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对素质教育和传承有益

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对素质教育和传承有益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次会议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为加强学校民族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中华民族本土的音乐文化能够很好地传承、弘扬和发展。

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对素质教育和传承有益

传统音乐文化对于每个国家和民族而言,都有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和教育作用。通过对本民族传统音乐艺术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本民族文化历史以及生活方式、民风、习俗等的了解,认知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中的瑰宝。我们应培养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的信念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是中华儿女数千年的智慧结晶,作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

但是,由于不少学生对民族音乐不了解、不熟悉,因此而不喜欢民族音乐,他们缺乏研究民族音乐的热情,也不关心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承。有些学生说民歌太老了,跟不上潮流。有些学生说谁会喜欢听京戏呀,那么慢,哪有流行歌曲来的直白。甚至有些高中生也搞不清什么是民乐,不知道民乐和西乐有什么不同。知识上的欠缺和情感上的排斥使得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变得十分艰难。

我们现在应注意到,音乐课程标准已指出,在中小学大力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对我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可以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在民族文化素质上的缺憾。通过追溯民族音乐的“根脉”,可以使学生看到民歌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得知现今流行的许多歌曲都是民歌的新版编创。通过讲述民族音乐的历史和演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本民族音乐的价值、继承发扬的必要。通过对民歌民乐的赏析,可以使学生以捷径走向民族音乐的精彩天地;通过对民歌、民族器乐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终生成为民族音乐百花园中的一员。

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音乐教育具有传递文化的作用。音乐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具有一个共同的重要特征,那就是只能学而知之,而不会生而知之。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教育又是音乐特征、民族传统的传递、保存和延续的过程。因此,在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育,不仅保证了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至失落,也可以在客观作用上使学生必备的素质得以提高。

举一个比较鲜明的例证,学生在接受民族音乐教育时,民族文化素养将得到显著提高。这种效果发生的基本原因就在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校和教师“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则要求,“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加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www.xing528.com)

在民族音乐课上,学生可以耳濡目染民族音乐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深刻认识本民族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时代的号角,是人民的心声;能够生动地感知民族音乐作品是如何通过流畅优美的旋律、明快完整的节奏、真挚朴实的情感、严谨简练的结构、清新质朴的音乐风格,塑造出风情万种的音乐艺术形象,激发起动人心扉的感召力。通过民族音乐教学,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将使学生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加深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由衷地赞美现实生活,对美好理想充满向往,从而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全面提高学生的必备素质。

著名音乐教育理论家曹理说:“国民音乐教育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的摇篮。”从世界范围看,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国民音乐教育中把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上有很多著名音乐教育家都主张儿童学习音乐与学习语言一样,应当用本民族的母语歌唱,以培养儿童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感情。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依认为,通过音乐教育是通向民歌最短的一条道路。他系统地采用以匈牙利民歌为主的五声调式音乐为教材,通过以民族基调为课程内容的音乐教育培养理解匈牙利人民,理解匈牙利民族文化的新一代。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每个民族甚至每个地区,都必须主要基于自己的民族、童谣和方言去学习音乐,并自编音乐教材,做到以学自己的母语、自己固有的音乐语言、舞蹈语言去说、唱、奏、跳,去进行音乐教育。还有很多国家,如日本、英、美、俄罗斯、印度等都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这些国家在音乐教育内容中,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比重相当大。这些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在我国音乐和音乐教育界,有识之士也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在培养后继人才、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上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必须以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为“根”,必须从教育入手,从基础教育起步。早在1995年12月,全国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就“以中华文化为母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为主题,对此展开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这次会议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为加强学校民族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中华民族本土的音乐文化能够很好地传承、弘扬和发展。这对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顺利出台奠定了基础。

中小学开展民族教育,在本质上它绝不是要带着青少年走向过去,而是理解过去,继承和发展传统,更好地走向未来。在当前东西方文化撞击、交流、融会的形势下,音乐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但一定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在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音乐文化交流的同时,博采各国音乐文化之长,引进、学习世界上著名的先进的音乐教育体系是必要的。但真正的学习,还必须结合国情、民情,使这些先进之学,扎根在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形成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中国产品。通过在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将为社会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更新提供大量具有创造活力的人。因为学校集聚着大批有创造能力的人,他们正是中国音乐更新、发展的生力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