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归自组织系统:实现优化效果

回归自组织系统:实现优化效果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自组织”,是指事物(系统)不是由于外部的强制,而是通过自己内部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自发地形成有序结构的动态过程。自组织存在于所有层次的耗散结构之中,即:系统远离平衡态;向环境开放并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系统中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和自催化环节。后工业技术的进步和后现代思潮的兴起,使整个社会和文明开始向“后工业化”的自然的可持续演进的自组织化方向回归。

回归自组织系统:实现优化效果

耗散结构理论之父普利高津曾深刻反思现代科技:“今天的科学正在使我们世界降格。几代以来的愉快和惊奇的泉源,在它的一触之下,变得干涸;它所触及的一切,都失去了个性。”现代工业文明所造就的整个社会文明体系都同样染上了现代主义的痼疾,为了达到工业化生产的目的,要求标准化、整齐划一、专业分工,排斥个性和自然。现代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也不能例外

人类的教育实践源于动物亲子间的技能传授,可以说是人类先天具有的一种重要行为类型。从原始的技能传授、婴幼儿学习本能起步,人类的教育活动逐渐完善、复杂、专业化,产生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教育职业者。然而,直到工业文明的影响力笼罩一切前,整个教育活动的组织和演进都是一个自然的、贴近人性的、有亲和力的过程,从希腊思想家师徒思辩、孔子带领门徒游学天下、古代书院的长者以身作则,直到近代书塾的塾师发蒙,教育活动的参与各方其实都不仅仅是简单的、职业的教学关系,而是存在着丰富而复杂的人际关联和交互关系,他们形成的不够整齐划一的系统却表现出较强的自组织特性。

所谓“自组织”,是指事物(系统)不是由于外部的强制,而是通过自己内部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自发地形成有序结构的动态过程。自组织存在于所有层次的耗散结构之中,即:系统远离平衡态;向环境开放并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系统中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和自催化环节。

而由于工业文明一方面对接受“标准化”培训的批量人才有不厌的需求,有批量的工商技术知识需要以最直接的方式灌输给未来的技术工人、工程师和企业家、银行家,另一方面又给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专业分工的理念,于是,教育日益成为标准化地批量生产科班教育人才的一大产业。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可以海阔天空地讨论人生、社会、自然问题的“夫子”,而是语文老师、化学老师和音乐老师等等只按照固定的教材和大纲讲授各自学科的专职教师,他们从进入师范学院开始就属于自己的学科,“忠于”学科,没有义务和权利过问学生在本学科之外的层出不穷的问题和念头,即使政治思想教员也不例外。例外的是班主任,但班主任同时也是某一科的专门教师,通常情况下实际的功能是能够让自己班级的学生在自己的一门课上表现出更大的热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升学高考的指挥棒下,与此无关的副科教师自觉收敛,课堂教学活动愈加背离现代教育理论家设想的、教育政策制定者精心设计的对学生展开全面教育的大目标。教育的整个系统简化为一种工业化的机械系统,成为受升学率指标指挥的封闭的“人才”制造生产线,其组织结构和过程是外部强加的,基本丧失了自我演进的内在机制和动力。(www.xing528.com)

后工业技术的进步和后现代思潮的兴起,使整个社会和文明开始向“后工业化”的自然的可持续演进的自组织化方向回归

在技术进步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是互联网的应用和迅速普及。互联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典型的自组织系统的演进范例。有了互联网,学生获取知识、解答疑难的途径空前广阔,古板、滞后的教材、学校和教师已经很难拖住学生的后腿,他们可以在网上形成自己的社区、文化、语汇和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与天南地北,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国籍、不同信仰、不同性别、不同经历的朋友自由交流、较量。网络的无中心化、多进程、跨时空互动等前所未有的沟通特性给新的一代提供了全新的机会和几乎无限的可能性,学生在这里可以学到的、可能学到的东西,令人惊喜、惶惑。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和理论,在教育信息化的潮流中必然会产生革命性的巨大进步。

在社会思潮方面,“生态”“自然”“多样性”从新潮的思想成为新一代的常识和根深蒂固的“先天”理念,连同社会的审美趣味和伦理标准也发生了重要的转型。普列高津所惋惜的“几代以来的愉快和惊奇的泉源”正越来越得到大众的理解和认同,这个曾经被“降格”的世界回归的进程从普列高津本人那里已经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