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细菌性痢疾暴发与预防措施

细菌性痢疾暴发与预防措施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带菌厨师和痢疾杆菌污染食品常可引起菌痢暴发。中毒型菌痢病情凶险,除有效的抗菌治疗外,宜针对危象及时采用综合措施抢救治疗。

细菌性痢疾暴发与预防措施

1.病原菌

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氏菌属,痢疾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的无鞭毛杆菌,按其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之不同,本菌可分为4群和47个血清型,即痢疾志贺氏菌Shigella dysenteriae(A群)、福氏志贺氏菌S.flexneri(B群)、鲍氏志贺氏菌S.boydii(C群)、宋内氏志贺氏菌S.sonnei(D群)。各型痢疾杆菌均可产生内毒素导致全身毒血症状;痢疾志贺氏菌还产生外毒素,具有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作用产生严重的临床表现。

2.传播途径

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食物型传播:痢疾杆菌在蔬菜、瓜果、腌菜中能生存1~2周,并可繁殖,食用生冷食物及不洁瓜果可引起菌痢发生。带菌厨师和痢疾杆菌污染食品常可引起菌痢暴发。水型传播:痢疾杆菌污染水源可引起暴发流行。日常生活接触型传播:污染的手是非流行季节中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桌椅玩具、门把手、公共汽车扶手等均可被痢疾杆菌污染,若用手接触后马上抓食品,或小孩吸吮手指均会致病。苍蝇传播:苍蝇粪极易造成食物污染。

3.症状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本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人病情迁延不愈,发展成为慢性菌痢,可以反复发作。痢疾杆菌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瓜果、蔬菜及污染物上可生存1~2周,但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弱,对各种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

4.发病机制

痢疾杆菌经口进入消化道后,在抵抗力较强的健康人胃部可被胃酸大部分杀灭,即使有少量未被杀灭的病菌进入肠道,也可通过正常肠道菌群的拮抗作用将其排斥。此外,在有些过去曾受感染或隐性感染的患者,其肠黏膜表面有对抗痢疾杆菌的特异性抗体(多属分泌性IgA),能排斥痢疾杆菌,使之不能吸附于肠黏膜表面,从而防止菌痢的发生。而当人体全身及局部抵抗力降低时,如一些慢性病、过度疲劳、暴饮暴食及消化道疾患等,即使感染少量病菌也容易发病。痢疾杆菌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后,先在上皮细胞内繁殖,然后通过基底膜侵入黏膜固有层,并在该处进一步繁殖,在其产生的毒素作用下,迅速引起炎症反应,其强度与固有层中的细菌数量成正比,肠上皮细胞坏死,形成溃疡。菌体内毒素吸收入血,引起全身毒血症。

中毒性菌痢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特异性体质对细菌内毒素的超敏反应,产生儿茶酚胺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DIC等,导致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以脑组织受累较重。

5.预防与治疗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可分为:急性、慢性和中毒型菌痢3个类型。

(1)急性菌痢。(www.xing528.com)

大多数急性菌痢在发病1周左右,症状缓解,约2周自愈。合理的病原治疗加快临床恢复过程,并因消灭结肠黏膜组织内的病原体而避免恢复期带菌者或演变为慢性菌痢。

一般治疗对急性菌痢病人应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2次阴性。对毒血症状严重者,采用适宜的对症治疗和抗菌治疗的同时,可酌情小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保证每日足够的水分、电解质及维持酸碱平衡,如严重吐泻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者,则静脉或口服补充液体给予纠正。

病原治疗宜参照当前流行菌株的药物敏感情况选择用药,疗程通常5~7天。①氟喹诺酮类: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口服完全吸收,是目前治疗菌痢的较理想的药物。首选环丙沙星,其他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也可选用。此类药物因可能影响骨骼发育,故孕妇、儿童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而选用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②复方磺胺甲恶唑:成人每次2片,一天2次,首剂加倍。儿童剂量酌减。对有过敏者、严重肾病及血白细胞明显减少者忌用。③其他:阿奇霉素对耐药的痢疾杆菌有强抑菌作用,阿奇霉素500 mg口服1次后,250 mg,一天1次,疗程4天。

(2)慢性菌痢。

慢性菌痢宜去除诱因,采用全身治疗,如适当锻炼、生活规律及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同时积极治疗并存的慢性疾病。

病原治疗:对慢性菌痢宜联合应用两种对病原菌有良好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治疗,7~10天为一疗程。停药后多次大便培养未能阴转,可改换药物进行第2个疗程。通常需要1~3个疗程。

灌肠疗法:对于肠黏膜病变经久不愈者可采用药物保留灌肠。用0.5%卡那霉素或0.3%黄连素或5%大蒜素液,每次100~200 mL,每晚1次,10~14天为一疗程。灌肠液内加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增加其渗透作用而提高疗效。如有效可重复应用。除一般的对症治疗外,对慢性腹泻尤其是抗菌药物治疗后,易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可给予微生态制剂,如乳酸杆菌或双歧杆菌等制剂进行纠正。

(3)中毒型菌痢。

中毒型菌痢病情凶险,除有效的抗菌治疗外,宜针对危象及时采用综合措施抢救治疗。

一般治疗由于病情变化快,应密切观察意识状态、血压脉搏、呼吸及瞳孔等变化,并作好护理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病原治疗应用有效的抗菌药物静脉滴注,如环丙沙星0.2~0.4 g,静脉滴注,一天2次,或左氧氟沙星,每天250~500 mg,静脉滴注。待病情明显好转后改口服。亦可应用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每天4~6 g,静脉滴注。

对症治疗对病情中出现的危象及时抢救:①降温止惊:争取短时间内将体温降至36~37℃,为此可将病人放置在20℃以下的空调房间,辅以亚冬眠疗法,氯丙嗪及异丙嗪各1~2 mg/k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每4 h注射1次,一般3~4次。②扩容纠酸,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③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疾病早期可用阿托品,儿童0.03~0.05 mg/kg,成人2~2.5 mg/kg,静脉注射。面色转红,四肢温暖时说明血管痉挛解除,可予以停药。如血压仍不回升则用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酚妥拉明等治疗,用法参照抗休克治疗的。④防治脑水肿和ARDS,应及时给予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以及采用吸氧和人工呼吸机治疗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