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塑造神聚氛围的智库组织文化

塑造神聚氛围的智库组织文化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政治属性放在第一位。通过对不同智库的组织文化分析,提炼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文化的整体特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打造百年老店,首先要建立智库文化的自信,加强智库文化对智库发展的引领和支撑,加强智库发展的内部文化驱动和外部环境生态支撑,避免智库没文化或者智库文化的错位。只有用中国专业伦理体系武装起来,有主体意识和专业自觉的智库专家,才是中国智库将来的希望所在。

塑造神聚氛围的智库组织文化

智库文化涉及智库发展的宗旨、理念、使命、愿景等方面。智库组织文化,是一种物质的外在显现,是一种制度的有机构成,是一种精神的内在凝练,应该凝铸到智库专家的血液中,演化为智库专家的自觉行动。

一、 准确把握智库文化的四性

1. 智库文化的政治性。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政治属性放在第一位。智库文化,就是“智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智库建设领域的体现,是智库组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化到组织中的过程,从而形成智库准则、智库伦理和智库文化。

2. 智库文化的引领性。新型智库如何成型,需要有智库文化作为内核和支撑,需要智库文化引领。没有智库文化的支撑,新型智库是立不起来的,智库无法行稳致远。以什么样的心态建设智库,以什么样的理念发展智库,以什么样的宗旨和愿景引领智库,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塑造智库,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都与智库文化密切相关。

3. 智库文化的复合性。智库文化,包括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在建设智库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从每位智库专家、每个智库开始,因为智库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内在的智库文化主要是智库的主观塑造,智库文化的外显形态是社会各界对智库的客观认识,人们往往凭借自己的认识为各种各样的智库贴上文化标签。把智库内部文化建设和外部形象树立结合起来,做强智库专家层面的文化内核,智库组织层面的文化灵魂,智库群体层面的文化形象,把智库界建设成为有思想有智慧有文化,能够为党委政府提供强大智力支撑的思想库。从智库专家的角度看,真正优秀的智库专家,应该是复合型的,深厚的学术研究积淀是优秀智库专家的前提。智库专家是在优秀的学术研究专家基础上嫁接起来的,不是凭空生长起来的。智库需要一些基于思想之上的技术分析,但这个技术分析是智库生产链条上的一个环节,真正生产出高质量的智库产品,最根本的要求是要有思想含量。

4. 智库文化的标识性。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有鲜明的集体文化标识,同时每个智库还要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文化标识。通过对不同智库的组织文化分析,提炼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文化的整体特征。没有文化的智库,缺少血脉和灵魂,智库文化决定着智库的现在,更决定着智库发展的未来。新型智库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建设百年老店,特别需要加强研究方向和宗旨、愿景等方面的设计,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智库文化品牌。智库文化的打造过程,既是智库灵魂塑造的过程,也是智库动力加注和动能重塑的过程。

二、 充分认识智库文化的七维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打造百年老店,首先要建立智库文化的自信,加强智库文化对智库发展的引领和支撑,加强智库发展的内部文化驱动和外部环境生态支撑,避免智库没文化或者智库文化的错位。

1. 智库文化,是家国情怀的文化。正如人大重阳研究院王文所言,凡人只有一条命,即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即性命与生命;智库学者必须要有三条命,即性命、生命和使命。发自内心的使命感,是优秀智库学者的必备个性,也是推动智库学者孜孜以求、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根本动力。复旦发展研究院专家认为,于国有利,方为智库。智库是思想与智慧的汇聚,是学术研究与国家发展的综合。真正的智库,其本质在于责任,对国家的责任,站在国家的高度看问题,站在国家的利益谈对策,站在国家的需要做研究,各类批示固然很重要,各类评选亦弥足珍贵,但能有什么比智库的思想落实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发展更让人激动和自豪?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做智库,不是做给谁看的,仅仅为自己的情怀而做——因为我们热爱这个国家,希望她一切都好。“这是当年每周一次的决策建言研讨会及至发展研究院建立后的一条铁的纪律,参与决策咨询建言的专家,任何人不得声言‘xxx政策是我们提出和倡议的’,任何党和政府的决策,都是中央和政府的决定,与任何个人无关”。(9)

2. 智库文化,是经世致用的文化。以专业知识和专业研究实现咨政启民、知识报国的使命,这是中国智库的基本价值观客观性独立性、科学性、中立性、服务性、精确性和传播性等构成智库的专业性内涵。坚持公共利益第一位、“向权力说真话”、不做利益集团代言人是智库伦理的底线。只有用中国专业伦理体系武装起来,有主体意识和专业自觉的智库专家,才是中国智库将来的希望所在。发扬智库人的主体意识和专业自觉才是实现中国智库治理“佳境”的内在理路,它和智库治理体制机制建设一样重要。因此中国智库治理创新只有内外兼修、标本兼治、道器合一、主客一体,把科学的管理和智库专业伦理建设结合起来,才是中国智库治理创新的根本途径(10) 。从新型智库健康发展的长远看,衡量智库成果质量的维度应当是相对多元,实现影响决策主体导向与影响决策内容导向的有机统一,通过决策者批示的形式性转化和经过实际工作部门实质性转化相统一,逐步确立智库成果以用为本的智库文化。

3. 智库文化,是求实求真的文化。智库专家要求真求实,专业敬业,为党分忧,为国谋方,为民请命。要做新时代党委政府决策的瞭望者、守卫公共利益的哨兵,能够为决策者在具有错误的倾向或者不理智的判断时预警,能够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发展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问题预警,具有吹哨的勇气和能力。要做优秀传统伦理精神的守望者,智库要有自己的专业伦理,智库专家要有家国情怀和职业伦理精神。学风是智库专业伦理建设的核心,有好学风才会有好的政策分析。在南京大学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2016中国智库治理论坛”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做好智库应坚持两点:一是要说真话,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使命感,防止“贴标签”现象和功利主义,防止把智库当成谋取名利的工具;二是要提升能力和水平,重视吸引和培养专业人才,重视创新,建设完善宏观体制机制,让创新主体焕发生机和活力。(11) 智库专家作为知识分子中的特殊群体,应该是“专业性”和“公共性”兼而有之的“结合体”,既是某领域的专家,又是国家利益、社会正义的捍卫者和公共关怀的重要构筑者。如果只有专业性,而没有公共性,就会使智库专家深陷于权力话语的隐性规训中,丧失公益精神和公共责任。如果只有公共性,没有专业性,就无法建立有效的知识体系,智库只会变成戴着面具的游说者。(12)

4. 智库文化,是守正创新的文化。创新是智库的灵魂。新型智库,要推动组织文化的变革与创新,甚至是组织文化的历史性变革和颠覆性创新。因为智库类机构大都是在原有的学术性研究机构基础上组建的,智库专家大都是学术型专家学者转型而来的,还有政府系统人员下海或者咨询公司转型,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智库文化的构建和重塑,以一流的智库文化促进一流智库的发展。智库专家,既需要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善于提炼事物的本质,进行概括化的表达,有能力将复杂的观点转化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咨询建议;还要有形象思维能力,善于以小见大,进行故事化表达,增强智库成果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在智库进行国际交流时,要善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www.xing528.com)

5. 智库文化,是正气充盈的文化。智库专家,要有志气、有锐气、有骨气、有血气,即为国咨询的志气、守正创新的锐气、坚持真理的骨气、敢于与问题做斗争的血气。要内圣外王,内刚外柔,内联外聚,坚守思想真理,在如何表达思想和传播真理方面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每个行业都应有相应的职业操守,智库专家要遵守道德伦理操守,形成智库专家应当遵守的共识,形成有利于智库健康发展的组织文化。智库研究关乎国计民生,智库从业人员亟须形成一套完善的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形成行业共识和行业底线,坚决抵制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13) 由于智库专家研究公共政策,需要深入到政策制订小圈子讨论问题,或多或少会接触到一些核心的信息和暂时不宜公开的秘密,智库专家要恪守职业伦理,保守职业秘密。特别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者,首先要锤炼好自己的职业精神,坚定职业理想,端正职业态度,遵守职业纪律,履行职业责任,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心无旁骛,甘于寂寞、爱岗敬业、勇于实践、富有创新。同时要坚守学术道德,坚持真理、尊重科学、求真求实、精诚合作,杜绝一切学术不端行为。(14)

6. 智库文化,是宽容包容的文化。一方面,智库文化建设,要充分吸收行政文化、企业文化、媒体文化等各类组织文化建设的经验,又要充分考虑智库的共有特征和自身的具体特点,建设富有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核的智库文化。另一方面,对于智库内部而言,要鼓励智库专家,宽容包容,允许智库专家试错,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允许试错、包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兰德公司课题经费中约有10%用于选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公司还按一定比例提取科研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基础研究和某些有意义却又无经费的研究项目,以增强公司对不断变化的业务范围适应能力(15)

7. 智库文化,是志愿奉献的文化。智库专家要善于躲开聚光灯,默默无闻地多做幕后工作。智库报告,特别是接受党委政府的委托课题、以内参形式上报的研究报告,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知识产权。智库专家的家国情怀,还体现在志愿和奉献精神,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智库专家要相信自己的智慧能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甘于坐冷板凳和甘愿为他人作嫁衣应当是高水准智库的基本心态;坚守学术独立、兼容并蓄、广纳贤良、精诚合作,应当是高水准智库的基本准则。在“2017中国智库治理暨思想理论传播高峰论坛”平行分论坛——党政军智库论坛上,重庆市委党校决策咨询中心主任谢菊认为智库研究有“三不原则”和“五个讲究”:“三不原则”,即“不利于社会进步的不写、不利于人民福祉的不写、不利于国家利益的不写”;“五个讲究”,即“讲究人格、讲究站位、讲究眼光、讲究格局、讲究良心”。研究发现,有时候获得领导批示并不是那么难,但不能仅仅为了批示去做研究、写报告,智库专家要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

三、 智库文化要谨防六个异化

1. 智库文化不能异化为依附文化。一般情况下,我们将负责建设智库的单位称为依托单位,而不是依附单位,相对于智库的主管部门,智库的研究要具有一定的自主性。特别是智库与负责决策的党政机关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不是依附关系,智库不能成为党政机关的代言和附庸。部分智库,在研究观点上而不是研究议题上唯决策者马首是瞻,所提意见建议,经常出现“命题作文”和“解读领导精神”的问题。智库的报告和成果,凡公开发表的,应该讲导向,内部供参考的,则需要更多的不同意见和冷静分析。唯如此,智库才真有价值。所以,坚持认为,智库不可以有利益,更不能有权力。有利益的智库,就会千方百计去固化利益,有权力则更可怕……(16) 。智库研究报告应基于社会责任感而做出,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旨在产生重要的社会影响。所以,智库的研究更应坚持以公共伦理为重要的原则,时刻以服务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为先导,而不能沦为某些特殊利益的代言。这也是智库所必须具有的独立性、公共性的特点所然(17)

2. 智库文化不能异化为官僚文化。一方面,智库不能异化为政府的内设机构,不能成为政府的附庸,智库要有自己的大脑和思维能力,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另一方面,要防止智库机构设置的行政化问题,把智库机构办得比政府还政府,叠床架屋,等级众多。新型智库的知识生产功能,决定了智库组织体系要向着管理扁平化、人员网络化、结构矩阵式的方向发展。避免借成立智库之名,封官许愿,形成庞大的组织领导体系,造成比行政机关还机关化的科层机构。部分智库设有名誉院长、轮值院长、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管理委员会主任、院长、行政负责人、副院长、秘书长、副秘书长、院长助理,职务类别和组织层级近10个。智库成果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应急性,真正高质量的思想产品与繁文缛节的行政格格不入,过于复杂的体制,要么是形成权力掣肘,大大降低智库的产出和运行效率,要么是陷入严重的官僚主义,流于形式,沦为自娱自乐、满足智库专家行政职务虚荣心的工具,发挥不了实际作用。因此,不仅仅是以行政事业单位形式存在的智库,涉及去行政化问题,一些新组建的高校智库同样存在去行政化的问题。

3. 智库文化不能异化为对立文化。智库,以批判的精神去分析政策问题,但合作与解决问题是批判的出发点,智库与决策者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对立关系,以所谓的公知一味地批判甚至是攻击政府。新型智库要在坚持批判性的基础上,由批判性为主向建设性为主转变,由隔空喊话到当面对话转变,以创新的理念、批判的思维、建设的心态参与公共政策。智库专家应当具有批判思维、批评精神,但智库专家不应当成为党委政府的对立面,不了解实情却指手画脚、“指点江山”。由于信息不对称,智库专家受实践经验的限制,观察问题的视角与决策者不同,得出的结论难免有所不同。作为智库专家,应当在独立判断的基础上,参照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对决策咨询报告中的相关观点再论证。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内参可进谏,由于智库研究内容与公共政策紧密相关,智库成果具有一定的内部性,特别是受决策部门委托或者定制研究的课题,课题成果具有很强的保密属性。坚持党管智库,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是新型智库的特色。对于一些政策敏感性问题或者对决策批评比较尖锐的问题,智库可以研究,相关的智库成果可以通过小范围内参或专报的形式进行,公开发表的成果必须讲政治、顾大局、服从纪律。要坚持智库成果的内外有别,在内部成果转化为公开发表成果时,应当注意话语体系的转换和敏感信息的适当过滤,部分不适合公开的信息要隐去,以避免引起社会的误解、猜测或者不安。

4. 智库文化不能异化为街头文化。智库专家既不能不发声,也不能乱发声。在重大决策面前,迫切需要对智库专家的声音进行整合筛选提炼,甚至组织专家深入反复论证。新冠肺炎期间,一方面,前期智库服务功能不足、特别是缺乏智库机构及时预警;另一方面在中后期智库报告铺天盖地,但真正有价值的智库报告数量不多。智库专家要多发出一些理性的声音,不能想当然,不能不经过周密的论证就信口开河。智库专家要自信,自己说的话自己要相信,并且能够有充足的理由说服他人相信,不能说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绝对不能“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智库专家最忌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只知皮毛,谈起来头头是道,实际上不着边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其所以必然,提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 智库文化不能异化为拼凑文化。智库成果要有自己的规范,引用现有的研究成果要尊重原作者版权和著作权。为了表达简洁,作为要报和内参形式的成果,往往没有注释,没有参考文献,一些数字来源和引用观点在正文中没有说明。但这并非说明,智库报告仅仅是靠复制和粘贴就可以完成的,可以没有原则地抄袭或模仿,智库专家在创作思想产品时必须有自己的道德底线,智库界的知识产权保护需要进一步规范。第一,决策咨询报告应以原创性为主,把创新放在第一位,坚决反对简单地模仿,或者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对其他研究成果“改造”“拼接”。第二,实行内外有别,在转化为学术成果公开发表时,必须尊重原作者,添加必要的注释和参考文献等。第三,对于有重要转化价值的成果,建议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认证,从而确定呈报作者和背后作者各自的贡献。

6. 智库文化不能异化为功利文化。智库专家要对真理孜孜以求,对名利淡然冷静,有家国情怀、专业精神、伦理操守和奉献意识。专家,要有自己的专业专长,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用心要专。要恪守智库专家的职业道德,重点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智库的研究队伍可以无边界,但智库的研究领域和主攻方向不能没有边界。智库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需要根据专家的构成和学科等方面的基础支撑,由有关部门来核实,不能超范围跨界经营,避免由于原材料不足而生产残次产品。实行智库准入制度,智库的定位要精准,研究领域相对清晰。如果自己的智库结构和团队结构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开拓新的领域和研究方向。但智库专家确实不要轻易地跨界、追逐热点,或者说,功利心太强,整天跟着热点问题跑,没有自己长期坚守的研究方向是难以成为智库大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