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许桂林的学术贡献及《春秋穀梁传时月日书法释例》

许桂林的学术贡献及《春秋穀梁传时月日书法释例》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儒学案》卷一一○《渊如学案·渊如交游·许先生桂林》:许桂林,字同叔,号月南,又号月岚,海州人。《清史稿·儒林三》:许桂林,字同叔,海州人。桂林于诸经皆有发明,尤笃信穀梁之学,著《春秋穀梁传时日月书法释例》四卷。许桂林《春秋穀梁传时月日书法释例·总论》:《穀梁传》与《公羊传》皆谓,《春秋》书法,以时月日为例,而《穀梁》尤备,先儒多讥为迂妄。桂林谨述时月日例,惟取传中所有条而列之,有疏证而无枝蔓。

许桂林的学术贡献及《春秋穀梁传时月日书法释例》

《清儒学案》卷一一○《渊如学案·渊如交游·许先生桂林》:许桂林,字同叔,号月南,又号月岚,海州人。嘉庆丙子举入。少孤,孝于母及生母,无闲言。家贫,不以厚币易远游,日以诂经为事。道光元年卒,年四十三。先生于诸经,皆有发明,尤笃信《穀梁》之学,著《春秋穀梁传时月日书法释例》。其书有引《公羊》互证者,有驳《公羊》而专主者。孙观察渊如尝以“条理精密,论辩明允”许之。又著《易确》二十卷,大旨以《乾》为主,谓全《易》皆《乾》所生,博观约取,于《易》义实有发明。别有《毛诗后笺》八卷、《春秋三传地名考证》六卷、《汉世别本礼记长义》四卷、《大学中庸讲义》二卷、《四书因论》二卷。尝以其余力治六书、九数,著《许氏说音》十二卷以配《说文》,又著《说文后解》十卷。又以岐伯言,地大气举之,气外无壳,其气将散;气外有壳,此壳何依?思得一说,以补所未及。盖天实一气,而其根在北,北极是也。北极不当为天枢,而当为气母。因采集《宣夜》遗文,以西法通之,著《宣西通》三卷。又以算家以简为贵,乃取《钦定数理精蕴》,撮其切于日用者,著《算牖》四卷。又有《味无味斋文集》八卷、《外集》四卷、《诗集》二十六卷、《外集》八卷、《骈体文》四卷、《壹籁斋词》一卷。生平所著书四十余种,凡百数十卷。(参缪荃孙《儒学传稿》)

清史稿·儒林三》:许桂林,字同叔,海州人。嘉庆二十一年举人。少孤,孝于母及生母,无间言。家贫,不以厚币易远游,日以诂经为事。道光元年,丁内艰,以毁卒,年四十三。桂林于诸经皆有发明,尤笃信穀梁之学,著《春秋穀梁传时日月书法释例》四卷。其书有引《公羊》而互证者,有驳《公羊》而专主者。阳湖孙星衍尝以条理精密、论辨明允许之。又著《易确》二十卷,大旨以《乾》为主,谓全《易》皆《乾》所生,博观约取,于《易》义实有发明。别有《毛诗后笺》八卷、《春秋三传地名考证》六卷、《汉世别本礼记长义》四卷、《大学中庸讲义》二卷、《四书因论》二卷。尝以其余力治六书、九数,著《许氏说音》十二卷,以配“说文”。又著《说文后解》十卷。又以岐伯言“地,大气举之”。气外无壳,其气将散;气外有壳,此壳何依?思得一说以补所未及。盖天实一气,而其根在北,北极是也。北极不当为天枢,而当为气母。因采集宣夜遗文,以西法通之,著《宣西通》三卷。又以算家以简为贵,乃取《钦定数理精蕴》,撮其切于日用者,著《算牖》四卷。生平所著书四十余种,凡百数十卷。甘泉罗士琳从之游,后以西算名世。

阮元《畴人传》卷五十一:许先生讳桂林,字同叔,号月南,又号月岚,海州人。由拔贡生中式嘉庆二十一年举人,旋丁内艰,以哀毁终,卒之时实无疾病,自知其死,集家中人至前,嘱以后事,嘱毕,瞑目而逝,年四十有三。生平好学深思,至性醇粹,躬行践履,博综群书,体素弱,不耐劳,劳则易病,然又不能无所用心,若静摄一二日,辄又病,惟读书始精神焕发,故日以诂经为事,乐此不疲。人以疑义就质,有问必答,蔼然示人以可亲,谈他事,未数语,便觉气馁,独讲学终日不倦。以余力兼治六书、九数。尝谓:“岐伯言:‘地大气举之,气外无壳,其气将散,气外有壳,此壳何依?’ 思得一说,以补所未及。盖天实一气,而其根在北,北极是也。北极不当为天枢,而当为气母。万物之祖皆在北,故十一月为群生之始。天时既然矣,天象独不当以北极为一气之元乎?元气发于北极,浩浩荡荡,久而不息,经星七政,皆运于元气之中,经星以上,远之又远,无论气之至与不至,固可不必有壳以函气也。以北极为气母,其气应向左而运。古称天道尚左,天根在北,自南望之,以西为左。近气母者左行疾,故恒星东行之差迟。远气母者,左行渐缓,故月东行之差最疾。日月之出,自北升而入,亦向北向其母也。”又谓“气有有形,有无形,有形者云,无形者风,承地而运。七曜者,无形之刚风也。有形之气无力,无形之气有力。风者,大气之余,时被地上。北极为气母,气起于北,至西下转于西南,此日入于西,所以向北。而地上之风,诚如圣祖《几暇格物编》言,风无正方,而常起于西南也”。因采集宣夜遗文,以西法通之,著《宣西通》三卷。又恭读《钦定数理精蕴》,撮其简要切于日用者,著《算牖》四卷,盖取启牖以示初学之意。其自序云:“算家以简为贵,取其济用,兼亦省心。所述《算牖》,亦此志也。而其大端有二:一曰筹算,二曰四率比例。筹算省乘为加,省除为减,乘则不必遍乘,归则无须撞归。四率比例,往往多算者能以少算算之,累算者能以一算算之,且三率既定,即法实已分断,不致法实颠倒之误。四率本古法,而习乘除者多不之知,故特表之。即用珠算者习焉,其为益于乘除不少也。筹算又最易晓。梅宣城云:朝得暮能,学之甚易,而用之甚简,谓非捷径乎?算书人或不乐观,观者又或未即见其纲要,因于篇首著此二端,俾有志明算之士留意览焉。”别有《易确》二十卷行世。其未刊者:《毛诗后笺》八卷、《春秋三传地名考证》六卷、《穀梁传时月日释例》六卷、《汉世别本礼记长义》四卷、《大学中庸讲义》二卷、《四书因论》二卷、《许氏说音》十二卷、《说文后解》十卷、《太元后知》六卷、《参同契金堤大义》二卷、《步纬简明法》一卷、《立天元一导窾》四卷、《擢对》八卷、《半古丛钞》八卷、《味无味斋文集》八卷、《外集》四卷、《诗集》二十六卷、《外集》八卷、骈体文四卷、《壹籁词》二卷。……论曰:许先生精于格致之理,言不妄发,行端表正,读书之外,无他好,与人接,终日默默,不善作酬酢语,洵为古之通儒。殁后,州人三请崇祀乡贤,非虚也。天性孝友,曾撰《北堂永慕记》,门弟子附刊于《易确》后。又以家贫身病,笃学多愁,致乏子嗣,以兄之次子征容为子。征容好学,有父风,将见家学渊源,引而弗替。

许桂林《春秋穀梁传时月日书法释例·总论》:《穀梁传》与《公羊传》皆谓,《春秋》书法,以时月日为例,而《穀梁》尤备,先儒多讥为迂妄。桂林通案经传,而疑其说之不可废也。……桂林谨述时月日例,惟取传中所有条而列之,有疏证而无枝蔓。其《范注》中所论之例,别为《传外余例》附后,不敢以溷也。窃尝读“三传”,而疑《公羊》、《穀梁》二传为一人所述。其书彼详此略,异同互存,似属有意。……其两传义异者,则《穀梁》之义多正,《公羊》之论多偏。盖以《穀梁》为正传,《公羊》为外传,如《左氏》之与《国语》耳。……窃谓左氏左袒晋三家、齐田氏,必六国时逊词避祸,昔人疑为六国时人,良是。盖其人负绝世文才,就《公》、《穀》二传,左右采获,因而曼衍成一家书。…… 《左氏》似因《穀梁》、《公羊》而成,《穀梁》似以《公羊》为外传。说《春秋》者,其惟《穀梁》为优欤?汉郑君硕学大儒,作《六艺论》,独称《穀梁》善于经,其必有所见矣。夫善于经者,时月日书法亦其一也,而可讥为迂妄乎哉!

刘毓崧《通义堂文集》卷四《春秋穀梁传时月日书法释例跋》(代):右《春秋穀梁传时月日书法释例》四卷,先师许月南先生所著也。第一卷为《总论》,第二卷为《提纲》,第三卷为《述传》,第四卷为《传外余例》。《总论》一卷,先述穀梁之有功于经者三端,次辨赵匡、刘敞、程愿学、汪克宽、顾栋高诸说之误,终论左氏、公羊之异同,盖即以此篇为自序也。《提纲》一卷,举其大端。《述传》一卷,析其子目所分之门类,大率相同。正月例第一,夏四月、秋七月、冬十月例第二,闰月例第三,朔晦例第四,即位例第五,公如例第六,朝例第七,盟例第八,郊例第九,烝尝例第十,《提纲》以郊与烝尝合为一,《述传》分为二,嘉礼例第十一,《提纲》以觌附于朝后,《述传》因《春秋》所书之觌乃大夫宗妇,见夫人,故另列于此,以备嘉礼一门,大阅例第十二,侵例第十三,附公羊伐例,战例第十四,败例第十五,溃例第十六,入例第十七,此灭入之入,取例第十八,灭例第十九,入例第二十,此出入之入,归例第二十一,奔例第二十二,卒葬例第二十三,《提纲》分卒葬为二,《述传》合为一,弑例第二十四,杀例第二十五,附用例,日食例第二十六,旱雩例第二十七,附雨不雨例,灾异例第二十八,《提纲》有地震山崩虫灾等门,《述传》皆括于灾异之内,传疑例第二十九,若夫书时月日正例及不用正例,列于《提纲》之始,书昔例及夜中日中日下稷例列于《提纲》之末,而《述传》内不列之者,以其为全书之通例,不专属于一门,故有纲而无目也。《传外余例》一卷,则以传无明文,而仅见于范注者附之于后。夫人如例第一,外相朝例第二,聘例第三,会例第四,平例第王遇例第六,夫人飨例第七,王使例第八,归例第九,此归地之例,与《提纲》《述传》人归之例不同,宗庙例第十,祭祀例第十一,逆女例第十二,送女例第十三,狩例第十四,城例第十五,伐例第十六,围例第十七,克例第十八,救例第十九,迁例第二十,诸侯奔例第二十一,诸侯归例第二十二,执例第二十三,立例第二十四,公薨例第二十五,夫人薨例第二十六,周大夫卒例第二十七,内女卒例第二十八,赗例第二十九,有年例第三十,大水例第三十一,内灾例第三十二,外灾例第三十三。凡注称传例为传所本有者则不复更录焉。此书本无目录,故因校刊既竣,敬识数语于后,俾阅者易于检寻。至于作书之大指,则诸家之序已详言之,无庸复赞一词矣。(www.xing528.com)

唐仲冕《陶山文录》卷五《春秋穀梁传时月日释例序》:太史公云:“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时月日。”[1]盖春秋者,杜预所谓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此鲁史之法,若《晋乘》、《楚梼杌》则不主斯义矣。《春秋》托始乎隐,意者东迁后四十余年,诸侯无大变更,各自为政,其盟会赴告皆有时月日可稽,可以著吾史法,故特载夏五、郭公之阙文以明,或月或不月,或日或不日,皆笔削,而非阙文也。审是,则穀梁氏之传为清而不短矣。夫事实在国史,而褒贬在单辞。舍国史而读《春秋》,指某事曰:“此圣人之褒也。”指某事曰:“此圣人之贬也。”必有凭空结撰,而不能衷诸一是者矣。或谓以名与地见书法。夫姓字系乎爵位,地名分乎畛域。且人名削,不知谁某;地名削,不知何国,安能成文?然则有所刺讥褒讳抑损之文,舍时月日何以而或者疑之。孔子未修《春秋》,岂先设此条例,则甚矣其固也。夫圣人之作《易》也,非先有承乘比应;古人之作《诗》也,亦非先有赋比兴。而其义类率不出乎此,盖研经者参互考订,以探作者之用心而求其合,遂如陈伍之不可紊,法律之不可改也。其离与合,在信之笃与不笃耳。许生月南,笃信穀梁氏之学,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岂惟功于《穀梁》,其于《春秋》亦庶几鼓芳风以扇游尘者欤?至谓《公羊》为《穀梁外传》,《左氏》因《公》、《穀》曼衍,近于武断。然汉儒治经,弊在党同伐异,而经学立;后人治经,弊在随声是非,而经学废。月南殆犹有专门之风,特标举为成学治古文者劝焉。

清陶澍《陶文毅公全集》卷三十六《许氏易确序》:《易》之为书,广大悉备,其微言奥旨未易窥也。而孔子于《乾》独曰“确然示人《易》矣”,亦似《易》之义可于《乾》见之,即可于《乾》该之,乃后世之论《易》者何其纷纭诞漫而不可纪也。田何以下如孟喜之卦气,京房之纳甲,以及东汉诸儒所述爻辰、消息、升降、旁通,率汩于小数。递降至宋之陈、邵,始创为先天图,横斜曲直,排比整齐,几类道家之符箓,而《易》之道愈杂而愈棼。夫大《易》首《乾》,《乾》之初一画耳。一者何?元也。亨者,元之通。利者,元之普。贞者,元之终。是故元为善长,而统天。一与一为二而成《坤》,《坤》亦《乾》也,《坤》之元亦《乾》之元也。故乾元曰“统天”,坤元曰“承天”。然而圣人于此有忧焉,忧夫一分为二,阳之数奇,阴之数耦。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天不能有阳而无阴,世不能有君子而无小人。阴阳齐等,君子、小人势均,则将迭为消长。其究阳与君子之数且不能以相敌,故作《易》而归其用。于《乾》曰“乾元用九而天下治”,而其用九则曰“见群龙无首吉”,盖有首则有尾,有首尾则有间,有间则有治有乱,而《乾》之体将有时而毁。无首者,终始循环,阴复生阳,治以继治,人之见之,但见为群龙而已,而固莫得其断续之迹也,于是焉出乎《震》,以至成言乎《艮》,皆《乾》之为,而群阴包于其内,斯之谓以阳治阴,而阴受治于阳,以君子治小人,而小人受治于君子,天下之治以此。是故《易》之为书,自天道以之人事,无非《乾》也。天以是成其于穆不已,圣人以是成其至诚无息。伏羲之画,文王之彖,周公之爻,孔子之赞,岂有异旨哉?余尝取《乾》之一卦,反复寻绎,而圣人作《易》之意宛若可见。今观许君《易确》,何先得我心也?君通算术,以《易》出于九宫。予则谓《易》始乾元,元即一,画一积为三,而乾以成,三其三为九,九宫亦出乾元,与君小异。至若谓《易》止帝出乎震一图,河洛非二,则悬之日月而不刊矣。君名桂林,号月南,海州人,嘉庆丙子举于乡,生平著述甚富。余来抚吴时,君已前卒,不及见,而君之兄、前山东平阴令乔林亦以经学闻于时。近日说经之士,如君兄弟之实有所得者盖鲜,门人将尽刊君之遗书。又请祀君于乡,则其生平进德修业,以孜孜自强不息者亦可想云。

【注释】

[1](汉)司马迁:《史记·三代世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