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基本结构简介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基本结构简介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教育活动研究的角度看,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有其特别的规律。谈话活动的目的、对象、活动方式的独特性,在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以及组织要点上可得到充分反映。一般情况下,谈话活动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四个步骤,依据这四步去设计组织谈话活动,可以取得较为良好的实践效果,这一点已在实践过程中得到证实。这是谈话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谈话活动中,教师的职责体现在三个方面。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基本结构简介

教育活动研究的角度看,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有其特别的规律。谈话活动的目的、对象、活动方式的独特性,在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以及组织要点上可得到充分反映。一般情况下,谈话活动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四个步骤,依据这四步去设计组织谈话活动,可以取得较为良好的实践效果,这一点已在实践过程中得到证实。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的中心话题

根据确定的话题创设相关的谈话情境,引出谈话的话题是设计和组织谈话活动的第一步。教师在谈话活动的开端,通过一定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幼儿对话题相关经验的联想,打开幼儿言语表达编码的思路,做好谈话的准备。这是谈话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教师创设谈话情境主要通过三种方式。

(1)以实物、直观教具的方式创设谈话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室内活动区角的布置、墙饰、桌面玩具、图片、实物摆设等向幼儿提供与谈话活动的主题有关的直观可视的形象,启发幼儿谈话的兴趣与思路。例如在组织谈话活动 “好吃的水果”时,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室内区角布置一个水果展,把各种水果实物直观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教师带着幼儿参观水果展览,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起幼儿谈话的热情;教师也可以搜集水果的图片,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猜猜它们的名字、形状、颜色、味道等,可以激发孩子的交谈兴趣。利用实物、直观教具方式来创设谈话情境,是因为学前阶段幼儿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需要借助具体、直观、形象的支撑材料来展开教学活动。

(2)通过语言 (引导提问)来创设谈话情境

教师除了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的方式创设谈话情境之外,还可以通过语言的引导来创设。事实上,教师在组织谈话活动时,通过语言来创设谈话情境的方式更为常见。这种方式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生动的语言,描述一种情境,或者是通过提问一些问题来唤起幼儿的记忆,调动幼儿的相关经验,以便使幼儿顺利地进入谈话过程中。

小案例

中班谈话活动:我的好妈妈

幼儿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创设谈话情境: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每个人的妈妈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小朋友的妈妈是长头发,有的小朋友的妈妈是短头发,有的小朋友的妈妈是教师,有的小朋友的妈妈是护士,有的小朋友的妈妈喜欢唱歌,有的小朋友的妈妈喜欢跳舞……小朋友们,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一个机会来说一说自己的妈妈,好吗?

(3)通过游戏或表演的形式创设谈话情境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游戏或表演活动,向幼儿提供一些与谈话内容有关的情境,以引起幼儿谈话的愿望。如在中班谈话活动 “发生在公交车上的事情”,教师可以先请几个大班小朋友分别扮演公交车的司机和乘客,进行情境表演,当他们表演到老奶奶上车后,没人给老奶奶让座时,教师可提问幼儿 “如果你也在车上,你会怎么做?”通过这种生动的游戏或者表演的形式,也很容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谈话热情。

在讨论谈话活动特点的时候,我们已经说明了谈话的中心话题在谈话活动中的地位,以及怎样选择一个好的中心话题。选择话题是谈话活动设计最先涉及的问题,确定好话题之后,需要考虑的重点就转为如何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幼儿教师在第一步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注意创设谈话情境的方式

无论是以哪种方式创设谈话情境,都必须以有利于幼儿谈话为前提。幼儿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创设谈话情境的目的在于开启幼儿的谈话愿望,这取决于幼儿谈话的需要。一般来说,对于幼儿已经具备比较丰富的经验的话题,或幼儿最近关注比较多的话题,可以以语言的方式来创设;对于难度较大、幼儿缺乏经验的话题,可以采用实物或者游戏、表演的方式来创设。

②注意创设的情境与谈话话题之间的关系

创设谈话情境是为引出谈话主题服务的,应避免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避免与谈话内容无关的摆设过多,要紧扣谈话的中心话题。二是避免过于热闹以致喧宾夺主的现象发生。谈话的情境创设应尽量简单明白,以便直接进入谈话内容,过于复杂的情境有可能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在运用直观教具或游戏、表演方式创设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创设谈话情境时,必须记住情境是谈话话题的 “助手”,应以达到引出谈话话题为目的的标准来衡量情境创设得是否恰当。既要充分利用谈话情境引导启发幼儿,又要尽快导入话题,进入下一环节。

2.教师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自由展开交谈

当幼儿就谈话话题展开交谈之后,教师接下来要给幼儿提供围绕中心话题自由交谈的机会。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调动每个幼儿对谈话中心话题的知识储备,运用已有的谈话经验与他人交流个人见解。当幼儿围绕话题展开自由交谈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千万不能把幼儿的自由交谈等同于 “放羊”模式,让幼儿随便交谈。在谈话活动中,教师的职责体现在三个方面。

(1)教师必须在场

幼儿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处在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因此,当幼儿看到教师在场,即使教师并未发言,幼儿也能感受到自己说话的价值,这种感受促使他更加积极地发言。可以说,教师在场意味着活动的正常开展,能够对幼儿产生潜在的影响。

(2)教师参与谈话

幼儿教师可采用轮番巡视的方式参与各组的谈话,每到一个小组都听一听幼儿谈话的内容,用微笑、点头、皱眉、凝视、拍肩等体态语言给幼儿以回应和鼓励。教师也可以适当发表个人见解,但不宜过多,要把交流和发言的机会留给幼儿,这种巡视和反馈也会对幼儿的谈话产生积极影响。

(3)教师观察幼儿谈话情况

当幼儿展开自由交谈时,教师应认真、仔细观察幼儿在谈话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幼儿谈话水平的差异、观点的不同以及谈话内容有无紧扣主题等,为下一阶段的指导做准备。

幼儿教师在第二步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表达内心真实感受。

一个谈话活动开展得如何,取决于幼儿教师对谈话过程的把握程度。教师应当尽量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允许幼儿说任何与话题有关的想法。教师在指导中应尽量做到 “一个中心”“两个自由”。所谓 “一个中心”是指教师指导儿童围绕中心话题大胆地与同伴交谈;所谓 “两个自由”是指幼儿交谈的对象、交谈的内容要自由。儿童交谈的对象应是自由的,可以两两交谈,也可以分组交谈,也可以师幼交谈,形式上不必有过多的规范和限制。教师不要干涉幼儿转换交谈的对象,只要是积极地围绕主题交谈,教学目的就达到了。另外,交谈的内容也应是自由的,幼儿只要是围绕话题进行交谈即可,教师不必过多干涉幼儿交谈的内容,只要他们想说、敢说、多说就可以。

②注意自由交谈中幼儿的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谈话。

谈话活动虽然给幼儿提供了开口说话的大好机会,但是一些语言能力较差的幼儿在这个环节中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他们常常光听不说,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组织谈话活动时注意仔细观察,是否每个幼儿都参与到谈话活动中来,给予这些语言能力弱的孩子更多的发言机会,多鼓励、肯定他们的表现,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3.引导幼儿围绕主题不断拓展谈话内容

经过上一环节的自由交谈之后,教师要集中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的范围,教师可以提问或启发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新的谈话技能和规则,掌握新的谈话思路和经验,使幼儿的谈话水平有质的提高。这个阶段是整个谈话活动的重点和核心。在幼儿园集体谈话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幼儿教师应着重思考:围绕某个新话题可以引导幼儿从哪些方面来谈,先谈什么,后谈什么。具体来讲,幼儿教师在第三步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方面,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谈话经验,不断拓展谈话内容

每一个谈话活动向幼儿提供新的语言经验,必须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谈话水平和已有经验,应在幼儿已有谈话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他们的经验范畴。例如,培养幼儿倾听谈话的意识、情感和能力,对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都应有不同的要求,落实到每一次活动中,应逐步加入新的倾听经验要求。另外,各个谈话活动的新语言经验应有所侧重,例如,这次谈话活动的重点是帮助幼儿学习围绕中心话题谈话,下次的重点可能放在学习围绕中心话题深入拓展小话题,在之后的谈话活动中还可能把重点放在帮助幼儿自己提出话题谈话等。

(2)教师引导时应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拓展

教师在引导幼儿拓展谈话内容时,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让幼儿觉得太过突然,而是自然而然地使话题一步步向纵深拓展。一般说来,中心话题往往沿着这样的顺序拓展:对话题对象的描述和基本态度—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对话题对象的独特感受。如大班谈话活动 “我喜欢的故事书”中,可以引导幼儿从描述故事书的外形、名字,到为什么会喜欢这本书,再谈看完整本故事书后的感受,这样以提问的方式层层递进、不断拓展,就给幼儿提供了一种谈话的思路,这种宝贵思路的习得无论对后面的讲述活动还是幼儿以后的读、写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3)鼓励幼儿在交谈中提出问题,并根据幼儿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教师在谈话活动中可能预设很多提问,这些提问可以保证谈话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幼儿对于谈话主题有哪些独特的想法,有哪些问题和困惑,往往是幼儿教师在组织谈话活动时容易忽略的。在幼儿园集体谈话活动中,教师应该给幼儿机会,让幼儿能提出关于主题的问题,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幼儿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尤其是当面对语言能力发展较强的大班幼儿,甚至可以尝试用辩论会的形式引导幼儿展开讨论交流。

小案例

中班谈话活动:我的爸爸

在组织中班谈话活动 “我的爸爸”过程中,一个孩子提出:“爸爸小时候跟我们一样有糖吃吗?”有的孩子说有,有的孩子说没有。有的孩子说爸爸小时候很苦,家里穷,没有钱买零食吃;有的孩子则反驳说爸爸小时候也有零食可以吃。于是老师围绕爸爸的童年提出了三个问题。

1.爸爸小时候有没有零食吃?

2.爸爸小时候有没有去过游乐场

3.爸爸小时候是不是要什么就能买什么?

孩子们围绕这几个问题讨论得特别激烈。很多幼儿在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后,老师代表爸爸回答了这几个问题。谈话活动结束时,教师让幼儿就这三个问题回家亲自问问自己的爸爸。

4.教师隐性示范新的谈话经验,做好谈话活动的结束工作。

幼儿教师在这一环节向幼儿展示新的说话经验不是用显性示范说给幼儿听,也不是用指示的方法要求幼儿怎么说,而是通过深入拓展的谈话范围将这种经验逐步传递给幼儿。幼儿教师应用提问、平行谈话的方法将新的谈话经验引入,让幼儿在谈话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沿着新思路去说,潜移默化地应用新的谈话经验,最终学会这种新的谈话经验。例如,在谈话活动 “我喜欢的故事书”中,教师可以谈一谈自己喜欢哪本故事书,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如:“我最喜欢这本 《三只小猪》的故事书,因为它告诉我,盖房子不能图省事儿,一定要用砖头盖一座最结实的房子,才不怕大灰狼闯进来。它还告诉我,小朋友们要学会互相帮助,一起对付大灰狼一样的坏人,这本书特别有意思,所以我特别喜欢它。”教师的示范可以给幼儿提供模仿的样板。

总之,教师在设计这一步骤的谈话活动时,应特别注意思考自己 “说什么”和“怎么说”,因为这一环节中教师说话的内容和方式,直接关系到幼儿有关新的谈话经验的学习,倘若教师准备不够充分,或信口开河随便说说,或干巴、呆板无话可说,都会直接影响到谈话活动的教育效果。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大班谈话活动:有趣的电视广告

活动目标:

1.知道广告信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也会给人们带来烦恼。

2.学会关注生活中有意思的广告,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认真倾听他人谈话,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在教室贴一些广告图片。

2.教师对幼儿喜欢的广告进行调查并有选择地录制。

3.录音机电视机、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1)师幼共同欣赏教室里的广告图片。教师提问:这些是什么?图片上说了些什么?

(2)教师请事先排练好的小朋友模拟表演一段电视广告,激发幼儿谈广告的兴趣。

(3)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平时看过、听过广告吗?什么是广告?

2.师幼共同讨论自己见过的电视广告。

(1)观看广告视频。教师提问:这些广告分别介绍的是什么产品?

(2)你印象最深的电视广告是哪个?为什么?

(3)教师用日常生活中的一段话和广告中的词语分别描述一种食品,引导幼儿讨论:广告语和日常生活用语有何不同之处?使幼儿了解广告语有简短、生动、有趣等特点。

(4)师幼集体讨论:广告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做广告?

教师总结:广告的作用就是宣传自己的产品,让大家都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吸引大家都去购买和消费。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广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引导幼儿讨论:除了在电视上能看到广告,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广告?

(2)播放幻灯片,向幼儿介绍不同地方的广告:马路上的、报纸上的、汽车上的、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各种做广告的地方。

教师总结:杂志、报纸、广告牌、传单、手提袋、餐巾纸等很多地方都印有广告,广告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这些广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有坏处吗?

4.教师介绍公益广告

(1)播放一段公益广告的视频。教师提问:你觉得这段广告说的是什么?是在介绍产品吗?

(2)教师向幼儿介绍什么是公益广告。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还见过哪些公益广告?它们有什么作用?

5.游戏:广告表演。

请幼儿在自制的 “电视机”里做广告表演。

活动评析:

1.活动选材分析。

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斥着广告。通过各种媒介,幼儿从小就接触到了很多的广告,它们对广告中生动有趣的形象和语言很感兴趣,甚至喜欢去模仿。因此,教师选择这个谈话主题是非常恰当的,它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又是幼儿熟悉的。

2.活动目标达成分析。

从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本次活动目标提出了三点,一是知道广告信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也会给人们带来烦恼;二是学会关注生活中有意思的广告,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三是认真倾听他人谈话,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利用视频、课件、集体讨论及游戏等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看、听、说、演中充分了解广告,并通过丰富的讨论让幼儿充分与同伴交流、分享,活动目标很好地达成了。

3.活动准备与环境创设分析。

本次活动中以电视广告录像和幻灯片为材料,生动、形象、直观地向幼儿展示了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广告,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又可以增加幼儿对广告的全面认识。

4.活动组织形式和方法分析。

本次谈话活动环节清晰,环节与环节之间层层递进,组织方式灵活多样,游戏性强。教师非常注意创设宽松、自由的谈话环境,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教师注意启发、引导,每个提问的设计都很有针对性,巧妙地引导幼儿一步步拓展谈话内容。

5.幼儿体验与发展分析。

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谈话,表达愿望强烈,积极性高。最后的游戏表演活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并通过自导自演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整个活动过程做到了以幼儿为中心,在愉悦的气氛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二 中班谈话活动:有趣的尾巴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动物的尾巴,运用连贯、流畅的语言进行谈话。

2.结合已有经验续编故事,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故事背景图一张,录音磁带一盒,动物贴绒玩具若干,动物头饰若干。

2.知识经验准备:活动前为幼儿丰富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

活动过程:(www.xing528.com)

1.教师出示故事背景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动物。引出谈话主题。

2.教师借助贴绒玩具,完整讲述故事。

在这一环节,教师设计以下几个提问:

①故事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②马大哥的尾巴为什么甩个不停呢?

蜜蜂的尾巴为什么像把尖刀?

④小松鼠的尾巴有什么用呢?

3.教师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配乐故事,提问:你觉得小鱼、大马、蜜蜂、猴子、松鼠的尾巴各有什么用途呢?为什么?(启发幼儿讨论,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4.讨论活动:请幼儿谈一谈自己知道的其他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

附故事

尾巴的功能

松鼠妈妈带着松鼠去猴大伯家做客。

路过小河,小松鼠看见小鱼在水里玩耍,便问:“妈妈,小鱼怎么在水里游来游去啊?”妈妈说:“这是它的尾巴起的作用啊。”

走过草地,看见大马在草地上吃草,尾巴还摆来摆去的,小松鼠问:“妈妈,马大哥的尾巴为什么甩个不停呀?”妈妈说:“它在用尾巴赶走身上的苍蝇啊。”

走过花丛,看见蜜蜂在忙碌地采蜜,小松鼠问:“妈妈,蜜蜂弟弟的尾巴怎么像把尖刀?”妈妈说:“是呀,如果谁欺负它,它就用这把尖刀来保护自己。”

来到树林,听到 “欢迎、欢迎”的声音,小松鼠抬头一看,猴哥、猴姐用尾巴吊在树上,正向它们打招呼呢!

小松鼠想了想,问妈妈:“小鱼、大马、蜜蜂、猴哥的尾巴这么有用,那我们的尾巴有什么用呢?”妈妈说:“我们靠尾巴保持身体的平衡,睡觉时用尾巴当枕头或者当被子。”小松鼠摸着自己毛茸茸的大尾巴,高兴地笑了起来。原来,不同的尾巴都有各自的功能呢!

活动拓展:

1.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注意表现角色的动作和神态。

2.教师可以将动物图片的身体和尾巴分开,请幼儿配对。

3.教师可以请幼儿续编故事,如,还有哪些动物有尾巴呢?它们的尾巴又有什么功能呢?

活动评析:

本活动以各种动物尾巴的不同功能作为谈话线索,引导幼儿采用观察、讨论、游戏等多种形式层层深入,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用处。活动以谈话贯穿始终,在饶有兴趣的谈话中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组织本次谈话活动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围绕主题的要求进行谈话,不要跑题;二是幼儿在谈话时,教师应及时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

案例二 大班辩论赛:“男孩该不该让着女孩”

选题背景:

由于大班幼儿人数较多,很多时候,教师都会引导幼儿分组进行活动。一天早上幼儿做完早操回到班里,老师先请女孩子去洗手,同时请男孩子稍等一下,一个男孩子很不服气地说:“哎呀,为什么老师先请女孩子啊,真不公平!”身边的其他男孩子也很有同感的小声说了起来:“就是啊,老是让我们男孩子让着女孩子。”站在愤愤不平的男孩子身边,我欲言又止,想了想,不如利用这个机会,主动搭建一个幼儿交流的平台。于是,在做了一些准备活动的基础上,我在班里举行了这次辩论赛。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围绕一个话题展开交谈,尝试清楚、连贯地运用语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2.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体验辩论和竞争的乐趣。

3.幼儿通过参与辩论赛感受辩论规则的特点,体会制定不同规则的作用。

材料准备:

白纸、笔 (每人一套)。

环境准备:

(1)将幼儿的桌子分成两大组对着摆放;

(2)制作了横幅,横幅上有以绘画形式表现的辩论内容 (幼儿自制),主持位置,桌上的正、反方的标牌 (幼儿自制);

(3)由正、反双方各自请来的另一个大班的5名幼儿做观众,由老师请来的5位外班老师做评委。

活动过程:

1.说明辩论目的。

由主持人 (教师)说明辩论的原因及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师:小朋友们,因为班里人比较多,所以老师经常请大家分组做事情。最近一段时间,咱们班里经常有人对老师总是先请女孩子做事后请男孩子做事觉得很不公平。(幼儿私下轻轻议论:“就是的!”“啊?先请女孩子怎么啦!”……)

师:首先,老师向大家道歉,是老师没有注意这个问题,所以可能好几次都先请了女孩子。

2.获得大家认可。

师:那天,老师听到几个小朋友在议论这件事情,我突然有了一个好主意!不如咱们一起讨论讨论这件事吧,最后咱们再想一个解决的办法,让大家都觉得公平。大家觉得怎么样?

幼:好!好主意!

3.介绍辩论规则。

主持人自我介绍。

大主持人:主持人由一名教师和一位小朋友共同担任,这次辩论会的主意是我想出来的,所以由我来做大主持人。

小主持人:大家好,我是××,是我最先觉得这件事不公平的,所以由我来当小主持人!

由两名主持人交替介绍辩论规则。

4.宣布辩论开始。

(1)主持人宣读规则,征得大家同意。(幼儿纷纷举手表示同意)

(2)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

主持人 (合):大一班 “男孩该不该让着女孩”辩论赛现在开始!

大主持人:首先,咱们要分出正反两方队员。认为男孩应该让着女孩的是正方,认为男孩不该让着女孩的是反方 (分别有图片标明)。请大家开始选择并就座。

5.自由辩论。

小主持人:第一项,自由辩论,开始!

反:凭什么要让着女孩子?

正:因为女孩子比男孩子表现好。

反:女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是应该让着她们,可是我们男孩子也有表现好的时候啊!

正:还是女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多,所以就应该先请。

反:我觉得不应该让,如果遇到坏人,男孩子就得保护女孩子,所以应该先让男孩吃饱喝饱,女孩子应该让着男孩子。

正:还说要保护呢,男孩子有时候还欺负女孩子呢。再说我们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就要先吃先喝啊?

反:我觉得男孩子能做的事女孩子也能做,女孩子不用男孩子让着。

正:老师也是女的!要照顾那么多小朋友,多辛苦呀,我们男孩子就应该让着女的,照顾女孩子,让老师不那么累,所以就应该让着!

反:可是如果老是让着女孩子,她们就会越来越娇气,将来能干什么大事情啊?

6.中场休息并交换场地。

大主持人:有的队员有了新的想法,想换到对方那边去,下面进行中场休息,小朋友们如果有了新的想法,可以站到对方的队伍里。(此时,班中另两名教师可针对两方的不同问题分别给予鼓励和指导)

7.再次自由辩论。

大主持人:刚刚由于部分幼儿变换了辩论方,正方的椅子不够用了,有些小朋友站在后面,没有椅子坐了。

正方女孩子反应很快:没有椅子了,男孩子就应该站起来让着女孩子先坐啊!

反方男孩子:女孩子又不是站不住,锻炼一下嘛!如果累了就说一声,我们会让的。

反方女孩子坚决地说:我们不坐,我们不用男孩子让着。

反方女孩子:我刚才看到有座位了,我还让给男孩子坐了呢!

正:我看女孩子老站着会累的,我们男孩子要是不让着,晚上她们回家要是告状,家长就该说我们男孩子不懂事了。

反方几个女孩子同时:我们不用让!

8.分组总结。

小主持人:请双方到不同的教室进行总结,并选出总结发言人。

9.评委点评。

主持人:请在场的评委说一说听完这次辩论会的想法。

10.宣布结果。

由评委们举手投票决定辩论的结果。

11.延伸活动。

根据辩论结果,商讨解决办法。

教师自评:

我本以为这个话题涉及男孩和女孩的问题,孩子们可能会分成男孩派和女孩派,然而事实并不和我想象的一致,第一次分组后我发现很多女孩子都到了反方 “男孩子不应该让着女孩子”的一边,而且此方聚集了班上很多能说善辩的孩子,而正方那一边也坐着不少小男子汉,辩论在正方和反方你一言我一语的自由表述中逐渐升温。看到孩子们对辩论赛这么感兴趣,我们把 “小小辩论赛”的活动扩展到了活动区,并改进和丰富了辩论规则。

我认为这次活动的设计是新颖和前卫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活动中,由于辩论人数较多和幼儿性格不同等原因,幼儿发言的次数不平均,有个别幼儿甚至只是一直肯定地点头并没有发言。我想,今后我还会不断尝试各种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的体验中获得成长,也让不同个性的幼儿有机会展现自己的风采。

专家评析:

此次活动中,教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创意独特,能看出教师的用心和认真。教师运用辩论赛的形式进行活动,很符合该班幼儿的特点和需要,在活动的分配上也很到位,既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活动目标很明确,并能够很好地达成。因为这样的活动既需要幼儿具备较强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也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应变和随机教育的能力,因此建议教师要继续尝试新的活动,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以便适合不同幼儿的需要。

(作者: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第二幼儿园陈雪梅。指导园长:孔震英、徐环)

思考与训练

1.到幼儿园见习或利用教学活动课观摩幼儿园各年龄班的谈话活动,每个年龄段观摩一堂课,观察并记录活动的全过程。重点观摩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各环节之间的过渡,学习教师的指导语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2.任选一个幼儿园谈话活动的主题,设计一份幼儿园集体谈话活动教案。教案应包括: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若该话题需要相关的教辅材料 (如制作相关幻灯片,制作玩教具等),请一并准备好。

3.请思考,在以下集体谈话活动中,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拓展谈话的内容?

(1)好吃的糖果 (小班); (2)我最喜欢的动画片 (中班); (3)有趣的动物园 (大班)。

4.任选一个谈话活动主题,准备好教案和相关的教具、材料,模拟组织谈话活动。

5.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调查问卷和与家长、幼儿访谈等方式,选取某一年龄段的幼儿作为调研对象,调查不同年龄段幼儿日常感兴趣的话题。

要求:

(1)撰写调查报告,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在班级中分享、交流;

(2)自选其中一个话题,谈谈自己对这个话题组织谈话活动的设计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