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艾青诗选:歌颂人民,思考人生》

《艾青诗选:歌颂人民,思考人生》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艾青诗选》收集了艾青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的作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青的诗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

《艾青诗选:歌颂人民,思考人生》

一、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二、创作背景

《艾青诗选》收集了艾青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的主要作品。诗人早期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写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激励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为国土的不可侵犯而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青歌颂人民,思考人生,艺术个性更加全面,对祖国和人民的爱更加深沉和炽热。

一、加强朗诵,注意节奏和韵律

艾青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藻饰,也较少生硬的欧化的句子,其语言朴素生动,富有生命力。他擅长使用散文化的诗句,不拘泥于诗歌形式,很少注意韵脚的限制或字数的整齐,却具有内在的韵律与和谐的节奏。

二、探讨诗歌的意象

艾青的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有的已经形成系列,带上了诗人独有的气质,如“土地”“太阳”等;有的出现次数虽然不多,却也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如“手推车”“鱼化石”“礁石”等。如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三、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感受,用来营造能暗示或者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他还提倡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如在诗人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这种自由诗的特点就已经非常明显,这表现在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长短错落的诗行、不求整齐划一的诗节等方面。到了抗战时期,这种聋诗风成为艾青自觉的追求。

《艾青诗选》收集了艾青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的作品。艾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而英勇斗争,如《吹号者》《我爱这土地》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青的诗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如《光的赞歌》《启明星》等。

《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本书真实反映历史,高度浓缩作者思想,蕴含着强烈深沉的情感。

■精彩章节欣赏

(一)《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地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地去了。

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

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

大儿做了土匪

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

第三,第四,第五

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

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当我经了长长的漂泊回到故土时,

在山腰里,田野上,

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

这,这是为你,静静地睡着的大堰河

所不知道的啊!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阅读提示】

这首诗写于1932年的冬日。当时的诗人因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被国民党逮捕,被关押在看守所中。据诗人自述,写这首诗时是在一个早晨,一个狭小的看守所窗口、一片茫茫的雪景触发了诗人对保姆的怀念,诗人激情澎湃地写下了这首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很强的自传性,诗中主人公“大堰河”是一位曾经养育过诗人的农村妇女。在诗篇中,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塑造了“大堰河”这样一位勤劳、善良、朴实、宽厚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大堰河出身贫寒,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是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童养媳。尽管大堰河出身卑微,但她却像许许多多劳动妇女一样,身上有着勤劳、宽厚、无私、善良的美德。她和养子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她却爱他“如爱自己的儿子般”。

诗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第二部分(3—8节)回忆大堰河的乳母生涯、佣工生涯及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淳朴、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触景生情,追述大堰河的一生);第三部分(9—11节)回到现实,讴歌赞美大堰河;第四部分(12—13节)直抒胸臆,对大堰河的赞美。

艾青用丰厚的感情,朴实的口语,大量的排比,细腻的笔触,形象的语言,凄楚地叙写了自己的身世经历,并怀着虔诚而深切的情感,回忆了自己深爱的乳母大堰河生前的凄苦和死后的悲凉,他在诗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勤劳善良、受尽人间凌辱、最后与世长辞的农村妇女形象。

诗作不仅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诗人在塑造大堰河形象的同时,表达了对大堰河的爱戴之情。诗人在诗中反复强调大堰河与“我”的养育关系,说自己“是吃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也“深爱她的乳儿”。正因为如此,诗人对大堰河的养育之恩非常感激,自己也非常敬仰、爱戴大堰河。另一方面,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诗人在作品中怀着愤怒的情感,说自己的诗是写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诗的最后,诗人在抒发对大堰河的深切之爱和对黑暗的社会无比愤恨之情后,又满怀深情地宣布:把自己的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这里,诗人把自己对乳娘大堰河的爱升华到了对有着大堰河一样美德、一样不幸的一切劳动人民的爱,它使作品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主题得到了深化。

大堰河也是千千万万中国母亲的代表,正是这片如同慈母一样宽阔的土地和这个伟大的祖国,尽管她受尽欺辱,满身疮痍,历尽沧桑,然而却永远不失母性和母爱伟大的光辉。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家庭所属地主阶级和整个不公道世界的强烈不满和诅咒。

(二)《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阅读提示】

这首诗是写黎明时田野上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诗歌一开始,作者就精心选取了三个色彩词“紫蓝的”“青灰的”“绿的”,为读者勾勒了一幅鲜明、和谐的画面。在以上静态描绘的基础上,又以“草原上流着”,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而用“乳液”来形容烟,将烟的清新、流动等描绘出来,可谓神来之笔。于是,第二节开头,诗人似乎也忍不住,直抒胸臆地赞叹:“啊,当黎明穿上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结尾句“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蕴含深刻的哲理,“黎明”象征新生的力量,“灯光”象征衰落的力量,旧事物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新事物的脚步的。

(三)太 阳

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1937年春

【阅读提示】

1937年春,诗人写下了《太阳》。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处于大变革的较量中。一方面是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一切旧的势力,以及外国侵略者的势力,要把中国推入黑暗之中;一方面是革命者们与劳苦大众,要打碎旧世界,建立一个光明自由的新世界。在这激烈的较量尚未明朗之际,诗人已感到希望要来临了。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讴歌太阳,来讴歌这一伟大的时代,以诗人自己的情绪来感染读者的情绪,使人们都能感到一个新的时代就要诞生了。

诗人是从三个方面入手,构成了这首诗。

第一,是写“太阳向我滚来”的气势。

第二,诗人写太阳来了之后的巨大影响。

第三,诗人转向了写自己,写自己的太阳来了之后的心情

【成长感悟】

诗人已感到希望要来临了,借太阳讴歌新时代。历史的车轮总在前进,新生事物终究会代替旧事物。历史是不可阻挡的,只要我们努力前进,光明一定会到来。

(四)复活的土地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年7月6日 沪杭路上

【阅读提示】

1937年7月6日,艾青在沪杭路车厢里写下这首《复活的土地》,诗人预言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即将来临。他的预言得到了证实,第二天在古老的卢沟桥响起了划破历史长空的枪声。从字面上看,《复活的土地》的前三节,是诗人在车厢中眺望青葱的原野时在心中引起的感触,诗人看见繁花和茂草,听见丛林中鸟的歌唱,他祝愿播种获得金色的颗粒,情境是十分的恬静。然而诗人绝不是以观赏的闲情描写田园风光,它的每一行素白的文字,都显示着历史的深度和那个时代特有的动荡的气息,预示着土地的复活和民族的觉醒。

【成长感悟】

诗人真切的预感,源于他心中关注民族命运的激情。多年积郁在胸中的伤痛、忧患和期待,使他的全身心体验到了历史风云变幻的最细致而敏感的神经。我们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勿忘国耻,时刻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五)手推车

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阅读提示】

这首诗在一片灰黄、荒凉的底色上,绘出了黄河流经的中国北部地区人民难耐的贫穷与长久的悲哀,传达出诗人在抗战初期对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和对于农民的一贯同情;是诗人深切感受到的这片大地的贫穷与凋敝。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它是我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重灾难的某个侧面的体现。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的“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又悲怆的抗议,也是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振奋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启示。

(六)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阅读提示】

对于这片生育、养育自己的土地,对于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对于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对于这片正在燃烧着抗战烽火的土地,诗人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火焰般的情感了,他要表达出自己对这片土地的强烈的爱……

诗人对于土地之爱,在他的许多诗篇中都表达过。而像这首诗写得这样集中,这样浓烈,这样撼动人心,还是不多见的。对于土地的感情如何,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的自白。诗人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诗人把自己比作了一只鸟。“我”是一只鸟,要歌唱,一直到死。为谁而歌唱?诗人用了四行象征性的诗句,来概括“我”的使命。这四句诗并没有具体所指,但它们以更形象更广泛的泛指性,扩大加深了这使命的内涵。诗人所深深爱着的这土地,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的大搏斗,大变革。在这片土地上,已不是死水一潭,已不是只有凄凉和苦难。人民在奋起,民族在觉醒,“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可望了……诗人作为一只鸟,就要为这一伟大的时代歌唱!

诗人为了执行自己的历史使命,视死如归。“——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一句,把自己的决心写得入木三分,也把诗人自己与土地的关系写得再透彻不过了。“我”死了,“我”的肉,“我”的骨,“我”的血,要埋在土地里面,“我”的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也就是说,我的一切一切,都要毫无保留地全部献给这片土地……

(七)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阅读提示】

1937年12月,艾青抱着急切投入战斗的决心,从浙江家乡来到了武汉。但在这座当时被称作抗战中心的大城市里,诗人并没有看到民族存亡关头所应有的昂奋和紧迫的气氛,权贵们仍在作威作福,处处是穷困和饥饿,他感到异常的失望,一颗火热的心仿佛被冰封雪埋了一般。他深切地感悟到了古老的民族在解救自身的战争中所承受的深重的灾难,而广袤的土地和亿万生灵的命运也将要度着极为艰辛的日子。诗人意识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是寒冷的,泥泞而曲折的。这既是历史的痛苦的延续,也是现实的严酷的存在,它强烈地震撼着诗人的本来已经够动荡的心灵。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被称作主旋律,有着激荡的大气韵和境界。随后诗人展开了一幅幅寒冷的场景。首先是风的出现,它“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不停地絮聒着……”读者感触到了风的无法躲避的侵袭和它古老的哀伤的声息,不由得令人感到了历史的沉重。接着诗人从土地和人民的艰辛岁月,诉述了诗人自己“也是农人的后裔”,经历过流浪和监禁,失去了青春。诗人的命运与整个古老的民族和土地的命运是血肉相连的。诗人真挚的自白使诗浸染着温暖而赤诚的血泪,让诗、诗人与读者在民族危难的时刻紧紧联在一起。接着又在雪的寒冷中,看见在战争中遭到蹂躏和杀戮的善良的妇女,还有年老的奔波在流亡道路上的母亲。……诗人深情地呼号:“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

这三行诗的容量是多么的沉重啊!它蕴含着深深的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使诗的意象和内含增添了极大的重量,这重量是一种不能推卸的负担,宿命地落在读者的心头上,引起了更深更深的震颤——这也正是雪落在中国土地上的寒冷的重量!

(八)向太阳(节选)

初升的太阳

照在我们的头上

太阳照着我们的城市和村庄

照着我们的久久地住着

屈服在不正的权力下的城市和村庄

太阳照着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照着我们的从很久以来

到处都蠕动着痛苦的灵魂的

田野,河流和山峦……

今天

太阳的炫目的光芒

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

也从那遮掩着无限痛苦的迷雾里

刺醒了我们的城市和村庄

也从那隐蔽着无边忧郁的烟雾里

刺醒了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我们仰起了沉重的头颅

从濡湿的地面

一致地

向高空呼嚷

“看我们

我们

笑得像太阳!”

照在我们的久久地低垂着

不曾抬起过的头上

【阅读提示】

《向太阳》全诗九节,共分四个段落:一至三节,“我”从昨天来:“昨天”我生活在“精神的牢房里”,“被不停的风雨所追踪,为无止的噩梦所纠缠”——这是对旧中国人民命运的高度概括。

四至五节,正面唱出了太阳之歌。这是“现代化城市”里的“太阳之歌”,诗人所要追求与表现的是现代化社会的新的理想,因此,人们从太阳里所受到的启示是:创造性劳动,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与革命。

六至七节,歌颂“太阳照耀下”的抗日解放战争新时代里,祖国山河的苏醒与人的新生。诗人着重抒写了现实生活中的伤兵、少女、工人及士兵的形象,写出了他们新的精神面貌。

八至九节,转向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在新时代里的灵魂的改造:与寂寞、彷徨与哀愁告别,勇敢地走向太阳,走向新生活。

这首诗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

《向太阳》所以能强烈而持久地感动人,是由于一个多年为民族命运奔波受难的中国诗人为了崇高的理想,心神曾经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为迎接日出,他终于从伤痛中站起来,他走向街头,他投入生活的行列,他放声歌唱。身上残存的创伤和精神上的忧郁,并没有使他灰心绝望,他忍着伤痛投入了战斗,他流着热泪赞美日出。这才是真挚的浸透了历史的真实感的声音。

因此,《向太阳》这首诗又能给人以史诗的感觉,它不是理念的历史,是有血有泪的颤动着的历史。

(九)北方(节选)

从塞外吹来的

沙漠风,

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

与时日的光辉

——一片暗淡的灰黄

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

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

带来了恐怖

疯狂地

扫荡过大地;

荒漠的原野

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

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

颓垣与荒冢呀

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它的广大而痩瘠的土地

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

与宽阔的姿态,

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

坚强地生活在土地上

永远不会灭亡;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1938年2月4日潼关

【阅读提示】

《北方》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2月创作的一首新诗。

此诗中,诗人既悲叹北方的贫瘠落后以及战争给北方民众带来的苦难,又讴歌北国民众自古具有的不屈的生存意志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全诗多用意象抒情写意,勾勒出一幅幅富动感的北国乡土画面,形象生动,准确传神。

此诗是典型的自由体诗,遵循语言和情感的自然节奏,不受外在格律限制,具有散文美,风格凝重深沉。

(十)黎明的通知(节选)

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阅读提示】

诗人把黎明拟人化,以黎明的口气把人们的祈盼道出。这样的角度,这样的构思,使这首诗充满了新鲜感,使诗人心中的那种欢悦之情,更感人地流溢出来了。

诗人从黎明这个司空见惯的自然景物中独具慧眼地提炼出抗日即胜利、光明的中国即将出现这一闪光的思想,并成功地熔铸到使得艺术形象中,朴实的诗句蕴含着作者的爱和恨,美好的画面显露出了作者的信心与希望,使读者触摸到诗人盼望黎明的激跳的脉搏,引起人们对光明的热烈向往。

整首诗看来写得很具体,一个又一个画面不断呈现。但整首诗,可以说就是一种象征,“黎明”本身就是一种象征,即象征革命的胜利,全国的解放。诗中的许多细节,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即象征革命胜利、全国解放的时候,人们将进入一个新的天地。人们热烈欢迎这一新天地,并为之欢欣雀跃。

(十一)礁 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7月25日

【阅读提示】

简短的八句诗,给我们描绘了两个主要的画面:第一个,是无数浪花被礁石打成“碎沫”;第二个,是礁石屹立,面对浩瀚的海洋。这两个画面,其实是同一个画面,所不同的是,第一个画面,着重描绘了被打碎的浪花,第二个画面,着重描绘了挺立的礁石,视觉的中心点有了变化,使读者关注到不同的层面。第一个画面的主导意图,在于揭示“浪花”的反复攻击,第二个画面的主导意图,在于突出礁石的傲然屹立。

《礁石》塑造的是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的扑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它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而且还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含着微笑”等诗语,赋予礁石以生命,使之人格化,并将其长期受浪迫害却依然坚强不屈、乐观自信的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成长感悟】

不管是在历史的风云中,还是在个人的蹉跎的征途上,都应该釆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勇敢地面对一切,勇敢地迎接各种挑战。我们要像礁石那样,不畏困难挫折,坚定乐观。

(十二)失去的岁月(节选)

不像丢失的包袱,

可以到失物招领处找得回来,

失去的岁月,

甚至不知丟失在什么地方——

有的是零零星星地消失的,

有的丟失了十年二十年,

有的丢失在喧闹的城市,

有的丢失在遥远的荒原,

有的是人潮汹涌的车站,

有的是冷冷清清的小油灯下面;

丢失了的不像纸片,可以拣起来,

倒更像一碗水投到地面被晒干了,

看不到一点影子;

时间是流动的液体——

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

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

要成了化石就好了,

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

时间也像气体,

像急驰的列车头上冒出的烟!

失去了的岁月好像一个朋友,

断掉了联系,经受了一些苦难,

忽然得到了消息:说他,

早已离开人间。

【阅读提示】

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被迫搁笔二十余年,1976年又重新执笔。在这首诗中,他沉痛回顾了自己被流放“失去的二十多年的辛酸岁月”。

在诗歌里,他把时间比作失物,比作纸片,比作气体、液体、固体,最后更巧妙地把时间比作是朋友,当你想起他的时候,他已不在人间。

读者阅读这首诗,一方面触摸着作者内心的沉痛,另一方面也会激起“岁月匆匆,往日不再”的情愫,警醒自己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十三)鱼化石

鱼化石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察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鱗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阅读提示】

艾青的《鱼化石》是一首哲理诗。他从鱼化石中获得了从亲历的特殊体验中所总结的惨痛的人生感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且通过象征手法,用鲜明生动的意象、朴素平凡的语言,道出了最普通、最基本的人生哲理。全诗共七节,在诗意上可分四层。第一层(第1节)写鱼的生命之舞。首先诗歌描绘了象征物鱼化石的鲜明形象。它曾经是一个动作活泼、精力旺盛且在大海里自由自在跳跃、浮沉的生灵。第二层(2节)写鱼生命毁灭的悲剧。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火山爆发或地震,把它埋进灰尘,变成了生物化石。第三层(3—5节)写鱼化石的形态。多少年以后,它重见天日。此时,尽管作为物质生灵形体是完整的,它“栩栩如生”,“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连一丝叹息也没有,有的只是沉默,它的生命已宣告终结。第四层(6—7节)写诗人从鱼化石获得的领悟并揭示出人生哲理。至此“火山”“地震”“鱼化石”的暗示性、象征性已十分鲜明。

《鱼化石》是诗人艾青“归来”之后吟唱出的一曲独具特色的歌,作为咏物诗,它借助对一种生物被无故尘埋的血淋淋的事实的描述,抒发了对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悼惜之情。诗人既是在对无辜的鱼儿进行祭奠,又是在对自我生命进行悼惜。曾经,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浩劫,无缘无故地夺去了诗人十多年的光阴。十多年啊,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宝贵的,一个人一生又有几个十年?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诗中鱼的遭遇正是诗人遭遇的某种象征。不仅如此,鱼的遭遇还象征了所有如艾青一样受到社会不公平待遇的知识分子共同的遭遇。

最后两节直接点明了诗的主旨,诗人将鱼化石形象的写照延伸到对生存规则和斗争哲学的阐发上来。诗人告诉我们:生命来自运动,斗争显示生存,这是亘古不变的生命逻辑。

【成长感悟】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这首诗告诉人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苦难和挫折,要勇敢地面对和抗争。生命在苦难中得到升华,人生在挫折中得到丰富。

(十四)光的赞歌(节选)

光从不可估量的高空

俯视着人类历史的长河

我们从周口店到天安门

像滚滚的波涛在翻腾

不知穿过了多少的险滩和暗礁

我们乘坐的是永不沉的船

从天际投下的光始终照引着我们

我们从千万次的蒙蔽中觉醒

我们从千万种的愚弄中学得了聪明

统一中有矛盾、前进中有逆转

运动中有阻力、革命中有背叛

甚至光中也有暗

甚至暗中也有光

不少丑恶与地耻

隐藏在光的下面

毒蛇、老鼠、臭虫、蝎子、蜘蛛

和许多种类的粉蝶

她们都是孵化害虫的母亲

我们生活着随时都要警惕

看不见的敌人在窥伺着我们

然而我们的信念

像光一样坚强——

经过了多少浩劫之后

穿过了漫长的黑夜

人类的前途无限光明、永远光明

【阅读提示】

这首诗中诗人首先考虑的是光的重要作用。世界有了光,是怎样一种景色?如果没有光,世界将又是怎样一种景色?进而,诗人揭示了光的诞生。这是对于自然之光的科学理解,同时也具有象征意味——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也依赖于光,而这“光”是要经过斗争才能得来的。

接着,诗人自然地由自然之光引向社会之“光”的思考。“光”成为科学与民主的象征,而对于“光”的追求和向往,引发起千百万人一代又一代流血奋斗。同时,对于害怕光,制造黑暗,维护黑暗的人和势力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并对那些为“光”而战斗的人们进行了热情的赞颂。在追求“光”的斗争中,诗人并不忽略个人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群体的力量。在对历史进行剖析时,更注重对现实的剖析。不管社会上的现象多么复杂。在这首诗里,诗人还特别用一章的诗行来抒发个人的情怀和抱负。诗人在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精辟的概括之后,豪情满怀地向世人宣布:

“我是大火中的一点火星/趁生命之火没有熄灭/我投入火的队伍,光的队伍”

诗人是要告诉世人,虽然自己经历二十年的磨难,但追求光的信念并没有丝毫改变,反而更加增强了。他要和全国人民一道,和世界人民一道,为人类的新的光明的到来而高歌猛进:“让我们从地球出发/飞向太阳……”

第九章,在对祖国的现实与未来进行了热情描绘之后,诗人在最后以上面两句诗结束全诗,让全诗更进入辽阔的诗化境界……

《光的赞歌》这首诗,篇幅宏大,气势磅礴,情绪深沉而热烈。它以高屋建瓴之势,在读者面前展开了时间和空间的无比宽阔的领域,层出不穷的哲理性的诗句,在这宽阔的领域中熠熠闪光。

【成长感悟】

回顾人类的历史,曾经有多少年代,沉浸在苦难的深渊,黑暗凝固得像花岗岩。苦难是最生动的课堂,苦难会更加坚定我们的信心,会让我们更加向往光明。同时,经历苦难会让我们学会珍惜。

(十五)《古罗马的大斗技场》(节选)

能看人和兽搏斗的

多少都具有兽性——

从流血的游戏中得到快感

从死亡的挣扎中引起笑声,

别人越痛苦,他们越高兴;

(你没有听见那笑声吗?)

最可恨的是那些

用别人的灾难进行投机

从血泊中捞取利润的人,

他们的财富和罪恶一同增长;

斗技场的奴隶越紧张

看台上的人群越兴奋;

厮杀的叫喊越响

越能爆发狂暴的笑声;

看台上是金银首饰在闪光

斗场上是刀叉匕首在闪光;

两者之间相距并不远

却有一堵不能逾越的墙。

这就是古罗马的斗技场

它延续了多少个世纪

谁知道有多少奴隶

在这个圆池里丧生。

神呀,宙斯呀,丘比特呀,耶和华呀

一切所谓“万能的主”呀,都在哪里?

为什么对人间的不幸无动于衷?

风呀,雨呀,雷霆呀,

为什么对罪恶能宽容?

【阅读提示】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是诗人艾青1979年6月访问意大利首都罗马之后写下的一首政治抒情长诗。

这首诗通过再现人类历史上丑恶、凶残、卑污的一页,描绘古罗马时代奴隶与奴隶之间被迫的血淋淋的廝杀,展示一场残酷的悲剧,满腔愤怒地谴责了那些“嗜血的猛兽、残暴的君王”,与此同时,还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一次又一次的“浩浩荡荡”的奴隶起义。(www.xing528.com)

首先,诗人以古罗马的大斗技场遗址为中介,在艺术地概括了人类社会奴役与反奴役的血淋淋的历史后。

接着,诗人便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指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违背人民意志的强权统治不可能久长,“血债迟早都要用血来偿还/以别人的生命作为赌注的/就不可能得到光彩的下场。”

诗的结尾,诗人从古罗马大斗技场的兴衰生发开去,联系现实,针砭时弊,谴责了从古罗马延续到今天的一切以人民生命作赌注的各色各样的“奴隶主”。

1.艺术特色

这个结尾,感情沉郁而激愤,诗意含蓄而深刻,不仅演化了全诗的主题,而且给人以巨大的启迪和警示。这既是一个从血泊和火海里熬过来的诗人在自己的诗作中剪取了历史的面影之后留下来的箴言,也是对当今世界上那些霸权主义者折丑恶行径的真实写照。

这首长诗没有停留在对古罗马大斗技场当年角斗场面的描绘上,而是很快从对历史的生动描述转向对现实的深沉思考,引出历史的教训,启发读者与诗人一起思考人类的命运和祖国的前途。

正是基这种情、景、意的有机结合,长诗才具有震撼人心的思想艺术力量。

2.主题探究

把最真诚的歌献给农民。他从对农村劳动人民的热爱出发,一直向他们呈献自己最真切的诗情。从三十年代到抗战时期,他的诗作几乎都取材于农村,而这一切正是中国当时农村的现实。在这些诗歌中,诗人表达了对祖国大地上生活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诗人不但赞颂了中国农民的勤劳纯朴善良,而且挖掘了中国农民高尚的灵魂。

对于光明的浪漫赞颂和执着追求。与忧郁的感情同样并存在于艾青诗作中的,是热烈的孜孜不倦的向往、赞美和讴歌。这些诗作是对抗战时期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的精神的真实描写,又是对于理想世界的诗意描绘,洋溢着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激情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3.体会感悟

艾青的诗,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字里行间都凝聚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的爱。我们要永远爱袓国,爱人民,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勿忘国耻,自强不息。

不管是在历史的风云中,还是在个人的蹉跎的征途上,都应该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心中向往美好,向往光明,勇敢地面对一切,勇敢地迎接各种挑战。我们要不畏困难挫折,坚定乐观。

4.作品主题比较

5.艺术特色比较

1.艾青:原名_____________,浙江金华人,___________代诗人。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艾青重新复出,创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影响很大的诗篇。

2.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歌美学主张。

3.后因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长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发表时第一次署名“艾青”,是他的成名作。

4.二十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火震撼了中国大地,也把诗人们的诗思引向民族救亡的滚滚洪流,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3个例子)这一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1985年,艾青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中国诗人得到的第一个国外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大奖。

6.“忧郁”是渗透了诗人的灵魂,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可以把它叫作“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出自艾青的《_______________》。

(一)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地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颊,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1.“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便想起了你”这一句在诗歌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请从修辞、结构和情感等方面来回答。

2.在选文的第二节诗歌中,作者描写大堰河用了很多精彩的动词,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鉴赏。

3.结合全诗内容,概括“大堰河”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4.在诗句中,诗人对大堰河的称代,由“她”而改换为“你”,这种称代上的变化,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5.请谈谈你对“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这一句的理解。

(二)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1.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这些意象又被诗人都赋予了哪些独特的象征意义?

2.诗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儿,写了鸟儿的生和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为什么鸟儿用的是“嘶哑的喉咙”来歌唱?

4.请品析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意涵。

(三)太 阳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1.第一节中的“太阳向我滚来……”的“滚”字用得好,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2.在第二、三节中,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

3.第四节写太阳到来之后诗人的心情。有人评价这一节写得别具一格,惊心动魄。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四)手推车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1.“手推车”是全诗的主体意象,这个意象蕴含着什么深刻的含意?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旨。

3.如何理解《手推车》中的“尖音”和“辙迹”?

(五)向太阳(节选)

太阳出来了……

当它来时……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引自旧作《太阳》

太阳

从远处的高层建筑

——那些水门汀与钢铁所砌成的山

和那成百的烟突

成千的电线杆子

成万的屋顶

所构成的

密丛的森林里

出来了……

在太平洋

在印度洋

在红海

在地中海

在我最初对世界怀着热望

而航行于无边蓝色的海水上的少年时代

我都曾看着美丽的日出

但此刻

在我所呼吸的城市

喷发着煤油的气息

柏油的气息

混杂的气息的城市

敞开着金属的胴体

矿石的胴体

电火的胴体的城市

宽阔地

承受黎明的爱抚的城市

我看见日出

比所有的日出更美丽

1.选文中的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太阳”是艾青诗歌中独特的意象,请概括这一意象在艾青诗歌中的独特内涵。你还能举出其他两首诗人写的出现“太阳”这一意象的作品吗?

3.1984年,诗坛泰斗——艾青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当时西班牙的戈麦斯、巴西的亚马多等一些有识之士一致呼吁:艾青是世界性人物,他使最古老的文化能与全世界亲切地汇合,诺贝尔文学奖应当颁给艾青!但结果未能如愿。假如艾青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读完《艾青诗选》后,请你拟写一则颁奖词,概述其主要事迹,点出其精神品质。(80字左右)

(六)《光的赞歌》(节选)

回顾人类的历史

曾经有多少年代

沉浸在苦难的深渊

黑暗凝固得像花岗岩

然而人间也有多少勇士

用头颅去撞开地狱的铁门

光荣属于奋不顾身的人

光荣属于前仆后继的人

暴风雨中的雷声特别响

乌云深处的闪电特别亮

只有通过漫长的黑夜

才能喷涌出火红的太阳

……

我也曾经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在不自由的岁月里我歌唱自由

我是被压迫的民族我歌唱解放

在这个茫茫的世界上

我曾经为被凌辱的人们歌唱

我曾经为受欺压的人们歌唱

我歌唱抗争,我歌唱革命

在黑夜把希望寄托给黎明

在胜利的欢欣中歌唱太阳

我是大火中的一点火星

趁生命之火没有熄灭

我投入火的队伍、光的队伍

把“一”和“无数”溶合在一起

进行为真理而斗争

和在斗争中前进的人民一同前进

我永远歌颂光明

光明是属于人民的

未来是属于人民的

任何财富都是人民的

和光在一起前进

和光在一起胜利

胜利是属于人民的

和人民在一起所向无敌

1.联系原著中整首诗歌,说说在这首诗歌中,“光”有什么象征意义?

2.请结合选文,分析艾青诗歌语言的特点。

3.“我是大火中的一点火星/趁生命之火没有熄灭/我投入火的队伍,光的队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七)《古罗马的大斗技场》(节选)

也许你曾经看见过

这样的场面——

在一个圆的小瓦罐里

两只蟋蟀在相斗,

双方都鼓动着翅膀

发出一阵阵金属的声响,

张牙舞爪扑向对方

又是扭打、又是冲撞,

经过了持久的较量,

总是有一只更强的

撕断另一只的腿

咬破肚子——直到死亡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也就是这个模样

大家都可以想象

那一幅壮烈的风光。

最可恨的是那些

用别人的灾难进行投机

从血泊中捞取利润的人,

他们的财富和罪恶一同增长;

斗技场的奴隶越紧张

看台上的人群越兴奋;

厮杀的叫喊越响

越能爆发狂暴的笑声;

看台上是金银首饰在闪光

斗场上是刀叉匕首在闪光;

两者之间相距并不远

却有一堵不能逾越的墙。

奴隶社会最残忍的一幕已经过去

不义的杀戮已消失在历史的烟雾里

但它却在人类的良心上留下可耻的记忆

而且向我们披示一条真理:

血债迟早都要用血来偿还;

以别人的生命作为赌注的

就不可能得到光彩的下场。

说起来多少有些荒唐——

在当今的世界上

依然有人保留了奴隶主的思想,

他们把全人类都看作奴役的对象

整个地球是一个最大的斗技场。

1.诗歌题目为“古罗马的大斗技场”,为什么却从蟋蟀相斗写起?

2.选文的第二节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的手法,有何作用?

3.结合选文的第三节,谈谈诗人对现实进行了怎样的思考?

(—)《黎明》与《黎明的通知》

【甲】

当我还不曾起身

两眼闭着

听见了鸟鸣

听见了车声的隆隆

听见了汽笛的嘶叫

我知道

你又叩开白日的门扉了……

黎明,

为了你的到来

我愿站在山坡上,

像欢迎

从田野那边疾奔而来的少女,

向你张开两臂——

因为你,

你有她的纯真的微笑。

和那使我迷恋的草野的清芬。

我怀念那:

同着伙伴提了篾篮

到田堤上的豆棚下

采撷豆荚的美好的时刻啊——

我常进到最密的草丛中去,

让露水浸透了我的草鞋,

泥浆也溅满我的裤管,

这是自然给我的抚慰,

我将狂欢而跳跃……

【乙】

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打开所有的窗子来欢迎

打开所有的门来欢迎

请鸣响汽笛来欢迎

请吹起号角来欢迎

请清道夫来打扫街衢

请搬运车来搬去垃圾

让劳动者以宽阔的步伐走在街上吧

让车辆以辉煌的行列从广场流过吧

请村庄也从潮湿的雾里醒来

为了欢迎我打开它们的篱笆

请村妇打开她们的鸡棚

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

借你的热情的嘴通知他们

说我从山的那边来,从森林的那边来

1.这两首诗歌共同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请概括出来。

2.请结合诗歌内容,试分析两首诗歌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3.这两首诗歌的标题里都有“黎明”一词,请结合你了解到的创作背景,谈谈“黎明”在这两首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节选)

【甲】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乙】

从塞外吹来的

沙漠风,

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

与时日的光辉

——一片暗淡的灰黄

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

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

带来了恐怖

疯狂地

扫荡过大地;荒漠的原野

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

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

颓垣与荒冢呀

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它的广大而痩瘠的土地

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

与宽阔的姿态,

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

坚强地生活在土地上

永远不会灭亡;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1.这两首诗歌中都出现了同一个意象“土地”,请概括这一意象在艾青诗歌中的独特内涵。你还能举出其他两首诗人写的出现“土地”这一意象的作品吗?

2.从意象和表现手法方面分析甲诗,诗歌是怎样来写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的呢?

3.甲诗中“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封锁着中国呀”这一“主旋律”诗句反复出现,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4.有人说,面对这片贫瘠的伤痕累累的土地,面对面这土地上痛苦挣扎的百姓,诗人的情绪过于压抑消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甲乙两首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三)《礁石》《鱼化石》

【甲】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乙】

鱼化石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察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1954年7月25日

1.甲诗中,礁石和浪花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2.乙诗中诗人借助鱼化石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3.从以上两首诗歌中任选一首,谈谈你从中获得了那些人生的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