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斯拉夫王国:经济的变革与依赖

南斯拉夫王国:经济的变革与依赖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斯拉夫王国的建立,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个新国家的经济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有了迅速的发展。这种被外国资本垄断的经济使得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南斯拉夫王国成了在巴尔干仅次于希腊的最大负债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更加依附于资本主义大国。这种相对减少的过程是十分缓慢的,它没有改变南斯拉夫王国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

南斯拉夫王国:经济的变革与依赖

南斯拉夫王国的建立,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个新国家的经济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有了迅速的发展。据南斯拉夫经济学家马尔塞尼奇在《南斯拉夫经济制度》一书中指出,如果以1909—1912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数为基数100,那1920—192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数为104,有了缓慢增长;到1929年时攀升到141;受到1929年起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影响,至193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数只有145;但到1939年已经恢复到168。通过这些数据,不难看到南斯拉夫王国的平均经济增长好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其他东欧国家。

但是,总的来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南斯拉夫王国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从时间上看,它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比中欧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要晚。20世纪初,南斯拉夫王国仍然是一个封建残余与资本主义成分的混合体。

南斯拉夫王国当时的工业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很差,工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很小。南斯拉夫王国跟“一战”前任何一个巴尔干国家一样,工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足30%。

南斯拉夫王国工业发展的第一个特点是受外国资本的严密控制。王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人力资源,具备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当时它的领土面积在巴尔干居首位(在欧洲居第12位,人口居欧洲第10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它在有色金属铝矾土、铅、铬、锑、汞、铜、锌等的开采方面,均占欧洲的第2位(世界的前8位)。因此,欧洲除苏联外,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像南斯拉夫这样多的战略资源。

20世纪30年代的贝尔格莱德市容

遗憾的是,当政的国王和资产阶级集团既没有制定适合本国情况的经济政策,又不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落后的农业国变成较发达的工业农业国,于是就只好向西方敞开大门,任凭外国资本家投资掠夺了。法国、英国和比利时的资本家成为主要的投资者。从1925年起,外国资本源源不断地渗入了王国经济领域的各个部门,掌握了它的经济命脉。尤其是王国的采矿业,65%由外国企业所控制。

这时的南斯拉夫王国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原料基地和市场。据统计,外国资本在王国的电力生产中占60.3%,在褐煤和糖的生产中分别占55.5%和76.1%,在南斯拉夫的商船队中占70%,在棉纱的生产中占98.2%,而在铜、铅和铝矾土的生产中占100%。

结果,这个巴尔干半岛上的第一大国连生产火柴的专利也控制在外国人手里,造成严重的贸易逆差。这可以从下面的一个典型例子中得到证明:当时王国需要出口5万千克的铁矿石或者3000千克玉米才能换回一台打字机。这种被外国资本垄断的经济使得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南斯拉夫王国成了在巴尔干仅次于希腊的最大负债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更加依附于资本主义大国。

不可否认,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期和后期,即资本主义稳定发展时期,南斯拉夫王国利用外资修建了铁路,开办了一些新的工业企业,并开始出现了重工业,为后来民族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不能不看到,这种投资和工业布局的80%以上集中在原奥匈帝国统治的地区,如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伏伊伏丁那等地,而在原奥斯曼土耳其统治的地区,像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科索沃和马其顿等地,投资极少,没有形成工业中心。这些地区的工业加在一起也不到15%,而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所以,工业布局不平衡构成了南斯拉夫王国工业发展的第二个特点。

20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直接影响到王国的经济发展和进出口贸易。其中,王国的粮食和食品加工业所受的打击最大。1933年年底和1934年年初,王国出口的小麦、玉米和大麦的价格比1926年的价格降低了一半。世界经济危机的头两年,南斯拉夫王国的工业产量下降了约40%。

在南斯拉夫王国处于经济危机顶峰的1932年,它的进出口贸易与1929年相比也减少了一半多,这从下表可以看得出来:(www.xing528.com)

1929—1934年王国进出口贸易 单位:百万第纳尔

资料来源:[苏联]苏联科学院斯拉夫学研究所主编,《南斯拉夫史》(История Югославия),第2卷,莫斯科,苏联科学院1964年版,第123页。

1936—1939年,南斯拉夫王国的经济出现稳定发展的势头,特别是冶金金属加工机械制造化学工业迅速发展。国家对工业企业的投资达到70%,其余为外国投资和私人资本。1939年大型托拉斯企业已经有79个。这一成绩引起其他巴尔干国家羡慕。

南斯拉夫王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农业人口一直在总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从1921—1939年的18年间,全国总人口从1250多万增加到1620多万,这在当时的欧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国家。其中,在1921 年,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4/5,而经过18年之后的1939年仍占3/4。这种相对减少的过程是十分缓慢的,它没有改变南斯拉夫王国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与此同时,这个时期农业人口的绝对数却增加了222万人。

据统计,1937年王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6.3%。同年,美国为21%、荷兰为20%、法国为29%、丹麦为30%、捷克斯洛伐克为33%。[9]

南斯拉夫王国不仅是一个农业国,而且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农业国。这首先反映在它的农业技术装备上。1939年通常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高点,但南斯拉夫王国仍未摆脱工农业的落后状况。这一年,全国只拥有拖拉机2500台,脱粒机1.8万台,每公顷使用化肥50千克。而早在1933年,当南斯拉夫王国每公顷耕地施用化肥1.1千克的时候,荷兰为301千克、捷克为15.6千克、匈牙利为2.4千克。可以说,那时的南斯拉夫王国贫苦农民很少或从未使用过化肥。拖拉机大都集中在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平原,多瑙河和萨瓦河以南仍主要使用木制犁。

与此同时,畜牧业也很落后。拿当时南斯拉夫王国情况相对较好的养羊业来说,如果与巴尔干邻国比较,也是糟糕的。以1939年每1000名居民拥有的羊数量为例:南斯拉夫王国为620头、保加利亚为1756头、希腊为1026头、罗马尼亚为774头。

在国民收入方面,南斯拉夫王国也远远落后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1938年,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只有60美元,同年,美国达到521美元、德国达到337美元、法国达到236美元、挪威达到255美元。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均国民收入低于100美元就属于不发达国家,南斯拉夫王国自然在此之列。

我们还可以举一个说明南斯拉夫王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例子。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世界上的科学技术有了迅速发展,无线电技术已进入千家万户。但就所使用的收音机数量来看,南斯拉夫王国却处于欧洲的末位。在1938年收音机已经进入欧洲千万家的情况下,丹麦和英国,每3—4个人就拥有1台 收音机,而南斯拉夫王国每65人才有1台。

南斯拉夫王国政府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不仅加深了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且还使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