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管业务及穿透式监管的内涵解析

资管业务及穿透式监管的内涵解析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资管业务及穿透式监管的内涵1.资管业务的内涵资产管理简称“资管”,意思是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单位在获得资管资格的基础上,以资产管理人的身份通过募集特定客户的资金或者接受财产委托对委托资金或者财产所开展的投资运营和管理行为。

资管业务及穿透式监管的内涵解析

(一)基本背景

2012年5月以来,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对资产管理行业开展监管改革和业务创新的松弛政策,在政策推动下,资管业务的准入门槛投资品种和范围均实现了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贯通,新的大资管时代随之到来。在大资管时代,更多的资管业务盛行,如资产池业务、资管产品多层嵌套业务、通道业务、刚性兑付等。与此同时,这种突破不同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界限的资管行业对我国传统的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构成了重大冲击,资管行业的监管套利成为一种资管业务的新常态。在资管行业,针对资管业务的监管迎来新的变革,一方面金融业务监管从以机构监管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市场监管为主,另一方面资管行业由传统的“牌照监管”的形式监管逐渐适应为资管业务的“功能监管”,其中穿透式监管正好可以实现资管行业监管的这种变化和发展。2018年4月27日,中国四大金融管理机构联合进行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的发布,至此中国开始了统一概念界定、类别划分以及业务监管的“大资管”监管架构建设

(二)资管业务及穿透式监管的内涵

1.资管业务的内涵(www.xing528.com)

资产管理简称“资管”,意思是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单位在获得资管资格的基础上,以资产管理人的身份通过募集特定客户的资金或者接受财产委托对委托资金或者财产所开展的投资运营和管理行为。按照《资管新规》第二条的界定,所谓“资产管理业务”,就是专业资产管理机构(诸如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企业在委托人(投资者)委托下开展对受托财产的投资管理服务。在这种信托关系中,委托人委托受托人(资产管理人)开展资金投资管理,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市场型间接融资行为。

2.穿透式监管的内涵

“穿透式监管”包括“穿透”和“监管”两个核心概念。“监管”的概念在证券法上是很明确的,指的是证券监管部门开展的一系列行政监督和管理。“穿透”的概念则相对比较模糊。从境外证券法立法上看,“穿透”可以理解为一种能够对事物本质进行发现的技术手段,也可以理解为对穿透内容进行规定的一系列具体法律规范。通常情况下,穿透式监管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当存在由监管失效引起的多层嵌套的现象时,通过穿透能够对是否是“合格投资者”进行识别;二是通过穿透能够参照主要监管指标(如监管比例、风险计提、投资领域等)对资管产品末端投资标的资产的合格性与否进行识别。也就是说,穿透式监管一方面通过向上穿透对投资者的合格性进行核查,一方面则通过向下穿透对投资标的(底层资产)的合格性进行核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