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班级管理在一日活动中的优化探讨

幼儿园班级管理在一日活动中的优化探讨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级是实施幼儿园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幼儿园班级管理中一般分为主班教师、配班教师和保育员,主班教师负责全班幼儿的教育管理、生活管理和其他管理事物的统筹安排和向园领导汇报本班的工作情况。主配班教师相互配合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所有事务,并协同保育员做好幼儿卫生保健工作。(三) 大班5~6岁的大班幼儿,能够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保持良好的习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规则意识形成,责任感增强。

幼儿园班级管理在一日活动中的优化探讨

班级是实施幼儿园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幼儿园班级管理是指班级教师通过计划、组织、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便达到预定的目的。[2]

幼儿园班级管理首要工作是制定详细的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保教计划。保教工作计划应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在深入了解本班幼儿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每日保教工作计划,将教育目标具体化到幼儿身上。保教计划制定者包括园长或业务副园长、保教主任、年级组长、主配班教师和保育员

表5-1 幼儿园保教计划

幼儿园一般按年龄分班,小班幼儿3~4岁,中班幼儿4~5岁,大班幼儿5~6(7)岁,《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小班幼儿25人,中班幼儿30人,大班幼儿35人。幼儿园班级管理中一般分为主班教师、配班教师和保育员,主班教师负责全班幼儿的教育管理、生活管理和其他管理事物的统筹安排和向园领导汇报本班的工作情况。主配班教师相互配合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所有事务,并协同保育员做好幼儿卫生保健工作。

(一) 小班

3~4岁的小班幼儿能够了解一日活动的内容和环节,初步掌握盥洗的正确方法,愿意独立进餐,学会穿脱衣服,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情绪安定,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克服入园焦虑,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喜欢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喜欢参加集体教学活动和户外活动。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3~4岁的幼儿开始具有初步的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能作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喜欢与人交往,特别是开始喜欢与同伴交往,对父母及家庭外主要接触者都能形成亲近的情感[3]

小班管理要点:

1. 入园前需召开家长会,加强家园合作,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开展亲子活动,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环境。

2. 安定幼儿情绪,让幼儿从心理上有安全感,帮助幼儿从亲子依恋迁移到对教师依恋。

3.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穿脱、整理衣物,能够独立进餐,在教师和保育员的引导和帮助下如厕。

4. 能够保持玩具和图书的整洁,初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学练结合5-1

引导幼儿不乱扔玩具[4]

在一次小班桌面游戏活动时,“哗”的一声,蓉蓉把整筐雪花片都撒到地板上了,紧接着,对面的明明模仿着,也把一筐雪花片撒在了地板上。其他小朋友纷纷跑去告诉张老师:“蓉蓉他们做坏事了!”张老师没有生气,温和地说:“乱撒雪花片真的这么好玩吗?”孩子们不出声。“那你们还想再撒一下吗?”看着张老师平静温和的神情,蓉蓉说:“我还想。”于是张老师点点头说:“那你们再撒吧!”一下子教室里像开了锅,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几分钟后,张老师镇定地说:“我们现在该捡雪花片了,我陪你们一起捡。”于是捡雪花片的工作开始了,蹲着、趴着、跪着,还要钻到桌子下面捡,末了,有孩子情不自禁地说:“终于捡完了,好累哦!”张老师趁机问道:“下次你们还扔玩具吗?”孩子们都说:“不扔了,扔玩具好玩,但是捡玩具好累。”

思考:

1. 案例中教师如何处理了幼儿不当的行为?

2. 请谈谈案例中老师的做法给您的启示。

(二) 中班

4~5岁的中班幼儿,能够熟练的掌握一日活动各环节要点,自己穿脱、整理衣服,整理玩具,进一步发展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能够很好的融入集体中,在集体中情绪愉快,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中班管理要点:

1. 与幼儿共同建立班级规则。

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能够在需要的时候主动饮水、如厕、盥洗。(www.xing528.com)

3.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收拾整理玩具,喜欢和小朋友交往、合作、分享。

4. 发展高层次的家园合作,让家长真正参与到课程的具体进程中来,让家长成为活动主题共同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将家庭环境纳入幼儿园环境设计

学练结合5-2

与幼儿共同制定起床规则[5]

老师发现中班的儿童在起床的环节中有些乱,儿童大声说话、不穿衣服就在寝室内随意走动等。在一次起床后,老师用一点儿时间与儿童讨论“起床时该制定哪些必要的规则? 为什么需要这些规则? 如果没有这些规则会出现什么情况?”等问题,在讨论中很多儿童都发了言,有的说“大声说话会影响迟睡的小朋友不能多睡一会儿”,有的说“只顾说话忘了穿衣服会生病”。经讨论,儿童与老师一起制定出了起床时的规则——“起床时不可以大声说话、在寝室内不随意跑动、穿衣服动作要快”等。

思考:

1. 讨论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参与日常生活的管理。

2. 请谈谈幼儿在日常生活管理中的角色。

(三) 大班

5~6(7)岁的大班幼儿,能够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保持良好的习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规则意识形成,责任感增强。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6]幼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自我评价,并为进入小学生活和学习做准备。

大班管理要点:

1. 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培养幼儿读书、写字、握笔正确姿势。

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有规律。

3. 培养幼儿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能力,鼓励幼儿自我评价。

4. 注意安全方面的教育,幼儿学习日常生活中安全常识交通安全规则等。

学练结合5-3

我当一天小学生[7]

参观那天,幼儿背着书包,一早便和小学生一样来到学校,实实在在地当一天小学生。每次参观时,幼儿都带着不同的任务。第一次的任务是观察、体验小学生一天的生活、学习,如小学生早上什么时候到校,走进校门时是怎样的,怎么升旗、做操,怎样上课,课前准备怎么做,上课纪律是怎么样的,中午怎么吃饭,怎样喝水,什么时候上厕所,有什么课外活动等等。回园后幼儿进行交流,梳理对小学的认识。第二次参观时,教师安排幼儿直接参与上课、做操、课间休息、吃饭等活动。通过体验小学生一日的学习和生活,幼儿真实地感受到了小学生活的丰富内容和基本规则。知道上课不能迟到、早退,回答问题要先举手,不能吃零食,不能随便走动,课间十分钟要把下节课的学习用品准备好。还要利用课间时间上厕所、喝水和休息。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体会到了培养自制力的重要性,有利于他们做好入小学的心理准备。

思考:

1. 请谈谈您对上述案例的认识。

2. 关于幼小衔接,您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