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正确看待竞争并积极参与

如何正确看待竞争并积极参与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确认识竞争,积极参与竞争一、竞争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竞争只是作为一种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力、积极性、主动性的方法和手段。

如何正确看待竞争并积极参与

日月穿梭,时光飞逝,人类社会从进入20世纪的以来,知识、经验正在以惊人速度迅速积累,以致于人们要用“膨胀”、“爆炸”来比喻它的趋势。各种新学科、新发现、新发明不断出现,据资料统计,16世纪时全世界各种新发现、新发明仅26项,17世纪达到106项,18世纪达到156项,19世纪达到546项,而20世纪的前50年已远远超过19世纪达961项,20世纪60年代以来,短短20年间,科学上的新发现就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科学技术和发明发现的迅猛发展,更促进了人类知识经验的急剧积累,知识量以几何倍数增加。有人曾经这样形容,按今日知识增长的速度计算,今天出生的孩子到大学毕业时,世界上的知识增加4倍,当这个孩子50岁时,知识量将增加到32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科学技术情报系统”统计:现代科学知识的年增长率,已由20世纪60年代的9.5%增长到80年代的12.5%。人类只需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可以将知识总量增加一倍。今天人类生活在崭新的21世纪,这将又是一个知识迅速增长的信息时代,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他将寸步难行,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它也将会被历史淘汰。为此,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把竞争机制推广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中去,实行优胜劣汰,逐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竞争已经被现代人普遍接受,并广泛地应用,可以说,竞争无处不有,无处不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知识的不断变化和更新,它也将显得更加激烈、明显。

造成竞争压力的原因

作为新时代中学生,同学们之间也存在着竞争,这种竞争主要是学习上的竞争,提到学习竞争,同学们一定会立刻想到考试,想到爸爸的批评,妈妈的责骂,同学们轻视的白眼等等,这些都无形地给同学们的心理上形成压力,造成这些压力的主要原因有这样一些:

一、自尊心的需要。少年时期,一个人的身心在迅速地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他们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人的尊重。在学校里,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考试得分得到体现,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得到老师的夸奖,学校的肯定,可以赢得周围同学钦佩、羡慕的目光,也就是说,他得到了大家充分的尊重,自尊心得到满足。而成绩差的同学,迎来的是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在班级里,学习成绩不好,被同学看不起,很多同学也不愿和他交住,各种活动也与他无缘,甚至“笨蛋”“蠢货”之类的名称也成了他们的代名词。这种情况给同学们造成的压力相当大,以致很多同学不得不整天紧抱书本,放弃玩耍、活动时间,为考试成绩时刻准备着。

二、父母的要求、希望。我们这一代中小学生,出生在知识迅速更新的年代,在家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及祖辈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好各科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家长们也为此付出了很多劳动、心血,在照顾好同学们的饮食生活以外,还要辅导大家的学习,买大量的辅导材料、课外读物,有的父母为孩子规定了考试的分数、名次,要求孩子必须达到,达到要求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达不到就要受到批评、指责,甚至还要挨打受罚。对于家长的期望,同学们都能理解,大部分也能按照他们的要求,认真刻苦地学习。但想到父母的责骂、体罚,都感到不同程度的恐惧害怕,担心学习成绩不好,辜负了父母的希望,惹父母生气,同时害怕挨打挨骂,想起爸爸愤怒的眼神,屁股上火辣辣的疼痛,就感到紧张。这种情绪给很多同学,尤其是性格活泼,贪玩好动的同学以很大的压力。

三、将来的升学就业造成的压力。同学们在学校里,在老师的指导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学习,参加各类考试,为的是学到将来能够建设祖国的本领,同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了一定的阶段,通过中考高考等竞争方式接受社会的挑选,家长和学校也把上大学做为惟一的出路,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能前途光明,在学习、思想上给同学们造成很大压力,在同学们的心里,高考、中考已经不再是一个考试,而成为一个人生的抉择。在很多学校,每年夏天,都会贴出写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的胜利者的名单,“北大”“清华”的名称和那可怕的“黑色的六月”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同学的心里,成功的喜悦,失败者的忧伤,二者截然的差距像一只无形的巨石压在每一位同学的心头。面对着沉甸甸的书包,面对着自己的未来,相信每一个人都不会感到轻松。

正确认识竞争,积极参与竞争(www.xing528.com)

一、竞争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活动,例如掌握一门学科的教材,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坚持不懈,具有忍受各种挫折和失败的意志和情感方面的品质。在学校里,学习竞争和考试成绩优异,尽管可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许和奖励,同学们的承认和钦佩,但这远远不是学习竞争所要达到的目的。竞争只是作为一种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力、积极性、主动性的方法和手段。竞争具有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特点,例如: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部门,它们都在同时生产劳动产品,如果其中一些生产部门在生产部门中采用新的生产原料,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生产出质量优良、美观太方、价格低廉的产品,这种产品就会受到市场的青睐,消费者的欢迎,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也会不断上升,其他生产部门的产品相比之下就会受到冷落,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生产部门也会相应地改进技术、提高质量,生产出更加新颖、美观、可靠的产品,从而保证自己的经济利益。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可以找到同样的例子,有些同学认真刻苦,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计划,善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因而在考试中会取得好的成绩,得到老师的夸奖,在牢固地掌握了知识的同时,获得同学、同伴的承认和羡慕,这都会对成绩相对差的同学产生一种压力,使其发现并改正学习中的弱点,改进学习方法,尽快缩小学习成绩的差距,可见,学习竞争并不是为了竞争而竞争,而是通过竞争这种手段,在学习中形成你追我赶、争当上游的形势,最终使同学们学到知识并不断巩固,为将来投身社会工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也要求同学们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不能为了得到表扬和承认去学习,应该把学习和国家、社会的事业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的目标,使自己的学习方向明确,认真刻苦,并在其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竞争的压力也就不足挂齿了。

二、压力可以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形成动力。科学家们认为: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即当人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人自身就会产生一种力量,即动力,也叫内驱力。内驱力可以引起相应的行动,以达到某种目的使需要得到满足。例如,儿童感到饥饿时,就会产生吃东西的需要,当这种需要未得到满足时,就产生相应的内驱力,从而使他采取一定的行动,摄取食物。概括起来,它的过程为需要➝内驱力➝动机➝行动➝达到目的。

同样,在学习的过程中,由各种原因造成的竞争的压力,使同学们产生了提高学习成绩的需要,这种需要产生的内驱力,形成学习的动机,进而采取一系列的行动,最终会提高学习成绩。实践证明,学习动机在学习中是很有效能而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它能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它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习的效果。确定了正确的强烈的学习动机的学生,能把自己的学习与社会事业联系起来,把学习看成是一种社会责任,学习的目的是建设国家,做与社会有益的事。因而学习时方向明,动力足,注意力集中,克服困难的意志强,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并时刻为之努力。反之学习动机不纯正,只是为了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奖励,同学们的羡慕、承认,或者追求好成绩带来的一些物质的享受,处处为个人打算,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

有人抽样调查了360名中学生(其中优等生、中等生、一般生各120名)的学习动机,结果发现,优秀生有比较远大的理想,同时,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其中35%立志做对社会有用的人,43%的理想是当教授、博士、科学家,而没有一个优等生把考上大学作为自己最终的学习目标。可见,远大的理想和良好的学习动机对优秀生的学习产生了较大的推动力,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竞争压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刻苦学习。

接受竞争,参与竞争,挑战竞争

竞争是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我们面临的时代,无疑将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高科技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只有那些敢于承认竞争、接受竞争并勇于参与竞争,挑战竞争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生活的强者,相反,那些畏惧竞争、逃避竞争的人必将被社会所淘汰,达尔文所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界规律同样适合人类社会。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知识、人才素质和科学实力的竞争。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就必须珍惜勤奋学习,刻苦磨炼,努力攀登,全面发展,使自己成为一个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