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常解析几何教学中的数学活动和建模专题课

日常解析几何教学中的数学活动和建模专题课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学活动课,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开设数学专题活动课,组织实验、兴趣、创新为一体的活动小组,采取试验、制作、讲座、游戏、竞猜、阅读、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竞赛等形式进行活动,做到有活动计划,有实施教案。建模专题课,培养学生应用教学的意识。

日常解析几何教学中的数学活动和建模专题课

数学活动课,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是高中阶段打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时刻在发生变化的社会处处充满创新,要富国强民,富于创造力是一个关键因素。学习只能达到创新才能超越。当代的数学科学丰富多彩,它研究的领域非常广阔,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可综合运用课堂知识,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品质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开设数学专题活动课,组织实验、兴趣、创新为一体的活动小组,采取试验、制作、讲座、游戏、竞猜、阅读、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竞赛等形式进行活动,做到有活动计划,有实施教案。为提高活动课的教学效果,笔者把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形形色色的数学问题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时常出现的一些科学性问题,通过探本求源、数量化和图示化的方法,抽象出有趣的数学模型,编写成系列趣味性题目,作为活动课的教材,通过分析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灵感。每次活动都有一个新的课题,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相结合的特色。活动课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广开思路,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数学,体会数学思想,学会运用数学的方法。总之,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只要遵循知识性与活动性相结合、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独立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密切联系并推进课堂教学,就能强化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模专题课,培养学生应用教学的意识。数学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要解决数学应用问题,需要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再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回答实际问题。要建立一个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就要求剔除与求解问题无关的因素,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这就需要训练,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反复进行这种应用数学的“模拟训练”,就需要适当地走出课堂,到实践中去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开展数学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实习、考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形式,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在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的教学中,笔者根据地理条件,组织学生搞实物测量,测算学校教学楼的高度,在学校附近横穿而过的大运河及京福高速公路的宽度。实习由学生自己操作,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从测量设计到测量计算、填写报告,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在实践中理解、记忆和应用三角知识。又如,在线性规划教学中,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大明铜厂、饲料厂参观考察,采访工人、干部,到生产车间观察工人实践操作,和工人一起研究线性规划在工厂里的应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能动作用,根据考察及测算,对不同实习内容抽象出的数学问题写出报告。(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