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的笔头记忆法:提升大脑记忆力的秘诀

马克思的笔头记忆法:提升大脑记忆力的秘诀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记是大脑记忆极好的补充。革命导师马克思就有用笔记复习的习惯,隔一段时间就要读一次自己的读书笔记。

马克思的笔头记忆法:提升大脑记忆力的秘诀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古今中外作家、学者、科学家的治学经验结晶。它高度概括了记忆与笔记的关系,阐明了笔记的重要性。

培根认为:“读书使人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作笔记则使知识准确。”笔记是大脑记忆极好的补充。做笔记的好处很多,归纳起来可概括为:

帮助理解 笔记是大脑思考的产物,凡作读书笔记,必须首先理解学习的材料。读者在学习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该记什么?该怎样记?总要用心选择确定,这一过程加深了读者对所读材料的理解,提高了概括能力。理解越深刻,概括越准确,笔记也就越简洁。经常做笔记,还可以培养文字表述能力和运用符号、图表的技巧。通过做笔记,头脑中隐藏的思想空白暴露了,零乱的事物整顿得条理有序了,模糊的记忆表象也变得清晰了。因此,它对于理解材料,深化记忆大有好处。

战胜遗忘 颅脑外伤患者在身体的恢复时期,医生们在出院前都有交待,遇事要勤用笔记一下,防止遗忘,给工作造成损失。笔记能巩固记忆,战胜遗忘,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1.做笔记需用脑,学习材料不仅在头脑中接受加工整理并安营扎寨,而且形成了自己的提取方式,因而能延缓以至战胜遗忘。

2.做笔记需要用手,这就在读、看、背等记忆形式上增加了手写、画图等触觉记忆与运动记忆。

3.做笔记可以帮助复习,而适时复习是形成长时记忆的有效方法。按照笔记复习,既能节约复习的时间,又可提高复习的效率。革命导师马克思就有用笔记复习的习惯,隔一段时间就要读一次自己的读书笔记。

4.笔记能保持精确的记忆。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点,记忆的痕迹容易趋于模糊淡薄,所以有些一到“求真”的时候,总有些“吃不准”,而笔记是可靠的原始材料,便于查找和核实。

资料积累 占有大量资料是搞学问的基础。马克思指出:“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储存材料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靠读者自己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做笔记。

促进成才 读者们都知道,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在学习、研究、创造之间本无明显的界线,从笔记到论文或著作,有一个循序渐进、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为一学者。”同类资料积累多了,经常相互对照,就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古今很多学者都是从这条道上走过来的。

这里我们向读者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抄写笔记。抄写笔记是收集资料的重要方法,它分为两种:一种是全抄笔记,即对一篇文章、一个章节、乃到一整本书都照录无遗;另一种是摘抄笔记,即对重要段落进行摘要抄写。做抄写笔记应该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作者等,以备日后查考。

2.卡片笔记。卡片笔记最好是活页形式,它便于分类和整理。卡片内容不限,随读者而定。卡片规格一般是128开纸或再小一些。

3.批语笔记。批语笔记就是在书页上的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

4.符号笔记。符号笔记就是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理解原文的方法。

5.概要笔记。概要笔记是对某本书、某篇文章概括要点后写出的笔记,它相当于小说的内容提要,文章的主题思想。

6.心得笔记。心得笔记是在读书、思考、交谈中仍有所得,随手录下的笔记,包括随笔、札记等,属于笔记中的高级形式。这种笔记能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但要求学习时不能走马观花,粗枝大叶,做笔记时也不能轻描淡写、勉强为之。否则,则使这篇系读,也不会有真正的收效。(www.xing528.com)

7.专题笔记。专题笔记是确定题目、内容专一的笔记。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文摘。剪报、谈话等。这种笔记要求必须注明出处、作用。页码、乃至收藏单位,以备专题研究之用。

8.日记笔记。日记笔记就是日记形式的笔记。其特点是不拘一格,可长可短,加之本身的顺序性,尤其有时间上的查考价值。

坚持不懈地练写日记有很多好处,写日记能提高观察能力,能提高对人、事、物的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也能逐步提高描述事物的表达能力,同时能积累大量素材,提高记忆力,为作文建立一个丰富的材料仓库。日记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有趣有益的剪贴日记

把自己喜爱的东西剪下来,贴在日记本上,按剪贴的内容写成日记。

可剪贴的东西很多:一幅能引起你深思的画片;一张令人关注、神往的相片;一枚新颖别致的邮票……只要你处处留心发现,不难找到这样的材料。

如果因剪贴而影响书报的完整性,不忍心将图片剪下来,那么可以有两个办法:一是在日记上画一方框,在方框内注明书报名称、期号,以框代图,看原图写日记,日后既可引起回忆,又可寻找线索;二是可以自画,按图面勾勒几笔,描绘个大概再写日记,这样可通过绘画把内容描绘得更深刻,表达得更清楚,如有条件,还可将图缩小复印下来,贴在日记本上。

二、训练能力的观察日记

观察,要求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多留意。观察,不仅用眼看,还要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用舌尝、用脑想。对鸟儿的啼叫,雷声的轰鸣,能听出韵味来;对羽毛的柔滑,石头的冷静,能摸出感觉来。这样长期训练,对事物的洞察力就会不断提高。

三、留下足迹的活动日记

学校有组织参观访问的,班级有联欢竞赛的,家庭有助孤帮困献爱心的,假日有走亲访友的,活动过程怎样,活动中有哪些感受,择其一二,写来便成,还是成长过程中的足印呢。

四、储存信息的摘录日记

读书看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一定有许多新的信息。战火下的流浪儿,勇斗歹徒的英雄,世界各地的奇闻趣事,精彩文章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不拘形式,亦作日记。

9.听讲笔记。听讲笔记是听报告、听讲课时做的笔记,因其要求记录速度,所以有人总结出“三记三不记”的原则,即:重点问题、疑难之点、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记的时候应抓住提纲要点,带有事例的更好。

10.观察笔记。观察笔记就是记录对生活观察的笔记。微观察笔记要注意细节,要抓住特征,特别是对带有专题考察性质的观察,一定要注意前后比较,顺序的变化,保证其环环相扣,互不脱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