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计算机教材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向

我国计算机教材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向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社会,计算机已经不是稀有事物了,但是我国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发展不均的问题。其教学需要教材的科学指导,由于计算机更新速度快的特殊性,我国的计算机教材还存在内容过于陈旧、版本多样的问题。

我国计算机教材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向

(一)教学模式单一,忽视能力培养

计算机基本运用课程实际上是一门实践课程,注重的是动手技能以及运用技能。目前,多数教师教授该课程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内的主体仍然是教师,并且他们是教学的中心,如此课堂必然是注重“教”而不是“学”。也就是说,在上课的时候,是教师先进行讲解理论知识并操作演示,然后再由学生上机操作练习。这种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模仿学习,学生形成了接受性的学习习惯,缺少积极思考的能力,面对问题也几乎不会主动去解决或者请教老师,而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去讲解,学生对于学习的激情也很难激发出来。徐辉等学者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中也指出,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因为课时比较短暂,教师为了让所有学生都学到知识,只有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去把里面所陈列的全部知识点都展现给学生,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难免单一,并且这些内容大多实用性、具体性以及有趣性低,很难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操作练习的时间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强,缺乏创新性。

计算机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相对于理论基础的培养,其更加注重信息能力的养成。信息的主要作用在于沟通,技术的主要作用在于应用,而现行的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中,我们培养的是能够做题、能够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经过调查发现,各学校对计算机学科和计算机教师普遍缺乏理解和关注,学校领导和教师桎梏应试教育,因为计算机学科是非高考科目,使计算机学科和计算机教师的身份显得比较尴尬。同样是教师,却使得信息教师与其他教师不同。计算机教师通常不只是学科教师,更是学校的勤杂工、修理工,仿佛这些工作都成了计算机教师的义务工作,而本职的教授计算机课在其他学科和工作的比较下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学校对计算机课普遍不够重视,多数学校开设计算机课仅是为了学业水平考试而开设。因为是应试,并且是纸质的考试,以及课时等外在环境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通常采用操作演示学生模仿,面向考试的题目反复操作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习者信息素养、信息能力的培养,课堂脱离了沟通、探索与应用课程应有的活泼气象

(二)教学活动缺乏师生互动,教与学不能有效结合

目前,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实训上机操作方面仍采用传统集体授课演示的教学方式导致练习、实践的时间不足,无法充分组织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活动,学生发言的机会少,小组合作的机会也不多,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不能进行及时交流得到解决,师生与生生互动欠缺,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往往在整个课程结束之后也不会对如何应用软件有很深入的了解,因为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没有完全地参与进去,在接收知识时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教师也无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个性化指导。在下了课之后的自主训练阶段,学生在面临问题时也不懂该找谁解决,最后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受到破坏,并且萌生出厌恶学习的心理。

与此同时,大部分学生反应课上讲授知识点的时间过长,上机操作练习的时间偏少。上课时看清教师的示范,听懂理论知识了,但是一到实际自己上机操作时又不知该从何下手,教师的教授过程和学生练习过程不能合理有效地结合。学生在还没有掌握某单元操作技巧的时候上课时间就结束了或者就要进入下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了。长此以往,学习的知识点不断增多,学生如果不能有序地积累和把握知识点,就会打击他们的学习趣味以及动机,对最终的学习效益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水平参差不齐(www.xing528.com)

中学计算机学生具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之间具有较大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水平的差距。现代社会,计算机已经不是稀有事物了,但是我国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发展不均的问题。且不说先天素质的差异,在后天环境下,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不一、频率不一,所以他们的信息水平也参差不一。

很多选择就读中学的学生都是在经历了中考后,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而进入中学学习。大部分生源质量好的学生都选择普高,因此中学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低且具有很大的差异。另外,中学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对较差,学生入学前对计算机基本没有认知,电脑操作水平也会体现出高低不一的状况。在如此参差不齐的生源环境下,教材却仍是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出现两极化的现象严重:基础好的学生满足不了,基础差的学生接受不了,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教材内容过于陈旧

通过对计算机教育史的查阅,各国的计算机教育普遍是从计算机教育开始的,都经历过了一段注重计算机教育的时期,而后逐渐向计算机教育转变。我国的计算机教育仍然偏向计算机教育,更突出其技术性。而计算机学科不等于计算机学科,它不仅有技术性的操作,更有信息理论和信息思维。其教学需要教材的科学指导,由于计算机更新速度快的特殊性,我国的计算机教材还存在内容过于陈旧、版本多样的问题。教材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环境和实际需要。现行中学讲授的Office 软件仍然是旧版本,教材得不到及时更新,内容脱离实际需要,更是加大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难度。

(五)课时少,教学内容难取舍;班型大,教师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在中学计算机学科非高考学科,所以课时相对较少。笔者通过和其他学校计算机教师的交流得知,多数学校是一周一节计算机课,一个学期大概有20节课时,但是教学内容却相对较多,所以师生之间鲜有交流。由于国内的班型相对较大,教师在上课时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学生,难以做到因材施教。由于学生水平不均,教师上课只能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能力强的学生觉得内容轻松,能力弱的学生又会觉得吃力,两种情况的学生都不专心听讲,所以教师也很难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通常教师会在课堂上先用广播演示,学生模仿操作,随后以任务驱动式布置一个随堂作业,然后在课后进行观看打分,作业的反馈也只能在下节课进行,但是由于课时量少,这个下节课基本上就是下周的时间了。学生之间的水平差距又在不断地拉大。学生的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学生在下次上课时很难保证上节课的记忆内容。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习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