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喻洪文:从昏迷到成就,捍卫文明新风

喻洪文:从昏迷到成就,捍卫文明新风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脑中风后,彻底陷入了昏迷。他们到达救援现场后,通过紧急救援5名遇险人员全部获救。这次救援,坚定了喻洪文让更多人掌握应急救援技能的决心。2017年3月,喻洪文到北京参加国家体验教育师培训并考取证书,5月份到成都参加潜水员培训并考取证书。除了救人,喻洪文特别喜爱野生动物,在户外活动时经常为野生动物投食。为了方便观察和防止被盗,喻洪文为它们安装了监控摄像头,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记录下观测到的数据。

喻洪文:从昏迷到成就,捍卫文明新风

【祝素容用孝爱撑起一片天】 祝素容是五通桥区牛华镇二码头社区人,63岁,身患肺癌、淋巴癌多年。在与病魔斗争的同时,祝素容还肩负起照顾瘫痪在床10余年的母亲和从小患脑萎缩的三姐的重担。她用爱心与坚韧、勤劳与善良撑起了整个家庭,诠释着女儿、妹妹的角色,使家庭充满了爱与温暖。

三姐祝玉芳从小患脑萎缩,无法走路,一直未曾婚嫁,也没有子女。祝素容不放心三姐独自生活,便一直将她带在身边,方便照顾,“三姐小的时候照看了我,现在我照看她是应该的。”

祝素容为母亲按摩          (五通桥区委宣传部提供)

祝素容的母亲陈淑华,已经88岁高龄,自从2008年患上脑出血,便长期卧病在床。2014年脑中风后,彻底陷入了昏迷。母亲住院期间,祝素容每天都陪在母亲身边,吃喝拉撒睡悉心照料。出院后,她更是毫不懈怠,喂药喂饭、擦身按摩、接屎接尿,每件事都亲力亲为。十几年来,祝素容将母亲照顾得非常好,老人面色红润、被褥干净整洁。

长期的劳累,让祝素容也倒下了。2011年和2016年,祝素容先后查出患上肺癌和淋巴癌。在丈夫的支撑和陪伴下,祝素容熬过艰难的化疗,病情得到了缓解。

祝素容没有正式工作,摆过小摊,踩过人力三轮车。丈夫就是和她一起踩人力三轮车的“车友”,两人于2006年相识相伴组成家庭。婚后,夫妻俩相携相助,辛勤劳作,生活也开始有了起色。谁知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这个家庭猝不及防。丈夫始终不离不弃,跟她一起担起照顾病人、支撑家庭的重任,没有一句怨言。

上行下效,祝素容无怨无悔照顾母亲的言行也感染、影响了她的女儿。在她患癌后,女儿主动承担起她每年高达十几万元的医药费,并且为母亲购买了一套住房,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父母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父母,尊老爱幼的良好家风在这个家庭一代代传承下来。

祝素容常说:“人活一辈子,必须要坚强,该是我的责任,就要把它做好。”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华丽的辞藻,祝素容的话语里,只有初心不改的坚守。(据《乐山日报》5月6日颜兵、宋宇凡报道)

【宋连群:十年坚守 以爱相待】 替子女尽孝,为老人解忧,24小时在线,随时候命。45岁的乐山市社会福利院特护区护理员宋连群,在护理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在工作中,她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在脚踏实地的辛勤劳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宋连群(左)在照顾老年人       (乐山日报社张波 摄)

不管是“三无”老人、代养老人,还是智障残疾人,宋连群都用心关爱,亲情付出,为他们排忧解难,赢得照顾对象及其家人的信赖和感谢。“我们每天重复干的都是小事,只要看见每一位老人每天都干干净净、心情愉快,重症老人也能够有尊严活着,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宋连群说,做养老护理这项工作,一定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学会换位思考,对老人要像对自己的父母,对残障孩子要像对自己的子女一样,真心热爱自己的工作。(据《乐山日报》5月13日张波报道)

【喻洪文:用爱心传递正能量】 喻洪文是沙湾区人,是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多年来,他在乐山开辟了10余条驴友线路,多次参与义务救援,挽救过10余人的生命。他还为鸟类安家,保护它们不受侵扰,在奉献爱心中传递着正能量。

“我在部队时经常参加野外训练,逐渐喜欢上了户外运动。” 2004年从部队转业回到乐山后,喻洪文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他喜欢的爬山攀岩漂流、溜索等探险类户外运动,在乐山开辟了10余条驴友线路,后来一些线路被很多驴友认可,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积累了丰富的山地救援与水上救援经验。

2014年7月17日晚,从外面探险回来的喻洪文正和几位户外爱好者一起吃晚饭,突然接到乐山单绳技术俱乐部队员打来的求援电话:徐浩大桥桥下出现险情,4男1女被困在滚水坝中。他们到达救援现场后,通过紧急救援5名遇险人员全部获救。“后来我才知道,该女子已怀有身孕,相当于我们挽救了6条生命。”这次救援,坚定了喻洪文让更多人掌握应急救援技能的决心。

2017年3月,喻洪文到北京参加国家体验教育师培训并考取证书,5月份到成都参加潜水员培训并考取证书。随后,在乐山高新区车子镇(现合并到安谷镇)洛都社区六组,选址建立山地救援训练基地、户外拓展体验教育基地。同时,他牵头成立的乐山单绳技术俱乐部也从几十人发展到800余人,他们中的骨干队员经过专业培训,拥有娴熟的救援技能,时常和消防部门联动,开展过水上救援、自然灾害救援等,挽救过10余人的生命。

喻洪文在攀岩中            (乐山日报社张波 摄)

近年来,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了解并到喻洪文户外拓展体验教育基地参加培训的人员越来越多,尤其以儿童居多。孩子们在体验教育活动中,既克服恐惧心理、培养心理抗压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掌握了求生技能。

除了救人,喻洪文特别喜爱野生动物,在户外活动时经常为野生动物投食。在户外拓展体验教育基地的岩腔处,就住着不知名的黑鸟一家和斑头鸺鹠一家,每年5月至7月,它们都要回到这里孵育后代。为了方便观察和防止被盗,喻洪文为它们安装了监控摄像头,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记录下观测到的数据。

喻洪文说,人的一生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能够用自己的爱好帮助他人,内心收获的是满足与幸福。 (据《乐山日报》6月30日张波报道)

【谢志强:把诚实守信当责任】 经商20余年来,乐山市物流企业协会会长、四川沿森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志强一直把诚实守信当成一种责任、一种美德、一种力量,带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谢志强先后被评为非公企业党建之星、诚信私营企业家、中国改革开放40年——四川物流优秀人物、乐山市劳动模范、乐山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谢志强(右)在工作中         (乐山日报社张波 摄)

1994年8月,25岁的谢志强走上创业之路,从事危险化学品个体运输,从那时起,他便把在部队养成的雷厉风行、说话算话的作风,变成“客户至上、诚实守信”的承诺。

创建沿森品牌20年来,他把“诚信”提到首要位置,与国内1000余家知名大中型企业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业务遍及川内21个市州和国内27个省区市,在价格、质量、服务、安全、时限等方面,从未失信过任何一名(家)客户,在服务客户中享有良好信誉。

沿森集团旗下拥有16家子公司,人员近1000人。20余年来,谢志强对员工的每一个承诺都如实兑现,从未主动辞退过任何一名员工,员工薪资只增不减、从不拖欠。并先后投入100万余元,加强员工培训;拿出100万余元资助、看望困难员工、生病员工及亲属,每年拿出30%以上的利润,让所有员工参与分红和进行绩效考核

多年来,谢志强把回报社会、担当责任作为对社会的承诺,从未间断。先后拿出50万余元,为一线工人修建休息室、捐助患重症病人、看望老红军老党员、资助贫困学生;企业先后投入80万余元、他本人投入20万余元,参与“百企帮百村”脱贫攻坚活动,采取助学救贫、助困救贫等形式帮扶困难群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谢志强先后为40余家制药公司紧急运送生产消毒物资原料1万余吨、300余车次;先后为武汉、西藏、乐山等地区和单位提供无偿运输保障,运输物资100余吨;为乐山市2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复工复产所需的防疫物资60余吨;发挥乐山市物流企业协会作用,协调社会运输车辆20余车次、驾驶员40余名,为武汉运送生活物资600余吨;先后为2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捐赠医用口罩3万余个、消毒液10吨、医用酒精以及其他防疫物资。

谢志强用承诺、守诺、践诺来维护诚信、坚守诚信、传承诚信,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工程”的基石,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据《乐山日报》7月14日张波等人报道)

【张孝武:孝老爱亲是责任】 48岁的张孝武,是犍为县龙孔初级中学的一名教师。1997年,他和同是教师的罗海容结为夫妻,并于1998年生有一女。近年来,家里发生系列变故和困难,张孝武坚强面对始终坚守初心,孝敬老人,爱护亲人,被评为乐山好人,其家庭上榜四川最美家庭。“在家庭里,大家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对老人应该孝敬;对爱人,作为男人应该大度一点、多承担一点,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孝老爱亲是我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平和腼腆的张孝武的家人相处之道。

2007年,张孝武的岳父去世,在处理后事的路上,妻子罗海容乘坐的面包车突然出现短路自燃,车门被卡死,罗海容全身烧伤面积达60%以上。为照顾遭遇车祸的妻子,张孝武三天三夜没合眼,每两个小时就要协助躺在床上的妻子翻一次身,随时观察妻子在输液的过程中有没有过敏反应。9月开学后,张孝武一边教学,一边照顾刚刚出院的妻子。在皮肤生长过程中,罗海容时常感觉很痛很痒,张孝武就会隔着衣服,轻轻地帮助她挠痒,缓解痛苦。在张孝武的精心照料下,罗海容的身体恢复得非常快。

张孝武的父亲张开辉患有高血压、小脑萎缩,还有多种并发症。这些年来,张开辉因为高血压病发作,曾三次住院治疗,每次基本上都是张孝武和妻子将老人送到医院,亲自照料。张孝武的岳母是一位精神病患者,患病已经40多年,每当犯病时就会到处乱跑。多年来,张孝武把岳父岳母照顾得很好,不仅做了女婿应该做的事,也做了儿子该做的事,赢得老人的信任和依赖,一家人其乐融融。(据《乐山日报》8月5日傅维军报道)(www.xing528.com)

张孝武(右一)一家人在一起         (傅维军 摄)

【魏小平:用爱撑起幸福大家庭】  47岁的魏小平,是沙湾区沫若中学的一名教师。1997年,她和同为教师的同班同学王永健结婚。婚后,女儿出生,与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2003年,丈夫王永健因车祸去世。魏小平看着一夜白头的公公婆婆,看着懵懂的女儿,在悲痛中逐步变得坚强,用爱心小心呵护,家庭重新振作起来。

随着家庭渐渐走上正轨,有好心的朋友开始替魏小平张罗介绍对象,但都被她拒绝了。知道这个情况后,一直把魏小平当女儿看待的婆婆主动找她聊天,希望她能再次找到自己的幸福,开始新的生活。2007年,魏小平和同事雷洪组建新家庭。面对雷洪,魏小平提出了自己的条件:要永远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对此,雷洪也信守承诺,婚后带着女儿和魏小平组成了6口人的大家庭。

2014年,魏小平唯一的姐姐因病去世,因姐夫在重庆工作,母亲和姐姐的一双儿女都交由魏小平照顾,家庭人口从6人变成9人。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一家大小5个姓氏、9个成员。魏小平既是媳妇又是女儿,既是亲妈又是后妈和姨妈,既是妻子又是同事。这样的多重身份,对魏小平而言,是责任更是动力,她尽自己所能,让每个家庭成员幸福,也用自己的正能量影响着每一个人。每天工作完回到家,她陪公公婆婆吃饭,商量家里的大小事务;收拾完后,她又去陪伴母亲聊天睡觉。面对四个孩子,她努力培养、细心教导,如今4个孩子1个在读研、3个读本科,这让她倍感欣慰。魏小平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不过是照顾家人,料理家中大小事务,与家人和睦相处;她用坚定与善良过着最日常的生活,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2020年,魏小平获乐山市第五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称号。(据《乐山日报》8月6日鲁倩文报道 )

【30年如一日照顾“失依”老人】 54岁的张福华是金口河区永胜乡顺河村(原花茨村)一名普通农民。身有残疾的他左手只有小指和无名指,一只眼睛为义眼,家中还有身患肺气肿的妻子和患有脑梗的父亲。在这样一个本就困难的家庭里,张福华无偿照顾从小双眼失明的邻居——五保户“骆孃孃”长达30余年,用朴实无华的举动诠释着人间大爱。2020年,他被评为乐山市第五届道德模范。

“骆孃孃”本名骆相琼,已经91岁高龄。85年前,年仅6岁的骆相琼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导致双目失明。随着家人相继离去,骆相琼成了“失依”残疾人。在这节骨眼上,张福华的母亲站了出来,把骆相琼接回自己家,像家人一样照顾她。

张福华结婚后,准备从“老屋”分家。当询问骆相琼愿意跟谁过,从小“看着”张福华长大的她毫不犹豫地说想跟张福华过。这也正是张福华盼望的事,他曾多次靠近骆相琼的耳朵,跟她说:“骆孃孃,将来我结婚分家,要跟我过哈。”每当这时,骆相琼总是使劲点头,“嗯嗯”地答应着。张福华说,自己从小跟“骆孃孃”很亲近,加上父母年事渐高,他又是家里的大儿子,理应挑起重担。

为供养“骆孃孃”一事,不知原委的新婚妻子一开始很不理解,两口子没少闹别扭。张福华“软磨硬泡”加“嬉皮笑脸”,用实际行动感动和影响妻子一起挑起供养“骆孃孃”的担子,当初说的“暂时照顾照顾”,转眼间已是30余年。

张福华一家其实并不宽裕,妻子和父亲身体不太好,他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但因为身体有残疾,张福华平时只能打点小工,维持一家人生活。即便如此,30余年来,张福华始终把骆相琼视为自己的亲人,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无怨无悔,彰显了人间大爱,也传递着温暖和感动。(据《乐山日报》8月17日鲁倩文报道)

【何建平:四十载大爱 温暖“大家庭”】 何建平出生在福利院,对于院里的老人有着特殊的感情。1981年初,年仅16岁的何建平进入市社会福利院从事养老护理员工作,细心照料着城市特困人员的生活起居,用爱心为他们遮风挡雨,这一干就是40载。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对待这份工作,我会像儿子对待父母、兄长对待弟妹、父亲对待孩子一样尽心尽责。”

每天早上6点多,他便开始给老人们打开水,照顾他们洗漱用餐,随后整理房间,清洗衣物等。下午,他又忙着张罗老人的晚餐。夜晚,大家已进入梦乡,他却常常在院陪伴闹脾气、使性子的“老小孩”。为方便照顾老人,即使不值夜班,何建平也住在院职工宿舍楼。闲暇时,何建平还常常陪老人下棋,为他们读报,像亲人一样陪伴老人。

每次购买的成品衣裤,肢残特困人员总是无法穿上或是穿着不便。何建平便自掏腰包,托人买到了一台半旧的缝纫机,亲自为他们修改衣裤。周末不值班时,何建平总是一个人骑着摩托车,穿行在大街小巷、乡镇市集,为脚掌变形的老人寻找“猫猫鞋”,打听能定制特殊鞋子的匠人。为提升城市特困人员生活品质,何建平在院子周围种植了紫藤、三角梅,春天里,老人们在开满鲜花的凉亭里晒太阳,悠然自得。每天15点左右,是老人们吃点心的时间,护理员会提前备好水果或糕点,挨个发放给老人。春节临近,康复园早早挂起了红灯笼、贴上春联,老人们也围上了喜庆的红围巾。

因工作表现出色,何建平被任命为康复园护理部主任。康复园目前生活着70多名城市特困人员,大多数是生活无法自理或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以及先天智力发育迟缓、肢体缺陷的残疾人。2019年下半年,市社会福利院与市人民医院共同建立康复训练基地,康复科医生建议康复园部分老人适当进行户外体能锻炼。2020年初,因新冠肺炎疫情原因,市社会福利院开始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康复医生不能到院组织开展训练。何建平提出建立康复农场的设想,他花费1300余元买来工具、种子肥料,同护理员一起,将康复园旁边一块1亩多的荒地开挖出来,带着老人种植蔬菜。看着地里的种子逐渐发芽、长大,老人们兴趣浓厚,天天浇水、定期施肥除草,大家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40年过去了,从当年的“毛头小子”到如今的“何爷爷”,何建平一直保持着那颗初心,在社会福利岗位上默默坚守,用他的爱心和真心,为城市特困人员撑起一片蓝天。2020年,在省民政厅主办的2020年四川省老年合唱暨老年摄影大赛和“最美老人”“孝亲敬老楷模”“优秀养老护理员”评选活动中,何建平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养老护理员”。(据《乐山日报》11月13日崔朝军、张波报道)

【张大林:用行动诠释爱的坚守】 78岁的张大林,是沐川县大楠镇白云村一位普通村民。在过去的36年时间里,他始终如一地照顾瘫痪妻子,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妻子的爱、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被评为2019年度“乐山好人”。

1963年,张大林与陆光成结婚,婚后育有两儿两女。1984年,陆光成在山上割草,不慎摔落悬崖。从那以后,她的腰部总会毫无征兆地疼痛。但想到有4个孩子需要照顾,家里经济捉襟见肘,为了不让丈夫担心,她一直默默忍受疼痛。可慢慢地,陆光成的双腿开始无法站立,到后来完全丧失生活和劳动能力。

张大林发现妻子的症状后,十分焦急。他为了给妻子治病,几乎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邻里乡亲,只要凑到路费和医药费,就立即背着妻子四处求医。可从乡医院、县医院到市医院,都不见效果。但张大林没有放弃,还时常开导、安慰妻子,让她不要有思想包袱,安心养病,早日康复。

漫长的求医之路,掏空了家里的积蓄,还负债6万余元。最艰难的时候,为了省下几元钱的车费,张大林背着妻子翻山越岭,带着凉水和包谷粑粑,徒步数个小时去镇上看病买药。

这些年,张大林既当爹又当妈,一边照料妻子的饮食起居,一边照顾年幼的孩子,还要想尽办法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张大林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给妻子喂食,为她按摩。他每天早上6点左右就起床,帮妻子刷牙洗脸,煮早餐喂妻子吃。安顿好妻子后,他就赶紧出门干农活。有时到镇上买东西,就让弟媳妇照看一会儿。

陆光成腰部以下全部丧失行为能力,不能自主翻身。当妻子躺在床上时,每隔一段时间,张大林就会帮她翻一次身。一有空,张大林还会帮妻子按摩双脚、舒展双手、揉揉手指。每天下午,张大林都会背着妻子在自家院坝里走走,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尽管一直没有康复的迹象,但张大林一直坚持着。得益于张大林无微不至的照料,陆光成身上没有一处褥疮、穿戴整洁,卧室里干干净净的,病情没有再加重,整个人精神状态也很好,还经常与左邻右舍聊天说笑。

36年来,张大林几乎与妻子形影不离。张大林这些年除了带妻子看病,没出过一次远门,最远就是到镇上采买。他说:“不放心她自己待在家里太长时间,怕出意外。”在张大林心中,照顾妻子是天经地义、再平常不过的事。就是这些年苦了几个孩子,特别是老大,小小年纪就要撑起家里的重担,所幸的是,如今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生活比较稳定。

父母的爱与付出,为孩子们作出了表率,张大林家的几个子女都非常孝顺父母、知恩感恩。这些年,经过一家人的努力,家里的债务已经还清,破旧瓦房也已重建,孩子们隔三差五地带着孙子们回家看望,张大林就在家里安安心心陪伴和照顾老伴。(据《乐山日报》9月8日鲁倩文报道)

【石琼英:用爱诠释孝道】 1991年,峨眉山市黄湾乡(今黄湾镇)天景村(今天景社区)20岁的石琼英嫁给了本村村民王大银,婚后生活甜蜜温馨。2003年,丈夫被查出肝癌,女儿出生,石琼英一边照顾病重的丈夫,一边哺育孩子,还要照顾公婆,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到她一个人柔弱的肩膀上。

石琼英为公公王啟贵理发           (受访者 供图)

2004年丈夫肝癌去世。丈夫患病治疗期间,整个家庭背负了巨额债务,为了挣钱还债,石琼英到饭店打工、开出租车、开旅馆……但无论多苦多忙,她都要为公婆打洗脸水、倒洗脚水、洗衣做饭,累了主动为他们按摩,有空闲的时间就陪他们聊天解闷,甚至自学了理发,只为更方便为婆婆理发,为公公剃头、修面。她说:“二老已经失去了最心爱的儿子,我要让他们感受到一个女儿的爱。”16年来,石琼英始终遵循“孝道为先”的家训,精心照料年迈的公婆。期间,为了孝老爱亲,她多次放弃重组家庭的机会。

随着年龄逐渐增大,公婆身体越来越差。婆婆童桂枝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糖尿病等老年疾病,公公王啟贵也由于血液黏稠导致头晕,石琼英始终为照料他们奔波忙碌,无微不至。公公王啟贵说:“儿媳照顾我们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她用孝心撑起了这个家,是我们的好女儿。”

2010年10月,石琼英被选为原张坝村妇女主任,2019年当选为天景社区主任。作为一位基层村干部,她把温暖和关爱送到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困难群众手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更多人尊老、敬老、爱老幼。2017年,石琼英被评为“黄湾镇优秀村干部”和“峨眉山市家风传承贤内助”。2019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黄湾镇优秀村(社区)干部”称号。2020年,石琼英被评选为乐山市第五届道德模范。(据《乐山日报》7月21日张波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