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劫后余生:蒙托邦的宝藏

劫后余生:蒙托邦的宝藏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蒙托邦未能如愿,甚至他的提议令拿破仑三世感到不悦。联军最高指挥官,英军司令詹姆斯·霍普·格兰特和法军司令蒙托邦决定,战利品“由两支军队”对半瓜分,并旋即任命了一个委员会,由双方各出一位上校和两位军官组成,英方由弗利上校负责,法方的主代表是杜潘上校。1860年10月9日至10日,是“法定”的掠夺日,英军司令格兰特宣布可以抢劫,但应上交给战利品委员会。

劫后余生:蒙托邦的宝藏

1859年11月,蒙托邦被法皇拿破仑三世(拿破仑·波拿巴)任命为“法国远征军”的司令官。1862年1月,因他在远征中的胜利,被封为“八里桥伯爵”。1870年8月9日,拿破仑三世任命蒙托邦为内阁总理兼陆军大臣,但随着在普法战争中色当战役的失败,拿破仑三世于9月4日宣布退位,然后流亡英国,蒙托邦上位才24天就不得不流亡比利时。1871年1月,普鲁士军队攻占巴黎。如果他们抢劫、焚毁凡尔赛宫卢浮宫和法国国家图书馆,不知十年前率军在圆明园撒野的蒙托邦作何感想?历史总是在施行轮回报应一样的魔咒,不论是十年还是一千年,至少拿破仑三世很快就尝到了投降和逃亡的滋味,跟1860年的咸丰帝一样。这样的感受,比痛快地亡国被枭首难受一万倍,清、法两个皇帝都在遭劫难后一两年内抑郁不堪,最后痛心疾首郁郁而终。

蒙托邦曾要求带一个科学家和艺术委员会随军出征中国。他的理由是:拿破仑在18世纪末远征埃及时曾有一批学者随行,其“非凡业绩”成为埃及学的开端,而当时欧洲人还未曾深入到中国内地,去收集和劫掠精美的东方文物

但蒙托邦未能如愿,甚至他的提议令拿破仑三世感到不悦。法国皇帝可能感到蒙托邦深入中国内地的想法太过自恋而自大了,而自己也有些不自信,毕竟在不到半年前的1859年6月,英法联合舰队在大沽口被僧格林沁率部打得死伤惨重而狼狈不堪。1860年战事的进展超乎拿破仑三世的想象,英法联军在不到两个月内已经陷大沽口、占天津、破通州,枪炮直指北京(图2-12)。

图2-12 通州八里桥

英军摄影师费利斯·比托摄于1860年9月21日

1860年9月21日,英法联军8000人与僧格林沁率领的近30000清军在通州八里桥一带决战。最终,英法联军以伤亡50人的代价取得胜利,清军虽有人数优势且依靠骑兵奋勇冲锋,但因军备处于劣势且指挥失当而一败涂地,损失过半。经此一战,京师失去了拱卫的屏障,最后的主力部队溃不成军,北京城暴露在英法联军的炮火之下。咸丰帝闻讯,慌忙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美其名曰“北狩”。放着洋人不敢打却去打猎,真是可悲又可怜的皇帝。

英法联军并没有进攻北京城,而是为了追歼清军残兵向圆明园进发。结果他们有了意外的收获,而这个意外的结果让全世界都感到意外,但似乎也解释了拿破仑三世对蒙托邦提议感到不悦的另一层意思:清朝皇帝的各种奇珍异宝俯拾即是,要那帮学者去鉴定简直是多余。

1860年10月6日,法军首先来到圆明园,并于当晚占领了这座等同于紫禁城的宫苑,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第二天,蒙托邦一行人参观了“华丽得难以用语言形容的一个连着一个的宫室”,他感叹,“在我们欧洲,没有任何东西能与这样的豪华相比拟。我已经无法用几句话来描绘如此壮观的景象,尤其是那么多的珍稀瑰宝让我眼花缭乱”。

10月8日中午,英军到达圆明园,他们的感觉与法军是一样的:绝对地震撼人心!这是欧洲人不可想象的,“即使你是画家、诗人,也难描绘其万分之一”。面对无数精美的艺术品,他们目瞪口呆。联军最高指挥官,英军司令詹姆斯·霍普·格兰特和法军司令蒙托邦决定,战利品“由两支军队”对半瓜分,并旋即任命了一个委员会,由双方各出一位上校和两位军官组成,英方由弗利上校负责,法方的主代表是杜潘上校。战利品委员会的任务是“挑选最好的物品送给英国女王和法国皇帝”,同时把最珍贵的物品保管起来,以后由联军双方平分。

在众多战利品中,蒙托邦看中了两件同款的由黄金和翡翠制作的如意,他决定把其中一支交由格兰特,赠送给英国女王,另一支则由他献给拿破仑三世。蒙托邦认为如意可能是类似权杖一样的东西,可他有所不知,“如意者,古之爪杖也”,又名搔杖,即痒痒挠,俗称“不求人”。不过,及至清朝,如意早已成为宫廷的重要陈设和寓意吉祥祈福、顺心遂愿的礼器。宫廷如意的制作,从材质到工艺,极尽精工之所能。据道光十五年(1835年)内务府的一份奏折记录,仅清宫库存如意就多达1600多款,其中宫内存1194款,圆明园存450款。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收藏有一支出自圆明园的白玉如意(图2-13),圆明园旧藏,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长近半米,白中透绿,端部雕刻“寿”字,手柄有“御制”二字及铭文:“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吴敬,或吴璥,字式如,浙江钱塘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进士。此玉如意应是祝乾隆帝八十大寿之物。乾隆帝对吴敬很满意,退位前提拔他做河南巡抚,此后他长期专务治河,嘉庆十三年(1808年)授刑部尚书,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江苏拙政园曾归他所有,时称吴园。这支玉如意被英法联军抢走后,曾在巴黎被拍卖。后成为美国实业家希伯·毕晓普的收藏,在他去世后遗赠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图2-13 玉如意

长45.7cm,宽12.9cm,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圆明园旧藏,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www.xing528.com)

有战争就有掠夺,其目的无非是将战利品兑换为财富或换取战功。成立战利品委员会,在英国人看来是将掠夺制度化与合法化,这是源自15世纪初甚至更早的传统。18世纪末,英国议会通过一系列战时掠夺的处理办法,其目的是规定在殖民战争中由官方收集掠夺品,在战后公开出售或犒赏军人,从而避免因争夺利益而引发纠纷。

1860年10月9日至10日,是“法定”的掠夺日,英军司令格兰特宣布可以抢劫,但应上交给战利品委员会。实际上,英法联军的官兵,此前在大沽口登陆后以及在通州时已经“演练”过抢劫,从10月7日进入圆明园起就已经驾轻就熟地动手暗偷明抢了,而且上司“允许每个人选几样合意的玩意作为出征的纪念品”。清朝皇帝的欣赏之物,对入侵者来说简直没什么不合心意的。

雍正帝做亲王时,曾命画师绘制写实风格工笔画《书堂深居图屏》,一套十二幅,置于圆明园福海深柳读书堂。其中一幅“博古幽思”图(图2-14),画中博古格上有商周彝器觚、甬钟、扁壶;有宋代汝窑水仙盆、三足尊、葵口盏托;还有宋代定窑四足炉、明代宣德宝石红僧帽壶等古玩珍赏,由此可窥知圆明园书房一角之陈设。雍正十年(1732年)八月,此图屏被重新装裱,“着垫纸衬平,各配做卷杆”,移送宫中。

图2-14 “博古幽思”图

据说当时在圆明园,联军士兵抢先对金银珠宝、玉石翡翠等“值钱”的物件下手,在他们看来“不值钱”的古玩、字画等,则被肆意丢弃,精美的缂丝被用来打包……相对于被抢走的,被毁的则无从统计,价值之高更是难以估量。

按照时任英国驻华全权大使额尔金的意思,法军先于英军的掠夺和破坏行为,可能会在外交上给清廷以口实而让自己处于不利的局面。于是,战利品的拍卖紧接着在10月11日就开始了。战利品委员会要求军官上交“战利品”,他们可以按战利品委员会确定的价格重新买回。实际上,很多人并未上交,而是私带回国后另行拍卖或出售(图2-15、图2-16)。

图2-15 “大清乾隆年制”款龙凤纹铜方觚(一对)

高42.7cm,器身肩沿上刻“CAPTURE OF CHINESE PALACE. PEKIN. 1860”(1860年在北京清宫所获),曾于1997年、2006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2007年10月9日再次上拍,成交价为1130.35万港元

图2-16 御制“大圆明镜印空旷”印

根雕,长7.3cm,宽5.0cm,题款:大圆明镜印空旷。侧面贴有法文标签:A l'usage de l'Empereur. C'est un miroir grand,rond,clair grave dans l'immensité des airs…7 octobre 1860,trouvé an Palais d'été,Yuen ming Yuan,l'expedition de Chine(御用之物,大而圆的明镜刻在无限天空。1860年10月7日,得自夏宫,圆明园,远征中国)。此印由圆明园四十景之“方壶胜境”而制。方壶,乃东海仙山,《圆明园图咏之方壶胜境》记:“海上三神山,舟到辄风引去,徒虚语耳。要知金银为宫阙,亦何异人寰?即境即仙,自在我室,何事远求,此方壶所为寓名也。东为蕊珠宫,西则三潭印月,净绿空明,又辟一胜境矣。”“方壶胜境”西有“三潭印月”“天宇空明”“清旷楼”,“印空旷”,即从三处各取一字而得。竹制乾隆印玺世所罕见,此物匠心独具,创意奇妙。2007年10月9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成交价为951.15万港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