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印度对女性的尊重和太阴历算法

古代印度对女性的尊重和太阴历算法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太阴历的知识到底是印度特有的,还是从其他国家传到印度来的这一问题,学者们看法不一。不过,太阴历的算法应该是印度特有的产物,和其他国家没有关系。他们还要尽力完成其他各种仪式,其中还有表达对旅人欢迎的仪式。一言以蔽之,古代印度对女性的尊重程度,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妻子是丈夫的益友,是丈夫的生活伴侣,是共同进行祭祀仪式的伙伴。不守贞洁的女子非常罕见。

古代印度对女性的尊重和太阴历算法

王室:良吏行廉政法律规定了民众的义务。城墙包围着都城,都城内有雄伟的建筑,中心部分是王宫。人民爱戴、膜拜并忠于自己的国王。农业越来越发达。农民需要向王室缴纳租税。已经有审判官、刑吏和衙役存在。

法律:《广林奥义书》中记载:“法具有王士之力,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弱者也可以通过法,也就是借助王士之力来战胜强者。法被认为是真理。如果有人宣告真理,就是在宣告法。宣告法,也就是在宣告真理。两者是一样的。”该书中对于法的定义可圈可点。但说到审判方式,就变得非常野蛮。有罪与否取决于疑犯是否怕热。譬如,手握滚烫的铁块,如果没有被烫伤,就是无罪;如果被烫伤,就定为有罪。当时,杀人、盗窃、奸淫和醉酒都是十恶不赦的罪。

婆利古仙人

教学的中心:王宫通常都是教学的中心。天下圣贤聚集于此。深受世人尊敬且德才兼备的僧侣主掌祭祀的仪式,并尽全力促进教学的发展。大部分梵书就是后世的各个派系在继承了这些僧侣的衣钵后编纂而成的。王室有时会召开大会,召集天下的圣贤,共同讨论关于祭祀仪式的内容,还会就灵魂的归宿、神的本性和宇宙的存在与否等大问题进行辩论。教学的地点除了王宫,通常还有僧侣自己开办的学堂。三四个才德兼备的僧侣一起教导入门的弟子。此外,还有自成一派的师父。他们和弟子一起起居饮食。弟子在他们门下拜师学艺十二年后便可回家。还有老了后就遁世隐居森林的学僧。这些学僧周围常有弟子相伴—一些大胆新奇的思想都是在这种地方出现的。古印度民族之所以成为史无前例的热心于教学的民族,是因为他们坚信积善因就会得善果,获得真知就会成为绝对的存在,最终得到解脱。

教学:当时的教学是对四吠陀的继承和发展。除了梵书和奥义书,还有关于世界起源的传说《如是所说往世书》和《祖先的祭法》。研究吠陀的成果是产生了语汇学、注释学、音韵学、颂学、语源学和音律学,还产生了天文学、与数有关的学科、与时间有关的学科、论理学和伦理学等。还有和占卜有关的学问、和鬼神有关的学问、以及和龙、魔有关的学问、和武器有关的学问。这些学问或许在当时还没有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是作为梵书中的一个主题被人讨论。但这些学问中的大部分在下个时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通过这点来看,这些学问的传授很明显仅限于师徒间。这些学问只是因为输给了后世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才被历史遗忘。

天文:以上所有学科中,只有天文学保留有参考文献。其他学科因为没有资料保存至今,所以无从考证。天文学早在上个时代就已经萌芽。在上个时代,世人已经知道这些内容: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三十天;每五年多一个闰月;一年分为六个季节,每个季节都由一位神掌管;将月亮的各种形状神化,分为白月、新月和黑月;为月宫命名等。这个时代确定了十二宫的存在。在这个时代,天文已经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有专门从事天文研究的学者。他们数出了月宫的二十八带,并根据月亮的位置制定了祭祀的法则,还规定了一年中所有仪式的进行都要以太阳的轨迹为基准。所以大仪式都在四月和五月开始。一年由两组六个月组成,每个月三十天,每组六个月的中间设有中日。对于太阴历的知识到底是印度特有的,还是从其他国家传到印度来的这一问题,学者们看法不一。不过,太阴历的算法应该是印度特有的产物,和其他国家没有关系。而太阳历的知识肯定是在公元后由希腊人创造并传到印度的。关于该内容将在后续章节中讨论。

男子:只要是青年,不管是王士、僧侣,还是平民,都可以学习知识,他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婆罗门刹帝利都是民众的一部分。三者间关系密切,彼此可以通婚。完成学业后,他们就可以回家娶妻,并待在家中尽一家之主的本分。该本分的第一条就是选择吉日,制作圣火,早晚将牛奶倒入圣火中,祭拜圣火。他们还要尽力完成其他各种仪式,其中还有表达对旅人欢迎的仪式。

女子:女子可以拥有财产,参加祭祀仪式,出席集会,和公众交流。在教学领域政治领域乃至行政管理中,女性活跃的身影均可见。男女交往方面虽然不像现在的欧美国家那样自由,但也绝没有到保守封闭的程度。现在印度在男女交往方面保守的风气是在成为穆斯林国家后才产生的。所以,现在没有穆斯林的马哈拉施特拉地区就没有上述风气。一言以蔽之,古代印度对女性的尊重程度,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广林奥义书》中记载,耶若婆佉仙人在要去森居的时候,对自己贤良的妻子弥勒薏说,宇宙精神不仅存在于丈夫、妻子和孩子身上,还存在于财宝、僧侣、王士、诸天和万物乃至整个世界里。弥勒薏豁然开朗,领悟到了这个比世界奇珍异宝还要珍贵的真谛。由此可见,当时的女性地位很高。妻子是丈夫的益友,是丈夫的生活伴侣,是共同进行祭祀仪式的伙伴。当时的女子对自己的丈夫也是非常忠贞的,并且恪守妇道。不守贞洁的女子非常罕见。当时不存在早婚的恶习,也不禁止再婚。虽然有一夫多妻的风俗,但不存在一妻多夫的风俗。三四代内的亲属间是禁止结婚的。(www.xing528.com)

财产:当时可以作为财产的东西有金、银、宝石、车、马、牛、驴、奴、婢、家宅和田园。有时候大象等也可以作为财产。

金属:当时不仅有金和银,还有锡、铅、铁及硼砂等。人们已经掌握了这些金属的使用方法。

食物:与吠陀时代一样,有谷物和肉类。

社会生活:种姓差异产生后的社会生活与吠陀时代最大的不同在于各种姓之间存在无法逾越的阶级鸿沟。

职业:当时社会保留了祖先的优良传统,分工变得更加细致。同一个平民阶级中还没有分化出更多的种姓阶层。

与吠陀时代相比,婆罗门时代在大部分领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如上所述,与一人身兼武士和农民身份的时代相比,婆罗门时代整个社会的风气都变得更加文明开化。在家庭和社会方面,婆罗门时代对身处其中的人应尽的义务都有了更加详细的规定。这足以体现当时印度文明发展的高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