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索时代发展的呼唤与需求

思索时代发展的呼唤与需求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变化的方向和速度,思想无法把握,但可以预测;时代发展的格局和程度,思想无法控制,但可以估量。因此,我们才有了这个“有意义”的判断:思想者——教师的理想追求。我们说它“有意义”,旨在强调真正有意义的教育思想必须具有“理想”与“实践”的双重属性。此时,反思就等同于内省。

思索时代发展的呼唤与需求

社会高速发展,人类在天天进步。社会变化的方向和速度,思想无法把握,但可以预测;时代发展的格局和程度,思想无法控制,但可以估量。作为21世纪的教师,虽无法承担时代代言人的重任,但作为思想者,应当清楚地、整体地洞察时代发展的基本走向,宏观把握自己在时代进展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在时代潮流前行过程中,总有一些逆流回旋、浪涌涛回的时候。而作为思想者,其可贵之处与过人之处在于考量明辨:哪些是事物的表象而非本质,哪些是发展的支流而非主流,哪些是沉渣泛起、昙花一现,哪些是经典旋律、永恒主题。在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彰显人性化教育的今天,作为思想者的教师,不会继续以“园丁”“蜡烛”“春蚕”等一系列传统的教育隐喻来看待自己和教育职业;在很多商品不遗余力地在各类媒体中大肆宣扬其产品如何优越时,作为思想者的教师,不会在校园门口高悬着“争当一流学校、创办一流教育”的标语;在“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歌声在校园里此起彼伏的时候,作为思想者的教师,更不会见怪不怪、一笑了之。我们不敢否认,直面上述现象持不以为然的态度的教师依然存在,但我们可以正气凛然地回答:“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这不是有修养、有见地、有品位的教师,这也不是时代所呼唤、学生所期盼的有思想的教师。”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具有两面性——光明与黑暗、博雅与庸俗、优秀与恶劣、进取与堕落。社会如此,教育也是如此。因此,我们才有了这个“有意义”的判断:思想者——教师的理想追求。我们说它“有意义”,旨在强调真正有意义的教育思想必须具有“理想”与“实践”的双重属性。“理想”属性要求教育思想必须体现对教育现实的超越,“实践”属性则要求教育思想的这种超越必须具有实现的可能。“理想”属性与“实践”属性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便构成了有意义的教育思想所具有的一种内在张力。正是由于时代和个体具有极为复杂的多重性和两面性,教师自己应当首先成为一个思想者,如此才能一步步将人从愚昧、无知、偏见、粗俗和各种情欲中解放出来,才能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意志,并有趣味地、有价值地生活。教育走向哲学的过程,正是一步步引导人自由地追求知识与真理,面对人生世界基本问题的过程。学然后知不足,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才能适应这个社会,才能教出适应这个社会的学生。

思想者要学会反思。何谓反思,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我国古代,儒家从人格修养的角度,倡导“吾日三省吾身”。此时,反思就等同于内省。在洛克的哲学中,反思被看作心灵通过对自己的活动及活动方式的关注和反省产生“内部经验”与知识的途径。黑格尔则把反映看作一种反复思考的过程、一种思想的自我运动、一种把握事物内在本质的方式。上述不同的界定对反思的认识在本质上其实是大体相同的,即反思是一种自省、思考、探究和评价,也就是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性地考察自己言行的过程。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把自我或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进行审视、深思、探究与评价,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反思是一种思想与行动的对话。通过反思,我们就能发现生活体验中所隐含的意义,了解肩负的责任感;通过反思,我们看问题就会有新的视角和新的理解;通过反思,我们就能弥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鸿沟;通过反思,我们就会减少行为中的盲目,增强我们行为中的目的性;通过反思,我们的态度就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而使我们获取教育最本真的意义。在反思的范围方面,教师的反思既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实践的反思,又包括教育经历、教育生活的反思,还包括教育心理、教育情意的反思,等等。正如学者石中英指出的那样:“需要明确的是,任何一门学科,思想的反思只是前人思想的继续,生活的反思、实践的批判才能开启人类知识和生活的新篇章。”有思想的教师会把反思作为一种行走方式、一种行为习惯。

反思贯穿教育行为始终,从时间维度上可分为:行动前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行动后的反思。行动前的反思主要体现在对特定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目的在于使教育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的预测和分析能力;行动中的反思是指教师根据教育教学情景的变化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调控,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旨在使教育教学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行动后的反思主要体现在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的评价,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旨在使教育教学的经验理性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总结和评价能力。虽说反思基本属于主体行为发生后的“回头看”,但“回头看”包含了内省外察的辩证思维、思前想后的纠偏补缺和逐步完善的心理期待,它仍属一种积极主动的思想历程的表征。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教师应当有成熟的职业取向,即所从事的教育职业有一个完整的职业认同、健全的职业道德和明确的职业发展。在职业认同方面,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教育信仰,没有教育信仰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因此,我们常听到的一些教育口号并没能把握到教育的真正本质,如:学习一技之长、增强能力、塑造个性、培养特色、创造一个共同的文化意识等。教育的目的不在于“知识”,而在于用“知识”带出隐蔽在“知识”背后的“意义”和“智慧”。正如黄克剑教授所阐述的教育的三个层次:“授受知识”“启迪智慧”“润泽生命”。这三个层次一层比一层隐蔽,教育就是要一层带出一层,最隐蔽的“生命意义”才是教育的核心。作为思想者的教师,一定要从哲理意义上明确且坚守职业信仰。在职业品格方面,有两个思想特征是教师应当具备的:一是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类有着深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无论外界或自身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教育事业的敬业乐教的精神从不动摇;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无论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教育过程多么艰苦、复杂和繁重,能够始终在尊重学生、平等待人的基础上,心境平和、态度诚恳、方法适宜地实施教育行为,而不会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急躁、简单与偏见。(www.xing528.com)

教育行为往往区别于其他行为,有着本质意义。在职业发展方面,作为实践中的思想者,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实现职业认识和实践的几个跨越:一是应当尽快告别仅凭感性的教育认识和个别的教育经验从事教育的阶段,不要做“工匠型”教师,这是因为“思想”一词,相对于“经验”而言,有更多的抽象与概括的意蕴,更着意于逻辑的必然性,“经验”可能不具有普遍的必然性,而囿于具体的情境和条件,一旦离开具体的情境和条件,“经验”就可能失效;二是不要推崇某些教育技术或是迷恋能力至上的观点,不要做“技术型”教师,这是因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富有生命意义的人,这是最为关键的,技术、能力都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时代决定培养目标,教育思想决定教育行为。一个有着清朗自主的教育思想的教师不仅拥有宽厚博大与明澈敞亮的胸怀,而且还能脚踏实地和立足现实;视野不仅深远辽阔和不受干扰,而且还能聚集焦点和细致入微;行为不仅合乎规律和遵循原理,而且还能融情于理、道义两得;成就不仅造福学生和桃李天下,而且还能成全自己和发展自己。纵观新时代学生的发展,说到底不是从教科书中走出来的,也不是从作业堆里走出来的,而是在教师思想旨趣的引导、熏陶、濡染下一步步主动成长起来的。难怪每当学生回忆起他心底里难以忘怀的恩师,浮现在眼前的总是教师执着的信仰、博雅的人格和不俗的见地。所以,我们说教育者首先应当是一位思想者。只有先成为一位从事教育的思想者,然后才能真正成为一位从事教育的实践者、行动者和反思者。

时代在不断进步,教育环境日渐复杂,教育内涵逐渐丰富,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也会日趋多样,教育问题也会日趋增加。作为教师,面临如此波澜壮阔而又艰巨复杂的教育现状,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应当有一个理想的价值追求。不论所处环境、所受待遇、所教学生如何,首先应当将自己视为一个思想者,以思想者的眼光来审视与把握教育本质,以思想者的境界来设计与开展教育活动,以思想者的行为来引导和培养学生,以思想者的勇气来反思和提升自己,他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富有思想的教育者。对于教师来说,这既是一个充满期望与挑战、经历困难与艰辛的历练过程,也是一条促进境界提升、价值彰显和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这既是教师用智慧的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适应发展要求把教育做强、做精并迈出革命性的一步,更是学生获得真正的优质教育以及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最高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