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宁
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育才中学培养了我们家祖孙三代二十多个育才学子,他们有事业单位的领导,有企业单位的干部,有大学的老师,有博士生、硕士生还有更低年级的在校生。最有趣而珍贵的是我们家有六对夫妻是育才同学,每次家庭聚会就像校友会,常常会谈起育才学习的趣闻乐事,话语中无时无刻不流露出对育才的感激之情。
我的叔叔刘仁干、婶婶吕德屏是高67级(1)班同班同学。叔叔1961年考入重庆市第二十中学校初中部就读,历任学生会副主席、学生会主席,是品学兼优的学生。1963年祖母去世后,叔叔才十五岁,就成了一个父母双亡的孩子,生活要自理,学习要自强,政治要上进,是育才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在叔叔最困难时从生活上、精神上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也包括同学们的关爱。在集体宿舍安排了床位,生病时给他特殊的伙食,同学们给他喂饭、帮他洗衣服,这让他直至今日都感到特别温暖。育才的教育使他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培养了他吃苦的精神、向上的决心,为人友善、厚道、尊师爱友、爱党爱国、积极工作的品德。
我和爱人税开凤是育才初68级(4)班的同班同学,四十多年前巨大的“重庆二十中学是工程师的摇篮”的标语历历在目,张宗麒校长开学典礼上“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训导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们是教学改革试点班,以自学为主,老师辅导为辅,一年多短暂的学习时间,育才给了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教会了我们怎样学习,怎样做人。周恩承老师有趣的数学辅导仿佛把同学带进了数字的海洋;秦重英语文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开启了同学智慧的窗口;余志彬班主任就像“班妈妈”无微不至地呵护着全班五十四位同学;课堂上同学们专心地听课和提问,老师精辟地教学点评,课余时间榕树下同学互相抽问,抽背课文,水井边同学憧憬着理想和未来,“攻城”游戏占据了我们每一次课间休息。学校学习的一幕幕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正是这些回忆给了我“敢为天下先”的人生启迪,正是这些回忆鼓励我一生做真人做真事,直到今天。
我儿子刘欣(高98级)和儿媳白纯(高00级)也是育才的同学,儿子从小酷爱体育,课余时间,操场上无时无刻不留下他健壮的身影。在学校的培养下,他每次代表学校参加区、市的体育比赛,都会载誉而归为学校争光,他创造的标枪、铅球校纪录仍然保持到现在。学校把他培养成为大学生,锻炼了他强健的体魄,铸就了他不怕吃苦的坚毅的性格,而今他已是一名大学教师。
大侄儿曹毅、侄儿媳黄俊是高99级同班同学。他回忆起在育才的时光,心中仿佛打开一本精彩的小说,充满从童年到成年最美好的回忆。他说:“在育才最大的两个收获,第一个是戏剧化的爱情。《同桌的你》朗朗上口,我和妻子是同桌,有吵架、有互相帮助、有作弊、有幕幕纯真的友谊,像一粒种子,在上大学后渐渐发芽长大,终于走到一起,现在想起来非常有意思。第二个是事业的方向和动力。在育才的日子里,我的艺术爱好逐渐明朗,在高考前的准备中,更是让我明白了很多人生的道理。那时确定的事业目标我至今还在不断追求。感谢育才中学带给我人生最有意义的时代,留下了人生最美丽的回忆。”(www.xing528.com)
大侄女秦宇、大侄女婿张崇宇都是重庆育才中学初97级、高00级学生。秦宇初中毕业后以重庆市统招生第六名的身份升入育才高中部,2000年被育才中学保送进入东南大学。“因此,在育才学习、生活的这六年里,母校给了我无穷知识的同时,更带给我了一份自信,使自己在后续的深造中获益匪浅。在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期间,先后参加了国际水协(IWA)第五届世界水大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二届水资源管理国际夏令营、第二届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等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并获得最佳报告奖等。”目前,她也是重庆交通大学的一名教师,没有育才的培养,就不会有她的今天。
我们家不仅有众多的育才学子,还有一位育才的教师——宋锋。宋锋是我的小妹妹,她从小学三年级就在重庆外语学校学习外语,1983年西南大学外语系毕业至今一直默默地在育才耕耘。我们家的孩子少不了她的管教,孩子们的成长有她不少的功劳和辛苦。小妹妹从小体弱,可她从小也是个好强的人,特别在教学上更是一个不甘落后的人,为了教学她孜孜不倦地钻研;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她四处拜访求师;为了教学的创新和爱人不断地探讨。她把教学上的成功与成绩当成新的起点,学生的成绩是她最大的挂念,学生自习课后、放假的日子里、生病的时候,无时无刻不想着学生。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当送走一群又一群品学兼优的学生时,她总让我们分享她的快乐,在小妹妹的身上折射出当今育才教师的责任和形象。2007年她被评为中学英语特级教师。
目睹了母校的巨大变化,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曾经让多少学生“失望”的操场。为修操场,四十多年前我们就徒步从长江边捡回鹅卵石。在我侄儿的记忆中,在育才的六年里,只开过一次运动会,操场就光荣退役。一隔就是六年,直到高中毕业的时候,操场的一角都还被土渣霸占着。十年前的那次校庆,我们同学聚会一见面就感叹学校的操场。现在育才的学生条件真好,带空调的教室,多功能的学生食堂,现代化的实验室、科技馆,漂亮的大礼堂,特别是操场,焕然一新,而且铺上了塑胶,告别了那个炭渣时代。
目睹了母校的巨大变化,我思绪万千,没有育才的培养,我们家不可能有今天,我感谢母校,我更期盼母校美好的明天,我一定要把我的孙子交育才培养,继续我们第四代的育才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