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北省文化事业发展模式的优化与探索

湖北省文化事业发展模式的优化与探索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文化事业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实行文化产业化发展以来,文化改革力度逐渐增强,文化产业的各项指标增速迅猛。二是继续积极推进湖北省相关文化事业单位机构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目前有些已经列为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并运用博物馆开发模式、旅游开发模式、遗址公园开发模式等对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已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湖北省文化事业发展模式的优化与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文化事业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实行文化产业化发展以来,文化改革力度逐渐增强,文化产业的各项指标增速迅猛。2007年以来,湖北省财政每年投向文化事业的经费年均增幅达17.16%,到2012年,文化事业经费达21.87亿元。[15]

1.政府引导型模式

卢梭指出:“公共力量就必须有一个适当的代理人来把它结合在一起,并使它按照公意的指示而活动……这就是国家之所以要有政府的理由;政府和主权者往往被混淆,其实政府不过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政府就是在臣民与主权者之间所建立的一个中间体,以便两者得以互相适合,她负责执行法律并维持社会的以及政治的自由。”[16]湖北省政府是荆楚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湖北省政府围绕特色文化内容,从政策、财政、人力等方面对文化产业进行支持和引导,大大推动了荆楚文化的发展。湖北省政府积极调动各级职能部门参与荆楚文化圈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调动文化管理部门的积极性,正确发挥其统筹、领导、规划、指导作用,为荆楚文化圈建设行为的顺利开展提供政策保障。湖北省政府以国家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蓝本,研究制订“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一部分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如武汉光谷动漫产业基地荆州市动漫研发基地、楚天传媒产业园、木兰湖古民居项目、知音传媒文化园、今古传奇产业园、华中印务包装工业园、三国文化园、楚天传媒产业园、长江报业园、孝感双峰山孝文化主题公园等。二是继续积极推进湖北省相关文化事业单位机构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在荆楚地区投资文化产业的发展领域,制订并完善各种相关政策鼓励社会投资文化产业,在允许社会资本进入的文化领域,湖北省政府主管部门主要通过政策规划和指导、信息发布和公开、规范市场准入机制等手段来以引导社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资。三是结合时代要求,加强湖北省有关社会性文艺群众团体、机构的建设,引导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如荆门市开展的以“屈家岭文化”为中心的中国农谷建设、随州市开展的“炎帝神农文化节拜祖大典”等相关文化建设、襄阳市开展的“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四是进一步推进文化载体性机构改革,不仅使各报刊杂志成为荆楚文化圈建设的传播阵地,而且积极推进“数字文化”的建设,发挥其在网络空间中的第一线作用。近年来,湖北省政府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数字传输等新兴产业,大力支持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的发展,积极开发移动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的增值服务,为各种便携式现实终端提供最新内容。同时加快推进广播电视网建设,积极谋划双向数字化改造,不断进行传输网络的升级换代等各种“数字文化”建设。五是加强荆楚地区文化市场管理和文化法治建设。把文化建设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中,把文化管理的规范化作为文化立法的进程之一,积极建立健全与国情、省情、区情相符合的文化法规体系,实现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手段的运用来加强对荆楚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管理。

2.产业化发展模式

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大大提升了文化的经济功能,成为政府推动文化发展与繁荣的有效手段。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一步,就是要推进从纯理论的文化研究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的跨越。近年来,湖北省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取得较大成就,出版产业园、传媒产业园、动漫产业园、汽车文化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吸引了一大批技术、资金和人才,大大推动了文化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文化市场的监管等方面,湖北省都取得了明显进展。目前,湖北省已建立80多个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出版印刷、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艺术交易、动漫产业、新兴媒体等。其中,1个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6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4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化发展大大提升了文化的推广力度、发展水平,为荆楚文化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湖北省在充分发掘区域文化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武汉市城市圈为主要支点的中国中部文化产业的文化产业群以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核心的鄂西文化产业群。截至2015年底,武汉城市圈贡献了湖北省63.86%的地区生产总值,实际利用外资达到458 956万美元,这意味着其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武汉市城市圈文化产业群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把文化产业项目与文化产业升级的关系作为谋划重点,促进文化圈内的文化产业的结构升级和快速发展,拉动和辐射圈外文化产业的发展。武汉市文化圈内的网络动漫业、文化娱乐业、演艺业、传媒业以及旅游业这些文化产业形成集群效应,发挥集群效应的聚集作用和引擎作用,为构建新型文化产业化提供了成功典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具有极为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涵盖神农架恩施、随州、荆门、十堰、宜昌、荆州、襄樊等地区,版图面积占到全省的70%,湖北省政府通过文化产业化发展策略,不断挖掘区内的文化内涵,打破域内各个地市的行政区划界限,实现跨区域整合和优势互补,其不仅是一个旅游文化产业圈,也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圈,以旅游文化产业化为抓手,把湖北变成旅游资源强省。

3.资源保护型模式(www.xing528.com)

这种文化发展模式以文化资源保护为主,以文化开发为辅。湖北省是文化资源大省,尤其是拥有大量的原生态自然资源,以及部分较为珍稀或者产业业态较为单一的文化资源。如恩施州的土司文化、原生态自然文化、宜昌的三峡文化、襄阳的三国系列文化、神农架原生态自然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极其珍贵,适合采用保护性开发模式。目前有些已经列为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并运用博物馆开发模式、旅游开发模式、遗址公园开发模式等对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已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自然资源为荆楚文化圈的民众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这里的人们素来具有明显的生态保护意识,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体现在楚地有哲学家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万物其一”的有机整体思想,也体现在在荆楚大地出土的文物中,到处可见各种饰有动物形象的文物,比如虎座鸟架鼓、木雕动物屏风、各种陶瓷器皿等等。生活在荆楚文化圈的各族民众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淀了很多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规则,并用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各种方式口耳相传,得以传承保留,有一部分还被勒石刻碑,用文字的形式昭示民众,逐步形成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习惯法则。为资源保护型模式这种文化发展模式提供了充足的文化养分和基础。

4.品牌推广型模式

区域文化品牌的积极作用在荆楚文化建设中不断得到体现。包括荆楚文化品牌的识别功能,通过区域文化标志的广泛传播,使得荆楚文化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接受;也包括荆楚文化品牌的市场差异分隔功能,比如荆楚文化圈中的茶文化是一个区域性非常强的品牌,通过其市场差异化竞争,不仅保护了当地系列茶文化品牌,还使得相关旅游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得到有效提升。近年来,湖北省围绕荆楚文化打造了大量文化品牌。三峡旅游文化的兴起,造就了三峡文化品牌;武当山文化的推广,使武当文化与武当旅游蓬勃发展,武当武术、武当宫观道乐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武当道教医药和武当山庙会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文化扩展到影视剧中,使其品牌价值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武当》《武当少年》《问道武当》《印象武当》《太极武当》等影视文化产品,使武当文化走向世界。荆楚文化圈文化建设中的品牌推广模式对于发挥品牌的凝聚功能是有着强化效应的,荆楚大地人民通过区域品牌的建设和维护,不仅体现了对荆楚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更充分认识到荆楚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在文化建设上有更多的积极性和热情,武当文化这一文化品牌在全世界范围的传播和接受,使得当地老百姓通过旅游业和其他文化产品的销售得到了利益,提高了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