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学生意识的增强

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学生意识的增强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课改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扭转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这就使得教师本身的学生意识不断在强化。相反,小学三年级的一位教师在选择文本时考虑到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向学生推荐了《今天我是升旗手》这本书。年龄越小的学生无意识关注越为明显,他们考虑的往往不是“我应该看什么”而是“我想看什么”。

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学生意识的增强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扭转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因此,评价一堂课,需要思考目标设定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学生在走进课堂和走出的课堂的过程中是否有所收获。这就使得教师本身的学生意识不断在强化。

1.关注教学定位的准确

教师的认知水平和对教材的感悟能力高于学生,在很多时候,教师的自身体验会习惯性地代替学生的体验。教师在心理上会要求学生的认同感和自己的一致,在行为上会努力让学生向自己的感观靠拢,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存在,例如,一位小学二年级的教师在推荐课上向学生介绍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该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为淘气被学校退学后,来到了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为她的一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刚从小学一年级升入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阅读对象刚从诗歌、短篇童话故事向较长的、带有浅显道理的故事过渡,他们在涉猎这样关于关爱、包容与心灵成长的书籍时会显得力不从心。相反,小学三年级的一位教师在选择文本时考虑到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向学生推荐了《今天我是升旗手》这本书。由于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读课外读物的习惯,阅读的内容也多是童话、儿童短篇小说科普图书等。因此,三年级学生能独立阅读内容浅显的图书,如:《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中的《贪玩老爸》《同桌冤家》等。通过阅读,三年级学生能简单地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也能跟随内容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因此,这位老师选择《今天我是升旗手》作为推荐书目,显然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关注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切行为的最初动力,若想让学生将学习这种行为转化为自己的内需,就要首先让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我们关注一堂课,也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教师在三年级的读书推荐课的上课伊始首先出示了《今天我是升旗手》一书的封面,并提问:“这本书就捧在你的手心里,你最想知道什么?”年龄越小的学生无意识关注越为明显,他们考虑的往往不是“我应该看什么”而是“我想看什么”。教师的这个问题具有了一定的开放度,消除了学生读一本新书时的畏难情绪。

教师在四年级的推荐课上也运用了图书的封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但不同的是,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期待和指向,他们有意识阅读的习惯已经初步形成。他们能注意到封面上的信息,并由信息产生联想。《青铜葵花》一书有这样一段话:“青铜将绳子的两头分别系在窝栅里的两根柱子上,然后朝他们笑:灯!这是灯……这是大麦地最亮、最美丽的灯。”学生会以此而产生疑问:“这是什么样的灯?居然能被称作‘大麦地最亮、最美丽的灯,青铜为什么要做出这盏灯?”这一系列问题就成了学生进一步阅读书本,探寻答案的动力。

3.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www.xing528.com)

衡量一堂课的好坏与否要看学生走进课堂和走出课堂有什么不同?他们的知识是不是增多了?他们的能力是不是提高了?教是为了不教而服务,为了学生自主、广泛地学习而服务。

教师在三年级的读书推荐课上,要善于捕捉文字印刷量的信息,适时告诉学生发行量大的书籍必有其内在的道理,要么是生活所必需的,要么是比较流行的,要么是对大多数人有引领作用的。这些书都可以作为学生阅读的对象。课堂上,学生在读书时关注到了出版社的问题,教师及时捕捉到了这个信息,给孩子们介绍了江苏少儿出版社的图书读者对象是15岁以下的青少年,并告诉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一定要选择精品来阅读。

在一堂阅读课上,教师问道:“课前根据了解,大家读过许多描写校园生活的书,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校园生活的书呢?”这实则上是在提醒学生注意同类文章的阅读。同类文章在写法上总有相通之处,读同类书的过程也是对此类文章写法的领悟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积累的读书名言、相关的名人传记等。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初步具备了阅读长篇小说的能力,但应该怎样有效地阅读呢?例如,当学生拿到一本书后,快速地获取了图书封面上的信息,教师再让学生给出阅读建议。有的学生提议道:“我们在看封面时,封面上会有许多有用的信息,我们应该有顺序地看一看。”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说法,并让学生再按顺序说说所获得的信息。这就强化了学生在拿到一本书时应有序地阅读封面的意识。有的教师习惯让学生做读书记录卡。读书记录卡可以包含这几项内容:书名、作者、读书内容、印象深刻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读书的感受。读一本书,文字的积累是浅层面的,而作者想传递的情感才是真正能提升学生语感的。读书记录卡的作用就是初步引导学生在读书时能有所悟、有所感。

总体而言,评课者必须站在较高的理论高度对讲课者的课堂进行诊断,这就促使评课者在走入课堂之前,必须要做到“有备而来”,不光要深度把握教材,更要形成清晰的理论认识,这对于评课者本身也是一种再学习。

走进课堂,评课者不仅要评课,还要进行角色的置换。评课者要转换为讲课者,和讲课者一起组织课堂教学,审视教学环节的设置,捕捉课堂生成,处理有效资源;评课者要转换为学生,对所教学知识进行吸收,衡量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这个过程中,讲课者可以找出课堂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重建,评课者也可以验证讲课者的教学理论是否与教学实践相契合。

走出课堂,评课的过程实则上是对所听课程的反思。首先,从整体上评价教学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这就需要评课者有将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的能力。有的评课者在点评的时候,照搬理论,夸夸其谈,脱离实际。这也有悖于评课的指导性原则。其次,评课者能细致观察讲课者的课堂,发掘讲课者的教学智慧,这同时也是将讲课者的教学经验进行内化的过程。最后,评课者能敏锐捕捉讲课者课堂所呈现的最集中的问题,抛弃一些旁枝末节,进行有效的诊断。这一系列的过程都在不断提高评课者的专业能力。因此,评课也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