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星堆文明的奇怪之谜:文字是否存在

三星堆文明的奇怪之谜:文字是否存在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星堆文明有无文字的争论,一直在持续。这真是一件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情。三星堆文明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按道理,它应该是一个有文字的文明。从过去的考古发现来看,三星堆没有发现文字,但这并不意味着三星堆文明真的没有文字。因为三星堆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并不能排除其有文字的可能性。

三星堆文明的奇怪之谜:文字是否存在

三星堆青铜器上没有发现文字。

三星堆不像商代殷墟和西周周原那样幸运。殷墟和周原出土了大批的龟甲和牛肩胛骨,甲骨上刻有许多用于占卜的文字,即有名的甲骨文——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正是依据了这一批商代和西周的甲骨文,以及殷商西周青铜器上的青铜铭文(金文,又称钟鼎文),我们才能够逐渐解读出比较完整的商周历史来。

三星堆遗址基本没有发现甲骨,所以也就没有甲骨文。三星堆文明能够制造青铜器,却不能(抑或不愿)在青铜器上面刻铸文字,所以也没有钟鼎文(金文)。

三星堆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刻符

一本基本囊括了自20世纪30年代起文博考古界发掘出土、征集而来的三星堆出土文物大型图录《三星堆出土文物考古全记录》,经多方翻检,除了在陶器上发现有几个刻符,的确没有发现文字。

三星堆文明到底有无文字?

这是一个压在众多考古学家心头大大的问号。

面对这样一个青铜文明,众人感到困惑:三星堆人是怎样传达信息和交流沟通的?他们的历史文化是怎样传承的?

三星堆文明给后人留下了众多的疑问。

三星堆文明有无文字的争论,一直在持续。

令人沮丧的是,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学发掘的考古资料,三星堆文明既无甲骨文发现,又无金文发现,所出土的青铜器虽然数量众多,但的确毫无铸造或錾刻的文字踪迹。

三星堆文明有无可能用其他的材质来作为文字的载体呢?肯定有人会做如是思考。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器,目前已经发现了七个刻画符号。199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三星堆博物馆公布了这七个金器上的刻符。其是否属于文字,现在还未有定论。

同时,三星堆陶器上还发现有象形符号,如一个高柄豆的器座上有一个明显的“眼纹”,有人将这类符号称为“陶文”。三星堆出土陶器上的“眼纹”有重要的符号功能(后面我们将要谈及),当然还不能称之为文字。

在三星堆文明中,青铜器、金器、陶器上均无文字发现,可以确定无误,它们都不是文字的载体。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许多文博专家和考古学家对寻找三星堆文明的文字存在,基本上都快绝望了。

三星堆玉器是否是文字的载体呢?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玉器,基本上是片雕牙璋、边璋、玉戈、玉璧之类的礼器,上面有鸟形或其他图案,但无文字,似乎也不是文字的载体。

三星堆文明难道真是无文字的青铜文明?

难道巴蜀青铜器上的“巴蜀图语”真的就是三星堆文明的孑遗?

很长一段时间,毕业于复旦大学、任教于四川大学的古文字学家彭静中教授,对巴蜀青铜器上的“巴蜀图语”进行长期释读,可谓是殚精竭虑,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那些符号或图案,与文字的差距,尤其与中原甲骨文、金文的差距,的确是难以逾越的。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普遍认为,三星堆文明和巴蜀青铜时代是没有文字的。

这真是一件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情。三星堆文明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按道理,它应该是一个有文字的文明。

从过去的考古发现来看,三星堆没有发现文字,但这并不意味着三星堆文明真的没有文字。因为三星堆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并不能排除其有文字的可能性。

其实,三星堆玉器的确存在着一些疑问。让人多少有些不解的是,目前经过考古出土的三星堆石器中既有片雕又有圆雕,而考古出土的玉器中却只有片雕玉器而没有圆雕玉器。

难道三星堆玉器中真的没有圆雕玉器?

常理判断,三星堆文明既然能雕石器圆雕,那么也就能雕玉器圆雕。流散到国外拍卖图录上的三星堆圆雕玉器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三星堆文明应该有圆雕玉器。

较长时间以来,这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推测:文博界没发现三星堆圆雕玉器的最大可能是,埋藏三星堆圆雕玉器的坑口要么早已被人挖掘,要么尚未发现。

这一疑问,终于到了要解开的时候!

近十年来,民间收藏家手里收藏的为数不少的疑似三星堆圆雕玉器,印证了我的这一判断。

对这些民间收藏的疑似三星堆玉器,包括圆雕玉器,从最初的不相信到最终的基本相信,我经历了一个长达近十年的反复比对、反复思考的过程。

流散在社会、被民间收藏家收藏的疑似三星堆玉器中,除了玉戈、玉璋之类片雕玉器,还有许多圆雕玉器,而恰恰正是在这些圆雕玉器和片雕玉器上,出现了文字。

这类玉器玉色老熟,有包浆,还有明显的二次结晶、脱水、绺裂、沁色、缩曲等次生变化。这些都是经历了长久岁月的自然时态变化后的结果。

真正的古玉,自然老化痕迹都很明显。何况,这些玉器上大都雕琢有纹饰、图案或文字。

要在玉上雕琢字体,而且是谁都不认识的古文字,费工费力且不说,单就作假来说都找不到摹本,伪造者谁会干?

显然可以排除这些玉器人为造假的可能性。(当然,社会上假的三星堆玉器也不少,但是通过玉器的器型、纹饰、琢工、沁色、包浆等,尤其是自然老化痕迹,是可以明确鉴别出来的。)

对此类民间收藏的疑似三星堆古玉,一些资深的老专家,如故宫博物院古玉专家周南泉研究员、国家博物馆雷从云研究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刘庆柱研究员、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资料中心前主任李建民研究员都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表示了认可。

迄今为止,似乎可以说:经过考古出土的收藏在三星堆博物馆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里的三星堆玉器,其数量在三星堆玉器总量之中,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更多更好的三星堆玉器应该在民间。

我们来看看民间收藏的这些疑似三星堆玉器上的文字。

在疑似三星堆玉器纵目面具的戟耳上、玉虎首钩形器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比较特别的古文字——玉文。

看得出来,这种刻在玉器上的文字,或是竹、木加解玉砂磨制而成(阳文),或是用青铜砣机砣解玉砂碾刻而成(阴文)。(www.xing528.com)

疑似三星堆玉器纵目面具戟耳上的古文字(阴文)

疑似三星堆玉虎首钩形器上的阴刻古文字

疑似三星堆玉器上的文字,带给我们的直接观感是——它与殷商、西周甲骨文、金文的差异明显:文字的载体不是甲骨,也非青铜器;文字的碾刻,是按照琢玉的工艺来进行的;文字的字体形状,较之甲骨文、金文,更为简单、概略。无论如何,它们除了都是象形字,其余方面都不相同。

可以说,单就文字而言,疑似三星堆文明的玉文与殷商文明、先周文明的甲骨文、金文有着明显的差别,它们虽然年代相仿,却并不是一条道上跑的车。

疑似三星堆玉虎首钩形器上的古文字细部(阴文)

疑似三星堆玉器上的文字,既不同于殷商甲骨文,也不同于西周甲骨文和金文。那么,这种玉文是自创的吗?如果不是自创的,那么它渊源于哪里?还有,这些琢刻在玉器上的简单文字符号,能与殷商甲骨卜辞、西周青铜金文等格式完整的大段文字的作用相当吗?

显然不能。疑似三星堆玉器上的文字,只是零星简单的记载,属于文字的早期阶段。它与能够大段记载史实的殷墟甲骨文、西周周原甲骨文、金文,还不是一回事。

三星堆文明难道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实吗?

也有疑问。

如此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竟然没有记载史实的文字?

令人难以置信!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推测:文博界没发现三星堆文字的最大可能是,埋藏三星堆文字的档案坑口(即类似殷墟甲骨文埋藏一样),要么早已被人挖出来了,流散在民间;要么还未发现,尚需时间。

疑似三星堆玉跪人背部的古文字(阴文)

欧洲爱琴海上的克里特文化,一个相当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其泥板上的线形文字A,不也是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被发现和破译的吗?

近年来的寻访和等待,终于有了结果,事实与我的预测基本相符。

近年来,三星堆出土了数量相当的铜片文书。这种长方形的铜片文书,为红铜(紫铜)捶揲而成,上面用硬质工具浅浅地錾刻出文字,其形状甚为古老。每张铜片制作规整,而且右侧均有两个圆孔,显然是作为装订使用。

红铜片做文字载体,相对青铜而言,优势明显。一是制作相对容易,可以简单冶炼或直接捶揲而成;二是比较容易用硬物在较软的红铜片上錾刻文字;三是红铜不怎么生锈,易于保存。

很有可能,这些红铜片文字是三星堆王国的档案文书。

用红铜片来做文书载体,的确是当时一个理想的创意

与众不同的三星堆文明,自然也会使用不同的材质来制作文字文书。所以,我相信使用红铜片做文书,是三星堆人的杰作。

从《三星堆紫铜书》上的字形来看,三星堆铜片文书的年代要早于殷墟甲骨文。从其重要性而言,三星堆铜片文书对揭开三星堆文明的秘密和探寻中华文明之源,具有重大的文献价值。它不仅为中国文明和中国历史研究增添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且也为中国古文字增添了新的精彩。

遗憾的是,这些本来应该归属三星堆的重大考古发现,却未能科学发掘,而是被人盗掘出来,流散在民间。

可悲可叹!

迄今为止,考古学家未能在四川发现年代较三星堆文明更早的文字,无论是陶文、甲骨文、金文,均无踪迹。反倒是,在相距甚远的东方的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上和江南良渚文化的玉器上发现了大量的刻符文字。

三星堆文明的文字是否自创,目前似乎还难以确定。更大的可能,这些文字应该是受国内某些文化的影响而致。

三星堆紫铜书(图一)

三星堆紫铜书(图二)

三星堆紫铜书(图三) [1]

我们先将视野投向国内那些有刻画符号或者说发现有早期文字的文明。

在中国版图内,最早出现文字刻符的,要数山东的大汶口文化。目前所知,大汶口文化的陶文有数十个,有火、旦、太阳等字样。

大汶口文化,不仅空间距三星堆遥远,而且在年代上也相差较远。两者在文字的形式上也颇有差距,一个是陶文,一个是玉文。

再来看看江南的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有玉琮,三星堆文化也有玉琮。

良渚文化有陶器刻符、玉器刻符;部分玉器上的刻符,应该属于文字范畴

良渚玉器上的文字,多采用硬质材料琢刻而成,也有采用竹、木压磨解玉砂而成,既有阴文,也有阳文。

良渚文字与三星堆文字具有相当高的相似性:用玉做文字载体,玉文有阳文和阴文,文字造型简单、概略。

良渚这种用玉器作为文字载体的玉文,会是三星堆玉文的渊源吗?

两者的相似点太多了,将二者联系起来,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要知道,根据碳-14法测定,良渚文化的年代要早于三星堆文化。虽然良渚文化在东,三星堆文化在西,按常理推测,较晚的三星堆文化的文字源自较早的良渚文化的文字,这种可能性是绝对存在的。

良渚玉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