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上的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

课堂上的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有一种观点广为流传: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也在接受道德上的教育。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知识,所以课堂上的思想教育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只有当知识转化为信念时,真正的教育才算开始。只有当读者从内心成为这位英雄的忠诚追随者时,他的思想才会诞生。但即便是在自然科学领域,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知识包含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与碰撞。

课堂上的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

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有一种观点广为流传: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也在接受道德上的教育。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道德发展的过程。这种关于道德的教育观深深扎根在许多教师的思想中,想让他们摒弃这种陈旧死板的观点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知识,所以课堂上的思想教育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寓教育于教学”“寓道德于知识”,基于这些主张的道德教育观是完全错误的,它会让人变得自满、盲目乐观。

生活的经历告诉我们,掌握知识,理解自然科学社会规律,出色地回答问题,获得很高的分数,这些都不能等同于道德教育。只有当知识转化为信念时,真正的教育才算开始。只有当真理触动了人的心灵,使他心潮澎湃,促使他用行动去证明、去捍卫人类神圣而宝贵的真理时,才能谈得上信念。既要掌握知识,也要珍视信念。人缺少某种知识,不意味着他的道德教养不好;但若没有信念,即便他掌握了全部知识,也会成为一个道德观念模糊的人。

我想建议年轻的老师们,若想成为真正的教育者,首先要学会区分知识与信念。还要学会为信念奠定基础,道德之血也就是信念,只在跳动的神经中沸腾,而我们要善于唤醒这根神经,让它迸发活力。

请记住,关于自然与社会的知识是形成科学、社会、政治和道德思想的基础。思想是连接知识与信念的桥梁,只有让知识走上这座思想的桥梁,才能通向信念。思想不仅仅是知识,思想中还有“灵魂的碎片”,即人对于自己所了解的事物表现出的个人态度。可以极尽详细地去了解尤利乌斯·伏契克那充满悲剧色彩却英勇无畏的一生,去了解他所作的斗争,但获得的这些知识尚称不上是思想。只有当读者从内心成为这位英雄的忠诚追随者时,他的思想才会诞生。只有当你的学生做好准备与英雄并肩而行,愿意同英雄的共产党员一道为共同的事业而献出生命时,你作为教育者,才算是真正触碰到了思想。思想的特征就在于,在对某些问题进行思考的基础上获得感悟和结论,该结论因个人对事件、现象与事实采取的态度而具备鲜明的情感色彩。

当知识向思想转变时,就会产生信念。教师的任务就是让这种转变富有鲜明的表现力。要避免让人成为冷漠的“知识索取者”,而是要成为追求真理与正义的人。

一切科学知识都能用于思想教育吗?答案是否定的。有一些知识在思想层面上是中性的(当然,这并不是说讲授这些知识的课程无法教育人)。学习简易乘法公式时,不论在资本主义社会学校还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学校,科学真理从道德的角度来说都是相同的。但即便是在自然科学领域,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知识包含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与碰撞。有许多科学真理是伟大思想家以其宝贵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朋友们,我建议你们要尤为认真地钻研这些真理。在讲解太阳系时,要对那些反对保守落后、反对不学无术、反对精神被奴役的思想家们表达出深深的敬重之情。要将他们思想斗士的形象鲜明地呈现出来,使孩子们年轻的头脑中产生这样的想法:但凡真理,永远充满革命精神。

在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课上讲解知识时,不应只是不带情感地阐述原理。你的讲述应当充满求知精神、充满为真理而战的崇高动机,应当引领少年研究者探索崎岖的科学道路。讲解自然科学课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天文学课)时,要让对科学知识的理解、领会和掌握成为年轻人进行内心斗争的工具,反抗不切实际的理论、反抗不学无术、反抗让人毫不抗辩地相信教条的行为,反抗禁锢人的思想、阻止人敢作敢为的宗教迫害。要让人类对知识的探索、对真理的极大热情以及永不消散的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善于思考的教育者格外注意研究在自然科学教育大纲中可能会有新发现的部分,还有尚未经过科学考察或者没有得到充分科学证明的部分。讲时空的相互关系、物质与能量的实质、光的性质、粒子与反粒子、万有引力的概念时,善于思考的教师会将其智慧的思想注入其中。当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了宇宙的浩瀚和世界在时空上的无限性后,要设法避免让学生感到自己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对于人文学科类的课程来说,不存在思想层面上表现为中性的知识。我的朋友,如果你是一位历史教师,那么你首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要看到,在你面前的并非是某个抽象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你眼中看到的应当是具体的、活生生的、独一无二的人——柯利亚、尼娜、瓦利亚、谢尔盖……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思想与情感、各自的志向与热情。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当人展现出鲜明个性时,思想的鲜活血液才能汩汩流淌。思想只存在于人具体的精神世界中,存在于人的思维、行为和奋斗中。(www.xing528.com)

不管你给学生讲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起义,还是反抗俄皇保罗的宫廷阴谋,不管讲的是筹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秘密内幕,还是英勇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永远都要去直面每一位具体的学生的精神世界。时刻都要记得,在你面前的是柯利亚、尼娜、瓦利亚和谢尔盖。要记住,我的朋友,思想只存在于这些孩子的内心和脑海中。这就是为什么你作为一名人文学科的教师,要去关注学生,不让他们成为冷漠的知识索取者,而是使他们真切感受到自己参与其中的原因。人类的社会史,通常也是一部斗争史。在剥削阶级的社会中,是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斗争;在无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则是人类为掌控自然、为建设共产主义而进行的斗争。历史课教学技巧的奥秘就在于,要赋予学生斗士之魂。

怎样才能使学生听过你的课后,就成为一名真正的斗士呢?这取决于两个条件。而这些条件,又取决于你这位老师,取决于教师集体,取决于学校的精神生活,还取决于学校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程度。

第一个条件:要使校园、集体生活、学习和公益劳动中充满时代精神。只有当人们理解并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意义,他们才能够明确自己的立场,并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始终站在进步的一方。只有当年轻的头脑与心灵领悟并感受到我们的时代是英雄的时代,伟大成就正在我们眼前逐步实现时,课堂上才会具有思想性。只有透过当代生活的棱镜,我们才能够正确看待、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让学生拥有时代精神,这是学校教育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

第二个条件:教师思想与个性的协调一致。如果教师缺乏个性,就难以做到使知识中充满崇高的思想,难以使知识转变为信念。思想存在于书本的字里行间,有些书中蕴含的思想就像烧红的铁块一样滚烫,就像明亮的太阳一样耀眼。学校中是否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精神,取决于你怀揣怎样的想法与意图去阅读这些书籍,你阅读的频率如何,以及阅读过后,它会激励你采取哪些行动、进行哪些活动。为使思想深入到学生的脑海与心灵中,教师仅掌握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对知识加以深入思考。要思考那些你从人类的财富宝库中所获取的东西,思考你给学生脑海中灌输的东西。我认为,并不是每个熟知自己教学领域的教师都具备了思考知识的宝贵才能。思考知识,意味着要了解、预知、考虑到每一条真理会触及人心灵的哪个角落,会引起怎样的思索、疑问与困惑。思考知识,意味着站在学生的角度,与他们共同分享观点。那些善于思考知识的教师,他们的学生会拥有一种罕见且宝贵的品质,在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中,他们仿佛能从中脱离出来,从对知识的思考过渡到对自我、对命运的思考。

教学的思想性,是激发求知欲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学生越是能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立场,越是坚信人类对真理的追求不可动摇,他想知道的东西就越多。在那些课堂上思想活跃的学校中,书籍会成为孩子们形影不离的好伙伴。阅读、对书中内容的独立思考,都是使思想不断涌现的源泉。思想与信念的本质正是如此,人们会去相信并珍惜那些通过他的切身劳动、深思熟虑获取的东西。

若你想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转变为炽热的共产主义信念,就要像防火一样防止他们死记硬背,防止毫不思考地“生吞”已有的原理。请认真想想谢·格·拉佐的至理名言:“信念要历经苦难方能获得,人们需要去检验它的生命力,去与他人的信念交流……一个人与其要放弃自己的信念,不如选择付出生命。”[19]掌握知识正是应当与他人的信念进行“切磋”。给学生传授关于自然与社会的知识时,不应把它们看作是不可辩驳的真理,而是要将其视为不同观点进行斗争、碰撞的结果。要让这种斗争与碰撞一直延续到课后的阅读中。请为学生们找到这样的书,其中所描述的真理并不是已经点燃的长明火,而是那些为真理而斗争并取得胜利的人用心灵之火点燃的、跳动的火把。

[19]引自谢·格·拉佐于1915年写给其一位朋友的信,信中写道:“若一个人产生了自觉的信念,书籍对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并不是书创造了信念。信念是一种比知识更加重要、更富深意的东西,同时也是更加难得的东西。只有信念,才能使我们的个性变得独特而完整。信念是阅读带来的复杂结果,是与周围生命的相互作用。信念要历经苦难方能获得,需要去检验它的生命力,去与他人的信念交流……人与其放弃自己的信念,不如选择付出生命。”(《谢·格·拉佐日志与书信集》,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滨海图书出版社,1959年,第94—9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