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读:谁才能匹敌天下英雄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读:谁才能匹敌天下英雄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天下英雄谁敌手?词人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触景生情,感慨系之,挥笔写下这首词作。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穷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天下的英雄谁堪配做他的对手?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把大好江山拱手奉送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说英雄,坐断东南地,功勋炳千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读:谁才能匹敌天下英雄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或开禧元年(1205),当时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到第二年三月,即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南宋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词人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触景生情,感慨系之,挥笔写下这首词作。全词通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地表达了词人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

上片开篇发问,“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破空而来,起势突兀。悬念陡起,扣人心弦。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眼前山河壮丽并不振奋人心,中原国土沦丧才是揪人心怀。壮丽江山蒙上一层黯淡、悲伤的色彩。注意一个词语“神州”,不是金瓯无缺,江山永固,不是乾坤朗朗,国泰民安,而是专指中原地区,沦落敌手,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国无尊严。这一望,望而不见,风烟滚滚,乌云蔽天,真是叫人堕泪惊心!心中有江山的人才会眺望神州,心怀壮烈,情绪慷慨。还要注意一个地点——北固楼,位于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地势高而极目远,适合文人登临览胜,吟诗作词,抒发情志。镇江又是古往今来的战略要地,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英雄辈出,为官镇江,很容易激发词人一腔豪情壮志。所以“满眼风光北固楼”,不只是眼前的江山壮丽,更有历史的波澜壮阔,英雄的万古流芳,可能还有词人的豪迈之气。上片第二次发问,紧承“满眼风光”而来,寄寓深沉感慨。“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纵观千古成败,兴衰更替,数不胜数,烟消云散。诚如词人在另外一首歌咏北固亭的词作所言:“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穷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何?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不尽长江滚滚流”,来自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感叹身世飘零,国势危艰,人生老迈,时光易逝,胸中奔涌忧国忧民之江潮。词人辛弃疾则是感慨山河沦丧,英雄无路,苍生蒙难,时局窘迫,胸中激荡万千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江流水奔腾不息、滔滔不尽。(www.xing528.com)

如果说词作上片侧重咏叹现实,缅怀历史,抒发兴亡之感的话,那么词作下片侧重追忆英雄,歌赞功名,表达词人的一腔抱负。词人想到了与这块土地密切关联的历史人物孙权,想到了这位大英雄的盖世功业与卓越能力,“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青年时期的孙权统率着千军万马,占据江南,称王称霸,奋发图强,百战犹酣。何等威武,何等风光!史书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孙权又大破曹兵,时年二十七岁。苏轼词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描写孙权的指挥若定、谈笑御敌的儒将风采。词人想起孙权,深情礼赞,自然传达出自己的心愿,多么希望像孙权一样大展宏图,建功立业!注意词语“年少”,虽然“年少”,但是敢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足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坐断”暗示孙权兵强马壮,雄踞一隅,掌控东南,足见武功盖世,声威显赫。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用意在于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孙权如此威武,如此风光,自然引出了词人的盛赞,于是便有词作的第三次发问,“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天下的英雄谁堪配做他的对手?唯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人深思,同时也强化感情,突出观点。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以此突出孙权的英雄盖世,扬名天下。词人如此用笔,实则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词作结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化用典故,盛赞孙权,也含蓄表达词人一腔抱负。《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不可一世的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孙权,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送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作者只引用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君主和退让的大臣们简直就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同时也含蓄表达了词人希望效法孙权,奋勇抗敌,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全词立足现实,追怀历史,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说现实,无处望神州,满腹家国恨。说历史,千古兴亡事,悠悠思古情。说英雄,坐断东南地,功勋炳千秋。词人的愤慨、郁闷、忧患、豪迈,全在词句当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