化的41种,分别占47%、33%和20%。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13处,其中,能源矿产地42处,金属矿产地85处,非金属矿产地85处,水气矿产地一处。有72种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

全国主要矿产品产量稳步上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其中原煤产量23.80亿t,原油产量1.84亿t,铁矿石产量5.88亿t,10种有色金属产量1917万t,矿石产量3896万t,原盐产量5403万t。全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839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为21.6%。其中原油进口14518万t,铁矿石进口32632万t,锰矿石进口621万t,铬铁矿进口432万t,铜矿石363万t,钾肥743万t。与2005年相比,铜、钾肥进口量下降,原油、铁矿石、锰矿石、铬铁矿进口量有所增长。

按45种主要矿产的价值计算,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占全世界的14.64%,居世界第三位,并且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矿产品生产国和第三大矿产品进口国。但是2002年以来,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30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据估计,在未来20年的发展中,我国面临钢铁缺口总量约30亿t,铜缺口超过5000万t,精炼铝缺口约1亿t,铁、铜、锰、铬等金属矿产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钾盐严重短缺的不利局面。

虽然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但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少,仅为世界人均的58%,列世界第53位。对经济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制约作用的资源,如能源、铁矿等,我国人均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其他主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水平,除钨、稀土较高之外,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些还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我国矿产资源虽然种类较多,但分布极为不均衡,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给矿产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困难。如中国的煤炭总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主要分布于陕西、山西、内蒙古三省区,占全国保有储量的68%;磷矿中70%的保有储量集中于云、黔、川和鄂西地区;铁矿主要集中于辽、冀、晋和川等地,占全国保有储量的60%;铜矿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铝矿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贵州金矿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等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潜力巨大,但受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利等因素制约,其开发利用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矿产资源这种区域分布的格局,既加大了勘探开发的难度,更使运输成本偏高、效益降低,使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制约。

矿产资源中贫矿、难选矿多,矿床规模偏小。我国虽然有稀土、钨、锑等优势矿种,但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些支柱性重要矿产如铁、锰、铝、铜、铅、锌、硫等矿产,或贫矿多,或难选矿多,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其开发利用。例如:石油除部分灰岩古潜山油藏、珠江口海相砂岩油田、大庆部分高丰度油田的单井日产量较大外,大多数是产量低的贫矿,每井平均日产量5.8t,与国外每井日产量在11吨以上相比均属极贫矿;我国铁矿石平均品位为33.5%,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以上,而国外主要铁矿石生产国如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其铁矿石不经选矿品位就可达62%的商品矿石品位;铜矿平均品位仅0.87%,而智利、赞比亚分别为1.5%和2%;铜矿品位铜>1%的储量只占总量的35%左右,远低于智利、赞比亚等世界主要产铜国的铜矿品位。我国硫矿的硫源明显不同于国外,国外是以从石油、天然气中回收硫为主,而我国是以硫铁矿为主,平均品位仅为16.95%;钾盐我国严重短缺,现在利用的盐湖钾镁盐,根本无法与国外固态氯化钾开发的成本效益相比。据统计,我国有80多种矿产是共(伴)生矿,以有色金属最为普遍。例如,仅铅锌矿中的银就占全国银储量的60%,产量占70%;全国伴生金的76%来自铜矿等。另外,我国矿产资源总体上规模大多数偏小,拥有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多为钨、铝、锑、铅锌、镍、稀土、菱铁矿、石墨及北方煤等矿产;一些重要支柱性矿产如铁、铜、铝、金、南方煤及石油天然气等矿产,以中小型为主,不利于规模开发。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尽管我们国家矿产资源丰富,但是矿产资源储量结构呈“三少三多”的特点,即基础储量少(36.3%),资源量多(63.7%);经济可利用的资源储量少(33.3%),经济可利用性差或经济意义未确定的资源储量多(66.7%);已探明的资源储量少(10.63%),控制的(43.55%)和推断的(45.82%)资源储量多。还有相当一部分矿产物质组成复杂或矿产类型复杂,利用困难,如铁矿储量的1/3和铜矿储量的1/4都是多组分矿,而铝矿资源几乎全是一水型、含硅高,矿石加工时耗碱量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我国2007年主要矿产的基础储量如表2-3所示。

表2-3 2007年我国主要矿产基础储量

978-7-111-32127-9-Chapter02-3.jpg

(2)矿产资源的利用水平较低 在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我国矿产资源的平均总回收率只有30%~50%,比发达国家约低10%~20%,2/3以上的矿山的综合利用率指数还不到25%,而国外平均在50%以上,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到20%。我国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率仅为29%,累计堆积量达67.5亿t,成为严重的二次污染源。全国煤炭总回收率仅为32%,铜矿平均回收率为50%,钨矿平均回收率为28%。1989年,我国煤炭产量为10.4亿t,动用了煤炭储量32.5亿t,损失了煤炭资源22.1亿t。又如某铅锌矿,5年采矿31万t,而消耗的资源却高达500万t,采矿效益4500万元,而浪费的资源价值却高达10亿元。矿产资源的浪费直接导致了我国资源的大量进口和对环境的破坏。从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铁矿石只能满足冶炼能力的74%,许多重要有色金属矿石仍需长期大量进口。(www.xing528.com)

我们国家钛、镁、钨、钒、稀土氧化物、锌、锑、铋的储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位,但是钛矿石回收利用率仅有10%~13%;炼镁采用皮江法,污染严重,产品档次低;钨资源破坏严重,全国20个黑钨矿目前仅存2个,矿石中20多种元素只回收了12种,低档产品过剩,高档产品不足,1994~1998年,钨产品的平均出口价格为15800美元/t,进口平均价格为76660美元/t,进口价格为出口的4.85倍;稀土资源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少,产品档次低,超高纯稀土仍依赖国外;钢产量2007年已达4.8928亿t,但不少高附加值关键钢材品种仍需大量进口,钢铁产品标准制定工作滞后,落后的小高炉、小炼钢、小轧钢仍有一定比重,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比较低,生产工艺有待提高,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产品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不高,高档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矿产资源日益短缺,并有危及国家发展安全的可能。

由于资金投入减少,近十年来,我国地勘业严重萎缩,新发现矿产减少。从1991年发现270多处下降到2000年的123处,2000年钻探工作量仅是1975年的2%。我国主要矿产的保有储量消耗速度大于储量增长速度,探明储量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其中煤、铁、锰、铜、铝土矿、磷、钾等国家经济支柱矿产的情况格外突出。勘探投入的减少,使得我国的矿产资源面临着地大物“薄”,而许多资源需大量进口的尴尬局面。相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能够保证需要的只有24种,并呈逐年下降之势;到2020年,能够保障需求的矿种则只有6种。

但是利用矿产资源制造的产品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辆普通轿车平均重量为1150kg,使用大约600余种材料,涉及数十种矿产资源;一部手机中,使用多达十几种金属材料。目前我国92%的能源、80%的工业原料、70%的农业生产资料是以矿产品为原料提供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中国特色,但起步较晚,没有先例可以借鉴,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显然关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条文还不够完善,技术标准还不够健全,那么必然存在漏洞,使得部分国家、企业、商人趁机对我国矿产资源进行粗放式开发,掠夺资源或利润,对国家的矿产资源造成一种破坏性开发。

(3)现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经济、政治、管理等因素的作用。

1)小矿山比重较大。它们各自为政,技术单一,难以形成规模采矿和规模经济,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偏低。截至2001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矿山企业15.3723万个,其中大型矿山企业500个、中型矿山企业1254个,而小型矿山达15.1969万个。大型矿山占全国矿山总数的0.33%,中型矿山占0.82%,而小型矿山占到全国矿山总数的98.85%,小型矿山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60%。由于这些小型矿山企业缺少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缺乏有效的规划管理,难以吸引高精尖的人才,因而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现象比较严重,造成矿石中的有用成分得不到完全有效的开采利用,所得产品质量不高,不仅浪费了矿产资源,同时在给当地社会经济带来暂时的繁荣之后,会留下后患,并殃及子孙后代。

2)技术设备相对落后。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还正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中,技术水平和装备相对落后,因此在矿产资源的开采、冶炼等过程中难以实现对矿石中某种物质的高纯度提取和多种物质的共同提炼,深加工产品少。例如2001年,中国连铸比平均为82%,但日本韩国等国家已达到95%以上。1997年,我国钨产品出口结构为钨精矿1.3%,中间产品(钨铁、钨酸)84.4%,再加工制品(钨粉)6.7%,深加工制品(丝、棒、硬质合金)7.6%,仍以中低档产品为主,高档产品较少,钨矿综合利用率低,20多种元素只回收12个。由于这些技术上的原因,使得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不高。

3)低端重复建设过多。以追求短期效益为主,重复建设过多,注重量的增加,缺少质的提高,缺乏长远的战略性思考,造成矿产资源的低水平开发。在我国,近几年,特别是近几年钢铁行业发展迅速,生产需求两旺,出口增加,所以钢铁行业投资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2002年,中国钢铁工业投资增长了45.9%,但是新增钢产量中有一半以上是小型材、中厚板和线材等低档产品,其中有不少是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质量低劣的产品,而供不应求的冷轧板、镀锌板、硅钢片彩涂板、石油钢管等仍需进口,所以尽管产量提高了,但产品质量并没有质的飞跃,产值也并没有超出量的界限。国家和民间的实际投资生产规模已经超出了我国钢铁的消费能力,使得铁矿石资源、能源、交通等变得紧张。另外,我们国家4个直辖市、21个省会城市和175个地级市都有自己的钢铁厂,都在争夺矿石、炼铁炼钢,但大部分都缺少自己的品牌,没有国际竞争力,其产品主要用来满足本地的需要,以地方自产自销为主。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必然经不起国际市场的冲击,抗干扰能力差。

4)缺乏忧患意识。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较大,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属于世界第三矿产资源大国,并且诸如钢铁,铝、铜、镁等常用有色金属,水泥,有机纤维,玻璃等产量已稳居世界前两名之内。于是有人错误地认为有多项世界排名第一的矿产或产品,殊不知我国人口基数大,矿产资源人均拥有量低。国家目前还正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中,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仍保持强劲势头。我们的产品主要以低档产品为主,出口有数量上的优势,没价值上的优势。我们的开发大多为低水平开发,对矿藏造成巨大的浪费,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甚至已经影响了人们的居住生活。按这样的方式开发下去,用不了多久,中国就会从资源大国变成资源小国,未来的中国必将受制于资源的短缺,钨矿的不合理开发就是现成的事实,原有的20个黑钨矿目前仅存2个,已经难以支撑国家发展的需要。

(4)站在战略的高度,采取措施,确保我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今天国家大发展时期,为了使我国的发展永葆强劲势头,在未来20年全面实现小康,我们有必要站在战略的高度,重视国家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①坚决关闭小矿山,实施规模化、集约式经济战略,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提升我国矿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②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完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法治矿,使矿业资源的探测、开采和使用有序化、制度化。③加快矿产资源的开采、选冶技术进步与创新,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④开源节流,实施全球矿产资源战略,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源”即广开矿物原料来源的渠道,包括探测新的,回收利用旧的,用贫矿,开发潜在的、人造可替代的资源等。如在1990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色金属年产量中,再生铜就占到了52.26%,再生铝占到了26.96%,再生铅占到了50.02%,再生锌占到了29.52%。“节流”即千方百计地改善利用矿产资源的技术水平和效率,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充分合理的使用。⑤大力发展机械、电子、信息、冶金化工等行业,以发展高新技术带动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和利用水平的提高。应用技术先进、质量较好的机械来提升我国采矿、选矿、冶炼设备的性能和适用环境;应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来改变矿业发展中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技术相对落后的局面;加快冶金、化工技术的进步,提高选矿、提纯的精度和纯度以及产品等级的分类,矿产资源深加工的比例;大力发展信息等高新技术行业,以高新技术对原材料、技术、人员素质要求高的特点来带动基础行业以及矿产综合利用技术水平的进步。从整体上提升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增加技术进步对国民生产总值贡献的力度,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